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與反擊,詳解二戰德軍步兵師的彈性防禦戰術

2020-12-17 鐵血戰史1927

導語:二戰德軍的彈性防禦戰術是從一戰時期的彈性防禦戰術發展來的,但是不論彈性防禦戰術如何發展其核心始終是梯次縱深防禦,二戰彈性防禦戰術與一戰的區別就是防禦縱深被加深了,而且融入了很多新型武器裝備,這導致在防禦細節上有了一系列的變化。具體的不同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寫的這篇文章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野戰防禦戰術的初期發展。本文就以一個德軍步兵師的防禦為例,講述彈性防禦戰術。

二戰德軍步兵師的彈性防禦戰術

二戰德軍的彈性防禦戰術相比於一戰時期增加了一個前出陣地,這相當於比一戰多了一個防區,而且每個防區的防禦縱深要比原先要大。下圖是一戰彈性防禦戰術的布局圖。

一戰彈性防禦戰術

選擇防禦主陣地

當一個德軍步兵師接到上級命令被要求前往某地構築防線的時候,該師的指揮官在出發之前必須要明確作戰任務,是死守陣地還是防禦到一定程度後允許後撤,同時還要了解到己方是否有支援火力;然後還要領取作戰地點的地圖,最重要的是從上級那獲取敵人的情報,這個情報包括敵人的規模與火力,以及到達的時間等。

二戰時期的彈性防禦戰術

當步兵師到達防禦地點時,師長會召集各個單位的指揮官根據作戰地圖進行合理的部署,如果沒有地圖的話,師長會帶領大家進行戰場偵察,但是偵察的時間不宜過久。師長首先要預判敵人的來襲方向,然後根據來襲方向選擇防守陣地。這個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敵人的規模與火力、己方部隊的規模與火力、以及雙方是否會有支援等,除了這些還要考慮到己方步兵師的戰鬥力,這個主要指的是老兵與新兵的差距,如果你的步兵師全部由老兵組成的,那麼你的戰鬥力就高,防禦部署的時候就很輕鬆,因為老兵知道怎麼做;如果你的步兵師大部分由新兵組成,那你就累了,你就得付出更多的精力。通常來說,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德軍一個步兵師防禦的正面寬度在6~10公裡之間,這個差距是由地形來決定的;二戰後期的話,那就沒數了,可能有的步兵師要防禦五六十公裡的正面戰場,因為那時候德軍的兵力很匱乏。

德軍的一個排級指揮部

選擇好主陣地後,師長就給各級單位劃分防區。一個標準的三團九營制步兵師在防禦的時候,通常師長會把兩個步兵團部署在一線,剩下一個步兵團留在二線當作預備隊,當然誰在前,誰在後做預備隊都由師長來部署。一般每個步兵團的防禦正面寬度在2~5公裡之間,這個也是由地形來決定,每個團下轄的三個營也是前2後1的部署,也就是前面兩個步兵營防守 ,後面一個營作為預備隊。每個營的防禦正面寬度在800~2000米之間。防區劃分好之後,各級指揮官在帶領自己的下級單位的指揮官,前往各自的防區現場偵察,在他們前往偵察的時候會被師長警告,讓他們儘快偵察,不要浪費時間,抓緊構築防線。

機槍陣地

最底層的戰地指揮官會為自己的部隊指定具體的武器部署陣地,哪個地方部署機槍,哪個地方部署迫擊炮,哪個地方該放置障礙物,地雷部署在哪個地方,指揮部在哪等等,這些都要基層戰地指揮官來決定。所有的野戰炮、步兵炮、迫擊炮它們的發射陣地都要經過精心的布置,各級指揮官最好都要熟悉它們所在的位置。

前出陣地

前出陣地通常部署在主防線前方4500~6500米之間的位置,這個位置要在己方師屬炮兵團150mm榴彈炮的射程之內。通常這裡部署著偵察警戒部隊、從師屬預備團抽調的特遣分隊、反坦克小組以及機槍組,除此之外還有野戰炮的炮兵觀測員。一般前出陣地的德軍部署的比較鬆散,而且陣地幾乎沒有縱深,有的時候前出陣地的德軍並不駐守在陣地裡面,因為這裡面很容易遭到敵人的打擊,甚至有時候反應不過來就被敵人給滅了。前出陣地的兵力會分成小股部隊,他們主要布防在可以通往主防線的鐵路、公路、各種小道的兩邊,以及道路交叉口、橋頭和渡口等,還有道路邊的關鍵位置,比如高地。

