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發生後,各醫療專家團隊均提出了機體免疫力在抗擊新冠肺炎及阻斷疾病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寶寶作為特殊人群,其「營養」和「免疫力」成為了寶媽寶爸的核心話題之一。今天姐聊的話題是,科學餵養,免疫基石,「鹽」多必失。
鹽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涉及多種因素的複雜相互作用,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和激肽系統、交感神經系統、內皮功能和氧化還原平衡等。近年來研究發現,鹽的攝入不僅驅動血流動力學的變化,還與免疫反應的變化有關。人體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以及免疫分子組成。免疫應答分為天然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兩種類型。研究表明,天然免疫系統和獲得性免疫系統都參與了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而長期高鹽飲食有可能是影響免疫系統功能的一個潛在因素,不過仍然需要進一步的證據積累。
從寶寶開始添加輔食開始,父母就開始糾結如何給寶寶準備食物,而且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食物應該有滋有味的,這樣寶寶才愛吃,尤其是孩子漸漸長大,變得越來越挑食,可是孩子還小不能吃鹽,那麼嬰幼兒多大可以吃鹽?
首先,從小培養建立少鹽的飲食習慣。嬰幼兒時期,嬰兒的味覺不敏感,9個月以內嬰兒餵養最好不添加鹽和味精,不會影響嬰兒健康。成長的不同階段所需的鈉元素也是有所不同的(1克鹽約等於400毫克的鈉)。其中,6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需要攝入170毫克的鈉,但這個攝入量在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中就已經足夠;6個月以上,1周歲以內的寶寶,每天需要攝入350毫克的鈉,然而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添加輔食了,這期間所需的鈉元素在各種輔食中就可以達到每天的攝入量,也並不需要再額外的吃鹽來補充了;而對於1周歲以上的寶寶,每天所需的鈉元素就不足以從輔食中攝取了,所以從這個時間開始,寶媽就要適當的給寶寶補充鹽分了,當然每天的攝入量一定要嚴格控制,在寶寶3歲之前,其食鹽的攝入量都應該比成年人有所減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2-3歲幼兒攝入量不超過2克,4-6歲幼兒不超過3克,7-10歲兒童不超過4克。65歲以上老年人應不超過5克。
其次,媽媽給寶寶添加鹽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夠和大人的口味一樣,所以父母不用嘗味道,因為成年人味蕾和寶寶的是不一樣的,寶寶的味覺非常敏感,所以寶寶只需要一點鹽,寶寶就覺得有味道了,而且蔬菜和水果裡也含有鈉,加上味道非常美味,所以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讓寶寶吃蔬菜水果,而蔬菜水果裡的鉀元素可以抑制鈉的吸收。
食鹽攝入過多可使血壓升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另外,吃鹽過多還可增加胃病、骨質疏鬆、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寶媽一定要牢記寶寶膳食一定要清淡。以下小竅門寶媽一定要牢記。
竅門1:從小培養建立少鹽的飲食習慣。嬰幼兒時期,嬰兒的味覺不敏感,9個月以內嬰兒餵養最好不添加鹽和味精,不會影響嬰兒健康。
竅門2:在用鹹菜、鹹魚、鹹肉等食物製作菜餚前,先將食物在清水中浸泡清洗去除一部分鹽。同時減少用鹽量。
竅門3:家庭烹調時使用鹽勺控制用鹽量,儘量少放鹽,要避免就餐時再次往食物中加鹽。
竅門4:減少去餐館就餐的次數,如果在餐館就餐,請在點餐時提出少放鹽的請求。
竅門5:在烹調時,加入少許醋,改善口味減少用鹽量
竅門6:製作甜口菜餚(如糖醋排骨)時,甜味容易掩蓋鹹味,要用鹽勺控制用鹽量。建議寶媽寶爸每日攝入6克鹽,包括這些隱含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