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CEO王曉峰:為了讓兩億人中的一部分來騎自行車,我們做了兩件事

2020-12-13 雷鋒網

雷鋒網按:「共享單車」在最近幾個月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場,越來越多的單車進入城市街道。關於綠色出行、共享經濟的討論也異常活躍。2016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談了談自行車。以下為王曉峰演講全文(雷鋒網進行了不改變願意的編輯)。

摩拜CEO王曉峰,圖片來自南方網

很高興有機會來談談自行車。

「摩拜單車」是今年4月22日推出的服務。bicycle是出行裡面很重要的組成部分,mo其實是英文的mobile的縮寫,所以一開始公司成立的時候就帶著濃重的「網際網路+出行」的色彩。

自行車大家都不陌生。如果現在做一個調查,每個人都會說自己會騎。但是為什麼在過去一二十年裡面,我們很少談到自行車?談的都是汽車、飛機。

自行車回歸城市

中國過去是一個自行車的大國,自行車的保有量超過5億量。20年前,自行車是我們日常很主要的通行方式。回顧過去20年的生活,你發現,其實我們和在座各位非常成功地勸說了兩億中國人學會了開汽車,然後放棄了自行車。

過去的20年時間裡面,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得非常蓬勃,相應地也帶來了非常多負面影響。比如說擁堵、空氣汙染。回頭來看,為什麼道路會產生擁堵?特別簡單的計算方法:一輛車佔10平米,多放一輛車就多10個平米。

所以問題來了,我們怎樣勸說兩億人其中的一部分放棄汽車,重新騎回自行車?自行車的好處,就是一輛自行車只佔用1平米路面。是不是在本應該騎自行車出行的地方,比如說兩到三公裡,人們可以無需開汽車?這是我們思考的事情。

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如果我們成功地說服100萬開車的人不使用汽車,那麼省下來的道路面積就是900多萬平米。此外,汽車產生還將產生碳排放,自行車則是零汙染。

1965年以來,已有將近800個城市在做公共自行車系統。怎樣在「網際網路+」的大環境下,用新的技術或者數據,推進公共自行車或者共享自行車做得更好。

從8月16日在北京海澱投放第一批自行車,然後用戶開始騎,產生了軌跡,你會發現哪怕在凌晨一兩點鐘,也有人在騎自行車。8月30日,用戶的軌跡遍布了大半個北京城。到底怎麼做到的?

我們做了兩件事

第一是我們自己建了工廠,重新設計自行車,成功規避了過去公共自行車的一些弱點。

以往很多城市(無論是紐約、巴黎,還是上海、北京)的公共自行車都是需要充氣的,一旦需要充氣,就意味著要有很多工人去維護它。雖然充氣胎的騎行體驗會好,但要花費大量的維護費用。

然後是輪圈,我們當時給工廠說的是,這個車輻條不可以壞,傳統的公共自行車經常發現這個會損壞、變形。所以我們用了鎂合金,大部分情況下不容易壞。

當我們過來訪談政府官員的時候,政府領導說,車不要生鏽,如果生鏽放到街上會成為垃圾,而不是風景。所以我們的整車做了防鏽設計。

消費者參與我們的調研時,我問,為什麼不騎自行車呢?她說我是一個女生,如果我穿了裙子,會把我的裙子弄髒,還會把我的褲腳弄髒。而我們的設計可以保證衣服不會弄髒,同時因為整車是V字型的,即便是女生,上車下車也非常容易。

此外,為什麼做這個單擺臂設計呢?它的好處是,當我們去維修車輪的時候,只需要30秒就可以把五個特製的螺絲卸掉,維修效率會非常高,軸承的設計也是同理。

第二是我們在自行車上裝了智能鎖。

這是第一把大規模使用在自行車上的智能鎖,有了這個以後,能夠把一部分的設備連接起來。事實上現在所有的車輛都是互聯的,每輛車都跟我們的後臺相連。

我們設計的這輛車目的是在四年之內每天在街上服務客戶,而且不用經常維修和幹預它。

關於價格,我們針對市民做了調研,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他們說最好在使用的時候不要比公共汽車價格貴,當我們看到上海的公共汽車起步價是兩塊的時候,我們把價格定在(半小時)一塊,另外一個車型——輕騎版的價格甚至降到(半小時)五毛。

輕騎版同樣配備了智能鎖。但是,當有了這把智能鎖,裡面有GPS和感應器,就需要電池,有電池就需要給它充電,如果每天在每個城市裡放一萬個工人給他充電,這個效率也不高。所以我們在(前車筐裝上)太陽能(電池板)給這把鎖供電。理論上三四年不用維護。

我們自己的製造工廠在無錫,但我們也依賴既有自行車行業的供應鏈。

我們希望把所有共享自行車搬到手機上,因為有了這把智能鎖,我們能夠很容易看到每一輛自行車的位置。當用戶或者市民看到他附近的這輛車,只要點擊預約,這輛車將等他15分鐘,他按照路線走過去,掃二維碼開鎖之後開始騎行。

