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答案了:小區公共車位歸屬權屬於誰?業主有權無償使用?

2020-12-24 車房無憂

關於小區公共車位的事兒,本文說全了!

在小汽車已普遍進入普通百姓家庭的今天,停車成了廣大小區車主最頭疼的問題,尤其遇到一些無良的黑心開發商,很多業主更是苦不堪言。

這不,車事無憂君近日在鄭州就遇到這樣一個案例,振興房地產旗下富田小區3000多戶業主,數千輛車子只有一個容納百餘輛的地下車庫,其他位置均被開發商出售或附贈。業主笑稱,我們得學著把車開到天上去。

案例回放:開發商得寸進尺,將公共車位賣光!

車事無憂君了解到,位於鄭州市中州大道航海路的管城區富田太陽城三期共有住戶超過3000戶以上。 2008年該小區交房之際,開發商配備有大量的地上免費停車位,一直建到中州大道附近,是滿足了大家的停車需求的。

2011年左右,中州大道擴建,原來開發商建設的地面停車位幾乎全部毀掉,隨著入住人口的增加,停車難的問題日漸凸顯,不少業主不得不打遊擊一樣在路邊停車,吃罰單被貼條已成為家常便飯。(有業主表示開發商將地轉賣市政建綠地,哪管業主死活。)

接下來更可恨的是,振興地產不顧業主利益,將樓下門前空地又再做分割出售,挑大塊地方賣給社會上做收費停車場;又許諾一站廣場、大商及洗浴中心和飯店等商家各自圈佔門前地方化為私有。有業主反應,很多房屋已出租,的確不易組織維權,開發商就有恃無恐,私下多次強調「這些業主都是些團結不起來的「軟蛋」,你們儘管佔了就是」。

也許開發商振興地產也知道,自己開發的樓盤質量沒有那麼好,小區條件又如此不堪,還能堅持住這麼久,十有八九就是沒啥大本事兒逆來順受的主兒,也掀不起什麼大風浪,找個冠冕堂皇的裡有欺負就是了。

一業主說,「這次更狠,既然那麼好欺負,我就直接全部佔了」。從2019年6月9日開始,僅存的停車位也全部被毫無徵兆的被圍起來,根本沒有預留任何的停車空間。對於富田太陽城的業主來說,從此,公共車位是路人。整個小區只剩下路和商家的車位。

不顧業主死活,只顧自己牟利,這樣的開發商哪有信譽可談,賣房時說的天花亂墜,過後就是一地雞毛!聽說開發商振興地產還在開發富田系列的房子,小編想說的只有三個字:不要買!

開發商振興地產為何這樣肆無忌憚的侵佔業主的公共利益呢?那麼問題就來了?

小區的公共車位到底屬於誰的?

讓我們看看過往的一個案例,最高院於2017年8月24日作出一最終裁定:

小區地面停車位是由開發商依照行政規劃建設的物業附屬設施,實際上並無建築物,其本質屬於土地使用權,不能辦理產權登記。開發商將商品房向業主出售後,建設範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歸屬全體業主。

因此,地面停車位的權益作為附屬設施歸屬於全體業主,其性質與其他公共附屬設施性質並無不同。開發商有義務按照規劃修建小區附屬設施,但並非依據規劃建設的附屬設施都歸開發商。

總的來說,一個小區有兩種車位,一種是規劃內的,歸開發商;一種是規劃外的,沒有標識的,屬於共有車位,歸全體業主。

值得注意的是,小區內的露天車位,也應該屬於業主共有,因為小區內的土地使用權已經被業主買下!而非開發商出的錢!所以業主有權無償使用!

