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公平嗎?不公平。這個社會公平嗎?公平!
---掌門人
抖音中有一名主播,喜歡講解創業課程,據他自己所說,之前是賣海參起家的,一年幾千萬是小事情,在直播中說到,富二代的資源你們根本比不過,人家父輩建立的資源,可以很輕鬆的碾壓你們這些大學生。
電視劇《平凡的榮耀》中,孫弈秋因為受未來接班人的賞識,在回公司上班的途中,和富二代,不,富三代一起上樓,他在前面,富三代在後面,所有人蹭蹭的站起來,見到孫弈秋上司的上司,頭都不抬一下,手也不握。等孫弈秋發現時,已經懵了,都是同齡人,人家已經憑藉家庭優勢完美碾壓,舉手投足,都已經超過了寒窗學子。
十年寒窗學子有多不易,當事人知道,當事人的父母知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已經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早變成中國父母的潛意識,牢牢的紮根在腦子裡。
《中國合伙人》當中,黃曉明扮演的成東青,是現實中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他二次高考後,驚天一跪,要選擇再復讀一年,這時候,他已經不是在和周圍的同齡人競爭,而是在和這個時代的所賦予他的階層抗爭。第三次復讀,成功考上北京大學。但是進入大學後,他得了肺結核,用他自己的話,是憋的,班裡的人,只有他一個來自農村,其他人都會各種才藝,他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
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讀書,跟著徐小平讀書,跟著王強讀書,蹭各種大師的課,為了聽大師跟別人的談話,去人家家裡,插不上話,就跟人家燒水,就這樣,以大學最後5名的成績畢業。北大畢業的學生,前幾名的出國,中間的進中科院,他作為後幾名,只能留校當老師。
再一次,他對階層抗爭。他選擇貼小廣告,招生辦英語培訓班,慢慢的做成了今天的新東方集團。背後的不易,他自己最清楚,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也只有當事人,更能理解。
富二代與寒門學子,本身不是處在一個階層,即使上的是同一所大學,但因為父母的不同,會造成背景的不同,演化為身邊所處的資源不同,其結果亦不相同。
富二代父母給予的一是視角,二是社會資源(關係),三是魄力,四是物質支持。同樣是創業,王思聰可以很輕鬆的拿到父親給的5億開始折騰(物質和魄力),再通過對比文化產業當中的泛娛樂領域的高速崛起(視角),藉助自身的富二代優勢(父親給予的社會資源),可以很迅速的做的風生水起,而且他不怕輸,用王思聰父親的話說,給他兩次機會,全砸了,就回來上班。
而寒門學子,最好的途徑是進入超一流大學,比如俞敏洪、劉強東等,憑藉自己的視角和魄力,完成階層跨越。其次的途徑是通過自己的知識才能,進入超一流企業,或者進入科研領域,亦能完成基本的階層跨越。如果僅憑知識,想超越富二代,獲取巨額財富,機率較小。
本質上來說,每個人的出生,都會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一個是具體的物理環境,一個是無形的認知環境。所以每個人,都是生而不同的。
當有的人認為今天上班時,我已經開車上班,而別人還只能坐地鐵,內心沾沾自喜。殊不知,有人是有司機接送上班,更不知,真正的富二代或者富三代是不用上班的。
雖生而不同,但富二代有富二代的優勢,寒門學子亦有寒門學子的能力,在不同的領域,依然會收穫不一樣的精彩。
這個社會公平嗎?當完成一個個階層跨越的時候,或許會發現社會是公平的,當完不成時,或許會認為不公平,答案在當事人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