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向後方的部隊提前預警,打掉敵人的巡邏隊、偵察隊,防止敵人向己方的縱深滲透,當敵人進攻的時候儘量打亂敵人的進攻隊形,炮兵觀測員可以呼叫後方的野戰炮用遠程炮火進行打擊。所有的這些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儘量不要跟敵方的大部隊展開激烈的交火,這樣很容易遭到覆滅。當完成作戰任務之後,他們會發出指令,然後沿著預設的道路返回主防線。

前哨陣地

前哨陣地一般位於主防線前方2000~4500米之間的地方,這個地方要位於己方師屬炮兵團的105mm榴彈炮射程之內。這裡部署的部隊規模跟種類跟前出陣地差不多,而且他們的作戰任務也跟前出陣地差不多,但是前哨陣地的兵力來源於,駐守在主防線的那兩個步兵團的團級預備營,有點繞口,希望大家能看懂。前哨陣地與「前出」陣地不同的是,前哨陣地的防線建立的非常堅固,而且他們配屬著更為重型的火力,這裡有時候也會部署上反坦克炮。這條防線常常會讓敵人誤以為這是德軍的主防線,因為這裡還建造了很多的假陣地,以及各種障礙物和雷區,還有各種火力點,通往主防線道路邊上的小山也會被建造成防禦支撐點。

除了上面這些之外,德軍還會在這裡部署上大量的巡邏隊,因為當敵人進攻的時候更喜歡從隱蔽地帶進攻,比如樹林和其它複雜的地形,畢竟路都是人走出來的。部署在這裡的德軍,他們會儘量拖延敵人的進攻,在他們執行完任務之後,會發出後撤指令,防止被己方炮兵誤打,然後撤向主陣地。如果說德軍沒有在前哨陣地部署兵力,那麼當「前出」陣地的德軍退下來時,會駐防在這裡。前出陣地和前哨陣地就是一道道的梯次縱深防禦,他們通過依次抵抗消耗敵人的攻擊力。

蘇聯航拍德軍陣地圖

主防線

德軍步兵師有兩個團的兵力都駐防在主防線,他們的作戰任務是抵擋敵人前進的腳步,這裡部署著大量的支援武器。在蘇德戰爭前期的時候,德軍的主防線是由眾多彼此能夠提供火力支援的步兵排級陣地組成的,每個排的防禦正面寬度在200~450米之間。每個步兵連在最前面部署兩個排,後面部署一個排,步兵連的防禦正面寬度在400~1000米之間。營級單位也是類似的部署,前2後1,就連預備營也是如此的部署,這就是梯次縱深防禦。

通常班用輕機槍會和步槍手一同部署在前沿陣地,而加強的重機槍陣地會部署在稍微靠後的位置,重機槍的作用是打擊敵人密集的地帶,同時用火力封鎖兩個德軍陣地之間的空隙,以及防護陣地的側翼。50mm迫擊炮和反坦克槍部署在排級陣地當中,80mm迫擊炮和步兵炮則部署在連級或者營級陣地當中,通常位於山坡背面。反坦克炮除了部署在前哨陣地之外,在前哨陣地後方也部署一些,它們主要是封鎖敵軍的裝甲進攻路線。主防線這一片會部署大量的雷區和障礙物,在主防線部署的部隊可以根據實際戰況,撤往二線陣地。

炮兵陣地

二線陣地和炮兵陣地

二線陣地就是步兵師的師屬預備團待的地方,他們的部署方法跟主防線一樣,如果前方需要支援的話,他們會迅速組織機動部隊前往支援。炮兵陣地通常位於距離主防線,三分之一射程的地方,一般離著師部比較近。

