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浪費驚人 中國食物浪費量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

2020-12-23 央廣網

我國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而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培養出來的——

珍惜盤中餐,食育須跟上(民生視線·「愛物節用,生活更美好」③)

河北省邯鄲市育德路小學開設了農事課堂,帶學生們走進農田,懂得生產的不易,培養珍惜糧食的好習慣。胡清華攝

「吃」進課堂, 「食育」增益孩子身心

盛夏,走進山東271教育集團所屬濰坊瀚聲國際學校,教學樓頂上一壟壟小麥隨風擺動,樓下菜地裡一畦畦茄子、黃瓜等蔬菜惹人喜愛。校長介紹說,種植這些作物既不是為了美化校園,也不是為了經營銷售,而是專門為學生開展食育課程提供實踐場所。可別小看了這些種植園,單是為了做好防水排澇、雨水收集和灌溉,建築成本就增加了不少。

山東271教育集團在山東、雲南、福建、江蘇等地擁有10多所學校,覆蓋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程教育。總校長趙豐平告訴記者,學校開設食育課程的效果十分明顯,以有7000多名學生的山東昌樂二中為例,學校每餐飯後剩餘食品垃圾逐漸減少,泔水從原來的每天20桶減至現在不到4桶。

趙豐平認為,浪費物品、奢侈攀比,不利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影響其未來發展。樹立「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觀念,要從娃娃抓起。培育節儉美德應從食育突破。「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離學生們的生活最近,而生活就是教育本身。」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成升魁一直關注如何減少食物浪費問題。他認為,所謂「食育」,就是飲食知識和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告訴孩子們吃什麼、為什麼吃、如何吃;就是從幼兒期起,進行食物、食品相關知識的教育,並將這種飲食教育延伸到人格培養上。他介紹,「食育」一詞,最早於1896年由日本養生學家石冢左玄提出。2005年日本頒布了《食育基本法》,將其作為一項國民運動推廣,通過對食物營養和食品安全的認識、對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教育,培養國民終身健康的身心。

成升魁對國內近年興起食育實踐活動感到欣慰。2015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開展了「城市中小學生營養狀況與幹預策略研究」,提出要開展營養教育、膳食管理。2016年,北京市順義區啟動「城市中小學生校園營養食育策略研究」試點,探索建立多部門聯動、家長和教師互動、中小學生主動參與、學校負主責的校園營養食育模式。2017年,北京市將「營養校園」試點區擴大到8個,並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金支持。在12所中小學,針對學生、家長、教師、食堂工作人員以及學校管理者,開展營養健康教育、身體活動促進、營養供餐支持、創建校園營養支持環境等活動。其中,營養健康教育強調以營養健康課為主要形式,通過學生參與式的多種活動進行營養知識的宣傳教育,以達到預防與控制兒童超重肥胖的目的。目前,項目組正在組織專家編寫中小學營養健康教材。

「食育是對孩子全身心的塑造。」趙豐平說, 271教育集團從2015年起就開設了「義務幫廚」「種植課程」「家政課程」「自助餐」等課程,2016年又進行了系統豐富和完善,教學效果非常理想。趙豐平介紹,在開展食育課程的雲南昌樂實驗中學,校園內學生吃飯喝生水、吃涼瓜、喝飲料等現象基本杜絕,在2017—2018學年的體檢中比其他學校同級學生平均身高要高1.4釐米,而且肥胖率不足國家平均值的1/5。山東昌樂二中的食育課帶來兩個明顯的變化:一是學生吃早餐的人數在兩年內逐步增加,從6300人達到目前的7100人,接近98%,並且沒有發現學生連續兩天不到餐廳吃早餐的現象。二是學校超市的銷售總金額較開設食育課程前減少23.6%,學生零食銷售額減少30%。

「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食育讓學生從心底裡明白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讓少吃零食、少喝飲料形成習慣。此外學校開闢學生實習農場,每個班級認領責任田,自己播種、管理、收穫、加工、食用,通過對農作物的長時間打理,培養學生的規劃意識和節約意識,以勞動為榮,以節儉為美德,對自然更敬畏。」趙豐平說。

食物浪費驚人,推廣「食育」刻不容緩

2016年11月26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瑞典環境科學研究院、中華環保聯合會等共同主辦的「減少糧食浪費可持續食物供應鏈與消費端多方合作平臺國際研討會」召開。4家主辦單位共同呼籲各界關注食物浪費議題,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第十二項,積極響應國家關於節約糧食及保障糧食安全的相關指示,還聯合發布了「減少食物浪費創意徵集大賽」的通知,主要面向中小學生徵集適合中國國情的減少食物浪費好點子。

本次會議上,來自北師大二附中國際部的5位高中生代表分享的「減少食物浪費,我們在行動」校園研究活動成果,受到參會者們讚許。作為5位發言代表之一的李欣然同學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深入了解食物浪費時,曾被一組數字震驚:每年全球約有13億噸糧食在整個食物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被浪費掉,這相當於投入農業生產的14億公頃土地和2500億立方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白白浪費了。

北師大二附中國際部實行全封閉住宿制,多數同學一日三餐都在學校食堂。李欣然發現校園食物浪費現象比較嚴重,而造成食物浪費的原因遠比想像的複雜。比如,食堂飯菜不合胃口是學生們長期以來的吐槽點,而相當一部分同學表示「真的不想浪費,但一份飯分量太大,只好扔掉」。再如,情緒低落時會不吃飯或吃兩口飯後扔掉,情緒高漲時「吃嘛嘛香」。