一些開發商打著「產權不明確」的擦邊球,不少購買車位的業主也分不清哪些屬於人防工程,哪些又屬於業主的公共空間。今天給大家好好捋一捋:

1、佔用共有道路停放汽車的車位,歸全體業主所有。

開發商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綠地等場地,用於停放汽車。按照《物權法》,這一部分停車位屬於業主共有,開發商不得出售、附贈或出租。

2、按公建分攤給全體業主的地下停車位和地上敞開式車位,產權歸全體業主所有。

開發商在銷售小區房屋時已將地下停車場按公建面積分攤給了全體小區業主,從法律上講,該停車場的產權應歸全體業主所有,開發商無權與個別業主籤訂停車場停 車位使用權轉讓協議,籤訂的協議也應歸於無效。

3、未公攤的地下停車位,產權歸開發商所有,但應首先滿足業主需要。

在小區房屋銷售時未按公建面積公攤,同時具有規劃許可證和規劃驗收許可證的地下停車位的產權應歸開發商所有。開發商有權對業主出售,此時開發商與業主籤訂的停車位使用權轉讓合同是合法有效的。這部分地下車庫開發商有權出售、附贈或出租。

4、地下人防車位,歸國家所有,但誰建設誰收益。

地下停車場是由人防工程改建的,儘管該面積未分攤給全體業主,但開發商也無權出售。物權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國防資產屬於國家所有。

看到這裡各位業主和車主,心裡是不是有點數了呢?一些開發商是不是該糾正一下你們的行為了呢?一個不顧老業主死活的開發商,我們又怎能相信他會真心對待其新客戶、新業主呢?

歡迎各位車主業主和律師朋友,關注讓懂生活的車友受益的車事無憂各新媒體帳號,發表看法和評論。我們共同努力,讓更多車友車事無憂!

