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正在引進一種名為「複合教學」的數學教學法,挑戰按學習能力分班的傳統做法,讓學生在互教互學中共同提高。
新教學法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學者開發。他們研究發現,接受複合教學的學生通常比按數學能力分班的學生成績好,對數學的興趣更濃厚。
不分班
英國《泰晤士報》27日報導,根據複合教學法,學生四人一組,在課堂上分別扮演組長、推動員、資源管理員和記錄報導員的角色。
每組接到數學任務後要共同完成,組員必須負責彼此間的學習。如果有人遇到困難,其他組員有責任幫忙講解。課程快結束時,每組選出一人向全班匯報學習成果。
由於學生事先不知道誰將作匯報,他們必須保證組員人人能夠勝任。
這一教學法開發者卡洛斯·卡瓦納介紹說,教師的關鍵作用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出問題,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在小組中的長項。
「你必須幫他們找到自信,即使自信心深藏於幾層厚冰之下,」他說。
卡瓦納來自加利福尼亞州聖洛倫索中學,歷時20年開發出複合教學法。
效果好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教育學瑪麗·居裡教授約·博勒曾關注美國相關教育情況,認為複合教學法效果不錯,積極倡導在英國推行。
博勒跟蹤調查700名年齡在14歲至18歲的美國高中生數學學習進展。她歷時四年發現,接受複合教學的學生有41%進入微積分高級班,而採取傳統能力分班教學的學生這一比例為27%。
由於接受複合教學的學生課程之初數學成績明顯不如對方,所以這項研究結果更值得關注。
博勒去年向英國政府顧問機構匯報這一成果。其後,政府教育領域高級顧問專業學校與院校信託機構(SSAT)建議學校學習複合教學法,並在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BTEC)新一輪數學課中推廣。
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是英國三大考試與評估機構之一。
存爭議
複合教學法挑戰傳統教育觀點。傳統觀點認為,如果不按學習能力分組教學,就會拖能力最強的學生後腿,能力最弱的學生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
而能力分組雖然是英國政府和最大反對黨保守黨一致支持的主導教學法,也存爭議。支持者認為它可以提高考試成績,尤其是在英語和數學一類的核心課程。但批評者說它會拉大學生差距。
博勒則這樣解釋複合教學法的原理:那些因回答問題迅速而被認為數學好的學生並不總是講解最好的,反倒是能力稍差點的學生常能通過請教弄懂問題。因此,複合教學讓求教者和講解者雙方受益,結果「人人擅長這門課的某些方面」。
博勒說,事實上,受益最多的是那些初始能力強的學生,他們進步最快。這也印證一句諺語:「講得清楚才能聽得明白。」(王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