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繼承這樣的事情,一般來說都是皇家最為隱秘的問題,稍微有點腦子的大臣們面對這件事都不敢隨便說話,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卻有過這麼一位德國人,他在皇帝選擇繼承人的時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他的建言下,清朝的一代明君康熙登上了皇位,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德國人的名字叫做湯若望,他的資歷是很老的,他侍奉國兩朝的三代君王,這三位君王分別是崇禎、順治以及康熙。
湯若望可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傳教士了,在當初的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後,西方的強國就走向了擴張的道路,既然要擴張,就要有人做先鋒,而先鋒這種東西,看來只有那些傳教士最為合適了。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湯若望來到了中國。
湯若望1592年出生於德國科隆的某個貴族家庭中,他自幼就聰明伶俐,在學校中的成績都很優異,後來就成為了一名神學的研究者以及傳教士,1619年,湯若望到達澳門,之後輾轉從廣州到達了北京,被當時大明賞識,進入了官場。之後他一直就從事於一些科學工作,什麼天文,曆法,翻譯等,同時他進行的工作當然還有傳教,但是崇禎皇帝和大明卻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
湯若望後來就來到順治的手下,向他宣講教義,順治皇帝很喜歡老湯這個洋人,不僅稱他為「瑪法」(爺爺之意),而且還很支持他的傳教工作,先後在北京各地蓋起了天主堂,而且還在後來將他奉為「通玄教師」。
有一種說法認為,康熙玄燁這個名字就和湯若望有關係,在順治賞賜給湯若望的諸多物品中,大都帶有「玄」字,而他的兒子名字中也有「玄」,有人說玄燁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湯若望提出來,順治採納的,順治很喜歡「玄」這個字。
到了順治24年的時候,順治在一場大病之後,感覺自己時日無多,決定趕快將選擇即位之君這件事提上日程。
選誰呢?當時順治的大兒子已經早逝了,二兒子名叫福全,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三兒子玄燁似乎也不錯,順治難以抉擇,他找來湯若望詢問意見,湯若望給了他一個很強大的立玄燁的理由:玄燁出過天花,但福全卻沒有。
在清朝,天花是一種四處肆虐的傳染病,康熙的子女們都有很多人死於這個疾病。玄燁出過天花,這就保證了他不會死於天花,而福泉就保不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