( 部分內容整合自青海法制報、吳江電視臺新媒體

相關焦點

  • 小區車位是否屬於業主共有?物權法規定:有些可能屬於開發商
    ,今天就來講講小區停車位到底應該歸誰。業主:車位既然建設在小區內部,就應該屬於小區的配套設施,歸全體業主所有,開發商、物業都無權收取任何費用。開發商:小區車位屬於小區建設規劃內的一部分,但並不屬於業主購買的公攤面積,也不應屬於小區配套設施,而是自己建造的合法財產。
  • 最高院:小區地面車位到底屬於開發商還是全體業主?
    隨著家用汽車的普及,停車難題日益凸顯,不但公共場所車位緊張,小區內的車位更是成為僧多粥少,供不應求。這些車位到底應該歸誰所有?誰有權來收取這些巨額的車位費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這裡就有這麼一起案件!小區地面車位到底屬於開發商還是全體業主?
  • 小區共有部分收入歸誰?民法典給出答案:屬於業主!
    核心閱讀長期以來,無論是老舊小區還是新建小區,樓道廣告、電梯廣告、外牆廣告舉目皆是,讓人眼花繚亂。但小區業主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應該歸誰所有,物權法的規定並不明確。據徐靈悅介紹,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四條、第二百七十五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明確規定,屬於業主共有的部分包括:建築區劃內的道路,但是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但是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物業服務用房;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建築物的基礎、承重結構、外牆
  • 《物權法》已經規定小區人防車位產權歸全體業主共有
    北京惠新苑小區共有産權研討會\中國法治觀察專訪楊帆教授一、對於全國業主十分關心的小區人防車位產權歸誰所有的問題另外小區大門限制非業主隨便進出,因此,為小區配套的人防設施必定是屬於小區業主共有的公共場所和公用設施,而不是屬於對社會公眾開放的的市政公共場所和公共設施(既不屬國防資產也不屬國有資產,同時也不屬於人防辦所有)。
  • 車位所有權屬於誰 車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新物業法車位規定
    每一個小區內都有很多的車位,這些車位的性質都不同,很多業主不清楚車位的所有權是屬於誰的,其實物權法中都有著明確的規定,那麼車位所有權屬於誰?而且車位所有權和使用權是不同的,那麼車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別是什麼?
  • 以案說法:利用業主共有土地使用權設置的車位屬於全體業主共有
    (2)、小區規劃車位開發商在小區建好後能否再次更改規劃調整規劃車位,佔用業主共有土地使用權的車位歸誰所有當地規劃局[2011]10號文件批覆的地下機動車泊位360個,其中地下295個,地上65個。,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
  • 小區地下人防車位到底屬於誰?
    相反,現有證據證明了小區人防車位的建築成本已分攤至商品房的購房款中,因此人防車位的建設成本隨著商品房的銷售、業主購房的完成,實際已轉化為小區全體業主承擔。此外,人防車位維護和管理維修費用目前是由B物業公司支出,並不是A開發商承擔。因此,A開發商主張其系涉案小區人防車位收益歸其所有,依據不足,其相關訴訟主張,不予支持。
  • 物業有權對小區車輛上鎖嗎?物業沒有執法權但有一情況另當別論
    近日,有湖南省懷化市市民反映稱,自己是鶴州路中國郵政內部家屬區的租住戶,車停在院內的專用停車位上,車內亦留了電話號碼,卻被院內保安鎖車。他想諮詢,在完全可以打電話協商告知的情況下,小區物業或保安是否有權力隨意給業主的車輛上鎖,甚至以此牟利?
  • 小區地下車位所有權究竟歸誰
    一種是辦理使用權申請,使用年限與住房所有權年限相同;另一種是辦理所有權申請,像房產證的所有權一樣。個人不能進行所有權申請。目前,大部分開發商在辦理此項業務時,申請的都是使用權,只有少數開發商申請了所有權證。    開發商只有辦理了產權登記證後,才能申請下來所有權證。如果業主只得到了地下車位的使用權,就相當於業主與開發商私下簽訂了長期使用該車位的協議。
  • 以案說法:購買的專用車位屬業主共有車位怎麼打贏退款官司
    依據《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被告有權銷售,且此車位已經按照停車位有償使用協議交付使用了7年,合同已經履行並實現,原告要求退款沒有依據,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求。只有小區成立了業委會且撤銷了原有物業公司(業主自治或業主重新選聘新物業公司管理小區),小區業主才有把握從開發商那裡要回不該交付給開發商的車位有償使用款(這些有償使用費應該歸全體業主共有)。所以,小區有沒有業主委員會對維護業主合法權益非常重要。
  • 小區商鋪門口空地的使用權,歸誰?
    一般小區商鋪都或多或少有一塊公共區域,那目前這些公共區域到底誰在使用,記者在柯橋城區做了一個不完全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公共區域還是對外開放使用為主。 在鑑湖景園小區三面都有商鋪,商鋪外面公共區域也基本都是停車用,這些鋪面包括銀行、餐館、理髮、教育等各種業態,基本上都是外來車輛只要進去有停車的地方就可以停放。
