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裡必讀的八大經典,福報功德無量

2020-12-18 明月天心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多讀一句佛經,少想一點煩惱。翻開經書,點一瓣心香,這是苦樂人生中最寧靜的一刻、最美好的時光。

佛門「三寶」中,以三藏十二部經書典藉作為「法寶」的象徵。什麼是「三藏十二部」呢?佛經,即是佛教經典,主要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法。古印度時期通常不做文字記錄,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他的弟子們為了佛法不至於失傳,於是召集僧眾進行結集,共同回憶釋迦牟尼佛的言教,由此形成文字版的佛經。後人將所有佛經合稱「三藏十二部」。

「三藏」是指經、律、論。經,指釋迦牟尼佛所說教法;律,指的是僧團的行為準則及道德規範;論,指高僧們對經、律所做的注釋。這三部分合稱為「三藏」,這些都精通的尊稱為「三藏法師」。根據佛陀說法方式、內容、體裁不同,後人又將佛經分為「十二部」,即長行經、重頌經、孤起經、因緣經、本事經、本生經、未曾有經、譬喻經、議論經、自說經、方廣經、授記。

例如,本生經是記載佛說自身過去世因緣的經文;本事經是記載佛說各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譬喻經是佛說種種譬喻,以令眾生容易理解、開悟的經文;自說經是指無人發問,佛陀主動開示的經文,例如「佛說阿彌陀經」;方廣經是指方正廣大之真理的經文,例如《大方廣佛華嚴經》。

雖然佛陀從未說過哪些佛經「非讀不可」,但經過歷代佛弟子修行實證,有些佛經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如果沒有完整讀過,將是一大憾事。

一、《地藏菩薩本願經》

釋迦牟尼佛上到天宮說法,講述了地藏菩薩的來歷,以及地獄道眾生的情況,因他發願救度地獄道等惡道眾生,佛門在超度往者時常誦此經,但實際上此經非常殊勝,日常在家也完全可以誦持或抄寫。

二、《佛說阿彌陀經》

大部分經文是菩薩或比丘向釋迦牟尼佛提問後所說,但此經卻是佛陀無問自說,也就是十二部中「自說經」這一類前半段,講述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阿彌陀佛佛號的由來和意義之後,就勸導眾生念阿彌陀佛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淨土宗的「淨土三經」之一,另兩部是《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很多佛弟子以誦持此經作為日常功課。

三、《心經》

全稱《般若( bō rě )波羅蜜多心經》,是洞悉世間一切實相的無上智慧,現在通行的是玄奘大師的譯本。那是在王舍城的靈鷲山,佛陀進入甚深禪定之中,舍利弗便向觀世音菩薩(玄奘大師譯為「觀自在菩薩」)請教如何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玄奘大師的譯本省略了此前背景,直接記錄觀世音菩薩與舍利弗的對話。全文僅260字,是最短的經文,對於剛開始讀經的人來說,是日常誦持、抄寫的極佳選擇。

四、《藥師經》

《藥師經》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述藥師佛的誓願和功德。他誓願療治一切眾生的身心疾病,對人們的現實生活比較關注,也建立了東方琉璃世界的淨土。佛弟子祈願自身和家人身心健康、延壽增福之時常誦此經。

五、《金剛經》

為何名為《金剛經》?因為這裡闡釋的般若智慧如金剛般堅固,能破除一切。《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本是樵夫的惠能聽聞《金剛經》中的那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觸發因緣,最終成為禪宗六祖,使禪宗法門在漢地大放光彩。因而儘管禪宗主張不立文字,但禪宗歷代祖師大德多將此經作為日常修持功課之一,因經文簡煉優美,更富有哲理也備受歷代文人的推崇。

六、《楞嚴經》

此經被尊為「破魔開悟」的寶典,經文緣起於阿難與摩登伽女,阿難被設計困住,險些要破淫戒,佛陀命文殊菩薩前往救助,為阿難開示禪定、破魔神咒,並介紹了二十五位大菩薩修行開悟的不同經驗。雖方法不同,但殊途同歸。經中的《楞嚴咒》是僧人早課必修,也是佛門咒語中最長的一個。不僅有破魔驅邪的功德,佛陀曾說,只要有人持此咒就是正法存在之處。

七、《大方廣佛華嚴經》

此經是釋迦牟尼佛對文殊、普賢等菩薩宣講法界情況,是對佛教世界觀最完整的介紹,還指出了從初發菩提心到修行圓滿成佛的十法階次。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這裡的富貴可以理解為,此經是座佛法智慧的「金礦」。經中描述的華藏世界的富貴,也是對經文詞句優美的讚嘆。歷代的譯本中,唐朝實叉難陀所譯的八十卷《華嚴經》最為完整,義理也最完備、流傳最廣,是諸多佛經中體量最大的一部,其中的《普賢行願品》、《淨行品》都是佛弟子常誦內容。

八、《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是對禪宗六祖惠能言教的彙編,主要體現自性清淨、見性成佛,在漢傳佛教的諸多著作中,這部經雖然不是佛陀所說,但也被尊稱為「經」,可見其地位之重要。經中記錄了六祖的生平堪稱傳奇的求法悟道過程,他與弟子之間的重要問答,文字簡潔、意理深厚,不論是初入門還是老修行都能從中獲得法益。

