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茶器能走多遠——以柴房品牌創新為例

2020-12-12 騰訊網

-

柴燒茶器能走多遠

以柴房品牌創新為例

柴燒是一個外來概念,這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對傳統柴窯的顛覆,篤定的傳統陶瓷文化信仰者對此一直頗有微詞,它的風行和審美趣味的時代風尚密切相關。值得玩味的是人們對於柴燒的熱衷更像是一種風潮,就像是對某個時尚品牌的標籤化認同一樣。在這個加速迭代更新、高速發展的時代,有什麼是恆定的呢。作為柴燒茶器品牌的創造者,我們時常會想,柴燒茶器還能走多遠,這種危機感是自內而外的,深層的自我建設,也是現象的觀照和反思。

談到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及其產業發展,單一化是最被詬病的,然而當你真正深入這個城市,卻難免不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打動,回溯景德鎮的發展歷史,你會發現文化融合與輸出是這個城市始終的主題。時至今日,這個千年古城的生命力依然來自於文化的包容性,古與今,中與外,可以毫不諱言,沒有哪一個城市象景德鎮一樣具備傳統與創新的內在協調性。這也正是柴房在考察全國所有產瓷區最後選擇景德鎮的根本原因,堅守傳統,立足創新。不僅於此,放眼全國乃至世界,又有哪個號稱瓷都的城市在文化與藝術上有景德鎮的固執呢,它符合柴房「產品藝術化」的基調,孕育了千年陶瓷文化的城市,它的血脈裡早已根植下免隨歲月變遷的基因。

柴燒概念被引入中國的時間並不久遠,它依然沒有抹掉外來文化的烙印,我們並不避諱人們拿它和日本、美國、韓國乃至臺灣地區的柴燒相比較。柴房一直致力於柴燒文化的傳播,分享世界各地的柴燒文化與產品,這種使命感和景德鎮這座執著的城市是高度契合的。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發展既有來之於官方的推動,激流之下更多的是民間自發的陶瓷創作熱情的助推,歷史上的官窯和民窯以不同的藝術面貌構建起陶瓷文化大廈,今天新興的陶瓷創意工作室、企業、創燒的陶瓷藝術產品形成一股新的發展勢力,年輕一代的創業者具有著更廣闊的視野,對於品牌、文化的構建具有系統化的認識。柴房非常清晰景德鎮之於自身品牌建設的意義,同時,自建立之初即以傳播景德鎮陶瓷文化為己任。

隨著十大國營瓷廠倒閉、改制,景德鎮陶瓷創作、生產及市場長期處於無序的狀態,同時也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傳統陶瓷、現代陶藝、汝窯瓷、德化瓷、柴燒、樂燒,日韓、歐美等等,這裡的陶瓷店可謂十步易景,但這種分散的創作、生產狀態造成的結果是諸多小型工作室面對市場的妥協,模仿也罷,抄襲也罷,良莠不齊的同類產品的出現,對陶瓷品牌的構建乃至整個城市的文化形象建設都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景德鎮並不是陶瓷企業的溫床,可以說正是這種深層的危機感使得柴房從創立之初便清晰地確立了「持續創新」的企業發展戰略,及「工善雅、藝為真、行致遠」的企業價值觀,從企業文化、品牌形象、產品設計、包裝形象、市場定位等方面踐行創新理念,引領柴燒茶器品牌的發展趨勢,對釐清當下景德鎮無序的市場現狀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柴燒茶器能走多遠,這個問題應該交給市場,交給所有柴燒茶器的創燒者,只有所有的企業站在柴燒茶器愛好者的立場,以景德鎮陶瓷文化為基調,不斷創造出符合時代審美,藝術性、文化性、實用性兼具的柴燒茶器,共同營造良性發展的市場秩序,才能創造未來。

_產品創新_

chanpin chuangxin

造型俊逸,具有線條美感,隨形賦彩,築境自然;功能結構設計合理,尺度比例符合人體工學,出水流暢,衝泡方便,不燙手;契合茶道美學,營造空間意境。

_產品定位_

chanpin dingwei

簡約、時尚;造型立體,自然窯變;彩繪素雅,富有藝術性;定位高端文化品位消費者。

_品牌形象_

pinpai xingxiang

標誌、標準字、店招、形象店、展覽空間、包裝、名片、宣傳冊頁、微店。

Thanks for reading!

