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外國人,卻為中國皇帝取了名字,一句話助他登上了皇位

2020-12-22 哎呀盤點屋

皇位繼承這樣的事情,一般來說都是皇家最為隱秘的問題,稍微有點腦子的大臣們面對這件事都不敢隨便說話,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卻有過這麼一位德國人,他在皇帝選擇繼承人的時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他的建言下,清朝的一代明君康熙登上了皇位,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德國人的名字叫做湯若望,他的資歷是很老的,他侍奉國兩朝的三代君王,這三位君王分別是崇禎、順治以及康熙。

湯若望可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傳教士了,在當初的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後,西方的強國就走向了擴張的道路,既然要擴張,就要有人做先鋒,而先鋒這種東西,看來只有那些傳教士最為合適了。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湯若望來到了中國。

湯若望1592年出生於德國科隆的某個貴族家庭中,他自幼就聰明伶俐,在學校中的成績都很優異,後來就成為了一名神學的研究者以及傳教士,1619年,湯若望到達澳門,之後輾轉從廣州到達了北京,被當時大明賞識,進入了官場。之後他一直就從事於一些科學工作,什麼天文,曆法,翻譯等,同時他進行的工作當然還有傳教,但是崇禎皇帝和大明卻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

湯若望後來就來到順治的手下,向他宣講教義,順治皇帝很喜歡老湯這個洋人,不僅稱他為「瑪法」(爺爺之意),而且還很支持他的傳教工作,先後在北京各地蓋起了天主堂,而且還在後來將他奉為「通玄教師」。

有一種說法認為,康熙玄燁這個名字就和湯若望有關係,在順治賞賜給湯若望的諸多物品中,大都帶有「玄」字,而他的兒子名字中也有「玄」,有人說玄燁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湯若望提出來,順治採納的,順治很喜歡「玄」這個字。

到了順治24年的時候,順治在一場大病之後,感覺自己時日無多,決定趕快將選擇即位之君這件事提上日程。

選誰呢?當時順治的大兒子已經早逝了,二兒子名叫福全,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三兒子玄燁似乎也不錯,順治難以抉擇,他找來湯若望詢問意見,湯若望給了他一個很強大的立玄燁的理由:玄燁出過天花,但福全卻沒有。