騎自行車不會是沒面子或省錢的選擇

在註冊的時候,我們希望用戶提供手機號碼實名認證和身份證信息,所以我們很容易知道用戶屬性。

我們發現大概一半的用戶是80後,另外28%的用戶是90後,換句話說,差不多八成的用戶是已經不騎自行車的這些人。為什麼他們不騎自行車了,其實每一個年輕人在學校裡讀書的時候都是在騎自行車,一旦他們從大學畢業。他們把原來的體恤換成了正裝,把眼鏡換成了好的,把手錶從電子表換成了職業表,把口紅從美寶蓮換成了雅詩蘭黛,把自行車留在學校裡不騎了。因為,同樣在這個單位工作,你開汽車我騎個破自行車很沒面子。

所以我們希望製造一種生活方式,使人們騎著自行車不會覺得是沒面子或者省錢的選擇,相反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在4月22號地球日那天在上海上線,到現在,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四個城市運營,還開拓了成都作為第五個城市。此外,(我們推廣的)第一個海外城市是新加坡,如果這是一個好的方式,有機會我們會把這個服務帶到世界範圍內的更多大城市。

除了滿足市民和用戶的需求之外,我們也正在和一些城市的政府合作,幫助其進一步提高城市使用自行車的效率。因為我們有所有的自行車開鎖停車的地點和線,基本上把北京大概的城市路網給畫出來了。

