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行者無疆

2020-12-25 語者PERS

別人想要貶低我,

那我就把自己放到最低,

剩下的就只有往上的空間了。

——黃渤

娛樂圈有很多後起之秀,入圈的時間可能並不比同時代的人早,但是卻能取得這麼大的口碑和成就,黃渤就算其中一個。

很多人對黃渤的認知更多的是雙高——高情商,高智商。但他能走到現在這一步更多的是因為,他始終能清醒自持,明白自己處於什麼位置,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事兒。

28歲的黃渤,懂得因環境而變,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定位,清醒且自知。「野路子」出家的黃渤,拍了《上車,走吧》出道,表演也很有天賦,,但終歸是對表演一知半解,所以就想上科班學點兒專業的。他連考兩年北影沒成,便靈光一閃決定曲線救國,放棄表演系,報配音系,這回終於考上了。

黃渤的演戲,更像是對夢想的探索。從登上熒幕開始,讓一直在嘗試非常多不同的角色。從《瘋狂的賽車》開始嶄露頭角,《鬥牛》拿了金馬影帝,隨後《泰囧》的迅速走紅,《親愛的》、《心花路放》、《尋龍訣》票房、口碑一路飆升。他回應了所有人的期待,也成就了「70億影帝」。可是,在人生第一個全盛時期,他決定暫時息影了。

居高位知自省,拒絕浮躁,懂得從喧譁中抽離開來,這是黃渤獨有的魅力。在息影期間,時常約上好友喝點小酒,嘮嘮嗑,沒事兒就玩會兒攝影,畫會兒畫,真正的回歸生活。

黃渤不停地跳出安全地帶,不停地突破自己,在觀眾認為他是個好的喜劇演員的時候,他告訴所有人,他其實是一個演什麼是什麼的好演員。

他永遠是一個自己該幹什麼的人,就像他26歲知道自己該上科班一樣,成名後的黃渤也去參演了話劇《活著》。

我們都知道話劇舞臺才是最磨練人演技的舞臺,不僅門檻高,演起來也最累,需要長時間的聯排和巡演,對演員來說既是考驗,也是提升業務能力的機會。話劇《活著》三十場下巡演下來,有些媒體甚至說「黃渤的「富貴」無人取代「。

