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諭的「指引」,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2020-12-15 芸霏的異想世界

學過瑪雅曆法之後,很有意思的是當發現自己有點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時候,就可以看一下今天瑪雅曆法中的星系印記,從中就能找到生命的指引。

今天的星系印記是自我存在的黃戰士,我想到了黃戰士的星系印記上那個大大的問號,而且還帶著螺絲釘一般有著探索欲望的大問號。正好又處在紅天行者波符中,所以正是提示著我們,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去跨次元探索吧,可以運用今天的力量向宇宙提出一個個大哉問。

(圖片來自網絡)

前段時間不知怎麼地有一句流行語挺火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然後我發現,確實有時候自己也會有這種感覺,面對一些內心的疑惑,想向「高人」請教,但就是會有點「咱也不敢問」,因為覺得問題太傻逼,甚至在不是特別熟的關係的情況下,都不知該如何發問。

但在我們小的時候,是最喜歡問「為什麼」的,因為每一個小孩都是一個好奇寶寶,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只是不知怎麼地,長大後的我們,變得有很多的顧慮,反而無法坦誠地面對心中的疑問了呢?

其實問「為什麼」,並不一定要去問別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因為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所以,勇敢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非常重要。忘記之前是在哪裡聽到過一個說法,當用「為什麼」理解行為時會想得更宏觀,而用「是什麼」理解行為時,會更聚焦在細節上。

如何用「為什麼」的模式思考?

可以寫下一件你最近因缺乏動力或誘惑太多無法實現的事,然後想想做這件事的原因,你的個人目標是什麼?這樣做能幫助到你什麼?你如何收益?

令我感到很詫異的是,當時我在這個問題之下寫下的事是:瘦身。而時至今日,我面對這個疑問,第一個在腦海中冒出來的困惑還是同樣的:為什麼一直無法瘦身成功?

最要命的是,我還選擇把「瘦身」這個事當作我的事業,所以我的另一大疑問「為什麼我的事業無法獲得成功」,也就得到答案了。

其實事實的真相與答案,在問題提出來之前就已經有了,只是能否「知行合一」又是另一層面的問題。知道了卻不改,就如同考試時答案就都擺在你面前了,你看到了自己寫錯的題卻不願去修正,那誰又能幫得了你呢?

那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又是什麼?為什麼一直無法瘦身成功?這應該也是很多人的苦惱吧。所以我覺得問題本身,也同樣存在這機遇,如果我作為一個有過多次失敗經驗的人,能夠找到突破口,瘦身成功了,那麼我就可以去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這就是我獨特的價值。

我對此的回答是:因為內心有匱乏感,所以總想要用食物來填補內在的空虛,但卻是永遠也填不滿的,食物能夠給人的慰藉是暫時性的,所以要想解決瘦不下來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內心匱乏感的問題,要不然什麼方法都是徒然。

黃人是指引,代表你要有意願改變現狀,決心和內在的熱情,以及直覺就是你最好的指引。

為什麼一定要坦誠地向自己的內心發問?因為直覺給你的指引,只有你自己能夠知曉。就像說,事情的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事情的解讀,因為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可以從不同的面相去看待它的,痛苦與挫折在常人看來都是不好的,有的人覺得是老天爺的阻擾所以輕易就放棄了,但有的人就覺得那正是生命的考驗,所以會很堅韌地堅持下去。

我今天在聽《東吳同學會》的時候,聽他們在講到王陽明的經歷,吳伯凡老師說王陽明是一個幸運的倒黴蛋,他曾經得到一個「神諭」的指引,告訴他說他是被命運選中的人,所有的艱難困苦都是來考驗你成就你的。所以,在他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時,他都還能靠著這樣的信念,像是看到了命運的劇本,幫助他去度過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時刻。而如何沒有那個所謂的「指引」的話,一般人早就放棄了。

一個事實它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但是一個又一個事實串聯起來就成了一個故事,這就具有不同的意義了。所以人是要活在故事裡的,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所謂生命的「指引」,更像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所以重要的不是預言的真假,而是你願意相信什麼。有一句話就說,人不是因為看到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所以才能做到的。

所以通過問自己「為什麼」,我覺得並不是為了要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更多是通過對過往的梳理,獲得內心的指引,而答案到底是什麼,由你自己來定義。

