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為何不脫離大英國協單幹,還要讓女王派總督?

2020-12-12 網易新聞

伊莉莎白女王不僅僅是英國的元首,也是16個大英國協王國的元首,也就是說,除了英國,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家都奉英國女王為自己的國家元首,並且原則上接受女王欽點的代表——總督,為被總督國家的「副王」。

如果是巴布亞紐幾內亞這樣貧窮的國家也就算了,在這16個大英國協王國中,還有幾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他們的翅膀其實已經很硬了,為什麼還要奉英國人的女王為元首,還要接受她所委派的總督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英國還算仁厚,在這些殖民地要求獨立的浪潮中,它並沒有做太多的掙扎,雙方屬於「和平分手」,這給了他們輾轉騰挪的餘地。英國人雖然同意這些國家擁有更大的自治權或者獨立,但事實上他們在這些國家已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痕跡,從工業到政治體制,文化,意識形態等等。大英國協屬於大英帝國的替代品,這種替代是和平的,「不流血」的,雙方都可以接受。

女王名義上是這些國家的元首,但是我們也知道,即使是在英國,英國女王本身是一種象徵性的存在,首相的任命,重大策略的決定比如宣戰都需要女王的籤字同意,但是女王實際上也只是負責籤字同意而已,「國王或者女王不得幹政」,這是英國人早在幾百年前就定下的調調。派往其他大英國協王國的總督也是這個道理,就拿加拿大現任總督朱莉·帕耶特來說,她是女王批准任命的,但是實際上卻是加拿大的政府首腦提名給女王的,而且在一般情況下,總督也要「服從」加拿大的政府首腦。

大英國協實際上就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這個組織裡大家可以隨意退出,比如南非和巴基斯坦等國都曾退出過,後來又重新加入了進來。你想走沒人攔,你要加入還有不少的好處,比如大英國協為成員國們量身打造的「大英國協特惠制」,這促進了大英國協內部的貿易往來,落後的國家需要技術和資本,發達的國家需要原材料和市場,大家展開合作各取所需。

