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膠是人們口中的「鮑參翅肚」,這「肚」即為魚膠,當然魚膠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花膠,不論怎麼叫,都讓人無法忽略魚膠中含有的豐富膠原蛋白,其自身價值在中藥裡的用途也非常廣泛。
每個人對「寶」這個字有不一樣的理解,寶貝形容親愛的人,寶物形容金銀珠寶,而魚膠身上的寶完全是取決於它豐厚的營養價值。魚膠並非除了懷孕的媽媽受益,它帶來的更多是全方面人群的溫性滋補。
古人對魚膠的推崇
養生並不是近代才興起的文化,而是從古代開始。自古以來,永生一直是人類虛幻卻又無法停止的追求,女人為了美麗容顏常駐,而男人更是為了能坐穩權利和富貴,但是人終究難逃疾病和老去。
在我國,魚膠有著悠久的歷史,追溯到1600多年前,北魏十分著名的《齊民要術》中,就有漢武帝食用魚膠的記載。
【參考如下】
《齊民要術》卷八:「作鱁鮧法:取石首魚、魦魚、鰡魚三種腸肚胞,齊淨洗空,著白鹽,令小倍鹹,內(納)器中,密封置日中,夏二十日、春秋五十日、冬百日乃好,熟時下姜醡等。」
而《本草綱目》更是耳熟能詳,魚膠性平味甘,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對腸胃脆弱不吸收的朋友來說,是絕佳的補品,除此之外,魚膠還有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的奇效,亞健康社會,還在用賺來的錢換一次次醫院掛號嗎?
【參考如下】
李時珍集解:「沈括《筆談》云:鱁鮧,烏賊魚腸也孫愐《唐韻》云:鹽藏魚腸也。觀次則鰾與腸皆得稱鱁鮧矣。今人以鰾煮凍作膏,切片,以姜醋食之,呼為魚膏是也。」這裡的鱁鮧正是古代的魚腸和魚肚。
八十年代前,潮汕地區、福建浙江等,家家戶戶會常備魚膠。魚膠補血止血的功能,可以等到家裡有產婦時拿出來補身子,在潮陽地區,金錢膠一票難求,更是被稱為「救命膠」。
會到現在,人人都是吃貨,對美食的研究也是越發創新,而魚膠在這其中也成為了不少女性烹飪的佳餚,再美食的加工下,人們對魚膠所謂的「腥」和「難以下咽」也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