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把摩拜的服務帶到中國更多的城市。

相關焦點

  • 王曉峰離開摩拜的下午
    另一個例子來自於快遞:「我們原先寄快遞都是寄順豐,後來只要不是急件,都不讓寄順豐。」摩拜單車的年終獎也直到今年3月23日才發放,發完年終獎後就又有一批人提離職。吳昊也萌生出離開的想法,但美團收購摩拜的消息打亂了他的計劃。他仍在等待,「聽說之前點評被美團收購了薪資好像漲了30%,但不知道我們怎麼樣。」更多的人開始擔心摩拜未來的走向。
  • 「世間再無摩拜。」前CEO王曉峰發朋友圈——Sigh
    就摩拜來說,從2015年開始幾乎沒有盈利,全是靠資本輸「血」。美團收購摩拜。而美團卻要將它更名為「美團單車」,由此媒體驚嘆「世間再無摩拜」。美團旗下有美團旅遊,美團打車……而「美團單車」也不過是這一系列的子品牌吧!對此,前CEO王曉峰在朋友圈發文,感慨「Sigh」。
  • 摩拜創始人財富自由之謎:一個與勵志無關的故事
    這兩天被摩拜創始人胡女士套現X億刷屏了,具體套現了多少億,只有摩拜相關人等知道。總之,胡女士在本命年的2018,實現了完全的財務自由,這一年她只有36歲,比磐石之心還小一歲。這種羨慕嫉妒恨,估計在許多80後內心,特別是做媒體的各位內心中不斷翻騰。而蹭熱點的自媒體,更是開始醞釀毒雞湯《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 一覺醒來,世間再無摩拜單車
    2016年10月,摩拜完成超過1億美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掌門人王興,王興以個人名義投資摩拜,外界猜測未來美團或與摩拜結盟,尤其是美團商戶點評數據與摩拜整合擁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半年後,王興公開為摩拜打call,直言摩拜模式是對的,ofo是錯的。他認為,「ofo提出一個連接自行車的概念,我覺得是錯的、沒有想清楚的概念。
  • 摩拜單車,停運!
    但時光過隙,轉眼間,和其他眾多曾風靡一時的網際網路風口產品一樣,生於喧譁中的摩拜,如今終落於寂寥。可相比其他品牌共享單車的結局,最先闖入我們視線中的摩拜,如今在所有的共享單車中也算是落得最好下場的一個了吧!
  • 摩拜說拜拜,共享單車落幕
    摩拜在11月的一份通告中稱,為了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體驗,摩拜單車服務已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於2020年12月14日晚23時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即日起可選擇使用原摩拜帳號登錄美團App掃碼免押金騎行。原摩拜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詳情請進入美團App「騎車」或「出行」頻道的「個人中心」查詢。
  • 從此,世上再無摩拜
    至此,摩拜單車服務已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從2018年4月被美團37億美元全資收購,到胡瑋煒、王曉峰等創始團隊紛紛離去,再到美團APP成為摩拜單車的唯一入口,早已註定摩拜終將離開共享單車的舞臺。摩拜退場,但共享單車依然熱鬧,新三巨頭青桔、哈囉、美團已然成形。
  • 摩拜單車(Mobike):助力綠色出行,讓自行車回歸城市
    作為國內首家打造共享單車的企業,摩拜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其中還有緊隨其後的市場新秀。「我們希望更快地實現產品迭代,保持自身優勢,這方面不存在競爭,但我覺得至少在自行車回歸城市的這股潮流中,摩拜已經做得很好了。」 摩拜單車(Mobike)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在11月8日的TechCrunch2016大會上分享了公司的產品理念和技術特點。
  • 摩拜創始人暴富背後的6個唏噓瞬間,發人深思
    投資人李斌想做個隨處都能借和還的自行車,借完了隨處停,手機掃碼開車鎖,騎一次車手機付一次錢。在場幾乎所有人都搖頭反對,包括本準備自己創業尋找投資的陳騰蛟。但胡瑋煒依然堅持自己的熱望,成為了摩拜單車的創始人。這是第1個令人唏噓的瞬間:創業路艱辛又曲折,有時候我們需要相信「計算」的力量,有時候,更需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 難說再見,追憶摩拜創業往事!
    過了今天,摩拜將不再存在於世,但有關它的過往點滴,我們能從很多人身上找到。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有關摩拜的那些往事:摩拜成立於2015年1月27日,胡瑋煒是創始人,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是這個項目的天使投資人,最初投資了146萬元。
  • 完爆摩拜!荷蘭60後大叔發明「走路自行車」,紅遍全球
    文/金錯刀頻道Max(微信公號:金錯刀)最近一段時間自行車這個存在了幾百年的東西因為摩拜、ofo的風靡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 前員工談胡瑋煒:她約等於摩拜 是整個公司的符號
    「對比今日今時的摩拜和ofo,以及被曝光『合併細節』,後者徘徊在生死邊緣,又不得不喊出『跪著』也要活下去的無奈誓言,胡瑋煒做得更理性也更職業。」有網友評價。「賣身」美團8個月後,摩拜內部啟動人員調整胡瑋煒的離開標誌著摩拜單車正式成為一家美團式的公司。
  • 摩拜失去姓名!胡瑋煒算創業成功嗎?
    根據摩拜的通告,為了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體驗,摩拜單車服務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於2020年12月14日晚23時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與此同時,用戶可以選擇使用原摩拜帳號登陸美團App掃碼免押金騎行。原摩拜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
  • 對話王曉峰:輕視製造業,輕視供應鏈,你會輸的很慘!
    導讀摩拜單車的源起是為了幫助每一位城市人以可支付得起的價格更便捷的完成短途出行,為了將願望變成現實,選擇了自行車這個最普及的交通工具,並採用創新的理念,結合了網際網路技術,重新設計了車身和智能鎖
  • 從共享單車摩拜的銷售模式學習營銷技能
    目前,摩拜單車已經進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五大城市,是共享單車領域目前進入城市最多的創業公司。而且用戶量一直呈現出顯著的上漲態勢:圖一 安卓市場下載量摩拜單車創立之初提出的願景與使命就是用人人可負擔得起的價格提供共享自行車服務,使人們更便利地完成城市內的短途出行,並幫助減少交通擁堵,幫助減少環境汙染,讓我們生活的城市更美好。
  • 共享單車戰火升級現惡性競爭 摩拜ofo難逃盈利「魔咒」
    近期,相信不少路人注意到,路邊出現了不少橙色摩拜單車及黃色ofo單車,格外引人注目,不過,在資本的追逐下,共享單車到底能走多遠、「出租自行車」平臺模式最終能否實現盈利、而在實際體驗過程中又存在什麼相關問題呢?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實地體驗共享單車最火的兩款產品--摩拜單車和ofo單車。
  • 是的,摩拜單車真的被美團給買了
    美團創始人、CEO 王興也對媒體回應稱,「不要以訛傳訛了,摩拜創始團隊根本沒有要退出。」他在內部信中表示摩拜將繼續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摩拜管理團隊保持不變:王曉峰將繼續擔任 CEO,胡瑋煒將繼續擔任總裁,夏一平將繼續擔任 CTO,王興則會擔任董事長。
  • 摩拜單車完成終極交割,美女創始人退出,美團CEO成最大股東
    二十年專業老司機,等你上車,點擊右上角關注泡泡網頭條號即可就在今年4月4日,美團宣布以27億美元全資收購摩拜單車,這給對手ofo小黃車造成了極大的衝擊。ofo小黃車被傳了很多次被收購,但官方也一直在澄清,並表示堅持不「賣身」,而現在卻難以為繼了。
  • 摩拜準備進軍新加坡,海外攻城第一步
    據悉,此次摩拜單車將獲得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旗下創投公司祥峰風投(Vertex Venture)的投資,祥峰風投曾在今年 8 月參與摩拜單車的 B 輪融資。但摩拜單車新加坡經理富天宇(Florian Bohnert)不願透漏投資的具體金額。為什麼是新加坡?富天宇表示,之所以選擇將新加坡定為摩拜單車海外拓展的第一站,是因為新加坡有良好的自行車發展環境。
  • 世上再無摩拜
    同年11月27日,摩拜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了股東工商變更,美團創始人王興成大股東,持有北京摩拜科技95%的股份。2019年1月10日,摩拜單車在微信「九宮格」中的入口消失。1月23日,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內部信中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並更名為「美團單車」,摩拜單車將成為美團LBS平臺單車事業部,由他本人兼任事業部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