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努力 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

2020-09-18 掌門幫家長

這個社會公平嗎?不公平。這個社會公平嗎?公平!

---掌門人

富二代就該碾壓寒門學子?

抖音中有一名主播,喜歡講解創業課程,據他自己所說,之前是賣海參起家的,一年幾千萬是小事情,在直播中說到,富二代的資源你們根本比不過,人家父輩建立的資源,可以很輕鬆的碾壓你們這些大學生。

電視劇《平凡的榮耀》中,孫弈秋因為受未來接班人的賞識,在回公司上班的途中,和富二代,不,富三代一起上樓,他在前面,富三代在後面,所有人蹭蹭的站起來,見到孫弈秋上司的上司,頭都不抬一下,手也不握。等孫弈秋發現時,已經懵了,都是同齡人,人家已經憑藉家庭優勢完美碾壓,舉手投足,都已經超過了寒窗學子。

大部分人是在自己的階層內競爭,越過階層就變成了抗爭

十年寒窗學子有多不易,當事人知道,當事人的父母知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已經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早變成中國父母的潛意識,牢牢的紮根在腦子裡。

《中國合伙人》當中,黃曉明扮演的成東青,是現實中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他二次高考後,驚天一跪,要選擇再復讀一年,這時候,他已經不是在和周圍的同齡人競爭,而是在和這個時代的所賦予他的階層抗爭。第三次復讀,成功考上北京大學。但是進入大學後,他得了肺結核,用他自己的話,是憋的,班裡的人,只有他一個來自農村,其他人都會各種才藝,他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

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讀書,跟著徐小平讀書,跟著王強讀書,蹭各種大師的課,為了聽大師跟別人的談話,去人家家裡,插不上話,就跟人家燒水,就這樣,以大學最後5名的成績畢業。北大畢業的學生,前幾名的出國,中間的進中科院,他作為後幾名,只能留校當老師。

再一次,他對階層抗爭。他選擇貼小廣告,招生辦英語培訓班,慢慢的做成了今天的新東方集團。背後的不易,他自己最清楚,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也只有當事人,更能理解。

富二代和寒門學子生而不同

富二代與寒門學子,本身不是處在一個階層,即使上的是同一所大學,但因為父母的不同,會造成背景的不同,演化為身邊所處的資源不同,其結果亦不相同。

富二代父母給予的一是視角,二是社會資源(關係),三是魄力,四是物質支持。同樣是創業,王思聰可以很輕鬆的拿到父親給的5億開始折騰(物質和魄力),再通過對比文化產業當中的泛娛樂領域的高速崛起(視角),藉助自身的富二代優勢(父親給予的社會資源),可以很迅速的做的風生水起,而且他不怕輸,用王思聰父親的話說,給他兩次機會,全砸了,就回來上班。


而寒門學子,最好的途徑是進入超一流大學,比如俞敏洪、劉強東等,憑藉自己的視角和魄力,完成階層跨越。其次的途徑是通過自己的知識才能,進入超一流企業,或者進入科研領域,亦能完成基本的階層跨越。如果僅憑知識,想超越富二代,獲取巨額財富,機率較小。

本質上來說,每個人的出生,都會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一個是具體的物理環境,一個是無形的認知環境。所以每個人,都是生而不同的。

