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寒窗苦讀十幾年,最後高考的緊要關頭因為心理素質極差,在高考的考場上失敗而歸。
心裡巨大的落差無時無刻的折磨著自己,回去複習,自己真的不想再複習了。
不回去複習,自己只能去一個寂寂無名的三本院校。
每一次看著往昔的同學有的在名校中徜徉,而自己選擇一個三本學校,心裡的失落感和自卑感總是會油然而生。
不知不覺,自己漸漸的和其他的朋友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是不是你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感受?
但是,事實上這些所謂的自卑感和那些所謂的高學歷就有的優越感都是自身內心的衍生物而已。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見到的一個場景是:某一天,和自己的同學在一起,談著一些有趣的見聞。似乎那個考上名校的學生總是會說一些沒有見過的事物,自己也會給予贊同,但是,每一次說完那個同學的臉上總是一副十分得意的表情,之後,漸漸的開始遠離,直到不再聯繫。
然而,這些自以為是的名校出來的學生總是少數。
因為在在名校中真實的生活其實是這樣的。
小林是 一所985高校的學生,當他得知自己考上名校的時候,高興瘋掉了。
之後滿心歡喜地等待開學,喜滋滋地帶著自己的行李去enjoy大學的校園生活,呼吸自由的空氣。
在第一學期的時候,自己滿心歡喜地享受生活,但是很快的就被第一次期末考試打回原形。
期末成績出來的那一刻,你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被甩掉了幾十條街。
於是,他們開始躋身於激勵的競爭之中,他會和他的同學一起刷題,超額完成大作業,參加各種比賽。
有的同學也會獲得幾個國際競賽一等獎,有時候也會偶爾懷疑自己的存在是否合理。
他的同伴幾乎都在拼了命地學習,提升自己,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那些所謂「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在他的生活圈裡,他努力學習,提升自己,但是身邊也總是有一些很牛的大神。
小林在偶然一次和同學談話:「如果高考可以重來一次,如果當時發揮得好一點,你是不是會考入清華北大學習更好的專業?
小林的朋友說:「自己不會因為更好的高考成績就過得比現在好,在高中沒有足夠的競賽基礎,也沒有額外的訓練,倘若直接捲入這樣激烈的競爭中,自己恐怕就是一個炮灰。」
「很多人都說身處名校的人有一種至高無上的優越感,但其實真相是想要在這裡活下去就已經很艱難了。哪有那麼多時間去考慮這些。」
不可否認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充滿了優越感的人,但是那些僅僅是少數。
我們不能因為己見就否定掉整個群體,就好比我們不能說一個人有問題,整個群體就有問題。
名校與普通學校的差別在於學習氛圍和身邊人的不一樣,而普通學校衍生出來的那些自卑感也只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枷鎖。
想要掙脫這個枷鎖,別人只能提供方法,主要的還在於自己。
多年以後,你會發現,原來那些所謂的985,211原來都只是過往雲煙,
現在在你眼裡的那些有很多985/211的高校學生,在多年以後的同輩社交圈中,基本上已經見不到。因為你沒有辦法對著一些你的世界裡並不存在的人感覺自己高人一等。
掙脫這個所謂「優越感」「自卑感」枷鎖,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束縛,在很多時候是自己給自己的,這個世界上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就永遠有贏的餘地,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那就只能一敗塗地。「
掙脫這個所謂「優越感」「自卑感」枷鎖,也只需要做一件事:「什麼都不要想,努力提升自己,儘自己所能掌握技能。行動起來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就好了。」
讓自己變得優秀,不要陷入自卑感和優越感的怪圈,否則這會一步步讓自己失去自信,嚴重時會在某種意義上毀掉自己。
因為,人生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你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自己的世界就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