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即使在最灰暗的時刻,也要樂觀向上,找到生命的意義

2020-12-15 騰訊網

01

和無為道士告別後,王陽明心情豁然開朗,不再有歸隱山林的念頭,於是繼續前往龍場。

當時的貴州,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開發較晚,是明朝13個布政司中設置最晚的。到中原的交通也非常不便利,主要有兩種:

一是經關中、秦嶺到達漢中,再經巴蜀到達貴州;

二是從湖南出發,經湘西到達廣西,再從廣西經雲南到達貴州。

不管哪一種,路途都非常遙遠,以此當時的人們看來,貴州就是山高路遠、偏僻落後的荒蠻之地。

而王陽明要去的龍場,更是偏遠,坐落在貴陽修文縣,距離貴陽還有大概80裡的路程。王陽明來到這裡後,心情一下跌落到了冰點,和自己之前的生活相比,天壤之別。

龍場四周都是高山疊嶂、樹木茂盛,機會看不到人煙。山路險峻,險象環生,如果沒有當地人帶路,十有八九是要迷路的。

更讓人崩潰的是,這裡茂密的叢林中毒蛇、猛獸經常出沒,來到這裡的人經常會受到侵襲,受傷致死的已經見怪不怪了。

02

王陽明到達龍場之後,幾乎看不到人,天天在眼前出現的,只有自己帶來的幾個僕人,來到這麼個鬼地方,他們個個神情呆板,沮喪至極。

因為和當地人語言不通,所以就算看見了人也無法溝通,更不要說搞好關係,和睦相處了。

再有就是,偶爾碰上苗人、彝人、瑤人路過此地,或者就是逃避官府抓捕的逃犯,這讓王陽明感到孤獨和寂寞,而且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更哀傷的是,這種日子沒有盡頭。

人都有社交需求,如果長時間沒有社交,人的表達能力都會退化,時間長了甚至連話都不會說了。還好王陽明身邊還有幾個僕人,雖然整天無精打採,好在還能正常講話交流。

03

龍場驛是在明太祖洪武年間設立的,當時這裡有一位彝族女首領奢香夫人,是她為當地的穩定做出的貢獻。

她的故事在當地幾乎家喻戶曉,王陽明來了之後也很快就知道了她的名字。原來,奢香夫人雖是女流之輩,但識大體、顧大局,眼光長遠,帶領少數民族抗爭,糾正了當時朝廷不合理的政策。

當時朝廷派來的駐軍統帥叫馬曄,他沒有考慮到當地的現狀,急功近利地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向奢香夫人施加壓力,引起了當地民眾的反抗。

奢香夫人毫不畏懼,義無反顧地帶領部下到達南京,向皇帝陳述馬曄的罪狀,並從實際出發,提出了自己想法。

她的膽略和見識受到了明太祖的褒獎,授予了很高的禮遇和官爵。同時,還把處分了馬曄。奢香夫人英明過人,帶領民眾修通了通往川東的山道,並依次設立九個驛站,大大改善了當地的交通,也加強了貴州和中原的聯繫和往來,可謂功德無量。

04

等王陽明到龍場時,驛站已經名存實亡,完全沒有了以前的熱鬧。房倒屋塌,驛卒也已經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病殘人員。

王陽明是被貶過來的,沒有安排官舍,只能風餐露宿。不過他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鼓勵僕人們自力更生,利用周圍樹木自建住所。

