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教科院方芳名師工作室,昆十中李文炳老師關於《教育視野下的禪宗公案——禪教育法的一般理念》的講座又一次讓嘉木祥學人醍醐灌頂。
在教育的視野下,李文炳老師另闢蹊徑、追根溯源、抽絲剝繭,引導我們重新審視《法華經》之「化城喻」、「拈花微笑」、「慧能不識字」、「弓和禪」、「德山棒打天下」、「船子與夾山」、黃檗普請臨濟、雲門參睦州、黃庭堅聞木犀花香悟道等等中外禪宗公案,圓融禪宗與教育,闡述他教育碩士論文研究方向——「禪教育法」的一般理念,啟發我們思考「教育人成為什麼樣的人」,尋找教育的內在力量。
李老師取法禪宗,問道教育,解析禪教育法的兩大層次:一指在現代教育學意向的觀照指引下,從禪宗內部總結出來、卻又具有超時空的普遍意義的那些符合人類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法;二指參悟了人類教育的奧秘,沒有理論偏見和實踐執著,從教育整體和人性本身的要求出發,如理如實展現且暗合禪教育法實質的那些教育方法和智慧體系。
基於20餘年對禪宗和教育學的思考和研修,李老師在先賢大德的思想上「接著講」,提出禪教育學理論的三點精髓——內在教師、內善知識與外善知識。在李老師鞭辟入裡而又深入淺出的講述中,我們思索著禪教育學理論對於教學的啟示:
禪宗公案中,禪師在示法時,或用問答,或用動作,或二者兼用,以隱喻的方式來啟迪眾徒,使其頓悟。教育學以心理學為基礎。這就使得禪與教育學有了對話的可能,且有相通的機緣。李老師認為,或許有的公案之於考據為假,但之於信仰是真。禪教育法主張激發學人自證自悟,自主修學。其玄機便在於,喚醒學人,尋找自我,發現自我,改善自我,保持自我,成為真正的自我,內心生發並充盈自持、自修、精進之力。此力源於內心,發於主動,成於內驅。這便啟發我們始終銘記教育的作用——照亮內心!
「佛教是教育,而禪宗,則是一種更加注重教育方法的特殊教育。」「禪宗的方法,就是叫人『自得之』,那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禪學方法,『就教育上說,很類似現代的設計教學法』。」 李老師以圓通寺方丈淳法大師的一幅楹聯——「會道者,一縷藕絲牽大象;盲修者,千鈞鐵棒打蒼蠅」點撥我們思考「道」之內涵。凡事皆有規律,教育亦然。尊重規律,把握規律,按規律教育教學。師者,要知「道」,入「道」,悟「道」修「道」,進而「會道」,方能「傳道受業解惑」。這就激勵我們不懈求索教育的規律——光亮方向!
禪宗公案的內容大都與實際的禪修生活密切相關。處處都有玄妙,事事皆可開示。李老師提出 「日常情境中的超越」體驗,用創造性思維去教我們老生常談的東西,使日常情景賦予教育意義。他從「上課前師生起立問好」這一課堂常規,因境導入,切入授課主題——文化,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體溫和當下的延承。可謂「擔水挑柴無非妙道」。平常的塵世生活恰恰是通往圓滿神聖境界的道途。而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微也恰恰是教育學生獲得成長與智慧的最好源泉。這就引導我們善於沉澱教育的智慧——觀照生活!
每一次聽李文炳老師的講座,都極為震撼!敬佩於李老師洞見教育本質的深邃和研修禪宗、哲學、美學、心理學等各類領域的通達,更欽佩於李老師研學精進、不懈求索的堅持和面對學術困境反覆修正、突圍的執著。李老師從上一屆方芳名師工作室結業後,考入雲南大學教育碩士,如今考入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並成為有影響力的滇派詩人。兩個多小時的講座,李老師始終激情盎然!
方老師高度讚賞李文炳老師,博聞強識,沉潛精進,是一位真正的讀書人,也是一位會教書的人,更是一位會思考、在研究、有智慧的教師!李老師用立於本土和自己思考的研究,為嘉木祥學人們開啟了一扇窗——教育可以這樣思考和研究。方老師鼓勵學人們找到與李老師在思維方式、思考方式和研究層次方面的差距,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教材教法,或是高考命題等方面,回歸教育教學本質,讀書勤思深研,提升研究品質,勇敢嘗試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在本學期末,方老師特意為我們安排李老師的這次講座,似乎也包蘊著恩師對我們的殷殷期冀。記下李老師所說:「禪讓我們領會生命本身帶給我們的安詳和喜悅。」記下方老師的叮囑:「教育是一種自覺行為,源於自己的修為、自修和領悟!」
因花微笑,由笑花開,吾輩共勉。
圖片: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