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尚未到來,最美的距離是我們相隔兩米飲早茶

2020-12-11 中國廣州發布

疫情還未結束

宅家一月

對很多廣州人來說

最牽腸掛肚的

還有這些:

想念你,燒賣!

想念你,蝦餃!

想念你,腸粉!

想念你,各種「包包」!

想念你,精美的點心!

堂食最新消息

21日,廣州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發布《廣州市推動餐飲業有序復工復產指引(試行)》,要求全市各區對照各區分級防控的評估結果,有序推動餐飲業復工復業。

有限恢復堂食的情況如何,

花城君兵分多路發現,

現場就餐未見火爆,

恢復堂食的餐企只是一部分。

而有限恢復堂食的餐廳,

要求顧客如何正確用餐呢?

就餐前登記、測體溫是必須的

為保證用餐安全,

間隔就座、

三角形落座法、

公勺公筷、分餐服務

齊齊用上。

此刻,

距離產生美,

距離也產生安全。

喝到期待已久的早茶

22日一早,以早茶茶點聞名的老字號大同酒家「恢復堂食」的消息傳出,引起不少老廣的關注。

早上10點半,餐廳仍在進行全面消毒工作,早到達的食客先進行信息登記,等候進場。11時30分,有3桌食客陸續到達,每位食客都必須經過體溫測量和免洗洗手液消毒。

進入大廳後,服務員引導食客間隔就座。中午11點40分左右,林和西街道食藥監的相關工作人員也來到現場,檢查餐廳的各項消毒工作。大同酒家行政總廚何師傅表示,目前客流量還不大,「為了保證食材新鮮,有的菜式目前還沒有恢復供應,但招牌菜都可以正常供應。」

當日在餐廳就餐的市民並不算多,陶陶居正佳店大廳中午用餐市民僅有二十幾桌,餐廳外等候區也沒有人。

花城君了解到,有限恢復堂食的餐企:在正佳廣場:陶陶居、山東老家、雲海餚、太興、譚鴨血火鍋等餐企恢復堂食。在天河城:太興、必勝客、南京大排檔、肯德基等恢復堂食。

此外,花園酒店桃園館、真功夫南沙分店、大同酒家、大同燒臘天河直營店、玉堂春暖等也恢復堂食。

當然,還有許多老字號仍閉門謝客:

東川路、東華西路、文明路、北京路、惠福東路、上下九一帶,一直是傳統老廣州小吃的聚集地,許多店家沒有開門營業,連外賣都沒有提供。少數幾家營業的,店員都建議「打包帶走」。

花城君溫馨提示:

疫情還沒有結束!

趁著有限恢復堂食,我們可以到餐廳解解饞,但畢竟去外面吃飯,要到一個人流相對較多的地方,且要在公共場合摘下口罩,非迫不得已,還是可以等疫情完全過去後再外出堂食。

為食客安全,餐廳各出妙招

招數一:

大廳餐桌設置2米間隔

減臺桌保持「安全距離」

大廳的餐桌之間的擺放距離不小於1米——這是相關部門對餐飲業做出的復工指引之一。花園酒店中餐廳桃園館大廳裡餐桌間的距離達到2米,為了避免聚餐和拼桌,大廳特意撤去大圓臺,全部使用只坐2-3個人的小圓臺,並且擺放數量比平日減少一半,偌大的餐廳裡原先可擺放將近30張桌子,現在只有14張臺供用餐。

荔灣區白天鵝賓館中餐廳玉堂春暖22日也開放堂食服務,平時可以擺40張臺的大廳,現只擺了20張臺,同樣是為了讓桌與桌之間保持「安全距離」。

康萊德酒店中餐廳韻軒內,每一張使用中的餐桌中間必定隔著一張「不使用」的餐桌,食客間隔式用餐。

招數二:

入餐廳吃飯體溫測兩次

顧客留電話要回撥確認

22日,廣州有不少五星級酒店中餐廳開放限制性堂食服務。進入酒店中餐廳吃飯,市民必須過兩道關,一道在大堂入口,一道在餐廳入口,這兩處都設有專門工作人員為市民測量體溫,只有符合標準體溫,方能「過關」。

戴口罩、測體溫、免洗洗手液消毒、同時還要進行信息的登記,包括姓名和電話號碼。現場工作人員還會馬上對電話號碼進行撥打,確定無誤方可進入。這些都成為吃飯前的「必備準備」,確保吃得放心。