房屋雖然非常簡陋,但王陽明天性樂觀,感到十分愉悅。房子建好之後,也就有了固定居所,原本很難見到他人的地方,竟然經常會吸引來當地人,少數民族居民常來造訪。

王陽明和他們雖然言語不通,但是從表情、手勢上來看,對方都是友善的。時間長了,人們相互之間的距離也就拉近了很多,這大大消解了孤獨寂寞。

05

被貶到這裡,王陽明基本脫離了以往政務繁忙的生活,每天都極為清閒。他是個好動的人,自然不可能呆坐在家裡。

於是,他就帶著僕人四處遊走,翻山越嶺,常常會有新的發現,讓他頗有心曠神怡之感。一天,他和僕人在遊走中,竟然發現一處石洞,和老家餘姚的石洞如出一轍。

這個意外的發現,使他非常興奮,他當即冒出來搬到這裡居住的念頭。於是,他帶著三個僕人就回到住處,稍作收拾,就開始了石洞居住生活。

這樣的生活讓王陽明有了別樣的感覺,讓他更能活在生命情感裡,每天心境反而非常清靜,仿佛時時刻刻都處於打坐時才有的恍恍惚惚之感。

幾個月過去了,和僕人們像一家人一樣,患難與共,感情迅速拉近,相互之間早已沒有了主僕間的尊卑,而更多的是親情。

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王陽明才有了後面的龍場悟道。

備註:圖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請點讚、轉發,分享給其他朋友。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活出生命的意義》: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弗蘭克爾的代表作,曾經感動千千萬萬的人,被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迄今為止,這本書銷售已達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醫生由此找到了生命意義,勇敢地活了下來。弗蘭克爾說:在一定意義上,一旦找到了意義(比如犧牲的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3.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
  • 王陽明:人這一世的智慧在於「心」,要認清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
    貴州是個偏僻荒蠻的地方,一般外來的人根本生存不下去,換做旁人肯定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但王陽明並沒有抱怨,反而是保持了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龍場活了下來,不僅如此,他還教當地原著名耕地建房,很受當地百姓的擁戴,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就是在這個時候頓悟的。
  • 王陽明:一個人情緒不好,是差點智慧的表現(寫到你心坎的智慧)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估計早就被鬱悶死了。但王陽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
  • 「家庭教育」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心態
    是的,生活百味,只有以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才能看到更多的陽光,感受更多的快樂,進而從容面對人生,讓生活不失希望,讓生命質量大大提升。家,是「創造人類健康人格的工廠」,作為「工廠」經營者的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心態呢?概括起來,應該做到「四多四少」。(本文由專注教育領域的「南通誠德教育」獨家發布。
  • 讀《活出生命的意義》
    文|金尚給生命一個活著的意義我們明知自己最終都要死去,為什麼還要這麼認真地活著?我們明知道最終一定會是一無所有,赤條條來去,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地工作?我們明知道生命的苦難在最後都將變成虛無,為什麼還要默默承受那麼多額外的苦痛與艱辛?
  •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後感
    通過省廳組織專題學習《知行合一王陽明》,並認真閱讀,改變了我原來對知行合一的片面認識,感想如下:一、王陽明的遠大志向王陽明年輕時堅信自己能成為偉人,成王成聖。儘管為他狀元父親和老師所不屑。看了本書覺得:志向的遠大與否是造成人和人之間差距最根本的因素。志向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觀,生命觀。
  • 如何度過人生的灰暗時刻?
    也許沒有辦法給你一些實質性的幫助,但我希望,能夠通過這篇文章,多多少少給你一些啟發,思考,安慰,幫你度過生命中可能的低谷和彷徨。在未來的生活中,萬一有某個時刻,你覺得生活很難捱(衷心希望不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不妨打開這篇文章,也許能給你一點力量。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總有一些時刻,會感到沮喪,覺得仿佛整個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
  • 王陽明:心學四大驚人智慧:修好這顆心,百病自不侵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創立的「心學」體系,集立德、立言、立功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遍及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聖哲的道路註定是寂寞而坎坷的。他的成長經歷,使我們看到了人類心靈的無限可能性。心靈甚至可以影響健康與命運。
  • 《時間之舞》-即使在60歲時也能找到生命的意義真是太好了
    全文共3184字,閱讀時間約4-6分鐘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有人說成為母親是女人最完整的生命;有人說父親對女兒的影響最大;也有人說孩子是每個女人的生命……不時聽媽媽和阿姨和聊天時,他們常常感嘆:「女孩子,就是菜籽命,撒到哪就是哪……」這樣的話帶有過來人的無助和心痛,這讓我年輕的時候感到悲傷。
