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瑪雅曆法之後,很有意思的是當發現自己有點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時候,就可以看一下今天瑪雅曆法中的星系印記,從中就能找到生命的指引。
今天的星系印記是自我存在的黃戰士,我想到了黃戰士的星系印記上那個大大的問號,而且還帶著螺絲釘一般有著探索欲望的大問號。正好又處在紅天行者波符中,所以正是提示著我們,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去跨次元探索吧,可以運用今天的力量向宇宙提出一個個大哉問。
前段時間不知怎麼地有一句流行語挺火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然後我發現,確實有時候自己也會有這種感覺,面對一些內心的疑惑,想向「高人」請教,但就是會有點「咱也不敢問」,因為覺得問題太傻逼,甚至在不是特別熟的關係的情況下,都不知該如何發問。
但在我們小的時候,是最喜歡問「為什麼」的,因為每一個小孩都是一個好奇寶寶,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只是不知怎麼地,長大後的我們,變得有很多的顧慮,反而無法坦誠地面對心中的疑問了呢?
其實問「為什麼」,並不一定要去問別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因為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所以,勇敢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非常重要。忘記之前是在哪裡聽到過一個說法,當用「為什麼」理解行為時會想得更宏觀,而用「是什麼」理解行為時,會更聚焦在細節上。
如何用「為什麼」的模式思考?
可以寫下一件你最近因缺乏動力或誘惑太多無法實現的事,然後想想做這件事的原因,你的個人目標是什麼?這樣做能幫助到你什麼?你如何收益?
令我感到很詫異的是,當時我在這個問題之下寫下的事是:瘦身。而時至今日,我面對這個疑問,第一個在腦海中冒出來的困惑還是同樣的:為什麼一直無法瘦身成功?
最要命的是,我還選擇把「瘦身」這個事當作我的事業,所以我的另一大疑問「為什麼我的事業無法獲得成功」,也就得到答案了。
其實事實的真相與答案,在問題提出來之前就已經有了,只是能否「知行合一」又是另一層面的問題。知道了卻不改,就如同考試時答案就都擺在你面前了,你看到了自己寫錯的題卻不願去修正,那誰又能幫得了你呢?
那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又是什麼?為什麼一直無法瘦身成功?這應該也是很多人的苦惱吧。所以我覺得問題本身,也同樣存在這機遇,如果我作為一個有過多次失敗經驗的人,能夠找到突破口,瘦身成功了,那麼我就可以去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這就是我獨特的價值。
我對此的回答是:因為內心有匱乏感,所以總想要用食物來填補內在的空虛,但卻是永遠也填不滿的,食物能夠給人的慰藉是暫時性的,所以要想解決瘦不下來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內心匱乏感的問題,要不然什麼方法都是徒然。
黃人是指引,代表你要有意願改變現狀,決心和內在的熱情,以及直覺就是你最好的指引。
為什麼一定要坦誠地向自己的內心發問?因為直覺給你的指引,只有你自己能夠知曉。就像說,事情的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事情的解讀,因為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可以從不同的面相去看待它的,痛苦與挫折在常人看來都是不好的,有的人覺得是老天爺的阻擾所以輕易就放棄了,但有的人就覺得那正是生命的考驗,所以會很堅韌地堅持下去。
我今天在聽《東吳同學會》的時候,聽他們在講到王陽明的經歷,吳伯凡老師說王陽明是一個幸運的倒黴蛋,他曾經得到一個「神諭」的指引,告訴他說他是被命運選中的人,所有的艱難困苦都是來考驗你成就你的。所以,在他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時,他都還能靠著這樣的信念,像是看到了命運的劇本,幫助他去度過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時刻。而如何沒有那個所謂的「指引」的話,一般人早就放棄了。
一個事實它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但是一個又一個事實串聯起來就成了一個故事,這就具有不同的意義了。所以人是要活在故事裡的,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所謂生命的「指引」,更像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所以重要的不是預言的真假,而是你願意相信什麼。有一句話就說,人不是因為看到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所以才能做到的。
所以通過問自己「為什麼」,我覺得並不是為了要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更多是通過對過往的梳理,獲得內心的指引,而答案到底是什麼,由你自己來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