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不好意思,素質教育你擁有不起!

2020-12-13 百家號

這幾年教育話題不斷,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上來了,逐漸的對教育問題開始越來越關注。這本該是一件好事,但是國內反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的聲音也越來越大。那素質教育的真相是什麼?

有網友說:什麼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現象就是當下社會的拼爹現象,你的成功取決於你上一代人怎麼樣!

還有網友說:素質教育,實際上只是一場針對窮人家孩子的騙局。而這個真相,富人從來都不說!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是百度百科對素質教育的解釋,還記得那個破格被哈佛錄取的女孩嗎?面試官表示說:她英語流利,愛好編程、滑雪,顏值還高,近乎完美!這裡的每一個詞在家長眼中都是一筆巨額花銷。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國中產家庭的比重是多少?小編特意去調查了一下相關資料,對中產家庭最新的定義是年收入超過30萬,在我國能達到這樣標準的家庭只佔到11%。而實際上,連普通的中產家庭都根本承擔不起「如此放養式教育」的成本。

你想培養孩子、你想陪孩子探索世界?你年入百萬了嗎?什麼?你竟然沒有?那你還是讓孩子乖乖接受應試教育吧,因為你窮啊!

記得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韓寒就曾反思自己對應試教育的看法,他說:「退學是我個人的選擇,也是我不對。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讀書是重要的,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都一樣。學習也是重要的,不止是孩子,還有我們自己!我們國家各種階層壁壘還沒有完全清晰,只要你夠努力,還是有很大機率去衝破次元壁壘,去到更高的地方。

在中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進好的大學,學更多本事,最終改變家族命運的例子有很多。既然不能成為富二代,那我們應當努力讓孩子成為富二代!

