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核心素養,從根底搞定語文學科,成為百戰百勝的尖子生

2020-12-25 人生底色看語文

語文學科的特點,經常襯託得一部分學生好像有天分。好像不咋努力卻一直分數高高;也有同學雖然用功,水平和分數都不理想。

透過表面現象看實質,能力和分數是相稱的:想不明白,說不明白,試卷自然也寫不明白;能看出門道又會表達,生活裡善解人意,讀作品也能通透明白,寫到卷面上,閱讀題自能切中要點,作文也有可讀性,分數哪裡會低?

有留言希望講一講核心素養的事兒,這就講一講。

問的深刻,答的也要全一點,還要舉些例子,自然文章就長,請大家耐心讀。

簡單點說就是:語文核心素養提升語文成績便一定不會低。

核心素養都有啥?

語文的核心素養都有啥?《新課程標準》給出四個緯度:

語言構建與應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字面看去,每個字都認識,卻又感覺生疏。或許你想說,我只想要分數,不想聽高大上的理論。

但是,知道這些理論還是有必要的,可以獲取學習動力,更會有方向感。這兩條,可是學好語文的重要因素!

一些同學語文學不好,可能就是缺少方向感。好像飄在茫茫海上,又沒指南針,找不到方向。每天勤奮刷題,就好像沒方向卻勤奮划槳一樣,雖然在動,意義殊少。

考試,其實和比賽一樣。你想要分數,沒錯,但是你得知道考試的規則,考試的規則,其實是來自考綱,考綱也是依據課程的標準來的。

了解了課程標準,也就掌握規則。

這樣,到面具體試卷時,便會清楚試卷上考的是哪種能力,然後知道如何提升能力。

核心素養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其四個方面構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語文呢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

清清楚楚講明白「雪化了變成了水」體現的是工具性;聲情並茂鼓動人心地演繹出「雪化了變成了春天」,體現的則是人文性。

而工具性和人文性往往是統一的:「危樓高百尺」很精確,「手可摘星辰」有些誇張,而到了「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就是想像了。

以工具性而言,只要說出高樓的尺寸便可以,但是後三句卻更讓人心生歡喜,形象生動的感覺油然而生。

我們讀作品是這樣的,當我們拿筆寫作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個來操作的。

閱讀是人的閱讀,寫作是人的寫作,還要給人看,所以心中必須有人的存在。

語言文字歸根到底還是人的語言文字,無論是自然科學也好,人文科學也罷,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是必然的。

會鑑賞美才能創造美,理解文化才能繼承文化

試卷中經常會問大家某句寫的好在哪裡,其實這便是考大家鑑賞美的能力。那創造美的能力呢?主要體現在大家的寫作中。要把作文寫得好讀,寫出高分,美是重要的。

中華文化悠久,無論詩詞歌賦,還是戲曲小說,都有豐富的思想資源,好多同學明白這道理,可就是不想讀。

不想讀,理由還挺充分,說是讀不懂,其實是不肯發心去讀。

傳承文化的道理,大家都曉得卻動力不足。

如果覺得這是一份很大的事業,有無從入手的感覺,那麼就從提升個人素養增強競爭力開始,便有了動力。

提升思維能力,提升審美水平,增強語言能力,都是要落到實處的,不讀不寫,不思考不練習,能力的提升終究是水中月鏡中花。

下面就以高中為例子,講講如何提升核心素養。

發揮主動性,做課堂的主體

重視分數沒錯誤,唯分數論確實有問題的。就好比人人都希望富有,渴望手中的貨幣符號能多一點,卻務必取之有道。

就像經常社會上一些新聞,為了賺錢不擇手段,能賺到錢還算可以,更多的時候是錢沒賺到還折本。不重視素養,只看重分數,往往也是此種結局。

應試要求大家考高分,教育卻需要用上乘的手段。

落實到具體的語文學習中,就是不能只滿足於刷題的套路,要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不能淪為老師看管下的奴隸。

抓住課本,溝通課內外

舉例子來說比較好。學習《歸園田居》,就要挖掘學過地陶淵明的故事,扣住題目「歸」去思考問題:「為何而歸」「從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這就是思想的條理性。這樣的問題彰顯著我們把握了詩歌的結構,既是對文本的思考,也是對歷史的思考。

能夠提出並分析解決這些問題,必將促進綜合素養的提升。

再比如,學習《再別康橋》,這比古詩簡單許多,雖然高考的試卷不會出現現代詩,學習這樣的詩歌,以多方面提升我們的能力。課本提前發到手,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查查作者,查查寫作的背景,看一看其他人如何評價這首詩,這是鍛鍊我們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容易激發出創造性思維。

學習和思考結合,問出思考能力

有個詞叫「學問」,它的名詞意思都知道,希望大家把它看成動詞,就是「學」和「問」。

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會問,提出問題證明思考了,很好的解決問題,說明提升了。

還以課文為例,李密的《陳情表》,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都說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不妨去問一問,為什麼感人?如何做到感人的?

