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強制法 身份證法等法律法規今日起開始施行

2020-12-22 搜狐網

  中新網1月1日電 行政機關強制停水斷電式強制執行將被禁止、公民領取身份證應錄入指紋信息……2012年新年第一天,行政強制法、修改後的居民身份證法等一批法律法規開始施行,多項新規定與公民生活息息相關。

  行政強制法給行政機關立規矩 防止濫用強制權

  作為中國行政立法的三部曲(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之一,旨在避免權力濫用的行政強制法歷經五次審議,終於走完從起草到通過的12年立法之路。該法於今日起施行。

  目前,中國行政強制制度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方面是「濫」和「亂」,包括「亂」設行政強制和「濫」用行政強制,侵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是「軟」,行政機關的強制手段不足,對有些違法行為不能有效制止,有些行政決定不能得到及時執行。

  該法對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程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為規範強制執行的行為,強制法禁止「夜襲」,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

  行政強制法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如果行政機關違反上述規定,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同時,該法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受到行政強制權侵害時,規定了救濟途徑。該法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強制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此外,還規定,行政機關在執行中或者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行政決定被撤銷、變更,或者執行錯誤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不能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的,依法給予賠償。

  法學專家稱,行政強制法就是給行政機關「立規矩」,是一部「控權法」,具有應用法律保留、落實比例原則和遵循正當程序三大亮點。

  公民換身份證須錄指紋 警察檢查範圍擴大

  修改後的居民身份證法今起施行,該法在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中增加了指紋信息,規定:「公民申請領取、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應錄入指紋信息。」

  針對在居民身份證中加入指紋信息,中國公安部副部長楊煥寧表示,國家機關以及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可以通過機讀快速、準確地進行人證同一性認定,有助於防範恐怖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範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以及偽造、變更居民身份證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並在金融機構清理問題帳戶、落實存款實名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同時,修改後的居民身份證法加大了對洩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的處罰力度。根據相關條款,洩露公民個人信息,不僅要面臨刑事處罰,還要承擔經濟賠償等民事責任,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多重保護。

  此外,修改後的居民身份證法擴大了警察查證的範圍。規定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港口、碼頭、機場或者在重大活動期間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場所,可以檢查有關人員身份。

  針對擴大警察查驗身份證權力範圍的規定會導致公權力濫用的質疑,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黃雙全說,增加的條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民的義務,但是總的目的還是維護公共安全的需要。最終的目的還是要維護每一個公民的合法權益,也是維護每一個公民的安全。

  修改後的居民身份證法還明確了第一代身份證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依照本法在2012年1月1日以前領取的居民身份證,在其有效期內,繼續有效。

  大中型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調解工作有章可循

  當前,中國正處於社會矛盾的凸顯期,企業特別是非公企業勞動爭議易發、多發,勞動爭議總量呈高發態勢。

  在此背景下,人社部出臺的《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今起施行,該規定要求大中型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該規定首先明確要建立企業內部勞資雙方溝通協商機制,對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暢通勞動者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加強對勞動者的人文關懷提出了要求。

  該規定同時著力解決爭議處理中最為薄弱的協商問題,對勞動關係雙方協商的原則、方式、參加人、時限及和解協議效力等作出明確規定。

  規定明確,大中型企業應當依法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有分公司、分店、分廠的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在分支機構設立調解委員會,調解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在車間、工段、班組設立調解小組。推動建立小額簡單案件由分支機構調解委員會處理,疑難複雜案件由總公司(總廠、總部)調解委員會處理的分類處理、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此外,該規定要求充分發揮勞動關係三方原則的作用,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指導企業開展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協調工會、企業代表組織建立企業重大集體性勞動爭議應急調解協調機制,共同推動企業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

  中國加大農村集體財務透明度 徵地補償專項公開

  日前,農業部、監察部聯合下發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規定》,對農村財務公開的內容、形式和監督方式進行了說明。該規定今起施行。

  該規定指出,財務公開的內容包括財務計劃、各項收入、各項支出、各項資產、各類資源(包括集體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園地、灘涂、水面、「四荒地」、集體建設用地等)、債權債務、收益分配,以及其他需要公開的事項等8大類,44小項。

