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詩詞講究用字,這就是「鍊字」。鍊字的目的是為了用最恰當的字表情達意。反覆推敲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了,唐朝詩人賈島在遊玩的路上想到了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然後他覺得推門還可以改成敲門,但是這兩個動作到底在詩中用哪一個,他拿不定主意。於是他反覆比劃這兩個動作。路人看見賈島的模樣,都覺得他犯了病。恰好大文豪韓愈路過,他看見了賈島就詢問發生了什麼。賈島說出了他的困惑,韓愈建議他用「敲」字。
這個故事被後人總結為成語「反覆推敲」,它和字斟句酌是一個意思。從這個故事中,就能看出來古人在創作時的認真程度,也能感受到詩詞中的每一個字都要經過作者進行反覆琢磨修改。唐代大詩人盧延讓有一首詩叫《苦吟》,他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說的也是鍊字的艱辛。
有些學者認為古詩詞中的鍊字始於唐代,在唐以前的作品中,講究全篇整體的意蘊,不會對每一個字都反覆斟酌。鍊字的出現,讓唐宋詩詞的質量大幅度提高,成就了一大批流傳千古的佳句。詩聖杜甫也形容過鍊字的辛苦,「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學創作都上升到了生死的高度,又怎敢不認真呢!
關於鍊字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辛棄疾寫過一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開篇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句中的一個「別」字,讓很多研究古詩詞的學者佩服辛棄疾的鍊字本領。按照正常意思,「別」字有離開的意思,也有其他的意思。這就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月影婆娑風吹樹動,月光離開了樹枝,驚起了樹上的烏鵲;明月夜,其他的樹枝還有烏鵲。前者是動賓關係,後者是名詞並列關係。
詞中的「別」字還有第三種解釋——挑選的意思。無論是哪種解釋,這個「別字」對於詞中描寫的畫面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一個字,表現出月夜的靜謐與月影變化。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這就是詩詞創作中鍊字的魅力。
既然有鍊字當然也就有了鍊句,詩詞之美除了韻律格律之外還多了文從字順方面的美感。歷代作家通過他們的努力創作出無數精彩的作品,讓後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體會到文學創作的艱辛。
拓展閱讀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代謝時臣繪《溪山雨意》
文氣是什麼氣,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理解
欣賞古詩的三大秘訣,多讀、多想、多了解
副業比主業出色,清代官員畫家董邦達繪《秋山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