相關焦點

  • 如何抵禦蘇軍的鋼鐵洪流,東線德軍在防禦戰術上的艱難探索
    引言二戰德國陸軍以長於進攻而著稱,以德軍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提出的「閃擊戰」戰術給德國陸軍提供了強大的突擊能力,集中使用坦克所帶來的巨大威力把坦克戰上升到了一個戰役級高度。即便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面對佔據明顯數量優勢的蘇聯陸軍,德軍依舊證明了其無與倫比的進攻能力。
  • 兵棋帝國反擊評測 德國二戰最後的進攻春醒戰役 附推演戰報
    然後就是合理配置兵力,德軍的主力在布達佩斯西側以北,而蘇軍在南邊布置了許多兵力,這些兵力防守有餘進攻又稍顯不足,所以可以適當抽調一部分前去支援北側的防禦,另外就是初始設置在埃斯泰爾戈姆的蘇軍部隊要及時調動指揮部將其納入指揮範圍,畢竟這裡還有一支強大的機械化軍,蘇軍要注重提高部隊的利用率。
  • 美軍升級版防禦戰術最終被志願軍冷炮戰術完美破解
    美軍在朝鮮的步兵防禦工事借鑑了二戰德軍和日軍的經驗從戰鬥過程來看,志願軍在四次和五次戰役中已很難重現前三次戰役中對美軍的小部隊穿插突擊表現了,一些攻堅戰中往往犧牲較大卻收效較低,反倒是美軍陸戰隊等單位經常反過來穿插突擊志願軍。
  • 二戰德軍為何戰力強悍?一個步兵師的火力配置如何?
    加上僕從軍等等,約有200多個師。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師防守10公裡正面。 蘇軍要從戰役層面突破德軍陣地,至少必須完全貫穿德軍的師級防禦地帶,也就是10公裡正面。 德軍師級防禦是如此至關重要。
  •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大出風頭,騎兵部隊卻鮮為人知,百萬軍馬維持千裡...
    二戰中,德國最高指揮部分配給每個師一個滿編的成建制的偵察營,而該偵察營使用的就是軍馬和少量的自行車。 1943年4月,德軍正式組建新兵種「裝甲部隊」(包括坦克和反坦克、重型突擊炮、裝甲偵察、裝甲步兵和摩託化步兵部隊)。原來的騎兵逐漸被吸收到其他步兵單位,或被改造成輕型的半機械化部隊,但昔日的老兵們仍然習慣穿著傳統的鑲金邊騎兵服,軍官們仍然自豪地把自己稱為騎兵。
  • 二戰德軍一個師有多少人?防守柏林的50個師是什麼概念?
    二戰期間的德國作為法西斯軸心國之一,可以說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力量橫掃歐洲多國。甚至曾經有相關專家評論到: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歐洲很可能會全部陷入德國的手中。那麼二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大呢?以德軍當時常見的師級單位為例,德國一個師的人數又有多少?
  • 阿登戰役美軍101空降師是怎樣在德軍圍攻下守住了巴斯託涅的?
    李三萬摘要:二戰末期,德軍在西線發動了最後的攻勢——阿登反擊,美軍101空降師臨危受命,緊急開赴前線,防守重要的交通樞紐巴斯託涅,那麼101師是怎樣在德軍重兵圍攻下最後堅守住了巴斯託涅的?二戰末期,德軍在西線發動了最後的攻勢——阿登反擊,美軍101空降師臨危受命,緊急開赴前線,防守重要的交通樞紐巴斯託涅,那麼101師是怎樣在德軍重兵圍攻下最後堅守住了巴斯託涅的?
  • 德軍進入溫泉關,沒有遇到斯巴達三百勇士,希臘已非當年眾神之國
    春哥聊二戰【春哥註:一部二戰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整部二戰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千萬靈魂,又會感到無助和絕望,戰爭意味著傷害和死亡。
  • 差點把美軍上將趕下大海,打敗德軍沒問題
    這是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提出的軍事思想,其核心含義是:戰鬥打響後,蘇軍先以大口徑火炮和飛機集中火力,破壞敵人的縱深防禦體系。緊接著,蘇軍以坦克、自行火炮為核心的機械化集團軍在航空兵和空降兵的配合下,在敵人的防禦體系上打開突破口,快速穿插敵人的防禦縱深,將戰術勝利擴大為戰役勝利。而坦克將在蘇軍快速突破敵人防禦體系的戰鬥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 法國騎兵坦克,為捍衛法國而生卻淪為德軍俘虜,索瑪S-35中型坦克
    在1938年前後,比起蘇聯和德國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軍隊對裝甲的戰術運用整體上更傾向於防禦反擊或者機動防禦使用。 因此這種坦克的主要戰術角色又被定義為用於部署在防線靠後的地帶,以防止敵人坦克的突擊和滲透,必要的時候法軍會將投入已經編制的3個幾乎完全由S-35坦克組成的機械化師發動反擊