END

圖文原創於柴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新柴燒 新語言 新茶器
    柴房柴燒茶器的設計既有別於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形態,通過柴燒工藝滿足受眾對產品特殊、特定的審美要求。通過組合式設計、運用產品的構成要素,在造型設計上約束空間、突出茶器的柴燒藝術的審美特性,彰顯柴燒的獨特審美元素,強化個性色彩,並充分融合傳統藝術的審美意象,豐富柴燒茶器的藝術形象。
  • 現代柴燒茶器與茶道美學
    唐時的茶器配套齊全,略顯繁瑣;至宋,大興「鬥茶」,相應的茶器則有羅茶、候湯、點茶、品茶等工具;元、明以後,飲茶習俗趨禮儀化,茶具也相應簡化為茶壺、茶杯、茶罐等。當代的飲茶文化對茶器的審美要求承襲傳統,又融合了日本茶道文化的審美特點,對茶器的審美需求更趨向於個性審美體驗,現代柴燒茶器正是在這一文化背景下漸趨流行。
  • 日本柴燒——備前燒
    備前燒日本柴燒 備前燒燒產於日本六大古窯產地之一的岡田縣,是六大古窯中最古老的一個,距今已發展一千多年備前燒所採用的登窯是半地下式的穴窯,是一種效率較為低下的窯。沿山的斜面挖溝,用黏土搭建頂棚和側壁,在備前燒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更有效地實現高溫燒成,不斷加大地面的傾斜度、地面面積以及更寬廣的頂棚。在燃料充足的情況下,燒制過程中產生不同斑紋,這種斑紋的生成被稱為「窯變」,是備前燒的生命之所在,也成為現代柴燒主要的藝術表現。
  • 當柴燒遇上彩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WOOD HOUSE柴燒茶器柴燒茶器中陶瓷彩繪的藝術美的塑造,得益於創作者獨特的視角,對形式美感個性化的理解,以及對器型、柴燒變化、功能尺度等要素的深諳其道繁簡有序地捕捉物象中的形式美,在虛實、疏密之間,充分融合柴燒自然變化與彩繪的視覺表徵與內在氣象。合理摘取、調和、組織物象,將選取、組織好的動物、人物等形象,恰如其分地安排在畫面裡,運用形式美法則將諸多自然形象統籌在陶瓷的材料美與工藝美之中,如用青花勾勒清秀飄逸的靈山秀水,墨彩鋪陳層次分明的疊嵐群山,很能考驗一個彩繪師的素養。
  • 一件好的柴燒茶器應該符合哪些特點?
    一件好的柴燒茶器應該符合哪些特點呢?柴燒技藝是中國陶瓷一項古老的技藝,在燒制過程中,會在坯體上產生自然落灰,經長時間的高溫,融合成色澤層次豐富的灰釉。 陳朝超柴燒一件好的柴燒茶器應該符合以下幾個特點,柴燒茶器應選用最好的泥料、最古老的燒制技藝,自然健康、古樸渾厚奠定了柴燒茶器的整體價值。
  • 柴燒之蘇打燒:當代陶藝家創作藝術的新方向
    蘇打燒由鹽燒發展而來,是在柴燒的基礎上加入蘇打,使得蘇打中的碳酸鈉在高溫時分解的鈉和窯裡的二氧化矽發生反應產生蘇打釉。1970年左右,陶藝家們為了尋找無氯,低汙染的鹽釉替代品,蘇打燒從而成為陶藝家創作時常用的一種燒制方法。
  • 柴燒,不止是情懷
    柴燒的出現,像是受到了某種哲學和宗教的啟示,其最接近的一是道家,一是禪宗,兩者都崇尚自然,且強調「心識」。柴燒從傳統柴窯脫胎而來,將傳統柴窯中人為塑造的完美打破,從而使得器物的誕生更加接近自然之物,一如還原山石泥土的本色,窯火如同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將千年的幻化化作一瞬。
