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問,讓別人有興趣說下去?

2020-12-11 明月或清風

大家好,我們常說啊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兒,這個會說話裡很重要的一點呢就是要會提問,其實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沒有提問的對話非常少。

微博上有的人向大v提問,對方就能回答,並且還能得到高贊和圍觀,一舉兩得,大家雙贏。而有的人提問,人家連點開都不會點,還有知乎上也同樣如此。

有的問題看起來特別低能兒,有的問題不用看答案,光是問題本身就非常精彩,很有價值。比如我在知乎上看到過的一個問題,他說給你10億美元,但是呀,有一隻蝸牛會永遠的追殺你,你會不會接受?那應該如何避免死亡?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思想實驗,關注的人有30多萬,回答的呢也有5000多人,可見這個問題呀,讓人回答的欲望有多高,而且每個回答的背後折射出不同的人格,其中有很多非常漂亮的回答,而且越是漂亮的回答,就越能提現一個人的價值。

面對不熟悉的人呢,想要讓對方打開心扉,並且營造出愉悅的談話氣氛,重點就在於能夠提出一個精彩的問題。一個好的問題,不僅能夠讓對方打開話匣子,更能夠讓我們從對方的回答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只要你懂得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那麼你跟誰都可以聊得來。

那麼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呢?

這第一點呀,就是要找對對方和自己的共同點產生共鳴,共同點是拉進兩個人關係的一大殺器,比如聊天兒的時候,你發現她竟然和你都喜歡某一個作者寫的書,那麼你就可以提問說,誒這麼巧啊,你也喜歡這個作者,他的哪本書是你最喜歡的呀。

然後兩個人揪著這個問題,就可以聊好長時間啦,聊起來就完全停不下來啦。所以說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對方和自己的共同點來增加共鳴。雖然談話的兩個人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但是只要找出交叉點,那麼接下來的話題就很容易了。

因為啊,我們都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一旦發現兩個人有共同的地方,就會有你是我的同類的感覺,距離,那就會變得更加親近,氣氛呢也會越來。熱絡地聊天兒可能就停不下來啦。然後呢我們從這些信息中又可以輕易的找到一些問的好問題,不過呀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要多談對方喜歡的東西,即使你沒有多少興趣,如果只是大談特談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顧對方對此的反感認同。那麼久沒什麼作用了。

就比如說如果對方是一個華為公司的程式設計師,那我們就可以說能進華為這樣的大公司,說明你的能力不錯,不過聽說你們經常加班很辛苦吧。進一步還可以問,工作這麼辛苦,你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呀?這樣雙方就變得熟悉起來,話題也多了很多,可以聊很久。

很多朋友看過我的文章之後,都感覺醍醐灌頂。其中有個叫小婷的朋友和我說,她在相親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醫生,她就用我教給他的方法問醫生說醫學專業一般都比別的專業學習的時間長,你當時是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呀,然後對方的話就多了起來。小婷呢,順便就了解到了對方更多的信息。

其實當一個人願意讓我們了解他更多的信息的時候,也是他的心在向你慢慢敞開,那第三根據對方的變化提問,我們這一生中啊,想必會有很多特別的時刻,你作出了某種選擇,那從此以後,你的人生的道路就走向了另一個岔路口,見識到了不一樣的風景,所以說對於這樣特別的時刻,提問會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啊。

包貝爾說由於他的形象呀,不太符合觀眾的審美,戲路受限,沒有演過男一號,想要演男一號啊,他就要去尋找適合他的戲,但是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等到。後來有個製片人朋友就告訴他,說那你不如自己做拍戲吧。

於是他腦子裡靈光一現,打定主意要拍劇。那當導演沒有劇本啊,他就四處找編劇,做各種各樣的準備工作,那這個時候有人又問了一句,說你沒告訴人家,你要當導演,白貝爾,說他只是想做一部戲。

但是沒想到拍戲這麼難,於是他就打開了話匣子,把自己拍戲經歷呀,都說了出來,包括缺錢,怎麼應付演員,怎麼找代理,如何寫劇本的歡樂故事等等。

等到他說的開心,觀眾們聽得很投入,整個訪談過程呀,都非常快樂。這個問題就問的很好,他針對包貝爾的新身份只提了兩個問題,就讓他說出了很多改行做導演的事情來,不僅了解了他做導演的經歷,也知道了他拍戲的辛苦,所以就提升了他的個人形象,那這個訪談無疑十分的成功。

