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員工都走了公司才能重生」這句話咋看上去會覺得很有道理,畢竟很多人會把這句話和管理中常用的「鯰魚效應」相聯繫起來。也就是說,在一個公司裡面,只有新的「血液」進來,才能重新激活公司的求生能力。但這件事情也不能忽略背後的弊端。
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不得不說,在90後都逐步30歲的時代,那些70,80後的員工普遍都是職場老人了,大多數職場人在35歲之後,其職業技能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能力增長停滯了,貢獻和收入都在降低。
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和一些高科技公司的迭代速度更為明顯,這些公司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創新,誰也預料不到華為有錢買不到晶片,羅永浩一場直播可以銷售一個億,計程車從抵制網約車變成主動安裝搶單軟體…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企業不養閒人」,一旦員工過了35歲之後,對企業的貢獻又不大,那就是老白兔,這些老白兔如果不把他們儘早除掉,就會把公司變成自己的兔子窩,還會影響年輕人。
只有老員工都走了,公司才有更多的新鮮血液和新的動力可持續下去,很多老員工在創新力和加班熬夜的精力上明顯不如年輕人和新員工有動力,老員工年齡越大,對企業性價比越差。尤其是技術迭代快的公司,35歲以上的老員工經歷風雨後,看得通透,不好忽悠了,要價還高,當然要千方百計趕他們走人了。
老員工為企業付出那麼多,自然希望能夠得到該有的回報。這個很容易理解。但作為一名老闆,他們有自己的情感,也有更多自己的苦衷,一到涉及到實際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會有很多考慮。
創業者第一考慮的是公司的存活與發展,特別是在公司快死掉的時候,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目標,幹掉一部分不賺錢的業務和幹掉一部分不賺錢的員工,是他讓公司活下去的手段,你也想活,他也想活,這時候就看誰說了算了。
老員工幹的時間久了要麼想升職加薪,要麼就一直拿公司的工資,這就牽涉到了企業的支出和收益,老闆們想的都是用最小的支出獲取最大的利潤!能不花錢,就不花錢,能少花錢,就少花錢。
因此,什麼小白兔員工必須要清理,什麼不讓老員工躺在功勞薄上數錢,這都是為了掩蓋資本赤裸裸的剝削性質的無恥之言。隨著經驗和年齡增長,老員工的待遇肯定比新員工要高得多。一般來說,老新工資之比最少也在1:2,有些行業或崗位甚至更高。
對老闆來說,開掉一個老員工,換上一個新員工,相當於降低了一半的成本,所以老闆寧可棄老而用新,讓企業更好發展下去。
如果老員工不想被公司淘汰,那就先得保持與時俱進,這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據我所知現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還在認為自己幹的時間長,工作得久就經驗豐富,新員工替代不了自己,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後,管理會逐漸成熟。
無論是從現代化企業管理角度,還是從老闆私心角度,都不允許知識存在個人腦袋裡的現象存在。通過知識管理,將個人的知識、經驗和教訓固化下來,形成公司可以共享的知識體系。再配合深入而全面的培訓系統,一個新人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掌握該崗位必要的知識。所以,老闆對開掉一個老員工沒有絲毫的顧慮。
那什麼是與時俱進?對於公司的銷售來說,就要緊握各種社交平臺,做足線上文章,而不能完全靠「掃街」或高價參加展會;對於公司研發部來說,除了完成既定的任務外,還要學習行業知識,掌握行業動態,及時引進新材料和新工藝,使公司的產品始終保持領先優勢,否則競爭對手把成本降到一半,致你淘汰,你還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死」的!
因此,無論是老員工,還是新員工,只要能與時俱進,為公司的發展注入活力就是好員工!評價老員工,絕對不應該從工齡和年齡上來定性。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員工,有勝任崗位工作的一技之長是前提,能在崗位上創造出價值是基石,有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是追求。公司需要的永遠是技能過硬、業績明顯,以及能正確處理好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關係的員工。
如果你每天、每周、每個月都忙到沒時間成長,那麼你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消耗存量。你的存量是有限的,一定是越消耗越少。
一個日復一日消耗存量的員工,必然是一個不能提供驚喜的員工,這樣老闆是永遠不會為你的付出買單的。所謂普通人,就是不能提供驚喜和額外價值的人,有增量才有驚喜,才能持續上升。
努力,真的是件沒有門檻的事情。只要想努力,很多人都能做到努力。而要讓自己擁有核心價值和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
資本論裡,有這樣一句話:「資本來到人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做生意,就是為了掙錢的,就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就是榨取剩餘價值的。」
講利益的地方,不要老是做沒有意義的加班,否則賠光了健康,賠掉了升值的時間,再無翻盤的機會。時代永遠在淘汰有學歷的人,但從來不會淘汰有學習能力且善於鑽研的人。老員工只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做到與時俱進,做到有增量成長,同樣可以成為職場「常青樹」。
歡迎關注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