  該規定要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規定的公開內容進行逐項逐筆公開。凡涉及集體土地徵佔補償及分配情況,集體資產資源發包、租賃、出讓、投資及收益(虧損)情況,集體工程招投標及預決算情況,「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及使用情況等重大事項,應當進行專項公開。

  同時,集體財務至少每季度公開一次;財務往來較多的,收支情況應當每月公開一次。對於多數成員或民主理財小組要求公開的內容,應當及時單獨進行公開;涉及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利益的重大事項應當隨時公開。

  該規定適用於按村或村民小組設置的集體經濟組織,以及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的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撤村後代行原村集體經濟組織 職能的農村社區(居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後成立的股份合作經濟組織。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規範審理刑事抗訴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訴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今起施行。該司法解釋是為規範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訴案件而制定。

  該規定明確,人民法院收到人民檢察院的抗訴書後,應在一個月內立案。經審查,具有不屬於本院管轄,按照抗訴書提供的住址無法向被提出抗訴的原審被告人送達抗訴書,以有新證據為由提出抗訴但抗訴書未附有新的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複印件或者照片,以有新證據為由提出抗訴但該證據並不是指向原起訴事實等四種情形之一的,應當決定退回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退回的刑事抗訴案件,人民檢察院經補充相關材料後再次提出抗訴,經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就刑事抗訴案件的庭審形式和指令再審問題,該規定指出,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訴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涉及新證據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並將指令再審決定書送達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

  對於原判決、裁定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的案件,該規定明確,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進行重新審理後,經審理能夠查清事實的,應當在查清事實後依法裁判;經審理仍無法查清事實,證據不足,不能認定原審被告人有罪的,應當判決宣告原審被告人無罪;經審理發現有新證據且超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 指令再審期限的,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最高法規範委託評估拍賣行為 信息披露將最大化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工作的若干規定》今日起施行。根據該規定,法院將實現審判執行與委託拍賣分離,通過統一信息平臺使拍賣標的信息披露最大化,法院不再編制委託評估、拍賣機構名冊。

  最高法新聞發言人王少南介紹說,該規定實施後,將由司法輔助部門統一負責對外委託拍賣,作為拍賣機構與執行部門的中間協調部門,隔斷執行員與拍賣機構的關聯;統一拍賣場所,即涉訴國有資產通過省(市、自治區)級以上國有產權交易機構的電子交易平臺進行競價,證券類拍賣通過證券交易所來實施;其他司法委託拍賣則納入拍賣機構統一的拍賣平臺進行。

  同時,法院不再編制委託評估、拍賣機構名冊。今後凡是由政府管理部門行政許可並達到一定資質等級的評估、拍賣機構,只要自願報名參加人民法院委託的評估、拍賣活動,都可參加隨機搖號,使每個評估、拍賣企業具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根據該規定,對評估機構評估結果明顯錯誤、評估報告嚴重失實,拍賣過程中存在嚴重瑕疵,影響拍賣結果的,人民法院可以建議主管和監管部門對評估、拍賣機構作出相應處罰,並取消其資格。對違反法律法規的依法依規處理。

