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做父母也有「有效期」,最不該偷懶那十年

2020-08-28 紅果子

導語: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如果父母在「有效期限」內也沒努力過,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過了,此時再教育就晚了,孩子不想聽你的了,他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幹什麼。

1

  最近去拜訪了朋友,當我們都坐在朋友家的後院吃東西聊天時,他們的大女兒回家了。大女兒今年18歲,已經不住在家裡了。她跟著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進來,兩個人手上都各拿著一支煙;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後面露出腰的部分還有一個刺青。

  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兩個人互相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對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這讓我蠻感慨的,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2

  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期」了

  我第一次見到這女孩時,她才8歲,跟我老大現在一樣大。10年前我去她家時,她可以在短短時間內,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圖,都一模一樣地畫出來。

  一個中國小女孩,居然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櫻花,三兩下就輕鬆地描繪出來。我好驚訝,自從那次以後,我經常慫恿她的父母帶她去拜師學藝。但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來搪塞我。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卻又可以一面跟我炫耀她女兒最近又畫了什麼。突然驚覺10年過得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現在已經是10年後了。

  我不認為她的父母現在有資格去批評他們的女兒,因為一直以來,她的父母只顧著自己,從沒重視過她的教育問題。現在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期限」內也沒努力過。


  3

  在黃金時期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我突然很感嘆,我告訴我自己,我必須要在黃金時期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因為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轉眼就過了。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兒。

  是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小孩兒是老天爺(或上帝)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或上帝)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相關焦點

