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大學食堂投訴信火了!「陰陽五行」火大了……看看中國學生和教授的科學精神……

2021-02-15 紫雪齋文化互助公益平臺

文/趙可心

「足絲蟻屍體,我已採集,若不服,可來辯」,中國農業大學一位本科生寫給校長的信紅了。

這位同學在食堂的菠蘿飯中發現了蟲子,於是建議有關部門督促食堂改進。誰當年還沒給校長信箱寫過一兩封信,我怎麼沒火?

先來看看這封信:

厲害了,這位植物保護學院的同學不僅發現了蟲子,還根據經驗、文獻確認其為「足絲蟻」,並根據習性等分析出菠蘿飯中驚現足絲蟻的原因,不服不行。

@青年農大 迅速轉發了這封有理有據、很專業的信:眼神不好的、專業知識不過關的,還怎麼在農業大學食堂吃飯。

農大校友、「博物君」張辰亮也在私人微博上調侃:「吃到足絲蟻算是學校福利了,我去南非抓都抓不到。」

圍觀群眾很擔心農業大學食堂,要養活一堆博物君,這日子沒法過了。

一個真正的吃貨永遠得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但一般人只會將飯菜中的異物統稱為「蟲子」……

網友們的熱情還炸出了信的原作者。

21日凌晨,他在微博聲明這件事「均是如實描述,未有半點虛假」。

他還附上「事發現場圖」,

以及足絲蟻的生活照。

知識就是力量,網友迅速將其奉為大神、學霸。

還有向@博物雜誌 力薦的。

雖然火了,但當事人卻表示:本來這只是件平平常常的事情……湊熱鬧的群眾該散了。

整件事最應該關心其實是校園食堂的衛生管理。@青年農大 昨晚表示已向學校反映,並將持續關注。

關於科學精神,「陰陽五行」引來的麻煩你可不能不知道——

科技部出臺了一份《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提出了132個公民應該掌握基準點。結果引起了非常多的爭議,如第48個基準點要求公民「知道力是自然界萬物運動的原因」,被網民嘲笑:「那所有初中生都不具有科學素養了,因為他們的老師一直教的是『力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

而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基準》的第9個基準點,要求公民「知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觀念,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整體系統的方法論,並具有現實意義。」

       

陰陽和五行,本來都是實物。《詩經》裡的陰陽,乃是指日光的有無;春秋時代,「陰陽」又與「風雨晦明」合稱為「六氣」。「五行」一詞,最早見於《尚書·洪範》,裡面說:五行水火木金土,水會滲到土裡,味道變鹹;火會烤焦東西,味道變苦;木有曲直,結出的果實有酸味……這些內容,其實類似「科普手冊」,是給執政者所設立的「水火木金土谷」六府之人閱讀的。這種「科普」在當時很先進,但在今天,則早已經成了常識。

當然,科技部也不是要求公民知道這些常識。第9個基準點講得很清楚,作為「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觀念」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才是公民必須知曉的科學素質。

1、「陰陽五行」學說的鼻祖是鄒衍,但鄒衍自己是不相信這套學說的,他只是拿「陰陽五行」作幌子,來忽悠君王,變相推銷自己「仁義節儉」的政治理念
     
  那麼,問題來了:鄒衍這種「陰陽五行」,是當代公民必須具備的「科學素養」嗎?

2、董仲舒版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也與科學無關。董的目的是想為儒生爭取「天意」的解釋權,來約束皇權;結果自己差點把命搭進去
       
那麼,問題來了:董仲舒這種「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是當代公民必須具備的「科學素養」嗎?

3、光武帝版的「陰陽五行」學說,被閹割成了對現實政治毫無批判力的「讖緯之學」,更是毫無價值的糟粕

那麼,問題來了:光武帝的讖緯學,這種閹割版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是當代公民必須具備的「科學素養」嗎?

