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中國革命的領袖,不但政治軍事冠絕古今,就連書法、詩詞也堪稱曠世奇才。他一生創作詩詞無數,意境高遠,蘊涵豐富,「湖海蕩波瀾,全無斧鑿痕」。能夠得到主席寫詩讚揚,特別是主席的戰友和下屬能夠得到他專門寫詩讚揚的卻極其有限,僅有寥寥三人而已。
這三人中,最為著名的一首就是讚揚彭大將軍的小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1935年10月19日,紅軍陝甘支隊在政委毛主席、司令員彭老總的率領下到達陝北吳起鎮,與紅15軍團勝利會師在望。然而,蔣介石為阻止兩軍會師,命令一路尾隨的寧夏軍閥馬鴻賓部和東北軍白鳳翔部3個騎兵團2000多人殺上前來,妄圖在會師之前重創陝甘支隊。長途跋涉、身體羸弱、給養不足的中央紅軍形勢陡然處於危機之中。
毛主席認為,不能讓敵軍騎兵一直跟著紅軍進陝北蘇區,必須乾淨利索地「砍掉這個尾巴」,作為與陝北紅軍會師的「見面禮」。彭老總受託,親自趕赴前沿觀察地形,仔細分析了敵騎兵的特點,決定利用吳起鎮的高塬深溝擺起一道口袋陣,砍掉尾巴。21日清晨,彭老總指揮紅軍主力在吳起鎮外的大峁梁設伏,全殲馬家軍騎兵團,史稱吳起鎮大捷。戰鬥進行得乾脆利索,顯示出彭老總卓越的軍事才能。
勝利的消息傳到後方,毛主席心情舒暢、興奮難耐,詩興大發,即興揮毫潑墨,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贈給彭老總。謙遜低調的彭老總見到詩作之後,將最後一句「惟我彭大將軍」改成了「惟我英勇紅軍」後,將原詩退回給了毛主席。
十二年後,彭老總再次臨危受命,指揮二萬餘人,在陝北對抗胡宗南、馬家軍的二十餘萬精銳,首戰青化砭兩小時全殲第31旅旅部及第92團共2900餘人,取得西北野戰軍撤出延安後的第一個大勝仗,沉重打擊了胡宗南集團的氣焰,極大地鼓舞了陝北解放區軍民的鬥志。正率留守機關在陝北轉移的毛主席聞訊,再次手書此詩傳贈身處前線的彭老總。1947年8月1日,這首詩被刊登在冀魯豫部隊《戰友報》上。
作為黨內同志特別是軍方人物唯一生前得到毛主席贈詩的彭大將軍,剛正不阿,天下為公。這首小詩雖然是主席率爾操觚的即興之作,闡釋空間有限,代表不了他的真實水平,但是卻寫出了一個英勇無畏、縱橫馳騁、所向披靡、智勇雙全的大將軍形象,給了彭老總一個聞名世界的橫刀立馬的經典定格照。
1963年12月16日下午,羅榮桓不幸逝世。毛主席聞聽此噩耗,十分悲痛,幾天夜不能寐。一天深夜,主席深思之後,提筆寫下了七律《吊羅榮桓同志》:「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長徵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表達了對羅榮桓的信賴、依重和惋惜之情。
羅榮桓是共和國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他從1927年跟隨毛澤東走上井岡山,到1963年逝世,風風雨雨伴隨毛主席,被毛主席稱為「一生共事的人」。1946年,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的羅榮桓,被診斷為腎癌。在去莫斯科治療前,毛主席以中央和他本人的名義給史達林發報,稱:「羅同志是我黨重要財富和久經考驗的忠誠幹部,希給予最好的治療。」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解放後,羅榮桓任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幹部部部長,工作十分繁忙,由於過度勞累,腎病時常發作。毛主席知道後,在羅榮桓上報的一份幹部任免書上寫道:「榮桓同志,你宜少開會,甚至不開會,只和若干幹部談話及批閱文件,對你身體好些,否則難於持久,請考慮。」1958年3月,成都會議期間,毛主席甚至當面指示他,會中可以退席,不要勉強堅持下去,可以在宿舍看看文件。關心真是無微不至!
12月19日,毛主席親自參加了羅榮桓的追悼會,深深地向這位從秋收起義就開始跟隨他的「解放軍政治思想戰線的奠基人」之一的老部下三鞠躬,永遠送別了這位追隨自己三十多年的老部下。
1936年9月,被國民黨軟禁在南京著名作家丁玲在地下黨的幫助下化裝逃離南京 ,11月12日,歷經長途跋涉的丁玲等一行人風塵僕僕地來到陝北保安縣。這在當時陝北可是一件大事,著名作家投奔位於偏僻山溝溝的組織,其影響無疑是爆炸性的。毛主席聞聽丁玲來到延安,也非常高興,指示召開歡迎晚會,為老鄉丁玲等一行接風洗塵。
第二天晚上,在保安的窯洞裡為丁玲召開了歡迎會,毛主席、周總理、洛浦、博古等領導全數出席。 毛主席說:「你是從國統區來到蘇區的第一個作家,現在這裡的條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來了好,可以把蘇區的文化工作開展起來。你在上海領導過左聯工作,多想些辦法,多發揮一點作用。」丁玲也沒有辜負主席的期望,不久就發起並組織中國文藝協會,擔任主席。毛主席在成立大會上高興地稱讚「這是近十年來蘇維埃運動的創舉」。
之前,丁玲就是因為編輯刊物,撰寫文章,參與發表《上海文化界告全世界書》,呼籲抗日救國才觸怒了國民黨當局,被拘押在南京。這次歷經千辛萬苦投奔延安,就是抱定抗日救國的信念而來,所以到延安不久,她就要求上前線去。毛主席接到他的請求後,也大為驚嘆,高興地讚許道:「好啊,壯志凌雲,不讓鬚眉。」,並立即安排她奔赴隴東慶陽紅軍前線。
來到前線後,丁玲滿腔熱情投入了戰地生活:行軍、訓練、採訪、著作,夜以繼日,不讓一刻閒過。丁玲的出色表現,得到了紅軍官兵的好評,不久傳到了毛主席的耳朵裡。這位來自大城市的著名作家的優異表現,讓主席非常感動,創作了《臨江仙·給丁玲同志》:「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捲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12月底,毛主席用電報把這首詞發給隨紅一方面軍赴三原途中的丁玲。
1937年初,丁玲回到延安,請毛主席親筆抄錄了這首詞,寫在兩張16開大小的淺黃色毛邊紙上。
丁玲是第一個到延安的著名文人,她的到來,給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藝運動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出了無法取代的貢獻。只可惜,1955年和1957年,丁玲兩次遭受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被下放到黑龍江墾區(現今湯原農場、寶泉嶺農場)勞動12年,「文革」中又被關進監獄5年。粉碎「四人幫」後,丁玲的冤案才逐步得到平反。正如林賢治所評價的那樣:(她是)一個具有巨大文學才能而為政治所吞噬的作家,一個忠實文學事業並為之苦苦掙扎的作家,一個未完成卻受到意外打擊而幾近碎裂的作家。
白崇禧太能自誇,竟然附會民間謠言:雷峰塔中白蛇精轉世
十大元帥中關係最為密切的兩位:相知甚深、親如兄弟
這一仗戰果太大,晉察冀軍區竟然不相信,複查後才通報表彰
180師失利後,他臨危受命接任師長,巧妙指揮重塑新形象
陸定一在太行黨校講「兔子吃雞」,陳再道、王近山聽得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