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大陸「廣闊天地」 臺灣高中生掀起「大陸求學潮」

2020-12-14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前幾天,一名臺灣母親在社交網站上貼出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大批臺灣高中生在廣州中山大學排隊等候面試,場面令島內民眾頗感震撼。這名陪孩子來大陸高校面試的臺灣母親感嘆:「這是臺灣的孩子們在用腳投票。」此前有臺媒報導,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結果公布時,許多臺灣學生捨棄島內的大學轉戰大陸。《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發現,事實確實如此,「到更廣闊的天地」是很多臺灣考生選擇大陸高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大陸也紛紛放出優惠政策吸引島內考生,有臺生表示,「自己的成績在大陸會有更好的選擇」。

「吃了秤砣鐵了心」去大陸

儘管此前已收到臺大的錄取通知,臺灣考生小黃在5月5日確認自己被大陸的清華大學錄取時,仍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當時激動得說不出話,那可能是我長這麼大最幸福的一天。」小黃聽說清華的分數線最終劃定為73分(臺灣「學測」滿分75分),那正好是自己的成績,這個分數線是史無前例的高,側面反映出一個現象——今年臺灣學生報考清華的人數增多,競爭更激烈了。

臺灣的「學測」(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類似於大陸的高考。考試科目5科,各科最高為15分,滿分75分。考試成績分為五級:頂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的前12%)、前標級(前25%)、均標級(前50%)、後標級(前75%)和底標級。以往,想申請大陸一流高校都至少要達到頂標級。

毫無疑問,小黃和他的同學阿彥是所有人眼中的「學霸」,在這個春天,他們一起被北京的清華大學錄取。與小黃以超出頂標級10分的優秀成績被錄取不同的是,阿彥是放棄了臺大的保送機會而選擇清華的。阿彥之所以被保送臺大,是因為他參加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我的成績是臺灣第八。」

「我們班裡50個人,大概1/5都有申請內地或香港的高校。」阿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能明顯感到近一兩年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捨棄島內高校,選擇到大陸讀大學。「我在小學、初中時,很少聽到有人要去大陸念書,但到了高中,突然間,周圍很多人都有了這樣的打算」。小黃也有同感,他表示,除了北大、清華,很多同學也申請了武漢大學、重慶大學等大陸優秀高校。

臺灣媒體也感知到了這場「大陸求學潮」,臺灣《聯合報》日前報導稱,陸委會一名諮委表示,「最近好幾個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他讀建中的兒子,都要去念北京清華,擋都擋不住,他們同學都在講,念臺大不如念北京清華!」「中時電子報」報導稱,桃園復旦中學的學生,今年搶著申請上海復旦等一線大學,人數超過40人,以頂標學生居多,很多一次申請五六所,桃園復旦中學校長段臺民感嘆,學生「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要去大陸讀書。

多元化的吸引力

為什麼大陸高校突然在臺灣這麼火?臺灣《旺報》引述臺北海洋科大校長唐彥博的話,總結出6點理由:一是「廣」,廣結善緣;二是「深」,深耕大陸、連接國際;三是「高」,大陸高教優勢;四是「大」,對臺大力招攬學生,多重優惠政策,「大陸招臺生是要五毛給一塊,不像陸生來臺卻是要五毛,臺當局給一角!」五是「多」,多元招生,臺灣招陸生只有「陸生聯招會」單一管道,大陸招臺生則多元,不只針對頂尖學生,幾乎是中間以上通包;六是「全」,全套服務。

「我從小學就開始接觸數學競賽,曾三次來大陸,跟大陸的同學交流。我發現兩岸高中課程內容差很多,相比之下,臺灣的相對簡單不少。」阿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清華是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地方,有各地來的最優秀的同學,大家可以在一起進行良性競爭。「反之,我如果在一個舒適的環境,可能就不會那麼認真。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有很大可能以後會在大陸工作,如果早點來,就可以早點深耕大陸,培養人脈,適應大陸的步調」。唐彥博所提到的優惠政策,也是吸引臺生的重要原因。今年很多大陸一流高校降低了臺灣學生申請的門檻,例如,中國政法大學等知名高校就將臺生申請門檻從原來的「頂標級」降到「前標級」。

「從國際排名看,很多大陸高校都比臺大要好。」兩年前曾擔任中美文化交流夏令營領隊助理的小黃趁著夏令營的機會,了解了大陸高校的概況。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選擇到大陸,是想跳出「舒適區」,看一看更廣闊的天地。今年清華把49個專業分成16個大類來招生,小黃如願被錄取到「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從現在到開學的時間,除了好好放鬆,我可能還會在淘寶上買些書預習一下。」

「一推一拉」的結果

「臺灣學生越來越多選擇大陸高校絕非暫時的現象,局面只會越打越開。」北京創業公社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總監鄭博宇致力於用「臺灣青年創業驛站」的平臺協助臺生在大陸就學、就業、創業,對臺生來大陸的話題,他很有發言權:「2017年,『臺灣驛站』接收了建中、中山女高等臺灣知名高中的學生來交換、實習,他們看到大陸高校的環境、看到大陸企業的活力,回到臺灣就會跟更多學弟學妹講,然後就會有更多的臺生到大陸來看。有意思的是,所有來我這裡參訪過的臺生,基本都會最終來大陸求學或就業。」

