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不願分享,我告訴他:如果是特別喜歡的玩具,你可以不用分享

2020-09-03 楊小米的情感專欄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曲奇不是餅乾 編輯|欣欣

01

我兒子小七今年兩歲半,他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牛牛,一個叫恆恆。

三個都是男孩子,大小差別一歲以內,大家同住一個小區,經常會串門。小七去別人家,都會玩別人的玩具,恆恆和牛牛都會給他玩。

但是其他小朋友來我們家玩,小七的玩具就不願意拿出來分享,別人只要一碰他的玩具,他就嗖的一下闖過去,把玩具搶走。

為此我和他爸爸都很苦惱,覺得這樣以後肯定沒朋友啦!哪兒有隻有你撿便宜不吃虧的道理呢?這也不符合人際交往的原則啊!

但是孩子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我和他爸爸都在想怎麼和他溝通。

小七爸爸就是要求他必須全部拿出來,別人都分享了,你就得分享。

我考慮到小七玩具比較多,而且經常買新玩具,確實無論是質量和數量都比其他兩個孩子好,我就和小七商量。

首先,你看牛牛和恆恆都是你的朋友,他們也會分享玩具。然後呢,如果你覺得剛買的新玩具,或者你特別喜歡的玩具不願意拿出來,你就不要炫耀,先收起來。

最後,有一些玩具你願意一起玩的,就和朋友一起玩。

小七爸爸聽我這麼說居然火了,說:「你怎麼能這麼教孩子呢?」

我說:「咱們做事做人一定也要首先符合人性,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分享這個事情也要符合人性!如果你有10萬塊錢,朋友找你借錢,交情不錯,你可能能借2萬,即使收不回來你也覺得能接受,那如果一開口就是借10萬,你會全部拿出來嗎?」

02

我喜歡觀察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其實從這些小不點兒身上,你會發現很多符合人性的交往原則。

比如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其實是交換。

我們附近有一個公園,每天晚上周圍的孩子都會到公園玩,然後每個人都會拿一些玩具。

如果你喜歡別人的玩具,你可以拿你的玩具去和別人交換,如果對方願意,你們就可以交換玩一會兒。但是我發現兩個很有趣的現象。

第一,如果這個玩具特別好玩又稀缺,那麼拿去交換換到新玩具的概率特別大。

第二,就是無論你年齡多大,如果你手上沒有東西可以交換,那麼即使比你小的孩子,也不會給你玩他手上的玩具。

你看,這不是和我們社會其實一樣的嗎?

玩具其實就是你手上的資源,這個資源可以是財力,權利,影響力,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手上的資源越多,越稀缺,那麼你可以吸引的資源也越多。別人也更願意和你交往。

就像王思聰從來不缺朋友,因為他手上能夠交換的東西很多,他身邊的女朋友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是大家分手之後,沒有一個黑王思聰的,為什麼呢?因為即使分開了,這些女生也能夠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流量,或者資源。

那如果我們手上沒有資源怎麼辦呢?就像一個女生想要玩小七的玩具,小七不同意。

她要麼搶,但是有大人在,搶不到。還是一直站在旁邊磨磨唧唧,期望別人發善心,施捨你玩一下呢?

這兩條路不是不行,就像搶這件事,就是破壞了社會秩序,自有人收拾你,比如說法律。

那期待別人的施捨呢?也許一次兩次可以,下次別人就會遠離你,因為沒有人喜歡一直被索取。

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家拿一個玩具下次再來。

這就像我們很多出身普通的孩子,家裡父母不給力,沒有一個好爹,自己讀書時候又不夠努力,沒有學一個真本事。出社會之後處處碰壁。

這個時候,能幫你的不是社交,也不是哭窮,期待別人的憐憫。

而是努力給自己長本事,好好工作,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練好一個真本事。

其實這就和李笑來說的「放棄你的無效社交」一個道理。

就像大V spenser分享的,當他剛開始做自媒體,自己只有幾萬粉絲,想要找李笑來合作,結果對方藉口繁忙,就沒有下文了。

後來,spenser做到百萬粉絲,再次找李笑來合作,對方就爽快答應了,並且spenser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李笑來推廣新課程,一來一往,兩人就成了朋友。