  • 學習「柴燒」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柴燒藝術品由自然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色澤溫暖,富有視覺張力,散發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感。柴燒,也是自然界物與物的情感對話,我們將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稱之為柴燒。裝窯是柴燒創作最重要的部分,決定了火焰烙記的位置和輕重,裝窯者要為每一件坯體找到最適當的位置,為它設計最好的效果,更要顧到整窯氣流的緊松問題,所以裝窯時常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例如一座三立方米的穴窯需要三到五天來裝窯。裝窯既要掌握窯的特性,清楚所要及所能達到的效果。
  • 柴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柴燒系列 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金剛經》降伏其心篇,全經260字,是《大品般若經》600餘卷中全部般若的精義所在,故名為《心經》。都另起一行,以揭示心咒,即為佛的梵文咒語真言,是每個經文的精要所在,顯示其神妙不可言說的意蘊。柴房柴燒《心經》書法系列作品,皆由青年書法家曾一銘虔心書寫,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謹,筆法圓熟。結合茶器造型特點、柴燒落灰變化,既豐富了柴燒窯變的自然之美,彰顯書法筆墨的雅致韻味,又充分契合《心經》所傳遞的佛義經典。
  • 柴燒之日本須惠器
    日 本 柴 燒 須惠器「須惠器」和「土師器」是日本古墳時代兩大陶系,「土師器」由土著的「土師」部民製作而得名,利用泥條盤築,慢輪修整成型,燒成溫度約850℃左右,具有豐富地方色彩的瀨戶燒、常滑燒、備前燒等為代表的中世制陶業,即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須惠器的產生是一個很複雜的文化現象,是中國、朝鮮和日本三種文化的綜合體。須惠器主要作為生活器皿,貯藏、膳食和調理等,後期大量用作祭祀儀式上的祭器和陪葬品,其古怪的造型正是源於它的用途。須惠器形態豐富,主要為壺、瓶、盤、碗、杯等。
  • 手繪柴燒杯的創作過程:匠心獨創,筆筆生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柴燒的創作過程是怎樣的呢?跟著視頻走,從拉坯造型,到修坯,再到柴燒窯變,素品柴燒瓷器完成。手工拉坯成型的器型更能展現柴燒渾然天成的藝術性和獨特的個性美,看似相同的造型都有細微的區別,哪怕敞口的一點弧度變化,都會影響整個造型的使用和美感,經驗豐富又有藝術感悟力的拉坯師傅總是能恰到好處地把握其中的「度」,就像高手過招點到為止。喜歡仿古瓷的人對拉坯所講究的韻味應該很有感受,仿古在複製韻味,柴燒在創造秘境,拉坯都是達到這種藝術感知境界中及其微妙的環節。
  • 擁有以下幾點特徵,說明不適合玩柴燒
    《海上收藏世家》一書中「陳夢家:物我合一的收藏境界」是這樣開篇的:「世上沒有以收藏為生的收藏家。收藏是花錢買雅興、買文化的事,不能養家餬口,更不能發財致富。」這句話用在柴燒之上特別合適,如果一開始入門目的就不對,那麼之後在這條路上肯定也是越走越偏。
