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文的摘要,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是一篇論文重要的信息點和主題精華。其作用之一是可以節省讀者時間,使讀者在閱讀正文之前已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以確定有無必要繼續閱讀全文。為了使科技論文摘要的撰寫符合規範,賽恩斯編譯以下就科技論文摘要的寫作要求做一些介紹。
科技論文的摘要大致可分為報導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報導/指示性摘要。報導性摘要是論文主題範圍及內容梗概的簡明摘要,相當於簡介,一般用來反映科技論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結果與結論,在有限的字數內向讀者提供儘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該研究的創新之處。
指示性摘要是論文的論題及取得的成果性質和水平的摘要,其目的是使讀者對該研究的主要內容(即作者做了什麼工作)有一個輪廓性的了解。創新內容較少的論文,其摘要可寫成指示性摘要,一般適用於學術期刊的簡報、問題討論等欄目以及技術性期刊等。指示性摘要的「目的」宜寫得詳細,其餘可寫得簡單或省略。
報導/指示性摘要是以報導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論文中價值最高的那部分內容,其餘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達,資料性、評論性的論文一般適合撰寫報導/指示性摘要。
無論是撰寫哪一種摘要,摘要都不能寫成引言,也不能包括自我評價一類的內容,而應是一篇完整、獨立的短文,包含有與正文等量的主要信息,內容應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和作者認為是重要的信息。對報導性摘要來說,方法、結果宜詳寫,其它方面可簡寫或根據具體情況予以省略。另外,撰寫科技論文摘要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摘要的位置在標題、作者(包括工作單位、詳細地址、郵編)和關鍵詞之下、正文之上。摘要的詳簡宜根據論文的內容、類型、學科領域、信息量、篇幅、語種、獲得的難易程度和實際需要而確定。有的作者不注意區分摘要的類型,盲目地按「長文長摘,短文短摘」的理解來寫摘要,這是不對的。
2.摘要的內容要高度濃縮,不要簡單重複標題中已有的信息。然而事實上,有些作者所寫的論文摘要只是一段擴展了的標題,並沒有增加任何新信息,這顯然毫無信息價值。
3.儘量採用報導性文體,應著重反映文章的內容和作者觀點,不必在摘要中羅列公式、圖表、化學結構式以及相鄰專業的讀者尚難於清楚理解的縮略語、簡稱、代號。如果確有必要,在摘要中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
4.不宜使用論文中列出的章節號、圖號、表號、公式號和參考文獻號。
5.不要寫在本專業領域內已成常識性或屬於科普知識的內容(技術講座除外)。不宜在摘要(包括正文)中出現諸如「眾所周知」一類在本行業已成常識性的論述。
6.短小精煉,開門見山,說明主要問題即可。應多用無主句,有時連謂語也可省去。像在摘要開頭冠以「本文報導了……」、「本報告研究了……」等詞語作開場白就沒有必要。既然是該文的摘要,當然指的就是「本文」了。
7.用詞精確、結構嚴謹、表述簡明、語句通順、獨立成段。行文要合乎語法,保持上下文的邏輯關係,並儘量同正文文體保持一致,切忌發空洞的評語,不做模稜兩可的結論。
8.一律採用第三人稱寫法。應採用「對……進行了實驗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句式,不能使用「本文」、「筆者」、「我們」、「我廠」等第一人稱作主語。
9.要客觀、真實地反映全文內容,不加任何注釋、評論、見解、對比和舉例。有的作者喜歡在摘要最後加上自我評價,文章內容如何,讀者自會做出客觀評價。
10.要使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書寫規範字和標點符號。
11.眾所周知的國家、機構、專用術語儘可能用簡稱或縮寫。
12.有必要提及的商品名要加注學名。
13.摘要的語言要規範,合乎邏輯,修辭恰當,不得採用誇張、擬人等修辭句;要使用專業術語,不能用方言、俗語。摘要也不可寫成「編者按」。
14.作者應提供英文摘要,要注意用第三人稱被動語態寫法。英文摘要的位置在中文摘要的下面,為250個英文實詞左右,特殊情況字數可以略多。
15.規範的書寫方法是「摘要」,不能寫成「提要」、「文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