【前情提要】

    2016年4月,全國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明確將「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作為其132個基準點之一。消息一出,網友迅速分成立場鮮明的兩派,並在從此之後就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互懟。上個月25日,陰陽五行之爭在SELF講壇-煮酒論道的舞臺重燃戰火,來自中科院人文學院的正方辯友孫小淳教授和反方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張雙南研究員當面進行激辯,強勢開撕,辯論主持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吳國盛擔當,反響十分熱烈!

最近後臺奪命連環催視頻的消息也是要炸了~

千呼萬喚

精製視頻終於出爐!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菜!

正方: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小淳,認為陰陽五行應該入《準》。

反方: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張雙南,認為陰陽五行和科學半點關係都不應該有。

主持: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吳國盛,從事歷史研究,支持科學真理。

先來聽聽正反雙方各自立論,目測江湖上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信息量這麼大、過招這麼狠、又讓人無可自拔看下去的視頻了…小編大膽猜測,此處會有大量牆頭草出現。 

觀點之爭,最精彩的「互撕」質辯在這了~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高手過招目不暇接,還在意猶未盡中?小編再帶你深入品味一下,記錄這些火(ku)星(xiao)四(bu)濺(de)的瞬間。

有「吾愛朋友,吾也愛真理」的鋪墊,科學家們懟起來也是不留情面了!張雙南一出手就搬出了一尊大佛砸了出去——「我想替楊振寧先生問一個問題。」現場看熱鬧群眾一下子就嗨了!張教授繼續說到:「正是易經使得中國沒有產生現代科學,這裡面的關鍵就是天人合一。從古希臘的科學開始人和自然逐漸區分開來,否則就沒有辦法得到獨立的科學規律,這是現代科學,把人的因素剔除出來。小淳能否對楊先生的觀點進行批判。」

薑還是老的辣!這是給你一個圈套讓你往下跳啊!面對張雙南的「套路」,孫小淳雖猝不及防,但很快見招拆招,「我們人生在宇宙當中,宇宙生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想隔離是隔離不開的。康德在講科學的時候也強調,人和人主觀是客觀,是不能分割的,必須要有一個鮮豔的所有時空觀,然後和客觀的東西做成一個綜合。這才能達到一個科學的認識。至於李約瑟難題,認識現代科學當然要了解希臘精神,辯論是希臘最大的特點,但是中國古代不需要辯論,皇帝領導拍板,下面的人同意就可以,在這種情況下談什麼邏輯。學問發展不了是綜合的原因,不是天生中國人就產生不了近代科學。」

第一輪犀利對答結束之後,孫小淳馬上趁機「報復」,直指對方推崇的西方古代科學發展道路,「實驗數學是古代希臘理由的,但這是不是一個邏輯的必然,是不是一個歷史的必然,如果是歷史的必然,為什麼在希臘沒有產生牛頓,克卜勒,而是在一個英國產生?」

面對這樣的交鋒,小編的內心有些慌亂了……

就在大家都以為一旁觀戰許久的主持人吳國盛要來「拉架」的時候,吳老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開始「和稀泥」:「孫老師強調一種廣義的科學概念,不光指現代科學,也包括歷史上成功存活過的思維方式。張老師是科學家,一直強調一種狹義的科學,你能同意我的說法嗎?」

張雙南教授也是「毫不領情」,說出了本場一大金句:「我不認為我是狹義的科學觀,我是正確的科學觀。」然後補充道,「小淳教授講我們古代的輝煌思想、技術非常值得驕傲,可以算科學,凡是好的東西,合理的東西都是科學。科學取決於如何用。它可以變得合理,也可以變得不合理,科學可以造出原子彈毀滅人類,也可以產生好的技術讓生活變得幸福健康。科學本身是中性的,但陰陽五行歸到科學裡面不應該,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什麼是科學。

面對如此答案,吳國盛毫不客氣地對張雙南做出評價「科學家就是『軸』,我們做歷史的人就要寬容很多。(全場爆笑!)歷史出於流變之中,今天是科學明天就未必了,今天是正確的,明天就未必了。理論可以變遷,方法不變,科學方法是從亞里斯多德,牛頓一以貫之對吧。」

辯論已經進行到水深火熱之時

現場和網絡上的小夥伴們也坐不住

紛紛表示要加入這場熱戰

場面一度失去控制!