招數三:

「三角形落座法」隔桌交叉坐

每隔一桌擺「間隔專用」牌

恢復堂食的餐廳,工作人員會控制入座率,帶領食客間隔就座,還會

採用「三角形落座法」安排客人隔桌交叉而坐,「當客人落座後,所在那張桌左右兩邊挨著的桌子都不能有人,較遠的斜對面才會安排客人就餐。」

在天河城必勝客,則是每隔一桌擺上了「間隔專用」牌。山東老家則在每一桌的右下角貼上號碼牌,顧客需要隔號坐。

麗影廣場的三個辣椒牛肉粉也已恢復堂食服務,為了防止人員之間的接觸,該店採取交叉坐,如本來是四人位置,顧客只能坐對角位置,同時該店把不能坐的餐位椅子提前撤走。

招數四:

消毒措施加強再加強

配消毒碗櫃二次消毒

每桌每批次食客用餐後,對桌面進行深度消毒,這是餐廳另一個防控妙招。一桌食客用餐結束,一離席,清潔人員立馬進行清潔處理,甚至要間隔10-15分鐘,方安排下一批次的食客用餐。

有些餐廳,除了原有的高溫消毒洗碗機之外,還在大廳配備了消毒碗櫃,對餐具進行二次消毒。服務員戴著口罩和一次性手套,菜品製作好後就馬上加蓋,一路送到食客面前。

花城君溫馨提示:

疫情還沒有結束!

餐廳做足措施,食客也要嚴格要求自己,出門戴口罩,坐下吃飯的最後一刻再摘除口罩,飯畢、結帳、離座都需戴上口罩。用餐時保持整潔,最好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用食。

一圖讀懂:

有限恢復堂食

謹慎外出吃飯

廣州這些公園恢復開放——

雲臺花園和星海園

白雲山風景區的雲臺花園和星海園

於2020年2月23日正式恢復對外開放,

開放時間為9:00—17:00。

雲臺花園內溫室和醉華苑展館暫時關閉。

白雲山目前開放情況

仍僅保留白雲山南門、西門2個門崗入口,

開放時間調整為6:00—22:00。

同時,摩星嶺和桃花澗景區臨時閉園。

海珠溼地

自2月22日起逐步恢復開放,

目前只開放溼地一期、二期,

其他區域暫不對外開放,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僅限海珠溼地一期北門(牌坊)入園,

每天限制入園1000人次。

開放時間為每天9:00-17:00

(每逢周一閉園進行生態修復)。

現只接受線上購票,不支持現金支付:

(1)售票廳前自助售票機,

售票廳每次僅可一人入內購票。

(2)海珠溼地官方微信,

優惠票請於北門售票廳兌換,

廣州市兒童公園

從2020年2月15日起

開放公園南門、北停車場門,

開園時間為8:00—18:00,其他門暫不開放。

室內場館

及園區與遊客親密接觸的遊樂設施

繼續暫時關閉。

流花湖公園

流花湖公園

目前仍僅保留公園南門、北門2個出入口。

花城君溫馨提示:

疫情還沒有結束!