對於演員,他始終抱著一顆敬畏的心,審視自己,調整自己,做一番事業。不管是電影、電視劇還是話劇,只有劇本好壞,沒有載體之分。他一直做的事情就是演戲,演好戲。

而今,黃渤決定自己做到導演了。籌劃八年,光劇本就打磨了兩年多時間,拍了《一齣好戲》。也許,對於現在的黃渤,導演是他覺得想走的路。

相關焦點

  •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比如最近想起孔子說過一句話:「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如果去百度百科找度娘,她會告訴你這句話的解釋是:有智慧的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憂慮,有勇氣的人不懼怕。換了是我小時候,肯定會說:「廢話,這不是同義反覆嗎?迷惑了還能有智慧嗎?成天憂慮的人,肯定不會以仁德為自己的目的。懼怕就沒有勇氣了。孔老師這是文字遊戲吧。」
  • 【徵文】勇者無畏,行者無疆
    旨在記錄來華留學生在2020年這個特殊年度中不平凡的經歷,促進不同國家青年一代的人文交流,展示各國來華留學生風採,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主辦,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承辦的「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來華留學生的積極響應,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中國網作為本次活動的獨家官方網絡媒體支持單位,特刊發部分獲獎優秀作品,以饗讀者。
  • 勇者無疆,行者無疆,遠徵者590全路況越野拖掛房車
    車體升起後長寬高5.9*2.5*2.9m,車體降落後長寬高5.9*2.5*2.1m,兩米一的車高讓它無懼限高。2寸360度旋轉的牽引器以及兩條安全鏈條可以讓房車牢牢的與越野車連接。重型鋼製越野底盤與265/75R16MT輪胎正是它可以全路況越野的關鍵。16寸鋁合金輪轂既好看又耐用並且提供全尺寸鋁合金輪轂備胎。四個電動支架可以讓它在停靠時提供強大的支撐力。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在《論語·子罕篇》中有句箴言:「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聰明的人不會困惑,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孔子的意思是告訴我們,惑、憂、懼乃人生三大忌。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重要的做到知、仁、勇,缺一不可。
  •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這等於一個小結論。有一天孔子感嘆說,學問修養合於君子的標準,有三個必要條件。孔子很謙虛的說,這三件我一件都沒有做到。第一是「仁者不憂」。有仁德的人沒有憂煩,只有快樂。大而言之。國家天下事,都做到無憂,都有辦法解決,縱然沒有辦法解決,也能坦然處之。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作為近代中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梁啓超,那個時代的年青一代,幾乎無一不受梁啓超思想和文字的洗禮。
  • 香港警校舉行結業會操,港警「一哥」引《論語》中「勇者不懼」勉勵...
    鄧炳強引用孔子所說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勉勵畢業學員。 另據香港電臺網站報導,鄧炳強表示,警隊無懼暴力及疫情,為香港恢復秩序,與市民共同抗疫,警隊為了守護香港而遇到的艱辛、委屈,將成為警隊歷史不朽的一章。
  • 不憂、不惑、不懼!
    孔子講過:"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告訴我們勇者不懼,但是怎麼做到呢?《中庸》又告訴我們「知恥為勇」也就是說敢於面對自己,敢於修正自己,這就是最勇敢的人,當敢於面對自己時就會發現自己不夠寬容從而修行自己變得仁義,或者發現自己智慧不夠,就開始學習從而變得聰穎智慧。
  • 2019年高考作文題目練習及範文:智者、仁者和勇者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意思說有智慧的人不會疑惑,有仁愛心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產生害怕的心理。這是孔子所說的人格修養的三個重點。
  • 天涯文|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酸菜之見君子,不以己學為有器而遮眼,不以傷憤為有器而遮心,不以相報為有器而止行,不以名高為有器而止謙。故思無竭,行無止,量無形。"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因不器,君子生三德。
  • 第852期: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第852期: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梁啓超: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關於教育,關於做人,他說「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憂,意育要教到人不懼。」▌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教育不是別的什麼,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 ▌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
  • 周有光110歲生日:仁者無憂 智者無惑 勇者無懼
    人們要改造環境,但有時你改變不了,只能逆來順受,你不受不行。但周老有一個達觀的態度,社會總是要發展的,這個態度是他給我們留下寶貴的財富。"周有光110歲華誕座談會嘉賓合影留念   智者不惑:既接地氣,又有大歷史眼光  "
  • 畢業典禮校長致辭 | 知者不惑 勇者不懼 仁者不憂 做一名優秀的工程大人
    知者不惑 勇者不懼 仁者不憂做一名優秀的工程大人
  • 《論語》10則,孔子多才多藝,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釋義: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不主觀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這有點像《金剛經》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2、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有一個鄉下人向我提問,我什麼也不知道。我從他問的事情的始末兩端推究而儘量地回答他。」4、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有人質問蔡元培:錄取女生這麼大的事情,怎麼不向教育部請示?蔡元培答:因為壓根就沒有不得招收女生的禁令,所以就沒必要請示....不被法律禁止的,就是允許的,這是民國時代大師風骨的精神理念,也是社會遊戲的基本規則。 宣傳:1940年,教育家潘光且發表《再論宣傳不是教育》,稱:教育與宣傳的最大區別,在於教育注重啟發,宣傳依靠灌輸。但當前從事教育的人卻將二者混為一談。
  • 【時文選粹】勇者無懼:戰鬥民族的自我修養
    追求語文課的思想性,課堂力求深刻,引領學生與智者對話。在全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大賽上榮獲一等獎,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省級期刊上。主編:王濤欄目主編:劉廣彥、楊文慧 / 責編:孟麗  審校:孫夢霞 / 美編:趙寶茹《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古往今來,中華民族英雄輩出。
  • 文 人生如何不惑、不憂和不懼?
    而要成一個人,總要具備三德——智、仁、勇,實現了的狀態便是「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無論是教育家教育學生,還是自己教育自己,皆應以這三件為準則。近100年過去,演講內容對當今社會仍然非常受用,以下是梁啓超這次演講的全文。諸君!我在南京講學將近三個月了,這邊蘇州學界裡,有好幾回寫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課的,不能分身前來。
  • 勇者不懼——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
    在櫛風沐雨一路向前的歷史徵程中,「勇者不懼」深深地刻寫在中華民族的寶貴性格之中,成為無比珍貴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懼」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過,睚眥之仇必報,這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大勇者何?循大義、迎難上,義無反顧、無所畏懼,是為大勇。大勇之「大」,在與「義」融。
  • 如何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梁啓超
    梁啓超百年前的精彩演講:如何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梁啓超被公認為是清朝最優秀的學者,這篇文章是1922年12月27日梁啓超先生應蘇州學生聯合會之邀所作的一場演講。諸君!我在南京講學將近三個月了。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所以教育應分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現在講的知育、德育、體育不對,德育範圍太籠統,體育範圍太狹隘。—知育要教導人不惑,情育要教導人不憂,意育要教導人不懼。教育家教學生,應該以這三件為究竟;我們自動的自己教育自己,也應該以這三件為究竟。一、怎樣才能不惑呢?最要緊的是養成我們的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