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奇不是餅乾 編輯|欣欣
我兒子小七今年兩歲半,他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牛牛,一個叫恆恆。
三個都是男孩子,大小差別一歲以內,大家同住一個小區,經常會串門。小七去別人家,都會玩別人的玩具,恆恆和牛牛都會給他玩。
但是其他小朋友來我們家玩,小七的玩具就不願意拿出來分享,別人只要一碰他的玩具,他就嗖的一下闖過去,把玩具搶走。
為此我和他爸爸都很苦惱,覺得這樣以後肯定沒朋友啦!哪兒有隻有你撿便宜不吃虧的道理呢?這也不符合人際交往的原則啊!
但是孩子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我和他爸爸都在想怎麼和他溝通。
小七爸爸就是要求他必須全部拿出來,別人都分享了,你就得分享。
我考慮到小七玩具比較多,而且經常買新玩具,確實無論是質量和數量都比其他兩個孩子好,我就和小七商量。
首先,你看牛牛和恆恆都是你的朋友,他們也會分享玩具。然後呢,如果你覺得剛買的新玩具,或者你特別喜歡的玩具不願意拿出來,你就不要炫耀,先收起來。
最後,有一些玩具你願意一起玩的,就和朋友一起玩。
小七爸爸聽我這麼說居然火了,說:「你怎麼能這麼教孩子呢?」
我說:「咱們做事做人一定也要首先符合人性,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分享這個事情也要符合人性!如果你有10萬塊錢,朋友找你借錢,交情不錯,你可能能借2萬,即使收不回來你也覺得能接受,那如果一開口就是借10萬,你會全部拿出來嗎?」
我喜歡觀察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其實從這些小不點兒身上,你會發現很多符合人性的交往原則。
比如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其實是交換。
我們附近有一個公園,每天晚上周圍的孩子都會到公園玩,然後每個人都會拿一些玩具。
如果你喜歡別人的玩具,你可以拿你的玩具去和別人交換,如果對方願意,你們就可以交換玩一會兒。但是我發現兩個很有趣的現象。
第一,如果這個玩具特別好玩又稀缺,那麼拿去交換換到新玩具的概率特別大。
第二,就是無論你年齡多大,如果你手上沒有東西可以交換,那麼即使比你小的孩子,也不會給你玩他手上的玩具。
你看,這不是和我們社會其實一樣的嗎?
玩具其實就是你手上的資源,這個資源可以是財力,權利,影響力,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手上的資源越多,越稀缺,那麼你可以吸引的資源也越多。別人也更願意和你交往。
就像王思聰從來不缺朋友,因為他手上能夠交換的東西很多,他身邊的女朋友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是大家分手之後,沒有一個黑王思聰的,為什麼呢?因為即使分開了,這些女生也能夠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流量,或者資源。
那如果我們手上沒有資源怎麼辦呢?就像一個女生想要玩小七的玩具,小七不同意。
她要麼搶,但是有大人在,搶不到。還是一直站在旁邊磨磨唧唧,期望別人發善心,施捨你玩一下呢?
這兩條路不是不行,就像搶這件事,就是破壞了社會秩序,自有人收拾你,比如說法律。
那期待別人的施捨呢?也許一次兩次可以,下次別人就會遠離你,因為沒有人喜歡一直被索取。
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家拿一個玩具下次再來。
這就像我們很多出身普通的孩子,家裡父母不給力,沒有一個好爹,自己讀書時候又不夠努力,沒有學一個真本事。出社會之後處處碰壁。
這個時候,能幫你的不是社交,也不是哭窮,期待別人的憐憫。
而是努力給自己長本事,好好工作,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練好一個真本事。
其實這就和李笑來說的「放棄你的無效社交」一個道理。
就像大V spenser分享的,當他剛開始做自媒體,自己只有幾萬粉絲,想要找李笑來合作,結果對方藉口繁忙,就沒有下文了。
後來,spenser做到百萬粉絲,再次找李笑來合作,對方就爽快答應了,並且spenser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李笑來推廣新課程,一來一往,兩人就成了朋友。
我想起我一個表哥,他忙忙碌碌半輩子,換了無數工作,幹不了幾年就換,一直都在清零。沒有學到什麼真本事,也沒賺到什麼錢。有一次他生二胎請吃飯,結果空了幾桌,沒人來。
後來一問,我才知道那幾桌給同事準備的,大家很默契的說走不開,來不了。想想尷尬的扣腳指頭。
平時我表哥總以為他們是朋友,這個時候才發現,其實大家只是熟人而已。
觀察小朋友的世界,我也能體會到很多人生的真理。
第一,無論是對待自己還是對待他人,一定要首先承認我們是人,我們會自私,會害怕,會想偷懶,想退縮。
然後,在人的基礎上再去想解決方案。就像我準備職稱考試,我明白自己會想偷懶,所以我要求自己每天只做四十道題,做完就不多做。無論狀態好壞,都按此進行。
因為四十道題,並不多,在我心理承受能力之內。結果我一個月就把所有題都刷完了,而且沒有很多痛苦。也沒有多麼打雞血。
第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長本事比你認識誰更重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無論大小,江湖都不是含情脈脈的地方。
只有你有價值,你才能進入有價值的圈子。如果你一開始沒有價值,就先長本事。
很多時候覺得別人利用你是壞事,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想,如果有人用你,說明你還有價值,如果連利用你的人都沒有,你可能就真的需要反思了。
第三,一段關係能夠長久的前提是互惠互利。
如果小七隻想玩別人玩具而不分享自己玩具的情況發生在我親戚家,大家會說這孩子「聰明」,因為他知道為自己謀福利,不會吃虧啊。
可是我很害怕小七變成一個赤裸裸的索取者,一旦養成只會佔便宜的習慣,路只會越走越窄。別人可以讓你佔一次便宜,兩次便宜,但是事不過三,絕不會讓你一直佔便宜。懂得互惠互利,方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