在清朝,天花是一種四處肆虐的傳染病,康熙的子女們都有很多人死於這個疾病。玄燁出過天花,這就保證了他不會死於天花,而福泉就保不準了。

相關焦點

  • 道光皇帝去世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原本奕詝並不是道光皇帝所看中的人選,但名師出高徒的奕詝因為背後有為口才了得的老師,祝他成功的登上了皇上的寶座。恭親王有非凡的才幹。一說起奕詝(鹹豐皇帝),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外一位兄弟恭親王奕訢。
  • 他從小裝瘋賣傻,幸運登上皇位,治國多年終難挽大廈將傾
    他從小裝瘋賣傻,幸運登上皇位,治國多年終難挽大廈將傾帝位之爭素來充滿了兇險,要想獲得最後的勝利實力和運氣缺一不可。但是若是既無母族勢力支持又不受上位者偏愛便只能先韜光養晦,全力偽裝好自己。至少要先保全了自己才能再論其他。
  • 康熙排行老三,而且不受順治帝寵愛,他是如何8歲登上皇位的呢
    順治帝是個悲劇皇帝,他大清帝國的第三位君主,卻毫無帝王之心,趕鴨子上架當了皇帝卻又英年早逝,23歲就駕崩了。關於順治帝的死因,歷史記載順治帝是感染天花病逝的。順治在自己把控朝局之後,其實就是有了退位之心,但是大清不能後繼無人,在他沒患病之前,他就選好了繼承人。
  • 皇位正統:永樂帝朱棣為了闡明他的皇位合法性而採取的措施
    早在靖難之役時,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永樂帝,對於他的侄兒建文帝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控,來證明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他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處死了許多建文帝時期的「奸臣」,恢復了被建文帝所違背祖宗制度。以此來證明永樂帝繼承皇位是合法的。
  • 李隆基,他是怎樣奪得皇位的,成為皇帝的他又做了哪些事情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中國的唐朝,這個時期的確是出現了太多有才能的皇帝了。首先,這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李淵。而之後,他的兒子也沒有讓我們失望,讓這個朝代更加的繁榮了,不過李世民之後出現了一個比較懦弱的皇帝,但是好在有武則天的把持,沒有讓這個朝代沒落下去,後來,唐中宗時期可能有一些稍微差了些,但是好在後來的皇帝李隆基,他又重新讓這個朝代復興了起來,我覺得李隆基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能夠將一個朝代挽救回來,就足以看得出他的才能了。
  • 唐睿宗李旦為什麼要多次把皇位給讓出去,他是真的不想做皇帝嗎?
    但她容忍他在龍椅上呆了六年。為什麼?事實上,答案是李旦的廟號「睿」,孩子太聰明,聰明到大智慧點,他真不在乎權力和勢力。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他生活得很幸福,沒有為任何事而爭鬥,但他從未吃過任何虧。生活給了他太多的曲折和波瀾,但他解決了所有這些苦難,或榮譽或恥辱一直保持平靜。這還不算是大智慧嗎?其實這些都算不上什麼,李治真正智慧的地方是他曾經三次讓皇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讓位最多次數的皇帝。
  • 他本是太子,卻主動讓賢,不僅讓出一位盛世皇帝,自己也被封皇帝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時候,人們很看重皇位,甚至為了皇位還會殺害自己的父親或是兄弟,所有人都被成了踏腳石,葬送了生命。很少人會看清局勢,避開這個皇位,拒絕這皇位,遠離權利,以此來保障自己一生平安的生活。這種很明智,懂得捨棄皇位來換自己的性命。
  • 這位皇子熬死了一群哥哥,白撿皇位,卻發現接了個超級爛攤子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關於眾皇子們為爭奪最高權力——皇位,而勾心鬥角、反目成仇的事跡多得數不勝數。輕則一無所有,做個閒雲野鶴;重則命喪黃泉,背後勢力都被斬草除根。但是在清朝就有那麼一個皇帝,根本就不用與眾多兄弟對著皇位虎視眈眈,父親憑藉著自身的長壽就熬死了一大批哥哥,在餘下兄弟裡自己更是不用吹灰之力就登上了皇位。他就是——嘉慶皇帝。
  • 為什麼唐中宗李顯有四個兒子,他死後,登上皇位的卻是他弟弟?
    歡迎來到關於歷史人文,今天小編給大家來講一下為什麼唐中宗李顯有四個兒子,他去世後卻是他的弟弟李旦繼承了他的皇位。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李顯繼位。但是不長時間後,李顯被武則天廢了,改立李顯的弟弟李旦為皇帝。不長時間後,武則天又廢了李旦,自己當了皇帝。
  • 外國人給中國菜取的名字,第一個有意思,第三個太搞笑了
    大家好,我是小佳,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不止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文字內涵更是博大精深,那麼當中國的美食和文字在外國人的思維裡,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小編就來為你盤點一下,5個外國人給中國菜取得名字,第一個有意思,第三個太好笑了。一起看看吧!
  • 她助他登上皇位,換來的卻是,被廢後位,痛失愛子,失去家人