我想起我一個表哥,他忙忙碌碌半輩子,換了無數工作,幹不了幾年就換,一直都在清零。沒有學到什麼真本事,也沒賺到什麼錢。有一次他生二胎請吃飯,結果空了幾桌,沒人來。

後來一問,我才知道那幾桌給同事準備的,大家很默契的說走不開,來不了。想想尷尬的扣腳指頭。

平時我表哥總以為他們是朋友,這個時候才發現,其實大家只是熟人而已。

03

觀察小朋友的世界,我也能體會到很多人生的真理。

第一,無論是對待自己還是對待他人,一定要首先承認我們是人,我們會自私,會害怕,會想偷懶,想退縮。

然後,在人的基礎上再去想解決方案。就像我準備職稱考試,我明白自己會想偷懶,所以我要求自己每天只做四十道題,做完就不多做。無論狀態好壞,都按此進行。

因為四十道題,並不多,在我心理承受能力之內。結果我一個月就把所有題都刷完了,而且沒有很多痛苦。也沒有多麼打雞血。

第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長本事比你認識誰更重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無論大小,江湖都不是含情脈脈的地方。

只有你有價值,你才能進入有價值的圈子。如果你一開始沒有價值,就先長本事。

很多時候覺得別人利用你是壞事,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想,如果有人用你,說明你還有價值,如果連利用你的人都沒有,你可能就真的需要反思了。

第三,一段關係能夠長久的前提是互惠互利。

如果小七隻想玩別人玩具而不分享自己玩具的情況發生在我親戚家,大家會說這孩子「聰明」,因為他知道為自己謀福利,不會吃虧啊。

可是我很害怕小七變成一個赤裸裸的索取者,一旦養成只會佔便宜的習慣,路只會越走越窄。別人可以讓你佔一次便宜,兩次便宜,但是事不過三,絕不會讓你一直佔便宜。懂得互惠互利,方能長久。