當有的人認為今天上班時,我已經開車上班,而別人還只能坐地鐵,內心沾沾自喜。殊不知,有人是有司機接送上班,更不知,真正的富二代或者富三代是不用上班的。

雖生而不同,但富二代有富二代的優勢,寒門學子亦有寒門學子的能力,在不同的領域,依然會收穫不一樣的精彩。

這個社會公平嗎?當完成一個個階層跨越的時候,或許會發現社會是公平的,當完不成時,或許會認為不公平,答案在當事人那裡。

相關焦點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這句話火了
    最近,「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這句話引發了廣泛討論。這讓我想起了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河南大災,老百姓逃荒。在饑寒交迫之際,一個逃災地主和長工聊到了未來。地主:「你看著吧,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
  • 我們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抖音上很火的一句話:「富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會輸給你十年的寒窗苦讀越是富有的人越是重視教育。富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接觸高等的教育,有著良好的環境。不論是見識格局已經超越了窮人家大部分孩子。長大後不論是家長安排的路,還是他們自己選的,路都要寬廣許多。窮人家的孩子有著什麼呢?從小幫助家裡各種做家務,還要面對鄉村中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從小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沒背景,沒人脈,只靠自己拼搏,能成功的人只在少數。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人常說寒門出貴子,還有人說,「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有句話叫,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這句話火了一段時間了,這句話又把一個古老的命題翻出來了,就是寒門能不能出貴子。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這話為什麼火了,知道原因也不是沒有道理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但是對於家境一般的同學來說,高考是跨越階層的一塊跳板,是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高考的話,難道你能拼得過富二代嗎?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我奮鬥我成功才是真理
    亦或是您所說的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一系列的思想演變都是時代變遷的產物,既有時代的進步性,也有時代的局限性。「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種思想是舊貴族思維,也是食利階層想要壟斷世襲罔替利益的需要。自從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地位傳給兒子啟,中國社會從此由禪讓制進入世襲制,世家大族世襲罔替,壟斷家族利益,企圖庇蔭子孫後代。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那麼我們來說一下,「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裡都只是一個約數,畢竟現在單是義務教育都9年了,再算上幼兒園、高中、大學的教育時間,怎麼也要讀小20年的書。在中國貧富差距拉開的時間大概要從改革開放開始,在這之前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一定不大。那麼改革開放42年的時間裡,大概也就是經歷了2代人,在中國最多也就傳遞到了第三代。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寒門學子真的沒機會了嗎?
    所以,我們身邊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而許多人也會單純地認為:寒門再也難出貴子!但今年有一個數據卻很耐人尋味,2020年清華大學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 我們在今年的高考中依然可以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的案例:來自黑龍江貧苦家庭的姐弟,父母患病多年,家庭收入慘澹,而他們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被哈爾濱工業大學錄取! 同樣來自黑龍江的一位農村男孩,高考考了691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 「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寒窗苦讀的你?」一線老師來解惑
    「不怕自己不努力,就怕比自己優秀很多倍的人比我們更努力」,這句話到現在可以延伸為「不怕自寒門學子自己不努力,就怕家庭經濟比寒門學子好很多的人比你還要努力!」但是讓一些寒門學子崩潰的是:自己耗盡洪荒之力去努力,結果自己再努力也比不上人家玩物喪志的紈絝子弟在學無所成後回家繼承豐厚的家產。這個時候寒門學子會仰天長嘆:「為何我寒窗苦讀十年,居然會敗給這樣的『二世祖』」?而這樣的「二世祖」自然也會反唇相譏:「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十年寒窗苦讀的你?」
  • 十年寒窗苦讀,憑什麼趕上人家幾代人的努力?這就是現實
    近期,我在網上刷到這樣一句話,據說是某個富二代的朋友圈:「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書?」起初看到這句話時,難以掩蓋心中的憤怒,有點討厭這種富二代,靠著祖上,從小佔據著好資源,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一副令人作嘔的嘴臉。當我靜下心來細想這句話時,又覺得這句話沒有任何毛病,別人祖上幾代人努力奮鬥出來的家業,你憑什麼十幾年的讀書就趕超了?
