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不適應?社會能力是關鍵,此項弱的孩子會降低成功的可能

2020-09-10 樂歡爸媽

孩子開學後,父母最擔心的是孩子在學校適應的怎麼樣?有沒有哭鬧?有沒有想爸爸媽媽?會不會不願意去上學?


就連國民好爸爸黃磊也會因為孩子開學而變得忐忑和激動。真是印證了那句:「在家盼著他們去上學,上學了,又心心念念地掛念著他們。」



其實,一般社會能力比較好的孩子,都能夠很好地適應學校生活,不太需要父母操心。


社會能力是指什麼呢?在心理學上,這是一個專業名詞,《0-1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對社會能力是這樣定義的:


社會能力指的是兒童為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並能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簡單點說:就是孩子能與身邊其他小朋友友好地相處,能合群,有主見,不會被欺負。


社交能好的孩子的體現:


社會能力好的孩子,他們能很好地與身邊的同伴相處,敢主動去結識新的朋友,跟小夥朋友們在一起,即使因玩耍而產生糾紛的時候,懂得提出合理的建議或想法,去解決問題,讓大家都開心,孩子也會因此獲得更多朋友的青睞和重視,從朋友那裡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當孩子能夠從自己的同伴當中獲得友誼和青睞時,孩子會變得更開心、自信和快樂,對學習的熱情也會更高,在新的環境中自然也會適應得非常的好,不需要父母擔心。


社交能力弱的孩子的體現:


社交能力弱的孩子,他們通常不敢主動去與其他小朋友交朋友,不太願意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互動或做遊戲,有好玩的東西也不太願意分享,比較擰巴,常常會被其他的小朋友忽視,孩子在學校也過得不開心。


孩子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歡迎和重視,情況嚴重時,孩子自然會想逃避,不喜歡學校。


社會能力對孩子來說,不僅在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對未來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心理學家說:孩子社交能力弱,長此下去,今後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而可幸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可以被幹預和改進的,只要大人能為孩子提供正確的指導和幫助。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是美國莫娜.B.舒爾博士所著,她也是一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她還是心理健康和預防青少年行為問題方面的媒體顧問,所開創的研究榮獲了美國四項大獎(一項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大獎、三項美國心理學協會大獎)。



馬雲曾說過:未來能受這個時代歡迎的人,將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書中圍繞「我能解決問題」而幫助孩子提供各種訓練計劃,通過一個個小遊戲的形式,鼓勵孩子學會去思考,學會處理日常問題,網上對此本書有上萬條的好評,對於家長來說,這是一本育兒路上不可多得的好書。


