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課堂發言是否應該先舉手?

2020-12-15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發言應該舉手嗎?

最近新上任的英國學校紀律顧問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發表了一篇短文,引得英國教育界熱烈地爭辯一個看起來匪夷所思的問題:中小學生課堂發言是否應該先舉手?第一次聽到這個話題時,我心想:上課舉手發言不是天經地義嗎?不過在英國,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一直呈兩派。有的學校沿用傳統教學方式,至少原則上是要求學生課堂發言須先舉手,而另一部分學校是明令禁止老師要求學生舉手發言的,認為這會阻礙學生的自由表達,破壞學習氣氛。

英國學校紀律顧問的那篇文章是呼籲在英國重新推行「舉手制」的,其最有力的論據是每況日下的課堂秩序。在散漫的氣氛裡如何進行嚴肅的學習呢?而且,從小培養孩子公共場合發言的必要禮貌,讓他們有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不也是學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嗎?這其實有些道理,因為我發現過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學討論課上從不需要學生舉手,但偶爾討論激烈到互相已淹沒對方聲音的時候,我的學生們會忽然像個小學生一樣,高高舉手,等我點名發言,用秩序結束一場混戰。

但在不贊成舉手制的教育人士看來,紀律和效率未必一定相關。老師總會不由自主地和敢於舉手的學生有更多交流,這不僅對天生內向的學生會產生教育不公平,也會影響教學的整體效果,因為老師對推進課程快慢的判斷,往往來自於學生發言的反饋。如果課堂討論是跟著部分思維較快並積極參與的學生的學習節奏進行的話,有些學生就會被甩在後面。

其實,英國學校過去10年已經開發了很多替代「舉手制」的課堂互動方式。最有名的是「棒棒糖方法」,即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之後,會伸手從一筐寫有學生名字的棒棒糖中隨機抽取一位作答。這種「隨機制」理論上可以解決傳統課堂的不公平問題,也會激勵學生專心聽講,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棒棒糖上是不是就寫著自己的名字。而更激進的看法則認為壓根應該禁止舉手回答問題,因為幾年前英國對13歲的學生的研究發現,如果廢除舉手制,而代之以每個學生把自己的答案寫在紙上,全班同時「亮答題板」的方式,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是傳統模式的兩倍。

不過有的學者又會提醒說,以前受訪的中小學生曾表示,他們常常是通過同學的舉手發言,才意識到原來學伴們都很聰明,並對自己的同學產生親切感。而且並不是每次發言的學生都會提供正確答案,當學生意識到公開出錯也是被允許的時候,可能會有助於害羞的孩子參與課堂。所以從群體學習與培養學生社會性的角度講,舉手發言又是個好機制。

有時候我會和別人開玩笑說,英國是個對公眾話題充滿想像力的國家。任何一個芝麻大的事情都可能被英國人有板有眼地搬上報端屏幕,並不苟言笑地剝出層層道理和種種視角。但我又真心佩服這滲透於英國生活每個角落的申辯思維。難怪英國人會被稱讚生活考究,因為他們對每一個生活細節都願意弄個明白。