相關焦點

  • 真正的「贏在起跑線」,起點應定在「素質」上,而不是提前教育
    儘管體育競賽的贏點都在終點,但短跑項目中,起跑很重要,只要不違例。不過,大家也都認同,十幾年的基礎教育學習過程不是短跑,是一場人生的馬拉松。然而,馬拉松也有起跑線,也有起跑前的準備。我認為這個準備工作與跑賽過程一樣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一生。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TVB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相信有部分家長也都看過了,畢竟涉及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看完之後感覺最深刻的就是,孩子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以前的孩子是無拘無束成長,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怕輸在了起跑線上。興趣班,階級教育,這些詞語,家長們是不是很熟悉呢?
  • 何為「贏在起跑線」?拔苗助長不可取
    ,是大鍋飯的一種,城鄉教育差異相對美國的貧富教育差距來說,並不顯著,中國的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符合國情。國內上海私立教育的發展走在前面,有歷史可尋,中國不缺少私塾,傳統文化也同樣博大精深,有待開發和挖掘。贏在起跑線,比拼的是教育資源,成長環境,我們可以在國家安定、生活富足的前提下,謀求階層的穩定同時、抓住教育的信息連接,充份發揮家長、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每個家庭卯足全力,都要贏在起跑線上。你家孩子英語詞彙量3000個,那我家的孩子英語詞彙量就要5000個。如此以往,折騰得家長累,孩子更累,反倒是讓外面的教育機構賺了一波。那麼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我們的幼兒教育到底是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做好長跑的準備在當前順其自然的發展。
  • 比起贏在起跑線,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贏在終點
    從他們開始呀呀學語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了對他們的教育,等到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報各種興趣班,總希望他們可以贏在起跑線上。曾經的我也跟所有媽媽一樣這樣期待著,在寶寶還沒有出生,都大致已經規劃了他出生後在什麼階段,應該要怎麼去教育他
  • 《單詞突擊·贏》—讓你的英語不僅贏在起跑線上!
    原標題:《單詞突擊·贏》—讓你的英語不僅贏在起跑線上!聲音是語言的靈魂,文字是語言的標本。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勢的語言。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可見,你即使贏在起跑線上,也容易倒在中途。「贏在起跑線上」不僅是失去童年,更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跟不上同齡人。曾經轟動一時的張炘煬10歲就上了大學,後來成為了北理工最小的碩士。
  • 贏在起跑線?你可能理解錯了!
    我認識的一位媽媽,給孩子報了3門學科的補習班和5個才藝素養班,把孩子放學後和雙休日的時間全部填滿,自己也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她說:和孩子班上的其他同學相比,我這報的班還算少的呢,再不報班就要輸在起跑線了!其實,不只是在中國,世界人民都處在這種焦慮中。
  • 江西南昌三所小學,辦學水平高,幫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文/蠟燭愛教育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南昌是我國江西省的重要城市和省會,該地方因為臨近長江三角洲和海峽兩岸經濟區所以這裡交通發達,經濟發展也是相當的不錯,此外該城市生活節奏緩慢,綠化率很高特別適合人居住,所以南昌也有著「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那麼今天我就帶打擊去這個美麗的城市去看一看這三所學校小學
  • 讓孩子贏在「終點」而不是「起跑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都聽說過的一句教育理念。讓孩子儘早的接受教育,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慌忙讓他們學習認漢字,讓他們學習讀拼音。把一年級的事情都早早的在幼兒階段就完成了,這樣看起來確實比其他的小孩子要提前了好幾年,這是一種贏在起跑線的行為。但如果我們真的把學習看作一場賽跑的話,那麼你贏在了起跑線,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在終點,因為科學的訓練體系需要包括熱身的一味的單純去搶起跑的速度。
  • 史丹福大學:這種血型的媽媽,孩子「智商」贏在起跑線
    換言之,如果你是O型血,那麼生下來的孩子,智商很有可能會贏在起跑線上,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紛紛不解,孩子的智商怎麼會和寶媽的血型有關係?難道又是一個「毒雞湯,偽科學?」這種血型的媽媽,孩子「智商」贏在起跑線1、寶媽是O型血,往往意味著寶媽的抵抗力強,孩子的抵抗力也強O型血是大家熟悉的萬能血,不僅如此,擁有這種血型的人,抵抗力也是會比其他血型強很多。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具有O型血型的人,染病概率是會比其他人低一些的。
  • 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的亞洲國家,有著大半的華人,國民素質還很高
    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相比較那些比較普通的人來說,他們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可是大家知道嗎贏在起跑線上的不僅僅是那些富二代,這次我們就要講一個贏在起跑線上的亞洲國家,在這裡有著大半的華人國民素質還都很高。
  • 這季節出生的娃,身體素質強「贏」在起跑線,並非迷信是有道理的
    西方國家經常將不同月份出生的人分為十二星座,雖然這在中國存在爭議,但也給了我們一個思路,那就是:出生月份不同會,讓孩子擁有不同的先天特質。其實在研究當中,確實發現在大學生群體當中,冬季出生的孩子「贏在起跑線」,比春夏秋3個季節出生的孩子數量要多。
  • 人生真的有「起跑線」嗎?如果有,你相信孩子能贏在起跑線嗎?
    「起跑線」尤其是「贏在起跑線」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排斥的東西,今天晚上,不語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此時此刻的不語認為人生是有起跑線的,因為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當成起跑線,比如自自己以上的所有長輩們的財富、權勢、知識等等都當成起跑線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地鐵上,一對母子的坐姿引網友熱議:父母的素質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看到這一幕,網友們紛紛表示:父母的素質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確,這位小男孩在公共場合能這麼有素質,從他身上表現出來優秀的素養,不難推測他的父母肯定也是一個非常有素質的人,而且對小朋友的教育應該也很嚴格。,因此進入社會之後也會擁有更多的機會,在未來也能走得更遠,不管做什麼事情也會更成功。
  • 「贏在起跑線」的易烊千璽:被內卷吞噬的童年和被放大的教育焦慮
    深觀千璽媽媽的教育之路,可以發現,其教育經就是一部典型的「雞娃史」:易烊千璽從2歲起,就被媽媽廣撒網式的送興趣班,小小年紀已經被媽媽帶著在十餘個興趣班中斡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包裹著成功學糖衣的口號,讓多少家長在教育的洪流中暗自較勁、攀比、競爭,生怕自己的娃比別人落後,不如別人優秀。
  • 不給孩子報班的你,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你是否因為身邊的人都在給孩子報班,但你卻沒有給孩子報,而覺得焦慮?是否因為這樣,而覺得對不起孩子,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如果是,那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是你,輸的是因為焦慮、不問情由就給孩子報班的那些家長。
  • 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
    (原標題: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家長們都想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學得太繁雜,反而拖孩子後腿。 新浪教育發布的《全國中小學生課外培訓調查報告》中指出,通過全國範圍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每周參加1-3節課外培訓班的人數最多,其中,城市的孩子佔比人數最多。並且中小學生願意每周參加1-3節課外培訓班的人數最多,約佔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不想參加課外培訓班的人數佔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