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彈可破,通常用來形容皮膚非常細嫩。但島城一新生兒林林(化名),一出生就得了一種怪病——身上的皮膚稍稍一觸碰,就會起皰潰爛。
經過市婦女兒童醫生檢查確診,林林患的是大皰性表皮鬆解症,這是世界上最痛苦的疾病之一,患者皮膚脆弱得就像蝴蝶的翅膀,因此又被稱為「蝴蝶寶寶」。
NICU送來一個特殊小患者
11月17日,市婦女兒童醫院NICU(新生兒監護室)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新生兒——林林,只見他全身皮膚紅腫潰爛,身上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皰疹。
經醫生診斷,林林患的是大皰性表皮鬆解症。這也是市婦女兒童醫院接診的第一例。
據了解,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是一種基因缺陷導致的遺傳性皮膚病,發病率不到萬分之一。因這些患者的皮膚如蝴蝶翅膀一般脆弱,稍有碰觸就可能起水皰或者破裂,因而他們又被稱為「蝴蝶寶貝」。
該院NICU副主任王吉表示,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在出生後或嬰幼兒就開始發病的。根據皮膚分離的顯微結構分為3型:單純型、營養不良型和交界型,但不管通過哪種方式遺傳,其在患者身上都會有明顯的發病表現——水皰。
王吉告訴記者,這種疾病其特徵為皮膚受壓或摩擦後即可引起大皰,被歸於機械性大皰病,易發生在受外力影響的部位,如四肢關節等處。臨床表現變異性大,內臟器官可受累。傷口修復後可遺留皮膚損害和結痂。如不及時處理,小水皰融合成大水皰,形成皮損,帶來疼痛。
用愛細心呵護小寶寶
動作稍大一點,林林的皮膚上就會新增一個小皰疹。聽著林林痛哭,市婦女兒童醫院NICU裡醫護人員們心裡都很難受。為了減輕寶寶的痛苦,醫護人員們日夜交替為其換藥,動作輕柔,呵護備至。
由於疾病的特殊性,需要選擇合適的敷料促進炎症期癒合進展,減少肉芽組織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的再損傷。醫護人員就通過多種途徑尋找最佳的敷料替寶寶換藥。由於林林身上的水皰數量多,體積大小不一,換藥過程十分艱難。
最難的是給孩子進行輸液護理。由於林林的皮膚一直在脫皮,皮膚表面都是鮮紅色,靜脈更是難找。每次換藥輸液,醫護人員們都是目不轉睛,小心翼翼,生怕弄疼寶寶。
保護傷口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人的基因很難改變,所以大皰性表皮鬆解症這類由基因缺陷導致的疾病,很難徹底根治。受醫療水平限制,目前尚未找到安全、有效同時廉價的療法。但對於已經發病的患者,可以通過分析家族致病基因、產前檢查等介入手段避免再次出現同類患者。」
王吉介紹,目前對「蝴蝶寶貝」的治療主要是避免摩擦損傷、護理傷口以及積極防治併發症。所以,對症治療、合理保護患者傷口,防止出現併發症或癌變,成為目前治療該病的最有效方式。
她表示,在對新生兒加強護理外,可以少量多次餵奶,動作輕柔,塗防止摩擦的潤膚油,穿柔軟寬鬆的衣服,用柔軟的棉質尿布、綿羊皮內襯墊等。而皮膚的潰瘍糜爛等症狀,就需要專業的護理治療了。
據了解,目前這種病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好的根治辦法,只能及時處理破損皮膚、控制感染,重要的是家人的細心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