相關焦點

  • 「媽媽,他搶了我的玩具」:孩子玩具被搶時,你的做法影響他一生
    原因就是她兒子每次去朋友家做客她兒子總是特別調皮,基本每次都把別人的玩具當成自己的,有時候玩別人的玩具,別的孩子要玩的時候,朋友的孩子還大哭說不給玩,那是我的玩具。我和閨蜜說,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孩子還分你的,他的,我的,這些概念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還告訴閨蜜這是因為孩子正處於物權敏感期。
  • 「我的孩子不用分享玩具」,這位媽媽的做法贊爆了
    依依停止了抽泣,可眼睛緊緊盯著軒軒手裡的玩具,軒軒跑到哪,她的眼睛就跟到哪。想起自己小時候膽子特別小,奶奶帶著出去玩,玩具總是被別的小朋友拿去。奶奶總是說「要跟小朋友分享」,然後把她手裡緊緊拽著的玩具搶過去,給其他小朋友玩。
  • 孩子不願跟小朋友分享玩具,家長尷尬?請點進來
    最近看到很多寶媽為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而苦惱。家裡來了小客人,孩子護著玩具死活不願分享給來做客的小朋友,搞得雙方父母都尷尬異常。 很多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強制孩子分享。結果導致孩子哭鬧,快樂的聚會陷入一片混亂。
  • 兒子的玩具又被搶了,但我很欣慰……
    小男孩的奶奶有點不樂意了,朝我喊:「瞧你家孩子。」我無視,衝小男孩道:「小朋友,這是弟弟的飛機,把小飛機還給弟弟,如果你喜歡那就自己拼一個。」說罷,我手已暗自使勁,迅速從小朋友手裡搶回了小飛機,塞到兒子手裡,並誇讚:「兒子真棒!」
  • 兒子的玩具又被搶了,但我很欣慰
    我無視,衝小男孩道:「小朋友,這是弟弟的飛機,把小飛機還給弟弟,如果你喜歡那就自己拼一個。」說罷,我手已暗自使勁,迅速從小朋友手裡搶回了小飛機,塞到兒子手裡,並誇讚:「兒子真棒!」要知道以往他再喜歡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奪去,他只會眼淚汪汪地躲在我的身後。
  • 5歲兒子玩具被搶,索要時卻被指責不懂分享,寶媽:我同意不分享
    一次李女士帶自己的5歲的兒子在公園玩耍,當時還有其他孩子在玩耍,他們看到李女士兒子手中的玩具後,都很想要玩,於是走過來向李女士的兒子索要玩具,並說道:&34;。&34;……幾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就要拿走李女士兒子的玩具,但是李女士的兒子不是很想一起玩。
  •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大人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自私
    一種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將玩具分享給小朋友們。如果自己孩子堅持不給,會說:「你真是個小氣鬼。」一種就是使用交換法,讓兩個孩子進行玩具交換。或者給自己孩子找個別的玩具。懂得分享才能讓孩子更受歡迎是沒錯。但分享也應該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
  • 孩子不願分享不是「小氣鬼」,強逼孩子去分享才是「真自私」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說「小迪,你可以去把你的玩具拿回來,哭是沒有用的。」也有的家長會說「哭什麼呀?不就給妹妹玩一會兒嗎,來,你先玩兒這個。」當小朋友說「這是我的玩具,不給你玩!」這樣的話時,家長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 不願分享玩具就是小氣?要求孩子分享前,你需要了解這些
    警車的小主人不願意,他的媽媽在一旁苦口婆心的勸:寶貝你給人家玩一會兒,昨天人家還把球借你玩了呢,你要懂得分享。在寶寶吃東西時,大人湊過去說:來,給我吃一口。如果給了,開心的誇一句「哎呀真乖」;如果不給,大人還會假裝生氣的說一句「你個小氣鬼」。當孩子長大後,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吃的東西要和家人分享,玩具要和小夥伴分享。我們都在要求孩子去分享,卻從未注意「物權意識」培養這個問題。
  • 別逼迫孩子分享他的玩具和零食,分享並不是這樣培養的
    」實際上可以試著通過以下方式,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一、早早培養:小孩能用手抓東西時,便可以開始教他如何「分享」。在跟寶寶來回傳遞這件事的時候,你可以說:「我要玩,你要玩」。學會輪班佔有物品,是寶寶學會分享的第一步。二、家長做榜樣:可在家與寶寶進行趣味分享練習。跟孩子說如果他抱你的話,你願意和他分享。或是一起吃飯,商量一下跟他換一下食物。
  • 孩子不分享就是小氣?記住2不2要原則,抓住分享能力發展關鍵期
    兒子這個月底就2歲了,最近一段時間吃東西的時候,讓他給媽媽嘗一點,他就飛快地跑開,不願意分享。我很納悶:從小就引導他和姐姐之間互相分享,前段時間不管吃什麼,姐弟倆都會分享,也樂於給爸爸媽媽嘗一口,為什麼突然出現這種情況呢?
  • 現在家長大部分都不願意讓寶寶分享?其實,分享是一種軟實力