相關焦點

  • 行政強制法等一批法律法規今日起開始施行
    中新網1月1日電 行政機關強制停水斷電式強制執行將被禁止、公民領取身份證應錄入指紋信息……2012年新年第一天,行政強制法、修改後的居民身份證法等一批法律法規開始施行,多項新規定與公民生活息息相關。
  • 關於對行政強制法第四十四條內涵的探討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以下簡稱《行政強制法》)於2011年6月30日由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 新修訂的刑訴法等一批法律法規今日起實施
    中新網1月1日電 「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小額民事訴訟一審終審,學生教師替人代寫論文可被開除……2013年新年第一天,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以及《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等一批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開始正式實施。
  • 最高法院案例 :限制供電屬行政強制措施,須由法律、行政法規設定
    來源:行政涉法研究 【裁判要點】《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十條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範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 我國的行政強制法律制度
    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包括七大類:一是對人身自由的限制,有9部法律,包括由戒嚴法、人民警察法、集會遊行示威法等,有5部行政法規,包括強制戒毒辦法、公安機關督察條例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有盤問、留置、約束、強制帶離現場等。二是對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查封,有13部法律,包括稅收徵管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衛生法等,有31部行政法規,包括海關稽查條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等。
  • 一批新的法律法規7月起施行,哪個你最關心?
    進入7月,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開始施行。公職人員行為監管更加嚴格、社區矯正工作從此有法可依、新森林法聚焦林業可持續發展……法治,讓社會治理更完善,讓你我生活更安心。政務處分法構築懲戒職務違法的嚴密法網一些公職人員的行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
  • 對22部行政法規部分條款予以修改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籤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商投資法的施行。為了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國務院對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行政法規進行了清理,決定對22部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廢止1部行政法規。
  • 拘留所條例等今日起施行 禁止侮辱體罰被拘者
    中新網4月1日電 不得侮辱體罰虐待被拘留人、嚴禁事業單位用財政撥款對外投資、私自儲存危化品最高可罰100萬、計程車拒載最高可罰200元……一批法規、規章今日起正式施行。其中,作為中國首部規範拘留所管理的行政法規《拘留所條例》,因其強化了對被拘留人的權益保障而備受關注。
  •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為了貫徹行政程序法的上述原則,需要建立相應的程序制度,通過具體的程序性法律規範來實現這些原則。(二)我國法律有關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規定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將符合法定程序作為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三大條件之一,大大推進了理論與實務界對行政程序法的關注。我國法律、法規已經建立起一些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這裡,作一列舉說明。
  • 應注意區分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
    尤其是在遇到轉致情形或者法條競合情形時,執法辦案人員必須準確把握相關法規的位階關係及效力問題。這是因為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不同的法律文件有著不同的法律效力,位階高的法律文件決定著位階低的法律文件,位階低的法律文件必須服務於位階高的法律文件。為此,《立法法》專門在第七十九條第二款中明確規定,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部門規章。
  • 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籤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商投資法的施行。為了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國務院對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行政法規進行了清理,決定對22部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廢止1部行政法規。修改的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根據外商投資法實施後不再對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實行審批的實際情況,修改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等5部行政法規中有關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審批的內容。
  • 孫百昌在線授課第六課:先行登記保存需要按行政強制法程序進行嗎?
    A:不能按《行政強制法》程序進行,先行登記保存不是行政強制。理由如下:(1)法律依據不同。先行登記保存是指證據的保存,依據為《行政處罰法》(2017)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行政強制法》(2011)沒有先行登記保存證據的規定。
  • 公路執法中的行政強制(一)
    201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以下簡稱《行政強制法》)正式實施。由 結合公路管理法律法規和《行政強制法》,筆者對公路行政強制進行了歸納與分析,作為公路管理機構在實施行政管理中貫徹落實《行政強制法》的參考。
  • 發改委修改價格行政處罰證據規定 自7月起施行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了《價格行政處罰證據規定》的通知。通知指出,國家發改委對原《價格監督檢查證據規定》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價格行政處罰證據規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 交通違法限速訴訟案中,地方性法規適用要優先於法律和行政法規!
    在行政處罰中,關於法律適用問題,一般情況下常講的「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它指的是法律法規在效力上的等級先後順序,並不僅是適用上的先後順序。如果下位法、地方法規和規章與上位法、行政法規等相牴觸時,必須適用該效力等級規定。
  • 一批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司法解釋6月1日起施行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 田雨)自6月1日起,企業破產法、新修訂的合夥企業法、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等關涉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支柱性法律、關涉民生安全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法規和部門規章正式施行,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 最高法判例:對違法建築具有強制拆除權的行政機關無需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根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不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認定案涉房屋為違法建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應當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查處違法建築,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城市綜合執法局(以下簡稱觀山湖區執法局)不具有該項職權,其向彭倫進作出的一系列法律文書均屬無效行政行為。
  • 李克強籤署國務院令 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籤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商投資法的施行。為了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國務院對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行政法規進行了清理,決定對22部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廢止1部行政法規。修改的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根據外商投資法實施後不再對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實行審批的實際情況,修改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等5部行政法規中有關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審批的內容。
  • 那些法律法規為什麼難落實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在法之必行」。那麼,那些法律法規為什麼難以落地?    道德入法    今年7月1日,在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首日,江蘇省無錫市一法院據此判決全國首例精神贍養案,作為被告的女兒、女婿被判「定期回家看看」。
  • (對違章建築嚴格依照國家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程序,認真進行了勘驗和調查,程序合法)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典型案例94
    以上14份證據欲證明被告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所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及規範性文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的《公路安全保護條例》;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