為了保障安全,進園遊客請自覺佩戴口罩並接受體溫檢測,如有體溫異常、咳嗽等不適症狀的,請不要入園。在疫情結束前,嚴禁在園內開展聚集性活動。

相關焦點

  • 飲早茶,廣東人的飲食文化
    食在廣東,比福建人還好吃的早茶,是我們嶺南飲食文化的靈魂所在。到廣東不嘆一頓早茶,都不好意思說你來過。早茶起源飲早茶是廣東人特有的飲食文化,在清朝時早已開始在廣州盛行,具體起源沒有明確說法。這很快掀起了一股時尚潮流,早茶逐漸變得多樣化、大眾化。早茶演變以前,飲早茶還是只有那些喜歡玩鳥、鬥蟋蟀富家子弟可以享受到。早晨,很多富貴人家總會聚在茶館,叫上一盅茶,點上兩份點心消遣,一副上流社會的派頭。
  • 疫情拐點尚未到來!特殊時期,這些常見誤區別再犯!
    拐點何時會到來?新冠肺炎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新冠肺炎會造成後遺症嗎?新冠病毒是否會透過皮膚傳播?會不會在頭髮上滯留呢?小圈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近期,「新型肺炎」牽動人心,面對突發疫情,很多人急於掌握最新、最權威的信息。網絡信息真真假假,一個不小心就會翻車,而每一個被騙的人都會變成謠言鏈條中的一份子,為前線增加不必要的壓力。
  • 沸點| 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美國新冠肺炎病例達34例或繼續...
    全網沸點全國新增確診397例累計76288例 新增死亡109例新冠肺炎英文名修訂為COVID-19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核酸陰性不能排除新冠感染湖北訂正19日確診病例數武漢又一位醫生因感染新冠肺炎離世
  • 「疫情拐點」到底是什麼意思?如何讓「拐點」儘快到來?
    在最近這段時間裡,各大新聞媒體頻頻提到了「疫情拐點」一詞,例如「我們期盼的疫情拐點將要出現」、「一個月內疫情拐點或將到來」、「正月十五前疫情可能出現拐點」等等。這些報導吸引了網民的極大關注,同時也留下了一些疑惑:疫情拐點到底是什麼?拐點何時能到來?拐點的到來時間是確切的嗎?在本文中,我們將圍繞著拐點這一概念進行解讀。
  • 廣東人健康飲早茶摸底考試!你敢來嗎?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正確答案:A雖然現在很多餐館無論幾點都有茶飲,但是在早茶嘛,還是講究早,可以說,叫醒廣東人的不是鬧鐘,而是早茶!特定的氣候與環境造就了嶺南人早起的習慣,與之相應就形成了「趁早墟」(趕早集)、「飲早茶」的習俗。
  • 海鮮早茶飲起來!
    核心提示: 經歷了特殊時期的小別後,東莞人對早茶和海鮮的思念終於在一碟碟的海鮮早茶裡得到了釋放。為了讓客人歸來後品嘗到更多的口味,萬江椰林海鮮8號碼頭用匠心回饋給客人多款新式海鮮早茶,讓人十分驚喜。 2米桌距,安全就餐 中午12點,萬江椰林海鮮8號碼頭店門口,已經停放了不少車。不過進店後記者看到,大堂的餐桌擺放的距離非常寬,每一桌的客人都不多。
  • 「嘆一盅兩件」,茶樓中談天說地,融入老廣們的「飲早茶」生活
    嶺南一帶有許多特有的飲食傳統,如愛煲滋補養生的老火靚湯,如飲食偏蒸煮清淡,但是最讓廣東人離不開,最讓外地客人想嘗試的,莫過於「飲早茶」了。早茶是嶺南源遠流長的飲食傳統,在或大或小的茶樓裡,錯落的擺放著古色古香的桌子,有三代同堂溫馨無比,有幾個老年人追憶往昔,也有年輕人們埋頭享受美食……這是如此令人心馳的畫面,小編身為地道的廣東人,就以親身經歷給大家介紹一下「早茶」吧。
  • 組圖:觀廣州早茶文化「一盅兩件」
    組圖:觀廣州早茶文化「一盅兩件」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2018年07月26日19:09 從清朝鹹豐同治間的「一釐館」,簡陋木桌板凳,供應糕點,為客人提供一歇腳敘談,吃東西的「茶話」,到現如今「一盅兩件」(每人一杯茶,兩份點心)的各種茶座, 不同階層的市民有了更多選擇。
  • 廣東早茶美食大全(全文)
    廣東人喜歡飲茶,尤其喜歡去茶館飲早茶。早在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就有「二釐館」賣早茶。廣東的茶館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三市,以飲早茶的最多。茶樓的早市清晨四點左右開門。
  • 一盅兩件,廣式早茶幹蒸燒賣