相關焦點

  • 課堂上,舉手發言的同學很多
    為激勵教師形成共識,他結合學校實際,連續給教師做講座:《信心凝聚力量,努力就有希望》、《一切從改變開始》、《聚焦課堂,關注有效教學》……「校長講座」既有目標引領,又有具體教學指導,一堂堂講座聽下來,很多老師重燃信心和激情。至今已舉辦23期的「校長講座」,已成為教師培訓的重要「校本課程」。  讓課堂有新意  「三年前,我還只是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師。
  • 那個愛舉手發言的孩子,為何漸漸變得沉默?
    而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他們逐漸意識到,並不是每一次回答,都能夠換取一個好的結果: 愛舉手發言,有時候意味著老師和同學的質疑與追問——說得越多,越容易出錯;越是出錯,越難回答清楚; 愛舉手發言,有時候意味著愛表現、高調、討老師喜歡。
  • 真誠呵護,讓學生敢於舉手回答問題,站在課堂的正中央
    還有老師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只要學生回答了就應該及時肯定和指導,多誇獎少批評,不拘一格小節的激勵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另外更主要的是老師要提高自己駕於課堂的能力,設計課堂要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境況相結合,引導學生主動去學,變「要你學」為「我要學」。
  • 孩子在課堂上多舉手的好處太多了,家長 一定要看看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課堂聽課效率,讓孩子學掌握好所學知識呢?課上勇敢舉手,從開學第一天開始,堅持到學期最後一天! 1、有利於培養孩子專注能力 孩子想要在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那麼孩子在課堂就必須一直專注地聽老師講課才行,於是,孩子的聽課的專注力和興奮狀態就被調動起來了,聽課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
  • 孩子在課堂上多舉手的好處太多了,家長一定要看看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課堂聽課效率,讓孩子學掌握好所學知識呢?課上勇敢舉手,從開學第一天開始,堅持到學期最後一天!先不管孩子的答案到底對不對,但是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有意義。如果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班上的學生就會發現,那些上課發言比較多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現得很活躍、很愛表達,當然學習成績一般也不錯。
  • 孩子不愛舉手發言,教你幾招,幫他成為發言標兵
    上課積極踴躍地發言,不僅可以鍛鍊膽量,還可以提高孩子的瞬間反應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會因參與課堂教學而鞏固對新知的認識與記憶,可謂好處多多。可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敢或者不願舉手發言,這該怎麼辦呢?這樣的演練能幫助孩子增強舉手的決心和發言的能力。三、尋求配合當你決定要改變孩子不愛發言的現狀時,一定不要忘了尋求老師的幫助與配合。正常情況下,老師是不會拒絕這樣的配合的,畢竟家校雙方的願望是一致的。
  • 不做課堂「小啞巴」,讓孩子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是完成學習任務
    作為老師,一堂課不會讓一個班的同學每個人都能有舉手回答問題的機會,但老師都會喜歡孩子們能積極舉手,活躍課堂氣氛。舉手不單是示意回答問題,有問題也可以提出問題。舉手回答問題不是「學習任務」,而是一項愉快的教學活動。1、 舉手發言是表達訴求孩子在上幼兒園開始,就已經學會了遵守紀律,舉手發言。
  • 教學反思,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狀況,意味著什麼
    上課積極發言能夠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聽講,防止「走神兒」;同時促使孩子不停地動腦筋,及時理解老師課上所講的每一個知識點,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如果答錯了,經過老師或同學糾正,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一定不會再出錯。此外,孩子通過積極發言還可以檢測自己是否正確理解了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暴露出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經過糾正從而得到進步。
  • 孩子上課不敢舉手發言,膽小自卑,家長需要做些什麼?