在鄭博宇看來,「人往高處爬」是不變的鐵律,如今的「大陸求學潮」就是兩岸「一推一拉」的結果——「臺灣現在的發展狀況,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有數據統計,臺灣人的收入已經16年沒漲了,沒漲其實就是嚴重的倒退。另一方面,大陸高校的國際排名,在臺灣都可以輕易看得到」。

鄭博宇認為,兩岸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降低融合的門檻,而求學就業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融合久了,就會產生化學變化,最後由量變到質變,對兩岸關係大局產生積極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蜂擁來大陸求學!臺灣學霸們都是怎麼想的?
    小黃的判斷是對的,此前有臺媒報導,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結果公布時,愈來愈多臺灣學生捨棄島內的大學轉戰大陸,《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發現,事實確實如此,「到更廣闊的天地」是很多臺灣考生選擇大陸高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大陸也紛紛放出優惠政策吸引島內考生,有臺生表示「自己的成績可以選擇比臺灣的大學更好的高校。」
  • 臺灣高中生爭相赴大陸求學 學霸爭考廈門大學
    今年臺灣高中生爭相赴大陸求學。廈大證實,今年報考廈大的臺灣學生比往年多三四倍,清一色是臺灣地區學測成績前12%的頂標級學生。最近社交媒體的一張照片顯示,正在大陸中山大學等候面試的臺灣高中生排成長龍,有100多人。
  • 大陸成「較美好生活」的代名詞 臺灣2025年掀起「陸歸」潮
    在談及臺灣經濟要到何時才能翻身時,黃齊元預測說,要等到2025年,因為到了那時兩岸差距已大到令人難以忽視,「任何的落後都存在機會,在大陸打拼過的臺灣年輕人都會回臺創業」。《商業周刊》上撰文指出,臺灣陷在低薪泥淖中找不到出路,大陸卻高速向智慧化的美好生活前進。
  • 天地廣闊任遨遊 臺灣學者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天地廣闊任遨遊 臺灣學者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2019年10月08日 08:33:00來源:臺海網 >   臺海網10月7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在臺灣島內持續引發熱議,不少臺灣學者表示,大陸日益成為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安居生活的熱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臺灣同胞跨海到祖國大陸實習創業就業,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 心儀大陸名校 臺灣學生「登陸」求學蔚然成風
    去去去,去大陸。」隨著大陸的發展,臺生赴大陸求學近年蔚然成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臺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雲英對媒體表示,2018年臺灣學生到大陸高校讀書的人數是2017年的5倍,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的新政策將吸引更多臺生來大陸尋找發展空間。
  • 德媒稱臺灣高中生搶赴大陸求學:機會多、競爭力強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德媒稱,媒體報導臺灣建國中學和武陵高中分別有70多位和47位學生申請赴大陸升學,比起往年多了許多。臺灣高中生認為大陸學校學風好、機會多、競爭力強,比臺灣大學更具吸引力。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5月25日報導,臺灣法務部門調查機構日前致電臺灣建國中學與臺灣武陵高中校長,關切赴大陸念書學生人數增加狀況。此舉引起批評。臺灣法務部門調查機構回應,致電是為了解「對臺31項措施」對臺灣各產業之影響程度,澄清說「非如部分媒體、人士錯誤解讀為被『調查機構調查』、『綠色恐怖』掌控學校。」
  • 國臺辦:臺灣學子來大陸高校求學就讀是大勢所趨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5月30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指出,臺灣學子希望來大陸高校求學就讀,追求更好的機會,實現人生的夢想,而且學生家長也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機會,「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大勢所趨」。
  • 臺生:臺灣阻礙人才發展,西進大陸求學已成趨勢與時代潮流
    由求學進而融入大陸社會發展自己的人生,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一個趨勢,這是一個時代的潮流,也是廣大臺灣青年學子赴陸圓夢的敲門磚。她在信中說,「臺灣的環境不僅無法支持國際人才培育,根本就是阻礙真正的人才發展。」「真的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近期臺灣教育界除了民進黨製造的「拔管事件」的鬧劇外,其實大家更為關心的是高中生西進大陸求學潮,特別是今年大陸高校招收臺灣學生免試入學,臺灣高中生憑今年「大學入學學力測驗」(簡稱「學測」)成績即可申請大陸高校免試入學資格。今年高中生免試入學出現幾個亮點值得觀察和注意。
  • 這次臺灣的年輕人選擇了大陸!
    民進黨當局不僅面臨所謂「斷交」潮,島內人才出走潮也接踵而至,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高中生申請來大陸讀大學,年齡越來越小,臺灣媒體說,「這是臺灣的孩子們在用腳投票
  • 臺灣大學生風行大陸求學 臺胞:臺灣地方太小