相關焦點

  • 信任——自我實現的預言
    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吃東西、保證睡眠、煉煉身體,給它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信任自己,為什麼這麼重要呢?那是因為人們會被自我實現的預言給帶領。自我實現的預言又稱為自證預言,或者是自我應驗的預言。它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專有名詞,是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正確與否,都將影響到人們的行為,以至於這個判斷最後真的實現。
  • 自我實現的預言
    自身永存的社會信念 人們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假設會變成自我驗證性的假設,並且信念會變成自身永存的信念……從這個觀點出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如此多關於他人的普遍信念(特別突出的是,明顯錯誤的社會及文化刻板印象)會非常難以改變。
  • 自我實現預言的謊言
    你看,就是這樣的體驗,讓我覺得好像大家也應該這樣。           直到最近我真正理解了一個我以前學過的概念: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用自我實現的預言就很好解釋了。周圍的家長,朋友都會告訴你,SAT數學對於中國學生是簡單的。在中國學好數學是受人尊敬的。相反,在普通公立美國高中,沒有這種在數學方面的積極社會環境影響。於是在一次失敗後,一個美國高中生很容易認為「我天生數學就是那個水平」,而中國學生會想「這根本不是我的水平,我太粗心了」。這兩種歸因對後來的學習的影響可想而知。
  • 相悅情感:自我實現預言怪圈
    的確,這個猜測也會有他一定的合理性,但這個猜測也可以換種說法稱作「自我實現預言」。當你表現出了你百般的猜疑後,對方對你做出回應,表達對你的不悅。你就會進一步地產生了實現這種預言的想法。「他果然出軌了」。最終在反覆的猜疑中,你們的感情也就無疾而終。自我實現預言就真的實現了。
  • 人生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榮格說: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被改寫了。什麼意思呢,我們的外在命運和我們的內在想像,是鏡像的關係,我們的外在命運是由內在想像決定的,特別是我們潛意識層面的想像。換句話說就是,人生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潛意識就是你的命運。
  • 終篇:紅衣神諭女巫、蘇格拉底和原典英語學習法----《為什麼全球英語專家錯了》
    他出兵波斯,最終兵敗身亡,他的王國,一如神諭女巫The Pythia 所預言的那樣,destroyed.但徐老師覺得,神諭女巫 The Pythia 最著名最有趣的神諭,並非 Herodotus 記載的以上這則神奇的故事,而是一則,直接「孕育」了西方哲學誕生的預言。
  • 什麼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關於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一旦你說了一句話,你就會愛上你自己說的這句話,而出於人類最本質的自戀需求,你會把事情朝這句預言的方向去推動,以此來證明,你是對的。只要形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這個概念,我們看人的眼光就會犀利起來。
  • 自我實現預言:你的口頭禪,正在成為你的命運
    口頭禪是另一個模式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什麼是自我實現預言? 羅伯特·默頓提出由圖式引發的自我實現預言,意思是使自己的預期成真的預言。
  • 人際交往中的「自我實現預言」
    根據自我實現預言理論(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希望別人對你好,首先你要正確地對待他們——對他們好。「自我實現預言」指的是直接或間接導致預言本身實現的一種預測。換句話說,積極的或者消極的預言,強烈堅持的信念,或者錯覺(被宣稱是真實的,其實是錯誤的),都可能足以影響到人們,使人們的反應最終會導致先前錯誤的預言實現。
  • 自我實現的預言,你想實現哪個自己?
    ——小福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今天我們來說說「自我實現的預言」。它意思是,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所以請警惕那些不太積極的自我預言。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最常說的話是什麼呢?請認真思考一下,或者問問身邊的人,在他們聽來,你說得最多的話又是什麼。我們的自我預言多來源於他人每個人都會有對自我的認識,但是問題那些自我評價真的那源於真實的自己?
  • 基督,自卑的超越者與神諭的日暮