前一個問題是內容,後一個問題是形式。

更具體的,還可以細分問題:「誰在陳情」「向誰陳情」「陳何種情」「如何陳情」,弄清這四個問題,就搞定文章的結構思路,在追問中,必然會深深領會作者的苦衷:自古忠孝兩難全,李密決定先盡孝,後盡忠,現實的情境,至真的情感,能不感人嗎?

培養審美情趣,傳承民族文化

錢理群過:「語文教育培養學生以真、善、美的追求,以彼岸理想世界的嚮往與想像,對人類、自然、宇宙的大關懷,對未知事物的好奇,並由此煥發內在與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堅強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探索」。

如果不舉名人言論,諸位可能覺得這種提法,好像憑空唱高調。不過這一點,考試卻是真的考,而且還是挺重要的考點呢。

提升同學們的審美情趣,提高語言文字審美能力,其實我們一直在做,只是沒有刻意強調是什麼而已。

就像學習《荷塘月色》,荷香月色之美景細膩可感,這是如何做到的?

文中重點描寫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荷塘四周的月色。

要注意重點地寫景段落,在品讀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要分析領會作者寫景運用的各種技法及其寫景效果。要嘗試藉助想像,藉助寫景技法(如比喻、博喻、排比、擬人、通感等技法)描摹自己見到的景色。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更缺少表現美的手段,所以才思想貧乏,文字聲色,自然分數不高。

在閱讀和寫作中傳承文化,提升文字感受力

越是豐富的時代,越是容易感受遲鈍。老子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生活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既是一個人的幸運,也可能是人變得審美麻木。

就以我們人生底色看語文的文章為例子,因為閱讀很多,覺得能下筆的地方太多,選擇費力。所以經常參考大家的留言,權當命題作文,並且這樣可以貼近需求。

沒有閱讀就沒有語文,沒有閱讀就沒有文化的傳承。五千年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滋潤當下也影響未來,利在中國也推動世界發展。

(粉絲福利五本18.9元入手)

繼承傳統文化,提升個人情懷

學語文不容忽視弘揚傳統文化,品味傳統之精髓,學習先輩們的之道德品格,以此健全的人格修養,是可能也是可行的。

例如《夢遊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可以從中感受「詩仙」李白的的淡泊富貴、傲視權貴的超脫情懷;

再如,「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聖」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於斯可見。

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提升的是能力,考試得到高分。

而更久遠的影響,當考試已經成為遙遠的過去,心靈更能時時得到滋養。這就是所謂的詩和遠方。

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塑造靈魂,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多方位的發展。