  • 《鋼鐵之師諾曼第44》全部隊優缺點及打法解析
    對於新手而言91的操控難度比SS12要低一些,因為91野戰能力孱弱,所以一般默認91進城,控制區域相對較小,但是城戰更考驗微操(當然這個和SC2還是很簡單,新手多玩幾次就能學會),後期的操作則是彈性防禦,學會如何在對面重火力覆蓋下,利用步兵穩固防線,和使用飛機爭奪制空權,注意雖然都認為91是巷戰之王,但是城市的兩翼也十分重要,切不可放棄兩翼龜縮在城裡,沒了側翼掩護的城鎮只是甕中之鱉,這也是為什麼要在
  • 二戰時,日本人是如何評價德軍的?日本武官:嬌生慣養,沒有士氣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同樣都是二戰戰敗國,並且作為二戰中最強的兩支軍隊,日軍卻總是嘲諷德軍,但稍微懂一點軍事的朋友都知道,他們在戰鬥中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不足。
  • 二戰德軍3大名將,您覺的誰最牛?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凡爾賽》條約德軍的數量被限制在10萬人,大量德軍一戰將領被強行退伍,而曼施坦因因有顯赫的家世「倖免於難」。且依靠自己的努力,職位從1920年的連長,一路做到了1936年的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得到了和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德國權力核心接觸的機會。
  • 二戰美國大兵如何構築野戰防禦工事
    另一方面,這些重複的內容在德軍和英軍的出版物中也能找到。《單兵與小部隊隱蔽措施》指出,「快速挖掘塹壕」是現代戰爭中士兵必須掌握的技能;從傳統意義上講,步兵必須挖掘散兵坑,這是士兵的本職工作。」假如狹長掩壕與防禦前沿平行,且挖出的泥土不堆成護牆,而是四處拋散,那麼敵軍從地面上觀察是很難發現的,挖出來的草皮也應留下來以備偽裝使用。從一戰到二戰,步兵班各類武器的射擊掩體並沒有發生很大變化,從外形上來看,狹長掩壕一般呈V形或十字形,每側長183釐米,寬度較小,能夠容納一人即可,深度能保證士兵完全沒入地面以下。掩體不能容納兩人以上,更多人需要掩蔽時必須另挖掩體。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術反擊第二階段作戰
    由於第一階段反擊作戰後我方已經佔據了部分有利的攻擊陣地,同時敵方也已經開始警覺,為最大限度調動和打擊敵方,我軍第二階段戰術反擊於10月6日在戰線上的多個方向統一展開。 第一階段戰術反擊確實震動了整個「聯合國軍」,對方的新聞報導中提到:「G軍差不多在整個前線展開積極的進攻,這是值得注意的,部分人士甚至謠傳可能展開全面攻勢,G軍的戰力已經顯著增加,這是一個明顯的事實,特別是火力的加強非常顯著」 9月24日,聯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飛抵前線視察,將作為預備隊的美45師和南朝鮮1師前調進入戰場。
  • 二戰中橫掃歐陸的德國裝甲兵是怎麼來的,看完這個就懂了
    只不過德國的復仇情緒是不可能被一紙條約所束縛的,幾乎是在一戰剛剛停戰的時候,德軍內部就開始了對新戰術的研究。 對於熟悉二戰德軍戰史的朋友,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點熟悉?對,這就是被古德裡安抱怨極度守舊的貝克。
  • 旨在支援步兵進攻的步兵坦克?步兵坦克在戰場上價值幾何?
    法國戰役裡就有這樣的記錄,當時英軍出動了數十輛瑪蒂爾達Ⅱ型步兵坦克對德軍的第七裝甲師發動反擊,第七裝甲師的坦克不能擊敗對方,指揮官隆美爾就下令調來88毫米高射炮,痛擊了這些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而在整個法國戰役裡,法國的B-1突破坦克也沒有什麼表現,充其量是大量的被德軍繳獲,成為了德軍的戰利品。
  • 德軍30%,日軍50%都難打垮
    在打仗的時候,負責衝山頭進攻、或者蹲戰壕防守的大多是步兵,這些人到底有多少呢?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軍戰鬥編制,就能很好地說明為什麼30%傷亡率是軍隊的界限。德軍在二戰爆發時的步兵師人數是17000人上下,共分為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
  • 談了那麼久步兵,換個口味來聊聊二戰德軍的自行車連編制和武器
    咱們聊二戰編制時大家總是非常關心這個部隊裡有多少武器裝備,機動載具或者說配了幾個電臺之類的,而自行車的編制似乎很少有人聊。其實自行車在二戰時的重要性比一戰更大,畢竟一戰是個蹲坑塹壕戰,而二戰講究的是高度機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