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對話的風格總是從無知、提問開始。先承認對方的定義,再沿著有利於對方論證的實例,反問下來,使對方不斷增強信心和自我肯定,可是到最後又來一個突然的翻轉,讓自以為明智、有知的對方無能為力的看到完全按照自己心意論證得出的結論,竟然變成反對自己定義的結論。從而發現自己的無知,然後在反思這些不一致以及關於它們可能答案的基礎上重新定義。
通過反諷,讓對話者自己發現真理的結果的方法,被稱為「助產術」,反諷是其中的第一步,在蘇格拉底反諷的過程中,無知的態度是其關鍵的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承認自己是無知的學習者,這樣便能使蘇格拉底在對話中只提出問題,卻不回答這些問題,把學習變成不斷探索新知識的主動過程。二、承認自己無知的態度使對話者雙方處於同等的地位。蘇格拉底的對話不是教師的訓導,更不是智者的炫耀,他既不先預定一個原則,然後自圓其說地為之辯護,也不先給出一個答案,然後千方百計地把對方引向這個答案。當然蘇格拉底的無知只是一種態度,他提出的問題以及對別人回答的反詰包含著一定的見解,顯示出他的智慧。
蘇格拉底認為每個人的靈魂都蘊含著真理,但人們未加考察便加以接受的偏見和謬誤蒙蔽現有的真理。反詰的作用在於清除蒙蔽,但不製造真理,蒙蔽一旦被清除,真理便會顯露在心中,無須別人越俎代庖地教導什麼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