仔細處下功夫,提升語文思維,分數一定不會低

拓展語文提升能力,不僅僅是閱讀,而是有方向有效率的閱讀

學霸談如何學好英語數學:這些方法成就了我,希望對你也有用

高三備考壓力山大的日子,流落校園的狗狗幫我們緩解壓力

相關焦點

  • 新課準解讀系列: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核心素養的關係及內在邏輯
    本期內容提要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2017版課標也解釋了關於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價值。了解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那麼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核心素養的關係是什麼呢?這四個部分又是如何互相結合在一起的呢?
  • 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越來越成為教學的核心,對於語文來說,其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在開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可能會更加容易一些,因為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們學會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素養的提升,而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並不是一味地去向學生們灌輸思想
  •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
    「核心素養」一詞相信對我們每個老師來說都不陌生,它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課程設計的依據,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是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學科核心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 數學抽象 、邏輯推理 、 數學建模 、 直觀想像 、 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
  • 2019高考語文這樣考!突出學科核心素養!建議收藏!
    姜鋼主任說:「在高考命題中,要依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突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的考查內容,強化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再看2017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作出的界定。它明確了學科素養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價值的關係。
  • 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依託
    新課標更關注育人價值王康(義烏市教育研修院副院長兼教研部主任):新課標最大的亮點是新增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兩個部分,其內容更為全面,結構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導學科教學更加關注育人價值。新課標提煉了每一學科的核心素養,揭示了核心素養與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繫;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並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這種變革將切實促進學科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科思維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新增「學業質量」部分,以新的質量觀為標杆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把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既有利於因材施教又有利於考試評價的科學化和人性化。
  • 崔允漷: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 即讓學科教育「回家」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即讓學科教育「回家」,為此,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六個方面,以讓教學「回家」:建立學科素養目標體系,明確「家在何處」;把深度學習設計出來,讓真實學習真正發生;採用大單元備課,提升教學設計的站位;將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化處理,以實現教學內容的有趣、有用、有意義;探索與新目標匹配的學科典型學習方式;實施教學評一致的教學,讓核心素養「落地」。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的綜合品質,存於內而現於外。可以說,一個學生沒有很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後盾不但難以學好語文,也無法順應時代潮流、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
  • 高考閱讀旨在考查語文核心素養
    高考的語文考題,對文字材料的語言質量要求很高,否則就不能起到形成性評估的作用。  從高考測試的診斷技術的角度講,高考的選文要求文本具有充分的彈性,能在多個維度考查出孩子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在國家發布的高中語文課標裡,對語文的核心素養有四個方面的闡釋: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鑑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 在學科融合中發展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時代,我們要將人的發展置於整個教育的中心。學科教學不能過分追求學科體系自身的純粹和完備,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規律。因此,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建設必然會出現學科融合。那麼,我們如何進行有效融合呢?從問題切入是我的做法,即將學生在學習數學、語文過程中的易錯點、疑難問題加以提煉,然後通過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來幫助解決。音樂與語文的融合。心理學證明,記憶有節奏、有韻律的材料,比記憶無節奏、無韻律的材料效果要好。因此,將充滿韻律、動感的音樂課與語文知識相融合,不僅使學生樂於學習,也會使效率倍增。
  • 如何提升全學科閱讀素養?
    相對於語文,數學閱讀似乎是個新鮮話題,其實不僅是數學,物理、化學等各學科的閱讀一直都存在。淺顯如小學應用題的題目、圖表,深奧如大學數學理論的學習,哪一項不是閱讀?從近年來的中高考試題可以看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有較大提升,對學生閱讀理解深度、準確度、速度也提出了較高要求。
  • 向陽青槐語文名師工作室《透過〈語文課程標準〉看語文核心素養》
    前行路上風景無限 ——向陽青槐語文名師工作室《透過〈語文課程標準〉看語文核心素養》專題講座暨校本研修活動簡訊金秋九月,丹桂飄香。為了推動定邊縣第一小學名師工作室建設,提升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9月9日上午,定邊縣第一小學教研中心組織開展了「校本培訓」之《透過〈語文課程標準〉看語文核心素養》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向陽青槐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王丁副校長主講,全校語文教師參加聆聽。
  • 在學科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們知道,核心素養是跨學科素養,任何核心素養的培養都不是一門單獨學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學科都有其對於核心素養發展的共性貢獻與個性貢獻。學科的育人價值主要在於對特定核心素養的貢獻,這需要一個不斷明晰的過程。只有明晰本學科在特定核心素養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義,揭示學科與核心素養的內在關聯,才能發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
  • 培訓手記(六):語文教學與考試的劍,指向核心素養的劍
    而作為教研員,潘麗老師並沒有隻關注考試,她考慮的是怎樣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怎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她改變考試形式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 【關於學科核心素養】單元如何設計和高考試題,是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的
    第一個問題,目標變了,從雙基到核心素養了;第二個問題,素養來了,如何組織教學,需要單元;2017 年高中新課標明確提出目標的新範疇: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公民素養,不是指學科專家的素養。
  • 看直播,做尖子生
    直播嘉賓畢曉光,全國優秀教研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小學數學示範性教師工作坊主持人,教育部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高級講師,遼寧省中小學學科帶頭人。 講什麼?本次直播畢老師將和家長們聊一聊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核心素養;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數學成績。我們期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撥開迷霧,遇見彩虹。直播有福利!
  • 構建英語學科體系,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接著,趙潔老師提前給大家布置了一下20號下午「世界咖啡」活動的相關安排,希望大家依據各自教學實際,認真思考並羅列出在教與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便在20日下午的活動中大家可以互幫互學,通過這種開放互助他們探討的方式,來對自身的教學能力進行提升
  • 命題研究專欄|在紙筆測試中提升評價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效度
    編者按「核心素養」已逐漸成為了當前教育界最受關注的熱詞,學科核心素養是指以學科知識技能為基礎,整合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而形成的品質或能力。如何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到命題上,是當下許多命題者探討的方向。鑑於此,本期特轉載創課教研院陳森泓老師所著《在紙筆測試中提升評價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效度》(發表於《教學月刊·語文教學》2020年1-2期)一文,以期與讀者共同探討語文核心素養在測評中的落實。
  • 從高考變化看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2019年高考試題較前幾年的高考試題有所變化,不僅擴展了素材選取範圍,更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化設計,表象背後反映出的是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與高中課程標準銜接更加緊密,對語文學科素養聚焦更甚。學科核心素養已越來越受重視,對高考命題及高中語文教學都有一定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