    的確,我跟大家有相同的疑惑,如果我充分尊重了孩子的物權,孩子還是不願分享,怎麼辦?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好幾天,終於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個人認為,如果孩子還是不願分享,家長就不要繼續逼迫,放一放、緩一緩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不太熟悉的人,要用你家車、借住你家裡,你都能很痛快地答應嗎?未必吧。
  •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東西是自私?別錯怪孩子,他是在建立自我意識
    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太自私了1歲9個月的沛沛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私有財產意識也逐漸覺醒。不管是誰拿走他的東西,他都會勇敢地奪回來,並清晰地表達「是我的!」此時的沛沛已能初步區分「我的」「你的」「他的」,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物品和所屬對象對號入座。經常有寶媽說,兩三歲的孩子對兩樣東西最親,那就是吃的和玩的,任你是他親媽,都不會和你分享。同事甚至舉過一個例子,她有一次給了女兒一塊蛋糕,看女兒邊吃邊玩,將麵包捏碎了扔掉,覺得可惜,就伸手掰了一點吃。女兒見狀,頓時大哭,並伸手到她嘴裡去摳出來。同事生氣地揍了女兒屁股。
  • 尊重孩子不分享的權利
    在我兒子小一點的時候,我會經常帶他去有很多小孩一起玩的地方玩,在這些場合我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詞——分享。這本來是挺好的教育,為什麼拿出來說呢?比如有一個A小孩帶了玩具來玩,然後一個B小孩看到了他也想玩,A小孩不願意,B小孩又不罷休,兩個小孩可能就會發生摩擦。而這個時候,A小孩的家長就會走過來跟A小孩說:「你要學會分享」,然後就開始講分享的各種各樣的好處。
  • 對「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怎麼辦?是孩子太自私嗎」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他喜歡上這個東西,他說,我要,爸爸也就給他買了。所以他其實沒有一個別的觀念,沒有分享的念頭,就也沒有認識到別人,可能會有跟自己不一樣的一些想法,一些情緒。等到一歲半往上再走一點2歲的時候,這時候孩子可以慢慢意識到,噢,原來還有很多小朋友跟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喜歡的這個東西他不見得就喜歡,而我不喜歡的這個東西他可能會比較喜歡。
  • 2歲孩子喜歡搶玩具,不願意分享?這位國外媽媽的做法堪稱課代表
    在這個年齡會期待什麼「我的!」你兩歲的孩子喊著,從她的玩伴手裡搶過一個洋娃娃。這邊剛剛安撫好,那邊又爆發了。「不!」孩子對著玩伴大叫著,這時只見小夥伴拿的是她最喜歡的球在地板上滾動。這樣一幕幕是不是也經常在你家上演,你是否覺得孩子自私、專橫,擔心她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很可能以後會沒朋友。
  • 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那就不分享了!
    但是我家娃有的玩具不肯跟表弟分享,比如有一套積木我家娃很喜歡,藏在房間自己玩。 有好幾次他在房間玩積木,聽到表弟過來了,他就趕緊出去客廳,避免表弟衝進來房間,要玩他的積木。> 雖然說不強迫孩子分享玩具,但是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
  • 霍思燕教科書式育兒:明智的父母,從不強迫孩子分享
    不久前,我在知hu上看到了一個如此受歡迎的問題:「作為客人來的孩子,在離開之前就帶走了一些玩具。我的孩子抗拒並不斷哭泣。我該如何啟發?」一位受訪者講述了他的童年經歷:他喜歡的玩具和書籍將由父親隨心帶走。她不能停止或哭泣,否則父母會生氣的。誰想要她的東西可以直接帶走他們。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心理學家:父母可以用5招教出愛分享的孩子
    朋友小王趕緊把兒子拉到身邊,訓斥道:「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是哥哥,怎麼還搶妹妹的玩具呢?」然後拉開了她兒子的手,把小熊遞給了我女兒。這下好了,朋友的兒子也開始大哭起來。 我們趕緊各種哄勸,最後兩個孩子好不容易都不哭了。看到這樣的情形,想到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我有點擔心:萬一孩子在幼兒園也這樣霸道,不懂得和小朋友分享,那怎麼會融入集體?怎麼能有小朋友願意跟她一起玩呢?
  • 孩子玩具被拿走,你是幫他搶回來,還是讓他懂得分享?
    到家裡面有了孩子之後,家長自然會買很多的玩具給他們,孩子在外出的時候也喜歡拿著這些玩具玩,在小區裡面,會遇到一些小朋友,但是,有可能小朋友會把他們的玩具搶走,這樣的場景是很常見的。,你會發現,孩子會不斷地看著你,他們希望自己的玩具能夠要回來,有的家長會告訴孩子,要懂得分享,小朋友玩一會兒還會給你送來,也有很多的家長會說,自己去搶回來,趕緊去搶,遇到玩具被拿走,你是怎樣教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