  • 龍應臺:有效期內才是父母
    原標題:龍應臺:有效期內才是父母   文|龍應臺   最近去拜訪了朋友,當我們都坐在朋友家的後院吃東西聊天時,他們的大女兒回家了。大女兒今年18歲,已經不住在家裡了。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餚上也有刺青。兩個人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是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這讓我蠻感慨的,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   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外國女孩時,她才8歲。10年前我去她家時,她可以在短短時間內,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圖,都一模一樣地畫出來。
  • 過了十年有效期的父母,在四個方面的做法,讓親子關係走向極端化
    01 父母的教育有效期只有10年,已經過期在電視劇《中國式關係》中,有一個情節能說明父母教育有效期的問題。45歲的馬國梁與妻子劉俐俐準備離婚,兩人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各不相讓。馬國梁天真的認為,他自己認為,自己的兒子理所應當跟著他。
  • 龍應臺:父母只有10年有效期!媽媽如何把握孩子成長的3個階段?
    原創 | 小可的向日葵地【導語】龍應臺女士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這個有效期很短,只有十年。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我們用規則,不僅約束孩子,也管理父母的行為,讓孩子和父母有一個明確的約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 做父母的有效期有多長?
    或者在滑滑梯那裡你推我追,滑下來也不看下面有沒有其他小朋友。所以平時基本都是在家或者在小區玩玩滑滑梯!小的跟爸爸回老家了,剛離開一會兒就很牽掛,很失落。回想起昨天發脾氣,又後悔不已。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 為人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很短
    龍應臺說,為人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這個時間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從出生。到幼兒園,再到小學,這黃金的12年就是為人父母最有效的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保持和孩子的良性溝通,給足孩子充分的愛和陪伴,那麼接下來的日子,不論是遇到青春期,還是在孩子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父母都是孩子心裡第一位的。
  • 最不該在教育路上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最真實的鏡子。在孩子的教育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大多數的中國父母認為,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高標準、嚴要求的狠心父母。他們認為,沒有任何成功是不需要付出努力,是不需要堅持不懈的,且是需要一定犧牲的。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父母事業上最大的成功。我相信父母無需依靠強制或賄賂,來獲得孩子的合作。如果還不湊效的話,控制型父母大概要對孩子動粗了。
  • 最可悲的父母,莫過於錯過了「父母的有效期」
    作者:裝睡貓來源:裝睡貓(ID: sleeping0907)曾看過這樣一個新聞,某大型公益活動,選了57名留守兒童去杭州、上海和爸媽團聚原來女兒出生沒多久就交由爺爺奶奶撫養,他們夫妻倆繼續在杭州務工,因為各種原因,居然六年沒能回來與女兒團聚。後來,航空公司了解了情況後,願意免費為小女孩的奶奶多提供一張往返機票陪同女孩前往。當我聽到小女孩的爸媽說,自己的親生孩子居然認不出他們時,我心裡是非常震驚的!能有什麼重大的事情可以讓為人父母的整整六年都不去看自己的孩子一面!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你偷的懶裡,藏著孩子終生的遺憾
    導讀:「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你偷的懶裡,藏著孩子終生的遺憾文|七號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你偷的懶裡,藏著孩子終生的遺憾!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家庭教育一旦過期,很難再彌補
    教育,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第二個坑:耐心太差,沒有控制好情緒。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動不動就發脾氣,對孩子又打又罵。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教育,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毒藥」。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對好父母,勝過200個好老師
    優秀孩子都是「陪」出來的最需要這五種高質量的陪伴真正優質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並不能成為父母缺席的理由。記得一位作家說過:「父母」這個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每位父母,都必須對孩子親力親為。
  • 孩子平庸,父母該怎樣教育?龍應臺給出的答案最符合實際
    為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能上名校?可是,這個世界如此多的人,畢竟平庸屬於大多數人。答案都在龍應臺的這篇膾炙人口的文章中,該主題是我們做父母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式與要求。看了之後相信大家一定會冷靜下來,不再功利心,並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 龍應臺最殘酷的書
    一個商學院的女學生問道:每一個學科應該都它的精神,比如,「醫者父母心」是每個醫學院的新生甫進校就被灌輸的精神理念,法學院的學生在入學時會被灌輸一個維護「正義」的理念,而這些學科的人文精神核心是什麼?  「我如果是醫學系的老師,我根本不會說出(醫者父母心)這個話來,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如果天天看著200個病人,你怎麼對病人如父母呢?
  • 龍應臺與父母兒女的故事,有心痛,也有欣慰
    最近,重溫了龍應臺的《天長地久》一書。龍應臺是一支獨立的筆一一可以燒灼如野火,狂放如江海,也可以溫潤如目送。二O一七年八月,辭去社會任職與相關事務,移居屏東潮州鎮,照顧母親,開始鄉居寫作,創作了《天長地久》一書。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時,父母於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 魯迅和龍應臺聯手給父母上了一課: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
    文/黎庶 在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讀龍應臺的人生三書,我只覺得龍應臺文字細膩樸實。 當我為人母,再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它會觸碰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我才能理解龍應臺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旁,靜靜的看著華安用五歲的小手,慢慢去把一個蝴蝶結紮好。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99%的孩子是需要來自家長的教育的,有些心大的父母覺得學習上尊重孩子的意見,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我們只需遠遠觀望,靜待花開。可是不別忘了,靜待花開也需要辛勤的耕耘,不加管理再好的花圃也會雜草重生。那才是真的害了孩子。1.
  • 龍應臺最打動人心一段語錄,僅2句話,卻說出無數為人父母的心聲
    這就是出社會了後的心態,有點擔當,不想再靠自己父母。殊不知依舊還在靠父母,比如辛苦工作五六年,到結婚年齡,依舊買不起一棟房子,父母怎麼不擔心?剛過完年,應該最深有感觸。就是拎著大包小包與父母們告別,而父母目送我們一程,又一程。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有效期」的。那一定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總愛說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卻很少想過,您是不是也是別人家的父母?在學校裡,老師講一樣的知識,孩子聽一樣的課。回到家後,有些孩子認真做作業,有些孩子完全將作業丟一邊。到了周末,有些孩子還在學習,有些孩子只顧著玩耍。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尖子生和差生的區別。
  • 清北網校: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清北網校: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 父母的溺愛會讓孩子成為「巨嬰」,後果不堪設想,那該怎麼做?
    把孩子養成巨嬰,不只坑了孩子,也苦了父母。更是一種極大的沉痛。這其間,有孩子的職責,但更多的職責,仍是來自於家長。那我們該怎樣做?燈盞照射行進的路,給予孩子方向;拐杖看似給孩子供給了依託,但如不及時的脫離,就會耽誤孩子獨立行走。那該怎樣做呢?1.擺正自己的方位。許多家長都錯把自己的身份從「父母」變成「管家」,總是希望能事無巨細的為孩子做到無微不至。孩子有自己的成長之路要走,父母要學會放手,事無巨細的關心和照料不是陪伴和愛,而是損害孩子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