  • 十年寒窗,與幾代人的努力
    十年寒窗____幾代人的努力。這個_____之間,你會填什麼? 大部分作者填的是「VS」,是「PK」。 經濟學告訴我的答案是什麼?是「+」。 1.因為幾代人的努力,你才可以十年寒窗 十年寒窗和幾代人的努力之間,並不是一個對立的關係,而是一個合作的關係。是因為幾代人的努力,積累了資本,我們才有機會十年寒窗,而不用從小去種地放羊搬磚撿牛糞。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你怎麼看?
    所以一個寒門子弟想出頭,就單純說學生階段,你就是在與別人幾代人在進行爭奪,人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但是你是!古今中外,概莫如是,沒有什麼憤懣不滿的,現在其實已經是相對公平了!,憑什麼輸給你十年苦讀」?在我們年輕和少年,青年的時代,還是有很多人,依靠努力改變了自己和家族的命運的。當然現在這條通道已經越來越窄了,因為進去的人,現在已經不希望再有其他人進去了!
  • 寒窗十年,輸給別人幾代人的努力?做題家,也會輸給努力的網紅?
    憑什麼我家幾代人的努力,輸給你只有十年的寒窗苦讀?這句話在各個網絡上不斷看到。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從大的方向上來說,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一般說這句話的人基本上是各種二代。而這些二代之所以能夠成為二代,確實得益於他們的父輩,篳路藍縷,一路艱辛,或創業或奮鬥,九死一生,才積累起了眼前的這些資產、家業或權勢。而作為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十年寒窗,可能僅僅是讀了十年的書,所經歷的苦難、折磨、艱辛,遠遠沒有一代們的所經受的苦難多。
  • 幾代人的努力和十年寒窗苦讀
    ,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其實,我覺得兩者都不接地氣,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除了「幾代人的努力」和「十年寒窗」,還有別的人。首先,去你X的幾代人努力。其次,去你X的十年寒窗苦讀。誰家先人不努力?能活到現在,誰家不是幾代人的努力?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話雖刺耳但很現實
    白巖松曾說過「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句話聽起來扎心,同時也反映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學習雖苦,但卻是改變命運最簡單的途徑,高考不僅是一場考試,更承載著無數普通且卑微的夢想。「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十年寒窗」?並不是教育的不公平白巖松說:「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然而即便擁有了「高考」,普通學生就能拼得過富二代了嗎?
  • 「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幾十年」這麼說對嗎?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毒雞湯特別火,「我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幾年?」這句話一出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隨即有網友很喪地表示:「雖然說大家起點都一樣,但是有的人在起跑線上坐的是勞斯萊斯,有的人只能奔跑。」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你想得太天真了!
    來源 | 九邊(ID: ertoumu893)轉載 | 栩先生(ID: superMr_xu)最近兩天一個問題突然躥火: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我之前說過,大學學習好的去了美國什麼的,這些人在美國都算過得很好的,但是沒有特別好的,在美國大公司幹個小領導就不錯了。真正逆襲的,反倒是當初那些條件較差(當然也不是太差),選不了「成熟道路」,去碰運氣,不少人去了非洲,從中國往非洲倒賣二手物品發了財(現在這個市場已經快要飽和了)。其實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好不容易考上了名校,但是畢業後發現自己依舊苦得跟狗似的,懷疑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倒黴一代」。
  • 十年寒窗苦讀,為什麼贏不過幾代人的努力?
    ,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而且正如上面所說,即使單純從知識和教育的角度說,十年寒窗苦讀,也大概率沒有用,十年寒窗只是一個基本的入場券,但是十年寒窗苦讀能不能捅破窗戶紙?不一定。有些人捅破了,就登堂入室,別說幾代人的努力,幾十代人的努力都比不上。這種人,除了勤奮苦讀,還有天賦和運氣一樣不缺,還有一樣等下講。
  • 十年寒窗苦讀為什麼贏不過幾代人的努力?
    有句話叫,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幾代人的努力,沒有輸給十年寒窗」吧
    2004年,陳秋媛在山東參加高考,打了546分,距山東本三控制線還差3分。當年,山東理科一、二、三批控制線分別為606、568和549;而前一年,因是史上最難高考,一、二、三批控制線分別是524、400、280;後一年,高考難度與當年相仿,,一、二、三批控制線分別是597、565、539。高考結束,陳秋媛外出打工,一邊打工一邊等待錄取通知書,然而,什麼也沒等到。
  •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最近有一個話題說,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人家享受的是父輩幾代人的拼搏,憑什麼要輸給寒門學子十年的寒窗苦讀!,而有些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錢給賺了。你的祖上流血還是流汗這跟你有什麼關係,自己不努力到頭來還不是一個混吃等死的人渣!也沒有必要因為多讀了幾本書就覺得自己渾身散發著「清香」,十年寒窗讀名校,就一定飛上枝頭脫胎換骨變鳳凰,過上人上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