讀書要趁早讀,佛經更是如此。我們無法讀完三藏二十部所有佛經,但至少這些經典絕不容錯過。現在,就請打開其中一部讀下去吧!祈願大眾精進修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早日明心見性,開悟成佛。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經中增福報的經典,玄學易經唐老師告訴你!每個人都有福報
    很多人為了生存,到處奔波,根本沒有時間誦經,更沒有福報來吃素。吃素的人,普遍力氣不足,幹不了重活。那要怎麼辦?建議頌《金剛經》和《法華經》。歷代祖師的福報,一般來自兩個地方。第一個,一進入佛門,就為常住福報,到廚房,到田地,去幹活。叢林好比大團體,需要很多事情,每天忙到晚。這樣子福報就增加了。現在很多團體,自己搞一個放生的,或者其他的,然後不護持叢林寺院。
  • 佛教:學佛入門,這五部必讀經典,你都讀過嗎?
    佛門中有句話,叫做「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三藏十二分教,乃佛應機而說,經典在處就是如來法身在處。學佛離不開經典,誦讀經典屬於多聞的過程,通過反覆薰習,讓我們聽經明理,種下出世間的因緣。也許有人會說,宗門中不是講求不立文字嗎?
  • 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
    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佛前供奉瓜果,這是很多學佛之人,或者是芸芸眾生燒香拜佛時經常會做的事情。這種時候,很多人都會精心準備一些新鮮的水果,懷著一份小心和恭敬。其實,佛前供奉的水果是否貴重,多與少都不重要。
  • 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聽聽星雲大師、南懷瑾教你如何守住福報
    我雖為世俗人士,但是對佛門教派卻心生喜好,私下裡也接觸了不少有關於佛家的常識學問。過去我遊歷過不少佛門廟堂,也結識了不少得道僧侶,其中有這麼一樣東西,是經常被佛家人士所提起看重的,那便是「福報」。在佛家,福報比世間所有的金錢名利都要珍貴,有福報的人,好運自當如影隨形,而沒有福報的人,再如何哀求祈禱,也一樣不會有好運加持,還有可能招來禍端。既然在佛教觀念裡,福報如此重要,我們生活中又該如何獲取福報呢?其實不然,福運根本不用我們去刻意獲取,它是人皆有之的。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一、布施佛門裡有六種修行的大智慧,即六度波羅蜜,其中首要的就是「布施」。很多人會誤解,片面地將布施理解為捐錢捐物,其實真正的布施,更注重給人精神上的力量,予人方便、給人歡喜,使人遠離煩惱恐懼。所以,除了財物布施,還有法布施和無畏布施。
  • 到寺院拜「觀音菩薩」,牢記這2點,功德無量!
    到寺院拜「觀音菩薩」,牢記這2點,功德無量!一、慈悲提到觀音菩薩,我們立即反應出來的詞便是慈悲,沒錯,我們拜觀音、念觀音,關鍵要學習觀音精神,才能成為自己的「觀世音」。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是一定要善良,一定要心懷慈悲。「一切唯心造」,一個內心慈悲的人,感召吸引來的必然是吉祥福報。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
    有時候,我們看別人過得很愜意、很舒適,甚至有點兒妒忌和怨恨,但嗔恚是沒有用的,那是人家自己積攢而來的福報,別人有福,自己無福,我們要做的是深刻反思自己,而不是盲目地羨慕和嫉妒。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強求也是徒勞。佛說,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
  • 佛說:做這件事最損福報,切記!
    信佛、學佛的人都知道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自己積攢來的,所謂積善成德,一個人的福報裡藏著他的運氣,會使人在不經意間收穫幸福。吃虧也是福,為什麼?布施是善因,必可得善果。佛教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讓我們懂得積累福報、改善命運。然而,有一件事最損福報,你知道是什麼?不孝順父母!
  • 佛教:《金剛經》最經典的3句話,悟透功德無量!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多以姚琴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最為流行。《金剛經》在佛經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大乘般若智慧的重要思想之一。
  • 功德無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
    寺廟中經常出現功德無量這個詞,那功德無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這是佛教當中一個專業的詞彙,佛教當中除了功德還有一個福德福報。福德是什麼呢?有福德了就會有福報,福報是什麼呢?相應的一些環境就會改變,你比如說我們認識到自己最近身體可能不太舒適,比如說身體有點胖,胖了你就需要有些方法去改變,比如節食減肥,你改變過來了福報不就來了,好的現象就會出現,這就叫福報。你認為福報從哪兒來?從你福德,從你的思想認識這種行為改觀獲得的,這是叫福德。而我們說的功德是什麼?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 ,本篇文章,小編就其中最經典的四句話分享給大家,若能參透,福報無量。一、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句話也是佛門僧眾晚課放蒙山施食的偈頌。這也是佛門當中著名的《懺悔偈》,常用於佛前發露懺悔。人都是由業力牽引而來此娑婆世界,人以往所造的惡行惡念,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是由我們的貪慾心、嗔恨心及愚痴無知所造成的,是從自身的身口意三業所產生的,一切罪業如今全部真誠悔過。
