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將在"天宮二號"上進行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人類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將在"天宮二號"上進行

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太空腦-機交互實驗

  人類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將在「天宮二號」上進行 世界首套在軌腦-機交互及腦力負荷等測試系統日前隨「天宮二號」飛上太空。待「神舟十一號」和航天員到來,「天宮二號」將開啟人類史上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此實驗可將航天員的思維活動轉化為操作指令,並監測航天員的腦力負荷等狀態。

原標題:人類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將在"天宮二號"上進行

責任編輯:楊曉霖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將開展太空腦 機交互實驗
    原標題:天宮二號將開展太空腦 機交互實驗腦-機技術是在大腦和外在機器之間建起一個聯繫的通道。它通過安裝在頭皮上的物理檢測裝置,檢測到我們相應的神經元活動,然後對這些信號進行解碼,解讀出人的運動意圖信息。如果將這些信息再經過編碼,就可以控制相應的設備或者我們的肢體。信息時報訊 據《今晚報》報導,「天宮二號」日前成功發射。
  • 空間更敞亮噪音更小了天宮二號將成為航天員的太空之家
    原標題:空間更敞亮噪音更小了天宮二號將成為航天員的太空之家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精確控制下,天宮二號昨天成功實施了兩次軌道控制,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天宮二號昨天成功實施兩次軌道控制,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接下來它將完成多項任務,等待下月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對接空間更敞亮噪音更小了天宮二號將成為航天員的太空之家身負四項主要使命天宮二號將成為航天員太空之家接下去,天宮二號將陸續完成它擔負著的四項主要使命——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完成兩名航天員
  • 天宮二號「回家」帶來不少好消息
    來源:科技日報7月19日晚,天宮二號返回地球。從2016年9月發射至此,它的運行天數,定格在「1036」這個數字上。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接近三年的工作時間裡都忙了些啥?熱毛細對流實驗:在太空搭建神奇的液橋如果你將拇指和食指打溼,捏在一起再微微分開,指間會出現一個小液柱,這叫「液橋」。地面上的液橋通常只有幾毫米,而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建立起的液橋可以達到驚人尺寸。
  • 天宮二號升空背後的意義,你了解多少?
    中秋時節再出徵,中國航天將進入嶄新紀元。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那天宮二號則完全是小型空間實驗室,其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更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將進一步用於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科學家、航天員們也將在裡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其在天宮二號上生活的時間也相對更長。
  • 天宮二號獨家故事:1036天熱血青春!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這是天宮二號與大氣層接觸帶來的絢麗閃光,它最後的生命軌跡定格在這瞬間。
  • 天宮二號要上天!提前看看科學家會做些什麼實驗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國將於9月中旬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打造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為我國空間站的建立奠定基礎。作為「天宮一號」的「繼承者」,天宮二號即將進行的各類實驗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4項,堪稱中國航天史上「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那麼即將「上崗」的天宮二號都搭載了哪些讓人不明覺厲的科學實驗項目?科學家「上天入地」不辭勞苦探索的科學問題究竟有怎樣的價值?
  • 美媒關注中國太空站計劃:2022年前完成天宮三號發射
    美媒稱,在沒有太多宣傳的情況下,中國在2011年將自己的太空站——重達8噸的天宮一號送入軌道,它堅持了兩年,為中國建造和發射8.6噸重的天宮二號提供了實踐經驗。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5月30日報導,天宮二號在2016年底發射升空,預計它能堅持更長時間。2017年4月,中國的一艘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實現了自動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處壽命末期 最終將受控墜落燃盡入海
    當前,天宮一號已處於兩年設計壽命末期,專家表示,由於其各方面狀態良好,或將超期服役,繼續在軌進行各項試驗,但將不再迎接航天員入住。 專家表示,之後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屆時天宮一號和二號或將同時在太空運行。「壽終正寢」後,天宮一號將在指令控制下墜落地球,或在大氣層燒盡,或落進海洋,不會成為太空垃圾,也不會危及地面。
  • 天宮二號即將發射 先看它如何"坐上"火箭直立行走