    臺灣大學生風行大陸求學 臺胞:臺灣地方太小   製圖吳薇  又到一年放榜時,現在,到大陸讀大學在臺灣已經成為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學校環境好  待遇吸引人  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臺灣青年到大陸求學、就業屢見不鮮,大陸已然成為臺胞出境首選之一。第五屆海峽論壇上,就臺生到大陸求學、就業方面,大陸再度釋放優惠政策。  目前,大陸承認臺灣所有大學的學歷,而臺灣亦承認大陸111所高校學歷。
  • 島內學者:臺灣前景不明致赴大陸求學青年爆增
    島內學者:臺灣前景不明致赴大陸求學青年爆增 何建峰/中國臺灣網 2018-06-03 21:08
  • 臺灣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西進大陸」成最優選擇
    臺灣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西進大陸」成最優選擇 2020年07月24日 17:1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是淺碟型的小型經濟體,內需市場和經濟規模不大,對進出口貿易依賴嚴重,疫情讓世界經濟都按下了「暫停鍵」,出現了長達數月的「封城」防疫期,全球經濟往來陷入停滯,這對依賴進出口的臺灣經濟是沉重打擊,因此臺灣經濟今年來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這種情況下,已經逐漸控制住疫情並復工復產的中國大陸,本來會成為臺灣經濟振興唯一的指望。
  • 臺灣大學生風行來大陸求學 可享受相應培訓補貼
    原標題:臺灣大學生風行大陸求學  又到一年放榜時,現在,到大陸讀大學在臺灣已經成為一件「稀鬆平常」的事。臺灣媒體評論指出,「到大陸」已不再是臺商、官員或金馬民眾的專利,「現在就連『e世代』也加入行動行列」,「在島內新人類之間快速蔓延」。
  • 臺灣學生為何越來越青睞大陸高校
    臺灣高中生赴陸讀大學,除了以學測成績申請免試入學外,也可直接參加大陸6月的高考或港澳臺聯招。隨著臺灣有意赴陸讀書的高中生越來越多,一些面向臺生的教育培訓機構也興盛起來。福建某教育培訓機構董先生介紹,他的機構目前有100多名臺生,有的是在臺灣讀完高二就休學到大陸參加補習,也有的是參加學測後成績不理想,高中畢業後到大陸補習一年準備參加港澳臺聯招。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學生對大陸的好奇
    臺灣《旺報》19日刊載了到臺灣求學的交換生張曼玲的文章,作者從接觸到的臺灣學生看到,他們對大陸充滿著好奇,有的同學甚至對大陸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從外表上看,臺灣學生蠻「潮」的。女生大部分帶著精緻的妝容上課,甚至有同學將頭髮染成紫色,學生穿衣風格是日、韓、歐美風兼有。
  • 大陸成為臺灣學子就業新選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學子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相比臺灣目前經濟狀況,及用人單位開出的與學歷不對等的薪資條件,更多臺生選擇到大陸就業、創業。他們看好大陸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為大陸對臺生提供的優惠政策歡欣鼓舞。
  • 國臺辦: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 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國臺辦: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 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018-09-12  安峰山指出,實際上現在臺灣很多青年學子選擇了大陸的學校來求學就讀,能夠尋找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人生的夢想,這既是人心所向,也是大勢所趨。  安峰山稱,青年是民族和社會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應該做的是為青年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機會和創造更大的空間,如果去人為地設置障礙,阻撓和限制青年更大的發展機會,這樣只會傷害和遠離青年的心。
  • 臺灣高中生赴大陸人數暴漲 多名校長遭當局"關切"
    臺灣應屆高中生「登陸」,向大陸高校提出入學申請的熱情空前。2月初臺灣學測剛剛放榜,獲得高分的畢業生中,有部分選擇申請到大陸就讀。臺北建國中學是臺灣最具知名度的高級中學之一。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該校校長徐建國介紹,該校今年申請赴大陸就讀的學生約70人,而2017年還僅有20人。
  • 臺灣美女學霸「西進」大陸求學 棄臺大讀北大
    棄臺大、讀北大的臺灣學霸林澄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9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近年經濟不理想,不少臺青「西進」求學,為的就是提前「卡位」,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臺生林澄薇14日受訪表示,未來求職以金融業為首選,而大陸財務金融業多為大型跨國企業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臺灣難以比擬;她直說:「之所以到北京念書,就是為了以後在大陸找工作」。 林澄薇畢業於桃園武陵高中,原本在去年通過學測考試,已錄取臺灣大學法律系,但對於經濟、財務金融有興趣,也對於在大陸的外企工作有所嚮往,便決定到大陸讀大學,報考北大經濟學院並獲錄取。
  • 大陸引力強勁 臺灣「高考狀元」赴陸讀書成風潮
    大陸引力強勁 「沛然莫之能御」  臺灣「高考狀元」赴陸讀書成風潮  本報記者 汪靈犀  正當民進黨當局將政治黑手伸向島內高校,幹預臺灣大學校長任命之時,越來越多的臺灣菁英高中生卻選擇用腳投票,紛紛向大陸各大學提出入學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