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一類人,表面上他們與絕大多數人無異:擁有一份工作、一個家庭,甚至在某些領域還取得了別人無法企及的成就。但是,在人際關係中,特別是親密關係中,他們是持續的麻煩製造者,這類人,就是人格障礙者。
很多人格障礙者是關係中的掠奪者,他們無情地剝奪你、控制你、貶低你,看不到你的情感與需求。與他們在一起,你痛苦不堪,備受折磨,甚至每天都經歷情感的狂風巨浪。
使自己發狂的人患的是神經症或是精神失常,使別人發狂的人患的卻是人格障礙。
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的論述,人格障礙是指人格特徵明顯偏離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係的異常行為模式。
這種模式顯著偏離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認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顯影響其社會功能與職業功能,造成對社會環境的適應不良,患者為此感到痛苦,並已具有臨床意義。
患者雖然無智能障礙,但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難以矯正,僅少數患者在成年後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開始於童年期或青少年期,並長期持續發展至成年或終生。如果人格偏離正常系由軀體疾病(如腦病、腦外傷、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繼發於各種精神障礙應稱為人格改變。
【症狀標準】個人的內心體驗與行為特徵(不限於精神障礙發作期)在整體上與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範圍明顯偏離,這種偏離是廣泛、穩定和長期的,並至少有下列1項:
(1)認知(感知,及解釋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對自我及他人的態度和形象的方式)的異常偏離;
(2)情感(範圍、強度,及適切的情感喚起和反應)的異常偏離;
(3)控制衝動及對滿足個人需要的異常偏離;
(4)人際關係的異常偏離。
人格障礙的成分
介紹完了人格障礙的症狀標準,接下來保定市世紀陽光心理諮詢中心李軍旗博士就以特質、動機、情緒、認知、自我概念等幾個變量,來解讀人格障礙的成分。
信任、敵意、孤僻、焦慮……這些詞彙描述的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人格障礙可以被視作正常人格特質適應不良的變量或者組合。比如,一個信任水平極低、敵意極高的人,可能具有偏執型人格障礙。一個善於交際、低焦慮水平的人,則可能顯示出表演型人格障礙。
動機是人格的主要成分,幾種人格障礙的一個共同主題與常見的動機適應不良有關,尤其是親密動機和權力動機。如果親密動機極度缺失,一個人可能具有分裂樣人格障礙。
情緒是理解人格障礙的一個重要領域。許多人格障礙中存在極端化的情緒體驗,在關係中他們常常掀起情緒的狂風暴雨。大多數人格障礙都包含著某種核心情緒,比如偏執型人格障礙核心情緒是恐懼,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更是表現為情緒的極端釋放,他們可能有持續數小時的憤怒或焦慮發作。他們不可能只有一點點悲傷,一點點憤怒,或一點點擔心,每種反應都是極端的。
人格障礙中經常存在認知扭曲。一個偏執型人格障礙者會認為他人都與自己作對;表演型人格障礙者認為自己會得到所有人的喜愛;依賴型人格障礙者認定自己無法一個人生活。
大多數人格障礙都涉及自我概念的扭曲。邊緣型人格障礙者自我概念極不穩定,經常在高度自信與非常糟糕之間轉變。而依賴型人格障礙者則表現的自尊極低。
人格障礙中經常包含對社會關係的困擾和適應不良。大多數人格障礙都涉及同理心的缺失,他們要麼曲解他人,如偏執型;要麼社交技巧很差,如分裂型人,他們常常盯著對方看卻不開口說話;而表演型人格障礙者則舉止輕浮,充滿性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