  • 新柴燒|陶瓷江湖的獨孤九劍
    05徽宗為有宋一代的瓷器定下了基調開啟了宋瓷素雅簡約的風尚卻也掀起了陶瓷江湖的腥風血雨宋瓷如紫薇軟劍,走的是空靈一脈色彩張揚,個性恣意沉渾有力而又能揮灑自如柴燒工藝繁複,如鍛造繡春刀一般反覆錘鍊然而柴燒器以樸拙見長相較於華麗的
  • 紫陶柴燒茶具與普洱茶天生的伴侶
    陳朝超柴燒老茶客喝茶越久越講究,入手茶器一定不是隨便,瓷器輕薄,與普洱茶的厚重背道而馳,特別是有年份的普洱;常規紫陶壺泥料好,泡普洱茶適合,但常規紫陶泥料細膩,目數高,經打磨之後氣孔被堵塞紫陶柴燒的泥料是採用建水五彩泥,泥料健康環保,經柴燒之後的紫陶的透氣性好,很好的還原了紫陶雙氣孔透氣的陶性。與常規紫陶相比,柴燒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具有禪意、侘寂之美。
  • 「德化瓷谷仙境」柴燒藝人專題報導
    福建德化柴燒點點陶瓷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柴燒之美,美在自然、古樸,每一盞都美得不一樣,每一盞都是藝術孤品。 魚 在柴燒裡,自然散落的灰燼和奔放自由的火焰是不受人為所控的,所以致使每一件柴燒作品都有不一樣的燒成效果,變化豐富。而正因為豐富的變化,使得每一件出窯的作品都甚是耐看,讓人忍不住去探個究竟。
  • 牧成窯柴燒精品榮登雅昌拍賣平臺,48小時內全部拍磬
    【稿:逸然 攝影:慄寬】2020年10月,牧成窯柴燒作品首次亮相藝術品拍賣市場,由於是初次與雅昌合作,也是為了答謝藏家,以最低價格作為拍賣底價。此次牧成窯上拍作品因獨具藝術魅力,而引得藏家追捧。圖為:紫金態滄木.茶道碗2020年10月28日,雅昌拍賣【煉土凝痕】牧成窯柴燒茶器專場,共展出參拍作品11件,其中,陶作家張駟三件茶器作品,首次入住雅昌得藏首場拍賣。
  • 瓷都德化泥巴人李美周與柴燒陶藝的復興夢
    在聞名遐邇的世界瓷都福建德化,陶瓷工藝大師層出不窮,異彩紛呈,其中常見攜手並進的伉儷大師,傳為陶瓷界的佳話。其中,被譽為"海絲名家"的李美周與陳詩強夫婦,懷著傳承與弘揚古法柴燒的"復興夢",自創"泥巴人"品牌,用堅定的信念與精湛的技藝,把心中的夢想變成了碩果纍纍的現實。
  • 建水紫陶刻填柴燒壺,玩的到底是什麼?
    陳朝超柴燒紫陶之泥採於建水山中,一場烈火的洗禮之後成就了獨一無二的紫陶柴燒茶器,泥中含鐵豐富,起到了軟化水質之功效,獨特的氣孔結構使得具有良好的透氣特性。陳朝超柴燒玩品味 紫陶柴燒之本雖為陶,但它除了承載生活,更能承載風月:清末年間,大批文人匯聚
  • 臺灣工藝發展協會攜20位臺灣茶器大師亮相2019景德鎮茶器展
    2018方圓美術館 臺灣茶器聯展2018 臺灣陶藝(柴燒)展--杭州2011陶博館創意生活新品獎第二、三、四屆金壺獎作品入選作品「羊羊得意」參加杭州「映像江南--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家精品展」評定為金獎老傳承柴燒技法,經火神淬鍊才能呈現不易得來之精品美作學歷
  • 柴燒窯變的一萬種可能
    在柴燒窯變的基礎上進行作畫,是一種頗為新穎的嘗試。傳統柴燒止步於落灰和火焰的自然審美意象,柴房所倡導的「新柴燒」摒棄了傳統柴燒的厚拙氣息,使得器物更趨向於宋瓷的審美形態,典雅精緻,極大地拓展了柴燒器的聯想和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