    9月9 日8時35分在酒泉發射場,承載著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總裝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1.5小時後,垂直轉運至1.5公裡外的發射區。在發射區開展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完成最終狀態確認後,火箭加注推進劑,計劃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
  •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標誌著我國將邁入空間站時代
    綜合新華社電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 天台這位80後率團隊研發腦-機接口
    區別於傳統技術,「哪吒」通過創立超短SSVEP(200ms)和P300腦電波高效融合範式,設計時-頻-相混合編碼的視圖腦-機交互信息策略,針對極微弱腦電特徵進行精細分辨與快速解碼,創造了目前頭皮腦電腦機接口在線控制最大指令集的世界紀錄(108),最高信息傳輸速率達到238bits/min。
  • 「天宮」全信息:「天宮一號」上天幹啥去?
    「天宮一號」試驗目的很明確,突破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這是空間站最基本最關鍵的基礎。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
  • 香港中學生築夢「天宮二號」多方護航助夢飛天
    「神舟十一號」飛船10月中旬順利升空並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航天員繼而進行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科學實驗,其中「太空養蠶」的片段日前傳送回地球,讓香港學生們著實興奮不已。  3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在「神舟十號」進行的科普教育片段深深刻印在香港中學生的腦海裡,一粒粒航天科技夢的種子靜待萌芽;1年前,3個中學生團隊在「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中脫穎而出,憑藉奇思妙想與縝密設計。進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載辦)的視線;如今,曾經仰望星空滿目欣羨的學生將他們的3個實驗送入太空,等待科學的種子開花結果。
  • 義大利加入天宮二號空間站項目,建立中意太空艙,美國「啞了」
    由於起步較慢,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就要比美國等航天大國,要差上一點。而為了彌補這之間的差距,我國便努力學習和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與其他的航天大國進行合作。據義大利媒體4月7日報導,就在義大利和中國聯合抗擊病毒的時候,兩國又在航天領域展開了合作,準備共同建立一個中意太空艙,使其與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融合。大家都知道,天宮二號空間站是太空中唯二的空間站,而現在國際空間站離退役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一旦國際空間站退役,那麼天宮二號空間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了。
  • 揭秘天宮二號內部結構:22.3立方米的人性化宜居環境
    天宮二號是我國建造空間站之前進行技術驗證的重要階段,將首次在一艘載人飛船支持下實現2人30天中期駐留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介紹,為了保障航天員太空駐留期間能安全、舒適,研究人員進行了系列的設計攻關。
  • 航天員在太空將面對哪些挑戰?太空失重是最大挑戰
    昨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昨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2名航天員成功發射,開啟了33天的太空之旅。長期處在密閉、狹小、隔絕的環境中,對人的心理將產生負面影響,會導致工作效能下降,為此航天員首次採用周工作制,6天工作1天休息,通過勞逸結合的方式確保任務順利完成。此外,在專業心理醫生支持等基礎上,還研製了基於虛擬實境技術的心理舒緩系統,升級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統,航天員可以隨時和地面溝通信息,與親友進行音視頻交流以緩解壓力。
  • 人類登月50周年丨仰望天宮二號 星辰大海夢還記得嗎?
    從明朝初年,萬戶陶成道為實現像鳥一樣飛上天的綺夢用47枚火箭和兩隻大風箏開始了人類第一次飛天的嘗試到1957年10月4日史上第一個人造物體蘇聯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地球衛星被成功發射入軌它的電子尖叫傳遍全世界宣告了太空時代的來臨到1961
  • 專家稱中國太空授課科技含量高於人類首次(圖)
    王亞平在使用彈簧秤測量質量  6月20日上午,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在指令長聶海勝和攝像師張曉光的協助下,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  這些美妙的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清華大學航天學院副教授王兆魁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讀。
  • 天宮二號,你的包裹已經發出,請注意查收
    三,二,一,點火。時鐘定格在4月20日19時41分28秒。隨著指令員的倒計時,「天舟一號」從海南省文昌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區的地面拔地而起,向著太空中的小夥伴「天宮二號」飛去。在這趟航程中「天舟一號」充當了一個「快遞員」的角色,不僅承擔了給懸掛在銀河的「天宮」 「加油」和運輸貨物的重擔,還負責將未來空間站裡的廢棄物帶回大氣層進行燒毀。
  • 中國「傳奇」迎謝幕時刻,天宮2號落葉歸根回歸地球,落南太平洋
    承上啟下的「明星人物」如果說天宮一號是我國為建造空間實驗室所做的前期準備,是一款「入門級」實驗飛行器,那麼,天宮二號就是在「一號」基礎上完善得來的真正意義上的小型空間實驗室,具備開展各種工作和試驗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