    往往是新學期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部分家長會接到老師的電話,反映孩子上課不聽講,愛講小話,從來不舉手發言等問題。其實一般來說,孩子不舉手發言主要有這些原因:1、自身膽小,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在課堂這種人多場合更是怯場,不習慣發言;2、害怕答錯被嘲笑
  • 「誘惑」學生課堂發言的7個絕招!
    「誘惑」學生課堂發言的7個絕招!「有哪個同學能回答下這個問題?」沒人舉手,最後老師自問自答。學生課上不愛發言,老師就只能自導自演。所以課上不愛發言,這可是個大問題呢!學生要是能踴躍發言,先別說成績是否會提高,至少咱老師們上起課來也帶勁!那麼,怎麼讓孩子舉起小手,張開嘴巴呢?一起來看看都有何良方吧!
  • 孩子上課不舉手發言,怎麼辦?不用擔心這裡有妙計
    孩子性格不同,上課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也自然不同。家長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不在乎別人看法,不害怕批評。上課也總是爭先恐後的回答問題。也不管回答的對還是錯。這是一個很好的表現。老師家長都應支持。但有些同學在課堂上沒有積極性,從不參與老師的問題。這讓老師也很困惑。
  • 騰訊會議舉手功能在哪找 騰訊會議怎麼舉手發言方法
    而騰訊會議舉手功能在哪?怎麼舉手發言呢?跟著小編從下文了解。  騰訊會議怎麼舉手  騰訊會議舉手發言的背景條件  主持人(會議發起者)打開騰訊會議開會界面,然後點擊「管理成員」。  騰訊會議舉手發言的方法和步驟  參會者打開騰訊會議開會界面,然後點擊「解除靜音」。
  • 從不愛舉手發言發現孩子心理變化……
    家長會開始前,我習慣性的先找大寶班主任了解孩子近況。基本上每次都是聽到老師表揚他的話,可是這次,老師卻說,大寶上課開始不愛舉手發言了,感覺沒有以前那麼活躍了。聽到這裡,我決心回家好好跟孩子進行一次零距離溝通。回到家,我不露聲色,等孩子做完作業,吃完飯,陪孩子玩了一會兒,洗了澡,躺在床上。
  • 瀋陽女孩考入牛津本碩連讀 上課從不舉手發言
    她上課從來不會主動舉手發言,但卻精神高度集中,當天學習從不拖到第二天
  • 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即席發言期間,委員們踴躍舉手...
    在3月28日下午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即席發言期間,委員們踴躍舉手,爭相發言。最後有8位委員如願「搶」到話筒,麥克風在委員們之間傳來傳去,氣氛緊張又熱烈。▲葉康生委員就儘快啟動大羅山地質公園申報工作發言
  • 我舉手了,是老師不叫我!(二)
    不愛舉手發言是一種心理障礙,它來源於自卑感和個人心理素質,還有環境的影響。家長要改變孩子的這種課堂習慣,必須找到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只有找準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 換個老師上課 讓5年從不主動舉手的孩子發言了
    會議間流傳出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名杭州的特級教師到一所鄉村學校上課,居然讓一位5年從不主動舉手的孩子,主動開口發言了!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杭州淳安縣梓桐鎮。今年3月初,杭州天長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曹曉紅到淳安縣梓桐鎮外桐完小給學生上《草船借箭》一課。這個班的班主任童永才就坐在後面聽。開始上課後,童永才突然發現自己班裡一名叫胡珊的學生舉手了,他大吃一驚!
  • 學生要不要在課堂積極發言,實踐中發現課堂互動的利與弊
    有的學生非常積極舉手發言,而有的學生舉手不積極。積極發言的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那些不積極舉手的孩子真的是不好學嗎?還是他們真的不自信呢?曾經我從教的班級有一個學生很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儘管我鼓勵多次要求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但是他仍然是偶爾舉手,時常不舉。但是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當然我也發現了,他的舉手總是在大家都不會的時候。
  • 小學生上網課舉手,問為啥不讓發言,課堂習慣要丟了嗎?
    這不,在2月13日,山西呂梁的一位小朋友在電腦上聽學校老師的直播課,因聽得太過投入,小朋友竟舉起了手,還問媽媽為啥不讓發言。後來才知道,孩子以為在學校的課堂上,舉手要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最後,還得媽媽和老師連麥互動,完成了一次線上學習。這裡,不少網友表示,這是要普及網課的節奏嗎?真的以後網課增加的多了以後,我們上課的習慣還得真得改了?
  • 十歲男孩膽小自卑上課從不敢舉手發言,父親良苦用心感動了班主任
    據老師反映:很多同學上課從不舉手發言。積極主動舉手發言的同學往往比較自信,學習成績也相對較好。而那些從不舉手的同學自卑膽小,成績也會差一點。不幸的是,我兒子就是那種從不敢表現自己的學生之一,這也成了我最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