對於我們來說呀,如果在聊天中像記者一樣把握這樣的時機,問對方是什麼促使你當時做出了某個選擇,那對你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什麼呢?這種感受性的話題也會調動對方的情緒,讓她覺得跟你聊得越來越投機。

其實啊,溝通並不在於會傾聽,而是在於會提問,因為問題本身就會彰顯我們自己的能力,好多問題不僅不會讓對方反感,而且會讓對方更加樂意表達,有興趣對你說出更多她不願意在其他人面前說出的話。

相關焦點

  • 做會提問的家長,讓對話一直進行下去
    我兒子高興時就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不高興時就說忘記了。我還是學習過提問的媽媽,最後仍然什麼都了解不到!如果你養的是兒子,這樣提問下去,跟我結局一樣,收回的答案都沒提問的字數多。所以,提問是需要練習的!如何面對失敗?如何面對友情?如何面對不公平或其它任何主題,你可以藉助社會熱點事件、電影、電視劇、短視頻、書、文章、繪本等。隱藏在這些第三方媒材的目標,會讓談話雙方都沒有壓力,因為這都是別人的事情,討論起來更容易直接表達各自觀點。
  • 在談話過程中,如何提問,如何讓對方對你的回答印象深刻
    今天為你解讀的是第二部分說話技巧,這部分內容都是滿滿的乾貨,你將學習到,在談話過程中,如何選擇提問方式,如何讓對方對你的回答印象深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尷尬場景中轉移話題。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書中具體是怎麼說的。
  • 「你信息」提問 VS 「Yes,and」表達——如何提問孩子才肯說
    好了,回到今天的分享:「你信息」提問 VS 「Yes,and」表達——如何提問孩子才肯說文章開頭,是一個案例。有一天,作者的女兒早早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咬了。早早說:「他也不是故意的,他是跟我玩著玩著,不知道該怎麼玩好,就咬了我兩口。」聽了早早的描述,這位媽媽猜測,這個孩子的家裡人跟他鬧著玩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會用輕輕咬他的方式表達喜歡。孩子就認為,咬是代表喜歡。可是,一個小孩去咬別人時,可不像大人那麼有分寸,也不懂得輕重。
  • 「你信息」提問 VS「Yes,and」表達——如何提問孩子才肯說
    VS 「Yes,and」表達——如何提問孩子才肯說文章開頭,是一個案例。可是,一個小孩去咬別人時,可不像大人那麼有分寸,也不懂得輕重。他可能覺得,「我越喜歡你,我就咬得越狠、越使勁」。結果,早早的臉被咬紫了。接著,這位媽媽又問:「你當時為什麼不喊老師呢?」讓她沒想到的是,早早回答說:「別的小朋友在午睡,我要是大喊大叫的話會把大家吵醒的。」
  • 職場有效溝通——學會如何提問?
    基於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分析和總結,具體內容如下,希望能對各位讀者有一些幫助,有不妥當的地方,也歡迎多交流啊~1、提問的本質是什麼?過去的我潛意識中,會有這樣的認知,問問題,是為了能讓別人給我做決定。但在實際應用中,我漸漸明白,問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是為了讓別人多說,說出他們認為的重點,說出他們的意見。
  • 如何從他人角度出發?學會傾聽和提問,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可是現在的網絡社交聊天工具已經非常的發達,在習慣了微信QQ等工具的今天,從線上走到線下,面對面坐到一起,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該如何愉快的聊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從他人角度出發,學會傾聽和提問,讓自己變得更有趣。
  • 《學會提問》:如何擁有批判性思維?
    要成為一個「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你需要打磨哪些技能?一起來看看魚串串讀完《學會提問》後的思考和感悟吧。一、這本書主要講了啥?這本書告訴我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通過提出關鍵性的問題,學會批判性的接受別人的觀點,做出理性的選擇。
  • 如何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職業
    如何選一個有興趣職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這份工作你可能會做很久,甚至是一輩子,想像一下,終身要從事一個自己毫無興趣的職業是多麼的悲哀與悽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激情,他是一種無以倫比的動力。很多人上大學時會有一段悠悠哉哉的時光。開學時躊躇滿志,充滿了新鮮感,沒過兩個月,就被「原來也就這樣」麻痺了神經,上課睡覺、發呆、玩手機,下課打遊戲、談戀愛、追美劇。
  • 親子溝通技巧——巧用「提問」