  • 此生必讀:十部佛教經典!
    佛教經典浩如煙海,對於很多希望了解佛教,或者出入佛門信佛的佛弟子來說,難免望而卻步,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介紹下,佛教經典書籍中,此生必讀的十冊經書!四、《大乘妙法蓮華經》《大乘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這部經書是世尊晚年之時,在靈鷲山講述的一部重要經典,明確表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此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在大乘佛法興起的時代裡,「聲聞緣覺」被認為是小乘,而「菩薩道」被認為是大乘,《法華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成書的。
  • 佛前擺放供果,謹記這5點,功德無量!
    佛前擺放供果,謹記這5點,功德無量!一、莫把供養作交易有些人錯將供養視為與佛菩薩的交易,認為自己祈求佛菩薩不靈,是因為自己的誠心不夠,覺得自己給佛菩薩的供養不夠,沒有打動佛菩薩。其實這種理解是大錯特錯的。佛菩薩福德智慧圓滿,無二無分別,怎會貪戀世間人的那點兒物質供養?
  • 佛經中的這幾首偈頌,悟透福報無量!
    偈頌是構成三藏經典不可或缺的部分,歷代祖師在開悟時或者圓寂前,會將畢生所學所感寫成偈語,流傳後世警醒世人,它們是佛門中的瑰寶。悟透一兩首佛偈,是修行者的必修課,領會佛法的智慧,可謂功德福報無量。本文中,小編分享自己感悟最深的三則佛偈,以期與諸同參師兄共沾法益。其一、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
  • 佛前供水果不要糾結用什麼水果,做到四個字,會功德無量
    佛前供水果不要糾結用什麼水果,做到四個字,會功德無量。有些人會時常到寺廟燒香拜佛,祈求保佑自己和全家幸福安康。有所求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佛事門中有求必應」。但要求的如理如法,也就是合理合法。佛教主張因果,其實人間的福報,不外乎就是「名聞利養」。依據因果,求自己就可以辦到。求富貴可以財布施,求健康長壽,從不殺生做起,而且還要放生。求升官升職,可以學一下《了凡四訓》裡,袁了凡先生的做法,每天都做善事。求生男生女,可恭敬念誦禮拜南無觀世音菩薩,加上多做善事。還有些人會帶著水果供佛,不要糾結用什麼水果。有的人為蘋果比較好,畢竟有平安的意思。
  • 佛說,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
    福從哪裡來?自己修行而來。佛說,常做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一、不孝順父母佛說,世間最大的善為孝順,世間最大的惡為不孝。這個世界上若沒有佛,去孝順父母,父母就是佛。這充分說明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若一人有惡業,但若懂得孝順奉養父母,可消業積福、重罪輕報。
  • 師父說,福報大的人雖然生活無憂無慮,但往往業障也重,為什麼?
    還有就是有機緣聽到佛法以後,他覺得很有趣,或者當作一種怎麼樣的知識,佛門高深廣大,這個佛法博大。說是的,太好了,反正你好好學吧,跟自己沒有關係。再者,也有一些人接觸了佛法,但是未必能夠找準。大家知道找準學佛的位置,擺正學佛的態度然後特別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還一直保持謙卑的狀態和很高的志向,特別難。
  • 燒香拜佛,記住這幾點,功德無量!
    但是,如果缺乏對佛門基本義理的了解,燒香拜佛多半會演變成帶有「迷信」色彩的形式主義。很多不學佛的人,甚至肆意指責禮佛者迷信,在沒有弄清事實真相之前,憑主觀臆斷妄下結論,本身不也是一種迷信嗎?本文中我們就一起理清下面這些禮佛的誤區,燒香拜佛時,注意以下幾點,功德無量。
  • 佛教:福報快不夠時,多做這3件事,好運氣感召而來!
    佛教:福報快不夠時,多做這3件事,好運氣感召而來!佛家講究因果報應,同時也看中累積福報。一個人的福報的多事,也反應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福報多的人,日子自然過得幸福、生活順心。而那些福報少的人,往往經常會感覺到處處受阻、人生不如意、苦悶煩惱的事情太多了。民間所說的諺語「喝冷水都會被嗆到」就是這個意思。其實,這些都與一個人的福報多少有關。當一個人的福報快消耗殆盡時,你慢慢的會發現,生活中不順心的事越來越多。這個時候,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做這3件事積累福報,好運氣自然感召而來。那麼佛家所認為的福報,到底是什麼呢?
  • 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
    文:一星雲法師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麼行業都能賺錢,因為福報在的緣故。沒有福報,錢也守不住。人有福報,自然會感召到富貴家庭。而且嫁給窮人,都會把窮人給旺成富人。這就是福報的重要性。錢別人會搶走,但福報不會被搶走。很多人做什麼都賺錢。以前改革開放初期,那些人賺到錢的,都是本來有自己福報,再加上開放的因緣,就賺到錢了。如果自己沒有福報,怎麼努力,賺來的錢,也是小錢。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有的人做什麼都只能養活自己。這就是福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