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學後,父母最擔心的是孩子在學校適應的怎麼樣?有沒有哭鬧?有沒有想爸爸媽媽?會不會不願意去上學?
就連國民好爸爸黃磊也會因為孩子開學而變得忐忑和激動。真是印證了那句:「在家盼著他們去上學,上學了,又心心念念地掛念著他們。」
其實,一般社會能力比較好的孩子,都能夠很好地適應學校生活,不太需要父母操心。
社會能力是指什麼呢?在心理學上,這是一個專業名詞,《0-1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對社會能力是這樣定義的:
社會能力指的是兒童為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並能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簡單點說:就是孩子能與身邊其他小朋友友好地相處,能合群,有主見,不會被欺負。
社交能好的孩子的體現:
社會能力好的孩子,他們能很好地與身邊的同伴相處,敢主動去結識新的朋友,跟小夥朋友們在一起,即使因玩耍而產生糾紛的時候,懂得提出合理的建議或想法,去解決問題,讓大家都開心,孩子也會因此獲得更多朋友的青睞和重視,從朋友那裡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當孩子能夠從自己的同伴當中獲得友誼和青睞時,孩子會變得更開心、自信和快樂,對學習的熱情也會更高,在新的環境中自然也會適應得非常的好,不需要父母擔心。
社交能力弱的孩子的體現:
社交能力弱的孩子,他們通常不敢主動去與其他小朋友交朋友,不太願意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互動或做遊戲,有好玩的東西也不太願意分享,比較擰巴,常常會被其他的小朋友忽視,孩子在學校也過得不開心。
孩子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歡迎和重視,情況嚴重時,孩子自然會想逃避,不喜歡學校。
社會能力對孩子來說,不僅在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對未來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心理學家說:孩子社交能力弱,長此下去,今後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而可幸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可以被幹預和改進的,只要大人能為孩子提供正確的指導和幫助。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是美國莫娜.B.舒爾博士所著,她也是一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她還是心理健康和預防青少年行為問題方面的媒體顧問,所開創的研究榮獲了美國四項大獎(一項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大獎、三項美國心理學協會大獎)。
馬雲曾說過:未來能受這個時代歡迎的人,將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書中圍繞「我能解決問題」而幫助孩子提供各種訓練計劃,通過一個個小遊戲的形式,鼓勵孩子學會去思考,學會處理日常問題,網上對此本書有上萬條的好評,對於家長來說,這是一本育兒路上不可多得的好書。
荀子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意思是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實行,學問到了實行就達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