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
在事業單位中存在三種編制崗位,分別是:管理崗、技術崗、工勤崗。那麼中級職稱是技術崗中的級別劃分。中級崗相當於技術崗中的八級、九級等人員。而公務員的副科是公務員序列中的領導職務。在一個縣城中副科往往就是一個單位的副職。比如教育局局長是正科級幹部,那麼副局長就是副科級幹部,很多但是在其他福利待遇與權力方面,事業單位中的中級職稱與公務員副科差別是巨大的:一、提拔差別公務員副科級別那是屬於公務員領導職級,在一個小縣城就是不大不小的官,只要政績突出、人民支持,那麼就可以繼續往上提拔。但是事業單位的中級職稱人員,雖然也是幹部身份,但是只能走技術崗職稱。而且只能到高級職稱的時候才有機會轉管理崗,或者提拔到公務員隊伍中。在現實中,事業單位技術崗轉管理崗,在轉公務員領導崗的情況少之又少。但是公務員領導崗就不要樣,他們可以從公務員隊伍中調往事業單位。單從這點來說,公務員副科級別人員提拔路徑就比事業單位中級人員寬廣。
二、獲取稱號來源不同事業單位中的中級職稱,一般獲取流程是考試—申報—評審。只要符合申報條件,那麼基本上是沒有名額限制的。比如研究生專業是會計在事業單位從事的也是會計工作,只要從事三年本專業工作,就可以報考中級職稱考試,考試通過之後進行申報然後專家評審之後,就可以成為中級會計師。而公務員副科的提拔卻難得的多,基本上對於普通公務員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鴻溝。只是期待現在的公務員職級套改,以後退休的時候能夠享受到副科待遇,就已經非常感謝政府。
如果想進公務員系統,據了解,事業單位副科實職是可以調任的,如果只是享受副科待遇,那是必須要通過考試渠道的,也就是說如果想轉公務員身份,那副科實職是你需要邁出的第一步,才能符合相關政策,至於能不能成功,反正我了解的是極少極少,但只有嘗試了,才會有機會,否則永遠沒有這個機會。
如果安心本職工作,單純只是考慮工資待遇的話,那建議進中級比較好,畢竟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工資待遇較技術職稱是有客觀上差距的,這點在事業單位幹過的人應該很清楚,且越往後走,職稱晉級始終要比走管理路線容易一點。
如果個人對權力比較看重,有謀個一官半職的想法,建議走管理崗提拔副科
這樣有三個好處:一是可以掌握一定行政資源。事業副科就是班子成員,無論單位好壞,至少是個領導,有分管的領域,比當普通員工社會地位要高很多,而且客觀上還有一定的隱形福利,比如孩子讀書問題,領導子女都有一定的照顧。二是有機會轉公務員,在事業單位提拔了副科,可以通過調任的方式調到行政機關擔任領導職務,置換為行政編制即公務員,對很多事業人來說,這不亞於一份大禮。三是有更大的提拔機會。在單位提了副科,意味著進入了組織考察的視線,離正科更近了,而一旦有機會提拔正科,就是部門的一把手,在縣裡就算得上是個人物,對個人發展來說無疑是利好。
如果對個人前途看得開,沒太多想法,建議走專技崗通過職稱評聘提高待遇
走職稱路線最大的好處是上職稱相對容易,努力一下基本上可以拿到中級職稱,相當於正科工資待遇,能力強的再評個副高,差不多就是副處待遇,在縣裡有幾個人能拿到正科、副處工資?如果是管理崗人員,絕大部分人幹一輩子就是九級職員,也就是科員。因此從收入來說,事業編制人員走專技崗肯定更實惠。這也是多數事業人選擇走職稱的原因所在。
當然,選擇走職稱路線你職稱再高不在管理崗,當不了領導,也就是平頭老百姓一個,只能被人管不能管別人,這是專技崗比較明顯的一個缺陷。走職稱路線,在這方面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事業單位能做到」一肩挑」最好,有能力的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
事業單位出於工作需要允許「一肩挑」,即在管理崗當領導,但也可以按照職稱套發工資,比如在縣城事業單位有的一把手有副高職稱,他幹得是管理崗但實際上是按副高職場拿工資,掌握了權力也拿了高工資,兩頭都佔了好處,如果在事業單位能做到這樣是最好的。
最後,事業單位是國家今後改革的重點領域,按照最新要求在2020年要對事業單位進行改革完成,所以各位備考的童鞋們,把目標定在公務員,還不是為了上岸而上岸,考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