見證了科學家懟天懟地懟同行懟觀眾的全過程

小編感覺整個人都升華了!

吃瓜群眾1號問張老師,

「量子糾纏超越了時空,按照你的邏輯它還是科學?」

張雙南:「如果潘建偉老師看到我說不是,肯定會把我掐死。」

「如果量子力學理論是基於實驗,是基於我剛才講的科學方法,邏輯化、定量化、實證化建立起來的,那是一套科學理論。愛因斯坦說你這是一套科學理論,那麼如果按照你這個理論,如果是自洽的話,那麼就會出來有量子糾纏這樣的詭異的現象。他說這樣的現象違反俠義相對論沒法理解,那個也是科學,這個也是科學。如果你的科學和我的科學對不上,他並不是說量子力學不是科學,只是說量子這些可能還有問題需要修改,但是實驗證明,量子糾纏現象是成立的,所以在這個方面,愛因斯坦質疑量子力學沒有成功,所以在這個我剛才講的科學的這個3個要素,它的規律,它的目的,它的精神,它的方法上面量子力學完全的符合,所以它是科學。但是我們不理解量子糾纏背後的道理是什麼,為什麼有量子糾纏,所以量子力學還需要發展。」

吃瓜群眾2號問:

「孫老師,陰陽五行是一種宇宙觀,

那我的理解來說我覺得更像是像佛教,道教,包括基督教這種。

按照您說的這種宇宙觀,基督教它是科學嗎?」

(嗯?這位同學你可以啊~)

孫小淳:「對世界觀和宇宙觀的用法上,我講的是廣義的世界觀。那種演化關係指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構造認識世界的圖示。當我們把陰陽五行跟比如跟五臟,五位,五星,音律聯繫起來的時候它構造了這麼一個cosmology,它所有的知識認識它是用這種語言去表達的,是用這種經驗去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講的這個宇宙觀不是指的這個,宗教的某種信仰也好,也不是這種狹義的這個天地大小的這個關係,所以我們的認識是離不開這樣的世界觀。」

看到這兒,我們的線上網友也坐不住了,在直播間刷屏提問:「張老師啊,現在我們要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很多人朝野上下都呼喚要回歸傳統,您對我們傳統這麼不客氣,這怎麼弄?」

張雙南把矛頭一轉——「我想我和小淳的意見在這個問題上是一致的。」

孫小淳教授也不慌,淡定說道:「今天這個辯論同民族復興是兩碼事,我同意寫進去的原因,不是說因為它是中國的就一定把它寫進來好象我們這個民族就復興了。我們真正的復興一定要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而且是完美的結合,這就是說我們要吸取各方面的知識,現代的,過去的,近代科學的發生本來就是多民族融匯的東西。現在西方人也在中國的文明中汲取一些科學發展,也汲取一些啟發。」

張雙南教授依然很強勢:「我不願意,或者說堅決反對把它寫進去。當然和愛國沒有關係,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沒有任何的關係,反而我覺得不寫進去,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是大有好處,寫進去影響我們來學習真正的科學,影響我們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如果說我們要想得到更好的思維方式,我們要我們有更好的科學素質,所以這個公民素質基準,科學素質基本是幹什麼的,希望大家有更好的科學素質,那麼我們有更好的辦法讓大家學習好的思維方法,而不是來學習陰陽五行,它有一些好的東西,但不是我們今天的最好的選擇,所以,我認為放進去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大計百害而無一利。

辯論進行到這個程度

雙方的睿智對決妙語連珠

讓堅決支持真理的吳國盛教授

遇到了人生中最嚴重的一次頭腦分裂

而現場觀眾和網友們

折服於孫小淳教授的邏輯

又沉醉於張雙南教授的魅力

更是糾結無比

看完全過程的你立場還堅定嗎?