荀子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意思是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實行,學問到了實行就達到了極點。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先「會說話」,再「會來事」
    我們經常會以社會為「考場」,對一個人的能力作出評價,甚至為其打上「固定標籤」。對方的為人處世和性格,都和「社會」綁定。小孩子也是如此,看到能說會道,聊天不怯場的孩子,都會稱他們「將來在社會上吃得開,有出息」;而對於沉默寡言,不懂得人情世故的「沉默小子」,我們都會說:「你這孩子,將來無法適應社會,容易吃虧。」為什麼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決定將來在社會上的表現呢?
  • 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她二十歲時,你總想著她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卻沒有告訴她人性複雜、世道艱難,不捨得她吃一點苦。於是畢業後她出個差加個班就叫苦連天,面對同事的排擠孤立、明爭暗鬥,全無應對能力。她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但是,她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
  • 家長捨得「用」孩子,可以縮短孩子的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當孩子離開父母需要獨自面對屬於自己的人生時便會由於自理能力不足而陷入慌亂。因此,父母越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捨得「用」孩子,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便會越薄弱。不利於孩子耐挫折能力的培養人生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存在,而耐挫折能力的強弱將決定著孩子面對挫折時的應對結果。
  • 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是你對孩子最大幫助和保護
    這男生身上一定有著一些糟糕的特質比如不善與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責任心差……只是,這所有的一切,都被那非常優秀的成績遮掩了。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明白一個問題,成績不意味著一切。永遠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優秀。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
  • 哈佛大學研究:一個孩子能否成功,關鍵不在智商,而在這7項指標
    一個孩子能否成功,關鍵不在於智商,更不在情商 金字塔尖上的人,各項技能全都點滿,或許最後拼的是智商。但是我們的孩子,還遠遠沒有要拼智商這一步。
  • 孩子能未來社會中成功立足,適應良好,離不開13個強大的行為習慣
    孩子還小,正要茁壯成長,您有一個美好開頭的機會,來建立您的孩子迫切需要也渴望的未來。他可能需要這些品質,來做個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人——諸如慷慨,負責,欣賞,溫暖,友善,樂於助人和勤奮的職業道德等等,這些品質的基礎都始於幼年早期。我們彼此都還有機會!共同學習和成長。但這是困難的。它始於我們——父母。
  • 為何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弱?這幾點原因是關鍵,父母要知道
    文/小熊育兒日記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卻變弱了。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新聞「孩子承受不住父母的批評,最後輕生了」、「孩子承受不住老師的批評,輟學了……」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在我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發生。有些孩子在學校被批評幾句,就情緒崩潰,鬧著不上學。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復旦博導:家長應做到「六個必須」
    「青春·未來·使命」線上系列公益講座,近日迎來最後一講,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武俊青教授以《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為題,與家長們在線分享、交流。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很重要「社會適應能力是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
  • 強大的適應能力讓孩子感受世間美好
    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幫她養成一個好的人生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為什麼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適應力是指為滿足個人生活和社會需要所需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診斷和評估兒童精神發育遲滯的重要輔助手段,而幼兒在3-6歲就是形成這種能力的關鍵時期。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復旦博導:家長應做到「六個必須」
    「青春·未來·使命」線上系列公益講座,近日迎來最後一講,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武俊青教授以《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為題,與家長們在線分享、交流。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很重要「社會適應能力是綜合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表現。
  • 孩子身上有這幾個特徵,說明適應能力強,步入社會也會很優秀
    有了孩子之後,家長們最大的心願除了孩子身體健康,還希望他以後能有出息。這就要求家長不僅要照顧好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要提高他的各種能力。在孩子的成長中,良好的適應能力對他來說是格外重要的,尤其是離開家長身邊之後,孩子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 新學期,你會幫孩子提高適應能力嗎?
    孩子們也不例外。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家長們除了克服自己的不適外,還要從以下幾方面關注孩子們上學後的適應情況:一、時間的適應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儘量在短的時間內調整好睡眠節律。對於比較小的孩子要引導形成好的生物鐘以吻合學習的作息規律;對於高中較大的孩子,因為學習任務重,睡眠時間少,要讓孩子利用零碎的時間小憩,保障自己的睡眠時間。
  • 孩子自控能力弱該怎麼辦?
    自控力與智力無關,它來自孩子的內心,是一種心理因素。 那些自控力強的孩子,往往表現出很強的適應能力和進取精神,而自控力弱的孩子一般比較固執、孤僻、很難承受挫折與壓力。 心理學上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對於孩子的一生發展都非常關鍵。
  • 父母不聽話,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自我肯定感低的話,就會養成否定自己的習慣,一旦失敗就不會再挑戰第二次,即使有人幫忙都會感到負擔沉重,對成功也會產生扭曲的想法等,會受到消極的影響。1.被表揚了也不高興 自我肯定感高的孩子,被表揚的時候會很高興,坦率地說謝謝,但是自我肯定感低的孩子不喜歡被表揚。2.生氣時會責備自己,非常失落 自卑的孩子生氣時會責備自己,變得非常沮喪。如果有很高的自我肯定能力,可以自己增加動力,會有「下次努力不失敗」的挑戰精神。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不敢開口說話?抓住語言敏感期是關鍵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蘇格拉底說過:好的說話能力能夠使人快速獲得成功。卡耐基也說過: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靠良好的口才。因此可見,一個人能否成功跟是否會表達的有很大的關係。懂得如何表達的孩子,一般都有好的人緣,能夠與小朋友和諧相處,並能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從而更容易獲得成功。相反,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孩子,在與同伴交往時,由於不懂得如何表達,所以一直處於被忽略的狀態,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變得被動。
  • 父母如何讓孩子適應一年級新環境,該怎樣告訴孩子上學到底好不好
    開學後,有些孩子出現,在家拖延上學時間,在校門口哭鬧,不想走進校門,害怕看見老師和同學,對學校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玩的也不是很開心。這些問題,表面上看都沒什麼,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孩子不適應一年級新環境的問題。我們家長不可忽視。
  • 孩子社交能力弱?你可能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培養「語用」能力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並不是影響其社交表現的主要因素。社交能力是一種可以後天培養的能力,主要受到語言功能的影響。也就是說,一些社交能力弱的孩子,不是受制於性格因素,而是因為語言能力發育相對偏弱,特別是「語言使用能力」,即「語用」能力。
  • 孩子不適應學校生活導致不愛上學怎麼辦?
    、新知識學習障礙、課下寫作業困難等問題,孩子們會出現不愛上學的情況,針對孩子厭學問題,我們家長該怎麼做讓孩子儘快適應學校生活呢?某電視劇觀後感想,慢慢的讓孩子敞開心扉。4、鼓勵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可以制定家庭計劃和學習計劃,購買一些書籍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人文素養。5、讓孩子放鬆成長  突如其來的緊張情緒和作業可能會使孩子暴躁不安,一不小心厭學情緒暴漲,所以不如在課業還不重的周末帶孩子做點有意義的,諸如鍛鍊、有趣的親子活動等。
  • 0-6歲是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形成關鍵期,這三個因素,父母不要忽略
    真真的女兒從半歲就由奶奶開始帶,由於真真夫妻倆都在外地打工,很少時間陪孩子。而孩子的奶奶可能年齡大了,很少和孩子溝通,也不經常帶孩子和外界人打交道。每次真真回家看孩子,也只是短暫的住一天,加上孩子還很小,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
  • 講座回顧丨讓孩子快速適應小學生活的4個關鍵點,趕緊收藏!
    所以上學以後,孩子發現老師教的他都提前學過了,就可能帶來課堂不聽講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樣一來,一二年級還好,到了三年級,課程難度大幅度提升,孩子在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都沒有養成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三年級滑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