    一開始,神諭的傳達者是一位處女,她將自己奉獻為神的新娘,終身隱居於聖所之中,也就是一位隱居的修女。當需要舉行儀式的時候,她會坐在放置於故事中裂縫所在地的一把三腳凳上,吸入那裡散逸的氣體。與此同時,用一隻手拿著一根月桂樹枝,咀嚼上面的葉子,另一隻手端著一個杯子,啜飲裡面的液體。
  • 自我實現的預言——你期望的,總有一天會實現!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以前看起來很遙遠但特別期望達到的事情,正在不斷的實現感覺好像自己發射的腦電波影響了周圍的環境,進而實現了自己的預言。之後,感覺自身不斷的實現了之前不經意許下的期望,雖然已經很遙遠或者忘記了。
  • 《抱怨的藝術》——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
    自我實現和自我挫敗的預言說到自我實現,不得不提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學生的表現會在不知不覺中與老師期盼的一致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當然,除了「壞孩子」的自我挫敗,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或者正在「自我預言」並且「自我實現」著。我們每個人的家裡幾乎都有那麼幾件壞東西,甚至新買來都沒有用過,就被我們堆在角落裡接灰了。
  • #S024 人生,是一場自我預言
    人生,是一場自我預言       時間一點點流逝,我們不禁會默默問自己或者問他人:我可以考上研究生嗎?我行嗎?每個人心中都不免有糾結。               武志紅曾說,生命是一場自我預言,所謂「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
  • 生命就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聖經》上說「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積極正向的思考,能使我們在信心中活出生命的盼望。 積極的重要性 選擇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環境,造就出的世界也迥然不同!選擇權在我們身上,不同的選擇將帶來全然不同的結果:選擇主動積極,願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就能創造實現目標的可能性;選擇被動消極,就會被負面情緒困擾,愛責怪別人,最後將一事無成。 態度的選擇 拿兩瓶透明的塑料瓶,一瓶裝清水,一瓶裝汽水。
  • 自我實現的預言相信的力量
    與項羽虞姬對應是另一對人,那就是劉邦和呂雉。劉邦和呂雉之間有愛情嗎?我想很多人都感覺不到,相反我們感覺他們之間充滿著陰謀算計。晚年劉邦想要廢掉太子,把呂雉嚇得半死,劉邦死後,呂雉殘忍的把劉邦的女人戚夫人砍掉四肢。我想呂雉也曾天真爛漫過,最後變成一代毒婦也有劉邦的功勞。劉邦不相信愛情,或者說他不看重愛情。
  • 心理學科普——自我實現的預言和負性循環
    自我實現的預言和負性循環麥克十分擔心馬上要到來的銷售報告。儘管這份報告裡滿是利潤和效益,麥克卻認為當他匯報時一定會出洋相。他是如此緊張以致匯報當天他以身體不適為由告假回家休息。他心想,「我真的就是一個失敗者。」「自我實現的預言」——一個人預測了一種結果然後不經意的行為方式導致了原來預測結果的發生。通常情況下,這個術語指的是一些負性或者不幸事件的發生,比如失敗或者失望、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如焦慮、憤怒或者抑鬱。而且,因為這些不良的結果常常是由於人們自身所致並且不斷積累,就形成了一個循環,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惡性循環」。
  • 思維導圖,解剖自信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其實以前我們分析過過自我實現的預言,也可以說是自我期待,人是自戀的,會因為追求我是對的,去實現自己的這份自戀。人的第一個認知,大多是來自於父母的。那些所謂的「我的想法」,「我的認識」,「我的自我感知」,其實很少是單純的來自於自己,很多時候往往是來自於權威的影響,就是某個人對你來說是權威。
  • 自我實現預言: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型思維,你學會了嗎
    智商高和成績好本就是相輔相成,無可厚非的,可是兩位心理專家公布的試驗結果卻令所有人瞠目:他們根本就沒有對孩子進行測試,至於那些「高智商」的學生完全是隨機選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沒什麼兩樣。那麼,他們的成績為什麼都出類拔萃呢?
  • 詳解戀愛中的自我實現預言
    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魔咒,很多脫單困難的人只是陷入了負面的「自我實現預言」,只要建立正面的「自我實現預言」就可以順利脫單。你有過以下感受嗎?1、你覺得你追不到的女生最後一定追不到。2戀愛中的「自我實現預言」自我實現預言理論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圈也能行成一個惡性循環的圈。很多戀愛不順利的人就是因為陷入了負面的「自我實現預言」,形成了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