    ,可能是困擾不少家長的一個問題,今天,檸檬就來跟大家談談,在親子關係中,我們該如何像心理諮詢師一樣提問呢?我們總結一下,封閉式提問孩子只能用肯定或否定回答,反覆用封閉式提問,孩子沒辦法說自己想說的,談話自然無法深入。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了解更多信息,那就多用開放式提問。
  • 親子閱讀時,如何有技巧地提問?
    有些家長可能喜歡一上來就問:你讀完這本書感受如何?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這些大而空泛的問題,孩子可能會摸不著頭腦,不知該如何回答,或者不願回答。例如圍繞書中的人物提問:「你覺得威利有什麼變化?」,我們說重複的半句,讓孩子把後半句說出來。④當孩子到了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年齡後,我們可以在閱讀中讓孩子假設自己是主人公。
  • 「漢明問題」——從如何提問說起
    今天看到秦剛老師關於如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篇文章,裡面提到: 持續輸出,例如每天寫一篇文章或者錄製一個視頻。
  • 閱讀攻略 | 親子閱讀時,如何有技巧地提問?
    有些家長可能喜歡一上來就問:你讀完這本書感受如何?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這些大而空泛的問題,孩子可能會摸不著頭腦,不知該如何回答,或者不願回答。我們建議大家可以從書中一些具體的細節開始。例如圍繞書中的人物提問:「你覺得威利有什麼變化?」
  • 客戶對提問式開場電話說「不」?不,只是因為你犯了打電話的大忌
    1.如果對方不感興趣,你們就直接沒了來聊下去的理由因為使用提問式開場白,如果說對方是一個完全沒有了解你這個行業或者這個服務的人,他們並不了解你的情況,你問人家是不是感興趣、是不是需要某種產品或者服務,對方很大概率會直接說:「我不需要」,然後就直接把電話給掛了。
  • 如何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提問
    【核心提示】歷史學家黃仁宇曾經說,學術研究的意義不在於批評荒謬,而在於尋找和解釋荒謬背後的邏輯。經驗世界中違反常識的現象往往是令人不可思議的、違反直覺思維的。這種方法或思維的秘訣在於,要對現實世界充滿好奇心,發現一個違反常識的現象時,先不要忙於批判。
  • 可能就是因為提問能力太差
    我覺得自己挺能說的,那次之後,我發現了,我的溝通能力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日本作家齋藤孝在《如何有效提問》中說過一句話:如果只能和自己價值觀相同、年齡相仿,又或是同樣處境的人交談,那麼可以說是沒有溝通能力。
  • 如何科學提問編碼相關問題?大神來支招~
    尤其是在編碼工作中,就某個編碼問題向他人「提問」,是常態。然而,「問問題」如此重要的技能,卻經常被大家忽視。很少會有人在意如何科學的問問題,更不要說如何才能問出一個好問題。如果有明確想要提問的對象,比如微信群,或者微信群裡的某個人,那就先在群裡公開提問,再去單獨問某個人。向別人提問之前,可以先說明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想法、尋找答案的步驟,以及目前已經進行到哪一步了。關於科學地「問問題」,筆者有幾點想要跟大家強調:儘量不要問:在嗎?有問題直接發問。若是為了顯得更有禮貌,加上」請問老師」即可。
  • 騰訊面試官:職場上,如何正確提問?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原標題《職場上,如何正確提問?》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遇到這種場景: 一場會議開完,主講人問:「大家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下面鴉雀無聲,主講人只能尷尬地笑笑說那看來是我講得很清楚呀。 或者是你給別人做完一個培訓,結束了問還有沒有什麼問題,結果問題都跟培訓內容不沾邊,此時你的內心OS:「我剛剛講了啥?」
  • 利用5種「科學提問法」讓人不小心說出真心話
    華人首席提問式銷售權威 × 日本讀心術權威專家不藏私傳授如何運用對的問句就讓對方認真與你說話,透過讀心建構無往不利的談話情境,職場、業務、男女、親子間,人人都受用的必學說話課,教你如何打造同頻效應,用言語就能打動人心!
  • 【職業技能】英語課堂提問技能
    提問要簡單明確檢查性問題的答語通常較短,如: Yes, it is.但在檢查理解程度時,老師往往愛說Do you understand ? Are you clear?不管是否真正理解,學生都傾向於回答:Yes,we do. 或Yes,we are. 所以這種提問常常不能真正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理解程度。
  • 《學會提問》,教你提出好問題
    我們是不是常常面對不知道和別人聊什麼尬聊的情況,我們也常常面對我們一團亂麻,找不到問找不到解決頭緒的狀況。舉例來說明一下,我經常會收到很多媽媽的特別常見問題,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大家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明確的呀?看起來是非常明確的,但是當我再發問的時候,你的生活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