    中國式的早餐多種多樣,最具代表性的其中還屬廣東早茶,在廣州一早就有人排隊等候在茶樓門前,到了七點開門營業,人們就蜂擁而入。一盅兩件,就是最普通的廣東早茶形式,樣樣精緻的點心小巧玲瓏,並不一定吃很多很飽,主要享受的是整個過程。
  • 廣州早茶文化之「一盅兩件」
    朝陽剛剛爬上大榕樹時,廣州的老街坊就彼此問候「今朝,飲佐茶未?」早茶百年前,早茶文化就已經盛行廣州,慢慢演變成一種習俗,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一盅兩件」,廣式早茶文化俗稱。一壺茶,兩籠點心。早茶,早茶,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包含的不僅僅是茶,更是種類繁多、精美可口的點心,甚至是「老廣」慢悠悠消磨一上午的生活方式。
  • 廣東早茶的魅力
    大家好,我是芮婕早晨是夢醒的時候,也是奮鬥的一天約上三兩知己來茗茶,來喚醒這剛剛甦醒的城市。廣州人常說「一盅兩件,齊全」,「一盅」是指盅,又稱「蓋碗」,意思是用蓋碗泡茶;「兩件」是指點心來廣東不吃早茶,簡直白來!雖然早茶不是廣東獨有,但卻廣東最為出名。廣東人飲早茶一般都是一家大小圍坐一桌,享受美好時光。
  • 一口就愛上的奶黃包,飲早茶不能沒有它!
    在廣東,喚醒老廣的,不一定是鬧鐘,但很有可能是早茶。 為了喝一頓早茶,老廣願意清晨六點多就在茶樓門口排起長龍。 這就是老廣簡單又回味無窮的快樂「慢」時光,「一盅兩件」,也成為了廣式早茶文化的經典符號。
  • 飲咗茶未?七鮮超市番禺新店營造早茶新空間
    北京人常掛在嘴邊的「吃了嗎您」,在廣東演化為「飲咗茶未」的問候。尤其是廣州。每一個來過廣州的吃貨,都會被這座城市的「好吃」折服。廣州傳統的飲食文化裡,早茶佔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喝早茶可以是享受美食,也可以是家人團聚和朋友社交。聽上去以茶為主的早茶,實際點心才是隱藏在茶水背後的真正主角。
  • 港食 飲早茶到飲夜茶的變遷
    「辛苦搵來自在食」,要食得自在非茶樓莫屬;兩籠點心一壺茶,款式多樣,可群聚也可獨享;因此當時的西環、長沙灣等地方茶樓酒家林立,很多高朋滿座,甚或擠個水洩不通。工人們3、4點開始工作,茶樓也就趕在他們工作前一兩小時營業。及後,各菜欄、魚欄、屠房搬遷,市區重建,大廈屋苑相繼落成,茶樓也就相繼結業,能留下的寥寥無幾。
  • 疫情與酷熱夾擊,日本厚勞省建議:人在室外相隔兩米以上可摘口罩
    目前為了預防新冠感染,大家都戴口罩,然而中暑有時危機生命,因此日本厚生勞動省呼籲,在人與人的距離在兩米以外時可摘下口罩。根據總務省消防廳的消息,8月3~9日,因中暑由急救車送往醫院的最多的是東京都,為1717人,是去年同期的約2·6倍,佔全國的4分之一。
  • 拐點或到!
    紐西蘭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告今日疫情紐西蘭4月5日疫情通報新增89例其中確診48例疑似41例目前累計1039例紐西蘭疫情拐點或到來我們的測試水平很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我們越來越有信心全國封閉措施在起作用。」Bloomfield表示,他下周將向內閣就是否延長封城時間提出建議。
  • 廣州早茶點心有哪些?推薦幾款廣式早茶裡不可或缺的美味小食
    在廣東,廣式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的飲食風俗。無論是家人或朋友聚議,總愛去茶樓。全家老小圍坐一桌,點上一壺茶,再要上兩件點心,美名「一盅兩件」,如此品茶,潤喉充飢,風味橫生。「請早茶」也是廣東人一種通常的社交方式。
  • 杭州市中心兩棵老樸樹 走還是留,到了命運拐點
    站在市一醫院門口的人行天橋往東望,可以看到工地裡有兩棵參天大樹。  兩棵樹相隔50多米,樹型相似,就像一雙「兄弟」遙遙相對。  不過,這兩棵「兄弟樹」的命運最近卻遇到了拐點。  這兩天,有兩位熱心的杭州市民聯繫錢江晚報,為它們的安全憂心。「新建停車場要往地下挖四層。直到現在,這兩棵樹現場都沒保護起來,我們都快擔心死了。」  這兩棵都是樸樹。
  • 美食|嘆早茶
    相傳廣東早茶文化從清鹹豐同治時期興起,又傳乾隆帝南下時亦曾與貼身侍衛登茶樓飲早茶。後歷經一個多世紀至今,早茶文化不僅在廣東長盛不衰,更是發揚光大到了全國皆知。 圖源:網絡 最早接觸茶餐廳是在童年時期,彼時港劇盛行,劇中常出現主角請同事喝茶的情節:「飲咗茶未?一起吖?行咯」。當時覺得香港人真奇怪,下班不吃飯,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