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師生互動的故有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因為科技的介入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教師的教,因為網際網路的介入已經在教學手段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的一隻粉筆畫到底,變成教學全程用多媒體。從視覺、聽覺、感覺上幫助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學生的學變化之大更是驚人。教師已經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渠道,而是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之一。於是教師們在完成教學任務時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成為教師教研活動的話題。
這些話題中,高效課堂是熱門之一;集體授課,個性化輔導也不能忽視。我們的教師要通過教研活動解決在45分鐘內,讓每一個知識點,學生都能領會。那教師必須提前把所有知識用多媒體製作成學生喜歡的PPT。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把更多的知識學會。另外現在的教研活動,把從研究教師如何教好,轉變成如何讓學生學好,不管是探究式教學、項目化教學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學會。
學法的研究,在很多學校教師參與的教研會上,大家已經想出很多好的建議。最具有創新的學法,就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離開家長老師這兩根拐杖,在老師的教中受益,在自己的學習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學習能力,最後取得好的成績。
教研還有一個比較創新的事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不間斷的接力。這種教研活動,促進了老師們探討問題的研究力和學生質疑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有些問題教研活動無法解決時,老師們就會把這些問題集中起來,拿到科研中研究。因為教研是對教學工作的研究。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對學科教學中具體的教學現象進行分析。研究的成果直接為教學實踐服務。一般研究的時間比較短,研究的問題是教師教授某一學科的知識點。
在國家鼓勵科技創新的今天,科研已經成為所有教師一個工作的重點,也是教育創新的一個難點。因為家長對學生的重視,國家對教育的大力扶持和發展,新出現的系列問題,都要通過教育科研, 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以教育理論為武器、以教育現象為對象、以科學方法為手段,並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計劃地獲取新的教育科學規律性知識為目標的創造性實踐。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創新的閃光點。在進行教育科研的過程中,老師們將系統地採用科學的態度與方法研究教育現象,提煉教育經驗、發現教育規律性知識,然後將研究成果直接用於教育未來和教育實踐。
教育科研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連續的、系統的教學研究活動。它選題一定是符合社會發展,同時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熱點、難點。制定的研究計劃與實驗一直到成果鑑定、結題一直要連貫,尊重科學,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因此,研究的時間較長,一般需要2-5年甚至更長時間。科研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強調創造與開拓。沒有任何的主觀限制,在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實踐中的事實,進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從而發現和認識教育現象的本質和客觀規律,所以做學問,不能拷貝,抄襲,避免出現學術不斷。
所以,我們每位教師,都要經歷教學、教研與科研,絕大多數的教師能在崗位上兌現著教好每一名學生的教學諾言。所以教學要在課堂上認真完成,遇到問題在教研活動中要與大家找到解決方案。對於一些新的教法和學法,大家以科研課題的形式,開展研究,從選題到實驗,最後到鑑定結題,每一個環節都是對教師教學實踐的檢驗。科研要講究學術誠信,科研成果不管是研究報告、論文、專著、科學新發現,都要經受住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