  • 三年多次訴訟,小區車位到底歸業主還是開發商?終審判了→
    小區業主張金玲:我們買房子的時候,都籤過一份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中間有一個附件——本小區以下未列入分攤面積的部位和設施設備其產權和經營權歸出賣人所有,第一個是地下車庫;第二個就是室外地面停車位;第三個是會所;第四個是幼兒園;第五個是公共廁所,(這)就是它起訴我們唯一的依據。
  • 沒車位不能進小區 濟南長清常春藤小區業主討說法
    ,他們之所以聚集起來就是因為,從今天起,沒有車位的業主一律不準駕駛車輛進入小區。在濟南魯商常春藤小區的公告欄上可以看到,3月13日起,物業將對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無地上及地下車位的車輛禁止進入小區。如果不購買沒有產權的地下人防工程改建的車位,濟南魯商常春藤小區的業主的車輛就不能進入小區。在在售的地下車庫,記者看到,明顯標有防空地下室的警示牌。
  • 公共免費車位業主停了多年車,物業突然要收費,咋整?
    物業張貼出一紙通知,為了管理小區停車難的問題,小區地上公共車位按小時收費,停車超過兩個小時,每小時2元。居民張女士說,地上停車位屬於全體業主所有,物業只是張貼了通知,並沒有統計業主們同不同意就收費,這太不合理了。而且,小區車位緊張停車亂,按時收費也並不能增加車位,停車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
  • 風紀前線 | 小區業主私佔公共空間 該誰管?
    ,蔡甸街蓮花小區存在車主私裝地鎖長期霸佔公共停車位、業主長期侵佔綠化帶亂堆亂放等問題,破壞了小區公共環境和秩序。業主們向物業反映多次,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帶著網友提供的問題線索,蔡甸電視臺全媒體記者昨天到蓮花小區實地採訪,發現十一棟四單元一樓前的公共停車位上,矗立著一個黃顏色鐵質的三角形車位地鎖,並且已經上鎖。該公共停車位由於被地鎖霸佔,其他業主無法使用。有居民告訴記者,這個地鎖是該居民樓一樓一用戶私自安裝的。
  • 合肥金星家園小區公共車位被佔 近一半被私人「上鎖」
    近一半地面停車位內裝有車位鎖近日,合肥市經開區金星家園小區的業主李先生反映稱,小區地上公共車位內,近來陸續出現了不少車位鎖,目前已經有數百個公共車位被「佔」。據李先生介紹,「很多鎖都是業主私自加上的。」金星家園位於經開區繁華大道。10月11日下午,小區內的情況的確如李先生所稱,在樓棟和主幹道的空地上,有很多地面停車位,但其中近一半空位上已立起一排排車位鎖。李先生對此表示很無奈,「我在這個小區住了3年多,之前這些地上停車位都是公用的,誰先來誰停,還比較方便。」
  • 李滄玉蘭花園小區公共車位一直免費停車 咋突然收費了?
    小區的人防工程改造成了地下車庫,業主質疑公共車位收費是為了「賣地下車位」。這則通知張貼以後,小區的門禁系統開啟,業主出入必須交費。很多業主認為並不合理,拒絕交費。「這屬於地上公共區域,所有權屬於全體業主,物業不能貼一張通知就收費。」業主聶女士說,小區沒有成立業委會,那麼至少應該去挨家挨戶統計一下,而且,小區的問題是停車位不足,收費也無法解決。具體怎麼管理,業主們希望物業能跟業主協商出一個方案,然後徵集大家的意見再進行管理。
  • @所有業主 小區共有部分收入有哪些 收入歸誰 民法典答案來了
    在這個信息爆炸、廣告傳媒覆蓋率極高的時代,各色廣告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作為小區業主的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投放在小區公共區域的廣告由誰管理?產生的收益都去哪兒了呢?為了更好地保護業主對於小區共有部分的權利,《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條新增一條關於業主共有部分產生收入歸屬的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有了這條法律規定,以後業主向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或其他管理人主張共有部分的收入,就有更為明確的法律依據了。
  • 法官說法:小區內無法辦理產權登記的地上車位應屬業主共有
    小區業主依法成立了A小區業主委員會,後B公司欲以自己的名義將車位以出售或出租方式進行處分,業主認為小區地上車位佔用了共有部分,其應屬全體業主共有,A小區業主委員會根據業主大會的決議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B公司建設的112個地上車位屬於全體業主共有。  【分歧】  規劃建設的地上車位屬於業主共有,還是屬於建設單位所有?
  • 十幾萬的車位「又窄又短」,停不進去「有權收回」?天津這個小區...
    隨著城市居民區不斷建設和私家車增多,小區配套車位成了眾多業主購房時越來越關心的要素。近年來,圍繞著配套車位問題,業主與開發商的糾紛屢有發生。臨近選擇車位的前幾天,才發現小區車位窄得幾乎無法打開車門,開發商還要求「停得不規範,有權收回車位且不退還費用」……這樣的煩心事,發生在靜海區中昂安納西小鎮的業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