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餘姐
全文共1816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有讀者問:剛剛被晉升,但自己屬於溫和型的性格,應該如何立威處事?
作為一名領導,要立威處事,重點不在於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風格,而在於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下屬。還記得剛畢業不久來上海找工作,有家生產製造企業約我去面試,前面各種性格測評、面試都感覺很不錯,臨結束,面試官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
你小小個子、說話又這麼輕言細語的一個女生,如果讓你去跟工廠的一線工人講課,他們都不聽你的怎麼辦?
01要想職業發展得更好,首先應該選對適合自己的環境
雖然面試前我自認為準備比較充分,但這道題我確實不會……一時有點懵,不知該如何回復。
後來面試也就止步於此了。
即便之後我無數遍想過這個問題,也給出了很多答案,但最終又都被我自己推翻。因為我只能承認:
這個我真的無能為力。如果他們要求候選人能夠對一線工人具有威懾力,找一個看起來彪悍又嚴肅的男性培訓師、又或者看起來就很不好惹的女性培訓師會更適合。
我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溫和型的領導當然可以有很多方法用來在下屬面前立威,但如果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效果不是更加立竿見影麼?
當然,我絕對沒有歧視一線工人的意思,覺得他們就應該用更加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而是說,在某些環境中,簡單粗暴的方式大概率是更能夠提升效率的,一個以溫和見長的人,就不必在這種環境中追求職業的長足發展了吧!
比如在軍隊裡,領導的命令就是絕對的權威,十萬火急的戰場上,更不可能還有領導能溫和地循循善誘。
一個人如果能夠更早地認清自己的性格,選擇與自己風格相契合的行業和職業,比硬生生地削足適履,肯定要輕鬆多了。
也因此,我至今仍然感謝當年的面試官,讓我開始思考自己行業匹配性的問題。
02相對於性格類型的不同,是否目標導向更能決定領導的立威處事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即便在以嚴刑峻法聞名的秦國,商鞅變法之初,為了樹立國家「言必行,行必果」的可信形象,也是從一個「熱搜事件」開始:
京城南門外樹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宣布如果有人能夠把它搬到北門,就可以得到10金;圍觀的人雖然多,但大家都不相信有這樣的好事,於是獎勵金額加到50金,終於有人願意一試,於是就順利得到獎賞。
法家的那一套嚴苛標準和制度,按說足夠威懾普通老百姓了,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用這樣的方法來立威處事?
因為秦孝公和商鞅都清楚,他們要的是富國強兵、最終成為霸主甚至一統天下,要達成這個目標,僅僅靠嚴刑峻法是不行的。
所謂「目標刻在鋼板上,方法寫在沙灘上」,能達成目標的方法都可以一試,最好綜合運用,達到最佳效果。
事實上,在現代管理中,對領導力的研究也早就證明了:任何性格,都有可能成為一名特別成功和出色的領導者,只要他的成就動機和目標導向足夠強。
為了達成管理目標,可以充分根據自己的性格揚長避短。比如溫和型的領導,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個人領導魅力讓下屬信服。
03短期的立威處事靠威嚴,長期的立威處事靠領導魅力
立威並不是為了讓人感到恐懼和害怕,而是讓人信服。
而一個領導,要讓人信服,短期立竿見影的可能是看起來威嚴有攻擊性,更長期來看,則需要更多其它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
第一是公平公正無私心。能合理地設置獎懲,公平地評估結果,並堅決落實獎懲政策,讓下屬一切行為的後果都具有高度的確定性;
第二是在做人和專業上,能為人表率。讓下屬發自內心地尊敬,想要追隨並希望能夠成為自己領導這樣的人。
一名領導,能夠做到這個程度,就已經達到立威處事的最高境界了。
而這些,是跟性格完全無關的。
或者更進一步看,恰恰是溫和型的領導更容易達到這個境界:
因為一般來說,性格溫和的人,是更能夠共情,傾聽和尊重別人的,能夠處處考慮和照顧別人的感受,為人處世自然就會追求更加公平公正;
同時因為沒有那麼自信和自我,會不斷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絕對正確?帶著這樣的疑問,就會在專業上不斷深入,最終會比那些了解皮毛就自以為掌握全部的人走得更遠。
溫和型領導應如何立威處事?有這個困惑的管理者,其實對作為領導的威信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淺層。
這中間可能有環境原因,如果工作環境要求必須看起來更加威嚴不好惹才能樹立威信,那不妨再認真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職業方向;
如果不是環境原因,則應該意識到,堅定地達成某一個目標、修煉自己做人和專業上的領導魅力,才是建立領導長久威信的根本。
我是有餘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專注分享求職面試、職業發展實用乾貨,點擊左上方藍色按鈕關注@遊刃職場,一起成長為更具選擇權的職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