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佛門,許多人第一印象或許就是燒香拜佛了,大多數沒有學佛,對佛教不太了解,只是盲目跟風的人對佛教的認知都是錯誤的、盲從的、愚痴的。世人往往將佛菩薩視為無所不能的民間神靈,認為只要所求夠真誠,燒香夠多、磕頭夠多,就會得到佛菩薩的憐憫加持,而幫助自己消災解難。但其實這是一種迷信和妄想,是對正信佛法的嚴重誤讀。
雖然已經圓滿成就的佛菩薩具有通曉三世因果的無量神通,但是佛陀從來都是禁止以神通示人,佛教不崇尚神通,而是將佛法融入樸素的生活,使人們能夠解脫煩惱痛苦困惑,不被各種欲望假相所迷惑而清淨自性,不造惡業,自然也不會感召惡果。有那麼句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不是談玄說妙、故弄玄虛、高深莫測,而是人生的至高智慧,幫助人們了知生命的真相,修福修慧。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命運的真相是因果。要想改變命運,不是求求佛菩薩就萬事大吉了,那是違背因果法則的,是你自己曾經種下的那個惡因,就要自己承擔今日之受報,誰都幫不了你,誰也替代不了你。自己的因果自己了,自己的債務自己還,「神通不敵業力」,佛菩薩也難敵眾生的因果業力,不可能違背因果去成全你。
佛說有求皆苦,與其苦苦求佛,不如在「因」上努力,不種惡因、不造惡業,自然不會感召惡緣。「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人生的一切福禍都是自己感召來的,所以是福是禍都是自己的報應,怨不得任何人。有些人常常抱怨自己今生命苦福薄,卻不知這是前世因今生果,前世種下的因,今生感召其果報,所以佛門裡說「因果通三世」: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萬事因緣和合,都有其因果緣分,真實不虛、絲毫不爽。
大多數人有一定的善根,信仰佛教,但是往往走偏了路,急功近利,力求成效,見不到「效益」就動搖信心,質疑佛法,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佛教不是眾生的避難所和投機取巧之地,它是眾生修福修慧的清淨道場,是三寶常住之地。信佛,要建立正信正念,不動搖,不退轉。「信」只是初始階段,擁有了堅定的信念後,要開始「學」,學什麼?學佛菩薩的慈悲心腸、利他無我的喜舍願力、圓融無礙的大智慧,更是學佛菩薩那樣擁有無二無分別的清淨心、平等心、菩提心。
學佛不要紙上談兵、淺嘗輒止,一定要在生活中去實踐,否則很難真正令自己受益。佛法感悟的再深,一旦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違緣,就又退回去做成了普通人,如此學佛,自欺欺人。佛法的偉大不在於文字上的精妙,而在於它能真切地去解決眾生的問題,真正利益無量眾生。就像那句禪語所說:念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自己的觀世音。
佛菩薩不欠你什麼,不要問佛菩薩為何不靈?應當反思:誦了十年經,未曾布施人;念了十年咒,未踐半句行;燒了十年香,未消嗔恨心;拜了十年佛,未拜父母親;放了十年生,未減腥與葷;磕了十年頭,未感一人恩;修了十年行,未修一日心;再修一萬年,還是愚痴人。
「口念觀音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我們可以瞞過任何人,卻瞞不了因果,因果不會陪我們演戲,心若仍存惡,到頭來也不過只是感動了自己。有因必有果,天上不會掉餡餅,所有不期而遇的好運裡必定深藏著一個人的善行。要想得到,就要努力付出,而不是坐等佛菩薩降好運與你,那都是痴心妄想。
佛菩薩只是幫我們指引解脫的光明道路,但修行還是要靠自己。所謂「萬般皆苦,只可自渡」,求佛不如求己,改變命運靠的不是燒香拜佛,而是自己的善因。我們要多懺悔反思,懂得感恩布施,修好自己的清淨心,不生惡念,心有多好,命就有多好;心有多淨,福就有多深。
「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因果是這世間最公平的裁判,希望大家從此刻當下,斷一切惡念,修一切善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熄滅貪嗔痴,以因果為學修基礎,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祈願正法久住,利樂無邊有情眾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