  • <生命緣>執子之手的愛情 意義非凡的人生追思會
    2016年4月11日,《生命緣》第四季溫暖回歸,將繼續秉承「不離現場、不離情感、不離時代」的創作理念,通過一篇篇關於生命和大愛的真實故事,展現最寶貴的、閃爍人性光輝的精神畫卷。而這一次,《生命緣》第四季將記錄的視角對準了一個特殊群體,去講述他們「最後的時光」。  我們或許無法選擇如何開始,卻可以從容面對怎樣結束。在生命的終點即將到來時,你會如何度過這最後的時光?
  • 王陽明「心學」的「心」確指什麼
    所以說,對我們的生命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天理才能真正走進你我的內心,為我們所認同,心與理必然走向統一,此即古人所言「心理合一」「天人合一」。正是我們時刻遵循我們的本心,不盲從於權威,獲得心靈的自由,使心成為了理的價值依託和價值存在,使理具有了價值。但是現實呢?我們往往臣服於知識、經驗、規則與權威。
  • 我們要找到它真正的意義
    需要在生活上、職場上找出自己的優勢,才能真正找到持久性的幸福。往往我們都不會抓住真實的幸福,馬丁·塞利格曼說出關於這方面的解答,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來源於你對自身所擁有的優勢的辨別和運用,來源於你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運用。《真實的幸福》這本書以一種通俗而不失科學嚴謹的方式,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的意義和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幸福。
  • 王陽明: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
    【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當年王陽明謫居龍場,他發現這是個瘴氣瀰漫,民風野蠻愚昧的地方,他只能在山洞安身,靠野菜充飢。 如此不利的處境的確也讓王陽明心中不是滋味,但是他沒有消沉。而是用樂觀的心態面對這次遭遇。
  • 王陽明龍場悟道:揭開聖人之道的秘密,為世人找到快樂之源
    人和萬物、人心和天理的關係,是古聖先賢一直苦苦思考,也是必須要面對人生大問題。王陽明也不例外,他在龍場特定場景中,苦苦追尋,終於找到了答案,不但揭開了聖人之道的秘密,還為世人找到了快樂之源。接著,他又到貴寧道按察司副使毛應奎那裡,告王陽明的黑狀,各種挑撥離間,說王陽明的壞話。但是,他低估了毛應奎的智商,不是三兩句話就能能糊弄住的。毛應奎親自找到王陽明,二人一番長談之後,便被王陽明的人格魅力和學問所徵服了,此後就成了好朋友。
  • 按照王陽明的這3句話去做,讓你平心靜氣
    人生活在喧囂的世界中,很難擺脫塵世的欲望,每天忙忙碌碌地奔波在路上,對生命的意義都來不及仔細的思考,當你有片刻時間獨自思考時,就會有一種寧靜釋然的感覺。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經常獨自靜坐,發現靜坐能獨觀內心,思想遠離浮躁的塵世,心靈仿佛像一方淨土。
  • 「百病不侵,逆轉命運」,王陽明心學4大驚人智慧.
    王陽明說:「關於病這個東西,格也很困難,你感覺如何?」陳九川說:「功夫的確很難。」王陽明說:「經常保持快樂、樂觀的心情,即為功夫。」可能大家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兩個得相同疾病的人,一個人性格開朗,另一個人性格憂鬱。那個性格開朗,能用樂觀的心態看待疾病的人,肯定比另外一個性格憂鬱、遇事悲觀的人好得快。
  • 王陽明:人生艱難處,便是修心時,強大的氣場都是在人生低谷煉成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處恰是磨練心性的好時機用深刻的內容佔領最黑暗的際遇,生命才會展現真正的光明。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尋常人往往慌亂悲戚,唯有修養深厚者能做到泰然處之。
  • 《思維的囚徒》7步跳出思維局限,找到生命的意義,實現自我超越
    和一起喜歡閱讀寫作的朋友一起進步,找到了自己的意義和人生方向,從而擺脫了束縛自己的思維囚籠。最近正好讀到《思維的囚徒》這本書,就是來幫助我們走出思維陷阱,找到生命的意義,激發生命的活力。《思維的囚徒》作者是亞歷克斯·佩塔克師,作者的老師正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這本書跟活出生命的意義有一脈相通的地方。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去發現美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最終超越自己,實現人生價值。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找到生存的價值呢?
  • 《美麗人生》:即使無法改變的厄運,我們也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環境設定在最浪漫的義大利。奎多給兒子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讓兒子覺得生活是溫馨美好的。讓我想起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同齡男孩的描述讓布魯諾覺得集中營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所以走進了牢籠。就算在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裡,就算了無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深愛著並用生命與智慧保護著他的妻子與兒子。他的勇氣與智慧,即使在戰爭的硝煙瀰漫中,即使在集中營的暗無天日中,即使在最後槍聲響起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依然閃現著耀眼奪目的光芒。
  • 生命意義之我見
    讀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後,最近一直在思考,人生在世幾十年,什麼樣的生命才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