而且,由於大英國協的成員曾經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他們在文化、歷史、種族等方面都和英國有著剪不斷的聯繫,國民中有相當數量的「親英派」。大英國協還有專門的大英國協運動會,時隔四年就舉行一次,和奧運會似的,大家在一起蹦蹦跳跳,促進促進感情,這也挺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被淡忘的大英國協總督們
    從這天起,他正式成為加拿大第十一任總督,任期5年。檢閱了三軍儀仗隊和戰鬥機編隊後,約翰斯頓偕夫人乘坐老式馬車,在皇家騎警的護衛下入主總督府。而加拿大總督這個歷史悠久的角色,隨著他的履新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 英國女王是英國元首,為何她的安保費要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出
    前段時間,哈裡王子宣布脫離英國皇室,這在英國皇室掀起了不小風浪,也引來了世界吃瓜群眾的圍觀。我們普通網民看熱鬧,但加拿大政府卻因此節省了數千萬美元,哈裡王子宣布脫離英國皇室後,加拿大政府緊接著宣布,將不再支付哈裡王子每年1000萬到3000萬美元的安保費。
  • 英國殖民地總督權力很大,為何很少出現叛亂獨立的情況
    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南非等國家都是他的殖民地,英國的殖民地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裡。為了管理這些殖民地,英國人向當地派遣了大量的總督進行管理。這些總督在殖民地的權力很大,不僅能指揮軍隊,而且還擁有行政權,甚至能隨意任免官員。不過雖然英國總督的權力很大,但英國殖民地很少出現總督叛亂的現象。那麼英國殖民地總督為何很少出現叛亂獨立的情況?
  • 原來這麼多國家的政壇都有英國女王的代表-總督,加拿大,伍冰枝,莊...
    不過,更多人的疑問是「總督」是個什麼職位?不是有因長相出眾而紅極一時的總理特魯多了嗎,這裡怎麼還出現個總督?總督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和總理的區別是什麼?  殖民時代產物 任期5年可以延期  疑問很多,我們一條一條回答。  首先,總督是殖民時代的產物,加拿大是大英國協國家成員國之一。
  • 環球論壇丨巴貝多「辭退」英女王 大英國協會散嗎?
    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總督日前宣布,這個大英國協國家打算不再承認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將轉為共和制。而在巴貝多之前,澳大利亞人曾提議將女王生日從節假日表中取消,紐西蘭曾動過換國旗、取消英國殖民地標識的念頭……大英國協的凝聚力正在日漸衰弱嗎?隨著英國「脫歐」進程的推進,大英國協未來會解體嗎?
  • 英國已不復「日不落」雄風,為何那52個國家還不願意脫離大英國協?
    進入20世紀之後,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英國的國力已經不能控制那些殖民地,在民族獨立運動的浪潮中,這些殖民地大部分都獨立建國,但是這些獨立的殖民地並沒有拋棄英國,而是以「大英國協」的形式,依舊尊英國為宗主國,英國女王為自己的最高領導。
  • 馬爾地夫「退群」 大英國協還有多少影響力?
    10月13日,馬爾地夫外交部發言稱,鑑於長期以來大英國協部長級行動小組及大英國協秘書處給予馬爾地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馬爾地夫政府決定脫離大英國協。英國女王  目前,大英國協元首為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她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內的16個大英國協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基於其歷史淵源,雖然其正式名稱直譯是「國家聯邦」,漢語中一般仍稱為「大英國協」(中國大陸、港澳稱法)。
  • 為何澳大利亞君主由英國女王擔任,總督也由女王任命?
    澳大利亞是聯邦君主立憲制國家,它和其它大英國協成員國一樣,都由英國君主兼任本國君主。澳大利亞的總督是由英國君王任命,負責管理澳大利亞軍政事務的代言人,他擁有最高行政權,承擔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的職責。名義上來講,澳大利亞總督和英國君主的關係,如同我國古代封疆大吏和皇帝的關係。但既然如此,為何澳大利亞還是一個獨立國家呢?
  • 一中國女難民逃到加拿大,60歲當上總督,回國祭祖卻不會說中文
    伍冰枝,是加拿大第26任總督,也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二位女性總督,第一位華裔總督。在介紹伍冰枝前,先簡單介紹下加拿大總督是什麼?加拿大,是大英國協國家之一,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是國家元首(無實權)。因為女王在英國,其行政權力由她欽點的代表來行使,這個人就是總督。在名義上總督享有王室在加拿大的所有行政權力,例如是三軍司令員,不過真正執行最高權力的卻是總理。因此,總督和總理都是國家元首,只不過總督權力是虛的。伍冰枝,是加拿大一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英文名叫阿德裡安娜·克拉克森,1939年出生於香港,祖籍是廣東臺山。
  • 印度總理比總統權力大,為何還要設置總統職位?
    印度總理比總統權力大,為何還要設置總統職位?印度為何是總理權力更大,印度的總統是傀儡嗎?這是我們比較關心的問題。與之相類似的還有英國和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所謂首相,其實就是總理,女王或者天皇,則是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的政府首腦,通常被叫做總理,但是他們的國家元首,卻由英國女王兼任。所以,當別人看到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情況時,第一時間就感覺,同樣都是大英帝國的前殖民地,這兩國都不設立總統,印度設立的這個總統,是不是太多餘了。
  • 英女王幹政澳洲、欺騙民眾!將掀起澳洲再次共和公投?徹底離開大英國協?
    但是隨著執政的深入,其與當時的「保皇黨」(時任澳洲總督柯爾(John Kerr))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柯爾在寫給英國女王的信中曾表示「如果不換掉惠特蘭,惠特蘭就會換掉我。」1975年爆發了澳洲歷史上唯一一次憲政危機,時任澳洲總督柯爾以總理惠特蘭無法在參議院通過預算案為由,罷免了惠特蘭的總理職務。
  • 同被英國殖民,美國人奮戰8年才獨立,加拿大獨立為何卻不流血?
    因此,加拿大改革派要求擴大殖民地議會的權力,改變殖民地議會形同虛設的局面。1836年,新的加拿大總督邦德·裡德上任,不久後就因這些問題與改革派發生了激烈衝突,後來隨著矛盾激化,他乾脆解散了殖民地議會。不過這時北美各殖民地非常分散,殖民地的最高行政單位稱為省,但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如果不聯合起來難以抵擋美國的入侵,依然需要英國軍隊的保護,英國要為在加拿大維持一支軍隊花費巨額資金,因此加拿大需要成立一個聯邦政府。
  • 藉由加拿大總督被辭職,聊聊加拿大打工人的職場環境和保護
    加拿大總督是英國女王在加拿大的代表和加拿大事實上的國家元首。(女王是名義官方國家元首。)
  • 大英國協最不發達的成員國,連女王都嫌棄的說:一輩子不想去
    這些國家只有一個元首,那就是現任也是在任時間最長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作為「母儀天下」又「威震四方」的大英國協女王,卻對其中一個成員國非常的失望:索羅門群島。索羅門群島位於南太平洋,900多個島嶼共2.84萬平方公裡,2015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為64.2萬人,人均收入以及發展指數卻在大英國協內排名墊底。
  • 加拿大英語為何「不英不美」別具一格?
    現在這些還保留著,但就像以英語為母語的加拿大主流社會一樣,加拿大英語對它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歐洲移民之間的戰爭進一步推動了加拿大英語的形成。十七世紀初,法國人佔領了聖勞倫斯河流域及河流以南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到十八世紀中葉,英法交戰,1763年在巴黎籤署停戰條約。巴黎條約規定法國將「新法蘭西」殖民地割讓給英國,英國則允許任何願意臣服於英王的法國人繼續那裡生活。
  • 和澳、新一樣同尊英皇,為何加拿大卻不把英國旗放在國旗左上角?
    至今,英國國王是16個大英國協王國的共同君主(目前是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當然,大英國協王國互不隸屬,這種情況被稱為「共主邦聯」,這裡面很多國家的國旗就把英國國旗放在左上角,比如最知名的就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不過,這裡面最大的一個卻沒有這麼幹,這就是加拿大。
  • 大英國協學習共同體 ( COL )
    截至目前,大英國協已由54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大英國協元首為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內的16個大英國協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 因此,大英國協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中央政府。英王是大英國協的名義元首。大英國協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級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係。
  • 中國女難民逃到加拿大,60歲時當上總督,回國祭祖卻不會說中文
    伍冰枝出生在香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她和家人被迫逃到加拿大。當時,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英租界的一些酒店,赫然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當時加拿大甚至多次出臺抵制華人的政策,伍冰枝一家在異鄉過著難民生活,遭遇的歧視和挫折不難想像。
  • 大英國協知多少:涵蓋全球三成人口 成員國「進進出出」
    中新網4月20日電 大英國協政府首腦會議20日同意,由英女王長子查爾斯擔任新一任大英國協元首。對於大英國協這一國際組織,你了解多少?以下是你可能感興趣的一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