    她助他登上皇位,換來的卻是,被廢後位,痛失愛子,失去家人大家好,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推薦精彩的古代言情小說了!今天推薦的5本古代言情小說!每一本都有不一樣的精彩,相信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趕緊看看啦!遭受了種種驚心動魄的磨難以下是小編為你介紹的小說,點擊卡片可進行閱讀精彩片段:韓雪早早的就來到了金雷的房間,沒想到金雷比韓雪起的還早,應該是常年早起幹活的習慣吧。看見他正站在床邊,一副迷茫的不知所措的樣子,韓雪走到他的身邊,輕聲的問。「起來啦?昨晚睡得好嗎」?
  • 為活命他裝傻37年,卻被太監推上皇位,造就唐朝最後一個盛世
    唐朝是我國千年歷史上極為繁榮的一個朝代,它延續了289年之久,其中一共出現過21位皇帝。這些皇帝有的一生渾渾噩噩,將大唐推向了滅亡的結局;有的一生勵精圖治,開創了令人嘆服的盛世局面。而唐朝最後一個盛世的締造者就是唐宣宗李忱,他的一生非常傳奇,身為皇子卻只能靠裝傻保命,卻沒有想到37年的蟄伏竟然使他一朝登上天子之位,被太監推上皇位後,他締造出了 大唐最後的盛世。
  • 當皇帝還能「孔融讓梨」?這個皇帝竟然將皇位讓給弟弟,真是奇葩
    可見不管在什麼面前,權力對於人們的誘惑是很大的,哪怕是自己的親骨肉都可以下得去手,但是在歷史上還真的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就可以將權力看得很開,本來應該是自己當皇帝,然而他卻放棄了,讓自己的弟弟登上皇位,這可是「孔融讓梨」的模板啊!他就是唐朝的李憲。
  • 這位皇子熬死了一群哥哥,白撿皇位,卻發現自己接了世界最大的爛攤子
    相信有人疑問,為什麼嘉慶皇帝的皇位是白撿來的?現在我來給大家詳細說明一下。乾隆皇帝於雍正十三年登上皇位,在位共六十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乾隆不想當皇帝了,就將皇位禪讓給了第十五子顒琰即後來的嘉慶帝。
  • 燕王劉旦覬覦皇位已久,他的做法讓漢武帝厭惡,他到底做了什麼?
    燕王劉旦是漢武帝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是李姬,歷史上對他目前的紀錄並不多,在這裡就不再做過多的介紹了。相傳他和齊懷王劉閎、廣陵王劉胥在同一天內封王,他這個人很機智,並且能夠辨別有才能的人。身為皇帝世家的人從小便開始接受讀書教育,博學多識基本是每個人都有的特點。
  • 《錦繡未央》的李未央,歷史上輔佐兩位皇帝,後一位險些被其害死
    《錦繡未央》的李未央,歷史上輔佐兩位皇帝,後一位險些被其害死《錦繡未央》中,弘兒的父親死了,弘兒繼承了皇帝之位,而由於他年紀太小,於是李未央就以太后的身份來輔佐弘兒治理朝政。作為北魏著名的馮太后,李未央演繹了馮太后家族被滅,而她最後坐上太后之位,輔佐弘兒治理朝廷的前半生的故事,而實際上,馮太后輔佐了兩任皇帝,成為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後。馮太后輔佐的兩代皇帝正是弘兒和他的兒子,當時對於皇帝的名字沒有太大的避諱,所以兒子拓跋宏和父親弘兒的名字讀音是一樣的,但是皇室認為「宏」字寓意很好,因此就不會特意避諱父親名字的讀音。
  • 血統高貴的他,為何無緣皇位
    在李承乾謀反後,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但是李治軟弱,李世民生出了要廢除李治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但是最後為什麼會無緣皇位那?在李世民給李恪的書信中就讓他向河間獻王(劉德)、東平憲王(劉蒼)學習。河間獻王(劉德)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二個兒子,廢太子劉榮的弟弟,他的一生都是在收集和整理中國的文化古籍。
  • 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劉徹,在他之後是誰繼承了皇位?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景帝之子,劉徹,原名劉彘,立為太子時改名為徹,西漢皇帝(是漢朝的第七個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王娡,皇后為衛子夫。他七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七十歲駕崩。
  • 名正言順的大漢皇帝,最後皇位卻跑到了弟弟手裡
    而他所創立的這個漢朝,更是非常的了不得,直接成為了現在我們中國最為主體的民族稱號,可以說是流芳千世萬世了。不過他的皇權繼承,卻一直有著不小的爭議,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個爭議也不能算是非常具有貶義的,只是由於歷史的介紹,相對來說比較模糊,我們才會產生了疑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漢朝的第二位皇帝死後,皇位為什麼會落到了他的弟弟手裡,而不是交給他的兒子。
  • 皇帝繼位都愛玩「勉為其難」的套路,他卻玩砸了,與皇位失之交臂
    張勳腦後拖著一條花白的長辮子,他先向溥儀磕頭請安,然後直奔主題:「共和不合咱們的國情,只有皇上復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心中大喜,卻沒忘記老師的教誨,知道不能這麼快答應,當即推辭道:「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張勳老奸巨猾,當然不會傻到信以為真,又將小皇帝大力誇獎一番。兩個人就這樣心照不宣,一個再三請求,一個再三推辭,總算把戲演足了。最後,溥儀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