如果有些動搖的話

不妨滑到文章上方再回顧一遍視頻吧~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SELF格致論道講壇、觀察著網

本公眾號秉承一貫的傳統文化傳習、社會自助互助、人文關懷、危難援助等宗旨,倡導基於人間溫情、友愛的日常性自發、自願、自主的學習交流、人際關愛等自助與互助之風習。

一、中國為家園,人類為本源,宇宙為根源;

二、關注人、社會和大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三、支持理想人生,倡德才兼備、質樸無華;

四、居仁由義,樂善不倦,溯遊儒釋道之源;

五、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赤誠弘毅化憂患。

相關焦點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基礎之一。從古至今,這種認識經歷了許多輝煌的歲月,也遭受了許多扭曲和誤解。 它對中國古代科學理論、哲學思想、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 陰陽與五行的關係解析
    講到陰陽,一般就會自然而然提到五行。陰陽屬於道的層面,五行是物質層面。陰陽屬於精神層面,五行屬於物質層面。最能代表陰陽五行的可能就是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國古人認為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因素為「木火土金水」,印度人認為「地水火風」,希臘人認為是「火氣水土」,中國人除了認識到構成最基本的因素之外,還多了一個陰陽,說明中國人比西方人更善於歸納和思考。由於「木火土金水」只能是物質,所以一些動作比方跑和跳等等這些行為都無法用五行來表達,這個時候可能還需要靠陰陽概念才能夠將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才能夠串起來。
  •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
    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易學的陰陽學說理論,「陰陽五行」一詞始終貫穿其中。何謂「陰陽」?陰陽是指日、月等天體運轉規律,是宇宙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水源和光照,沒有土壤、食物,人類將無法在地球上生存,沒有工具的發明和使用,人類社會將停止不前。  陰陽五行的再認識 陰陽學說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認為陰陽兩種相反對的氣是天地萬物的泉源。
  • 熊繼柏:陰陽五行學說和藏象學說
    【作者介紹】熊繼柏,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主講《內經》課,並主講過《難經》、《金匱要略》先後8次被湖南中醫藥大學評為優秀教師、教學效果好的老師和學生最喜愛的老師,近幾年來更是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全國20多所中醫藥院校、醫院講學、會診,聽眾逾萬人,是一位真正的名師。
  • 國學基礎知識——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的結晶,它不但沒有隨歲月的流逝和科學的突飛猛進淡出人們的視線,相反它不曾被人們完全理解的深奧哲理,隨著認識的升華越來越彰顯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意識到,它是現代思維哲學的大成。
  • 陰陽五行與形意拳
    形意拳與陰陽八卦的思維模式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文化的內核與哲學思辯基礎,它貫穿於中國傳統醫學、氣功學、宗教學、人文科學、建築學、文學、藝術學、武術,乃至 帶來迷信色彩的堪輿(風水學)、佔卜、星相、手相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學說成為中國哲學的理論基礎。
  • 易世界|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學說,顧名思義可以把它分為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並且兩者相輔相成,陰陽學說必兼五行,而五行學說也必合陰陽;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體現,常言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
  • 陰陽五行
    總之,陰陽的辨證關係是對立統一。即陰陽雙方同時存在、相互對立、相互統一,每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對方為根,相互消長,並且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陰陽的辯證關係非常主要,如果沒有掌握它,則在實際運用中就會失去指導,出現誤差多、誤差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陰陽五行是迷信嗎?中國文明其實從來不缺少科學「基因」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英國著名哲學家懷德海就明確指出,西方近代科學經歷了三個多世紀的發展,確立了以自然為大機械的唯物論和決定論,現代文明深受這種「自然機械論」的影響;文明如果不能超越這種思維,便會「在極其有限的進步之後陷入癱瘓」。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西方學術界開始反思現代科學,並從東方古代思想文化中尋找靈感。
  • 五行與陰陽的關係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它不僅僅代表五種具體的物質,主要是代表五種基本的屬性。金代表清正、肅殺,木代表生發條達,水代表寒冷潤下,火代表炎熱向上,土代表長養化育。古代的先哲們根據五行的基本屬性,把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進行分類,與五行建立對應關係,並納入五行的系統之中。比如,五方、五味、五臟、五官、五聲、五氣、五色、五星…………不勝枚舉。五行的生克制化與反侮。五行代表五種基本的屬性,它們之間相互發生著作用。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 陰陽與五行的運行規律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 原創 陰陽化生天地人之五行
    五行源於陰陽之升降,分而為五行,和而為陰陽。五行蘊藉著陰陽的能量,每一行所包含陰陽之性不同,體現出來的象也不同,有陰陽的偏頗,就有五行的差異,更能演化出世間萬物的千變萬化。2、天地人之五行岐伯曰:「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 數術基礎:陰陽與五行
    陰陽哲學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陰陽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易經》裡以陰陽爻的符號表示陰陽。陽爻:陰爻:陰陽的分類。
  •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係
    科技部、中宣部2016年4月頒布《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眾多議論。特別是基準點第9條「知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觀念,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整體系統的方法論,並具有現實意義」,在科學和科學史界激起軒然大波。
  • 天幹的實質——五行分陰陽,陰陽分五行
    乙木個性纖柔,巧忍,喜執拗,能有極強的容忍力和變通力。乙木最重要的是有一塊可以盤根的泥土,有水及有太陽,便可以生得很好。因此太陽的丙火及雨露的癸水,是乙木最喜愛的五行天幹。乙木不像甲木(甲木參天,脫胎要火。
  • 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創立於何時,天幹地支又從何而來!
    五行的由來陰陽五行和天幹地支是中國本土文化裡和中國漢字同時出現的,它由中國傳入東亞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一定程度是說這些古老的玄學文化在異國保存得比中國本土更純正。那麼,它們形成於何時,在當時的主要功能有什麼呢?
  • 易道與五行(1):五行的根源與五行的概念
    下面筆者就從不同的角度來大略介紹一下有關五行和易道的基礎知識。文中有許多觀點是筆者個人所悟,也有一些觀點跟古人的認識有區別。本文一共分為九個小節,分別是:一、五行的根源,二、五行的概念,三、五行之數,四、五行生剋,五、五行的標記方式和存在形式,六、五行與八卦的關係,七、易道的展現形式,八、易卦與天象,九、走出五行。
  • 陰陽五行天幹地支
    陰陽者,「陰」者暗也;「陽」者明也。"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中國先賢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陰陽"的思想對儒家、道家都影響很大!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有體現,在《道德經》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在《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而全本《易經》其實就是在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 周易五行起名,五行屬火的字和五行屬火男孩女孩名字
    在為寶寶取名的時候為了讓八字而帶來好運,依據五行取名如果寶寶五行缺火,那麼就要找五行屬火的字來為寶寶取名。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了一些五行屬火的字,方便在起名的時候使用。五行屬火判斷方法:陽火:火、炎、炳、煤、炮、烽、煒、爐、燒、焱、炬、炫、熔、煜等帶火字旁的字;陰火:光、電、早、時、曉、晨、智、日、旮、旯、晶、旭、映、暉等帶日字旁的字;火形基本筆劃和部首為:丿、メ、忄、心、火、丙、赤、目等;如果寶寶五行缺火,你可能需要尋找五行屬火的字為寶寶取名字。
  • 夏澤豐:「跟我學奇門」奇門遁甲基礎之陰陽五行
    這個規律核心就是陰陽五行。陰陽陰陽學說是易學基礎,它把宇宙萬事萬物分成陰陽兩大類,認為一切事物的形成、變化和發展在於陰陽二氣的運動結果。陰陽理解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常見的陰陽魚,看看這張圖就能理解很多關於陰陽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