2017年6月,李欣然正式開啟了校園食物浪費調查。調查發現,食物浪費的主要因素依次為:一份菜品分量過大,點餐過多,沒有心情,對菜品不熟悉,挑食等。調查小組據此提出建議:食堂的飯菜均設置大小份,便於同學們根據自己的飯量進行選擇;開展新菜品嘗活動,讓同學們對新品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和食堂之間開設信息交流平臺,及時反饋學生意見;充分發揮社團作用,每學期組織關於節約糧食及營養膳食等方面的講座,讓同學們增強環保意識和健康理念。

孩子們自發的調查研究,揭開的只是食物浪費的「冰山一角」。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糧食浪費現象不僅僅發生在校園:一些餐廳曾力推的半份菜已悄然消失;很少有餐館在點餐時提醒消費者「量力而行」;外國人在華就餐,常常感嘆中國人餐桌的「豪奢」;在一些地方,餐飲最低消費等頑疾復發;傳統陋習難改,在不少地方習俗中,餐桌上的菜如果被吃光,會顯得招待不周,婚喪嫁娶等大型聚餐活動中的浪費現象仍十分突出……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成升魁團隊曾歷時6年開展食物浪費研究。課題組對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薩包括餐館、食堂等類型的366家餐飲機構、近8000桌消費樣本和8200份調查問卷進行了調研和分析,發現我國城市餐飲業食物浪費現象比較嚴重: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食物浪費意味著大量水、能源、土地以及生產資料等資源的無效消耗,以及增加水體汙染、土壤汙染、溫室氣體排放等額外的環境負荷。」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博士劉曉潔說,這種浪費遠遠超過我們直觀看到的結果。

齊抓共管,打造「食育」系統工程

愛物節用,從小抓起。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顧問梅方權教授認為,要抓住飲食教育的黃金期——0到7歲階段,這對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格外重要,越早投入,收益越大。「食育這個事,宜早不宜遲,要儘快抓起來。」

瑞典環科院北京代表處負責人高思認為,2016年,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印發《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開展反食品浪費行動。要求條件具備的地方推進自助點餐計量收費,減少餐廚垃圾產生量。高思說,2017年瑞典環科院開展對17個國家700多家公司有關減少食物浪費項目的投入產出分析,結果證明99%以上的項目能夠贏利,且投入產出比為1∶14。

目前,依託國家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針對貧困地區和家庭經濟困難的部分學生已經開展食物營養宣教工作。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針對在校中小學生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營養進校園活動。但在0到7歲即孩子飲食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食育工作卻相對空白。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程廣燕說,今年6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啟動了湖南湘西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委託該所對學齡前兒童進行膳食營養知識宣教。項目實施期間,專家團隊將對項目範圍內幼兒園教職工作者、廚師以及項目管理人員開展膳食營養知識培訓,接受培訓的幼兒園教職工作者在通過培訓考核後,定期在幼兒園開設面向學齡前兒童及其家長的兒童膳食營養知識普及課程,最終實現「兒童—家長—教職工一體化」的膳食營養知識提升目標。7月17日,該項目在湖南吉首市啟動,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組織專家對來自永順、龍山縣29所幼兒園的40餘名教師進行了摸底培訓。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新時期國民營養與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成升魁、汪壽陽透露,將食育列為該項目重要研究命題,由中科院聯合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生態環境部等部委的研究機構及國內知名大學,共同開展我國從學齡前到中小學階段的食育體系及發展路徑研究,為我國食育的科學、有序推進奠定基礎。「科研是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希望未來各部門加強合作,協力推動這項事業。」汪壽陽說。

「如今,一個小娃娃,全家哄著養。」趙豐平感慨,紙張、糧食浪費等比比皆是,服裝攀比名牌、電子產品追求「換代」,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大多數孩子根本沒有物質短缺的體驗。減少物品浪費,樹立節儉意識,不僅要列入課內教育,還要採取相關激勵措施,敦促家庭、社區、學校、社會一起努力,形成「節儉是美德」的良好氛圍。(蔣建科)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專家:中國食物浪費量世界第一 每年浪費1.35億噸
    9月7日下午,在服貿會2020綠色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陳劭鋒提供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中國食物浪費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每年糧食浪費量大概是1.35億噸,接近世界食物浪費總量的三分之一。
  • 餐飲業人均浪費率 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
    近年來,不少餐廳都極響應倡議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目的就是讓市民不要浪費食物,畢竟糧食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近日,有數據指出中國餐飲業人均浪費食物率11.7%,其中大型聚會浪費率達38%。日前,針對浪費食物問題,如今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成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並指出「餐飲浪費現象,這些餐飲數據很驚心!根據報告統計,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為每年13億噸。
  • 中科院專家:中國食物浪費佔全球三分之一 每年浪費糧食1.35億斤
    中科院專家:中國食物浪費佔全球三分之一,僅餐飲業就浪費掉半個河北省產糧9月7日下午,在服貿會2020綠色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陳劭鋒提供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中國食物浪費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每年糧食浪費量大概是1.35億噸(新浪財經註:此處應為斤),接近世界食物浪費總量的三分之一。
  • 全國城市餐飲浪費1700~1800萬噸/年,我們到底「辜負」了多少糧食
    餐桌浪費:全國城市每年浪費1700~1800萬噸 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發布《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對 北京、上海、成都 和 拉薩 報告顯示,四市平均人均浪費量為每餐每人93克,浪費率達12%。根據2015年城市餐飲人數和人均浪費量推算,中國城市餐飲每年浪費總量約1700~1800萬噸。從食物結構看,蔬菜類人均浪費量最高,佔總浪費量29%。其次是主食,佔25%。
  • 食物浪費有多嚴重?數據觸目驚心……
    此前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有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城市餐飲浪費超出你想像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了《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這份報告對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薩4個城市嘗試開展了長達5年的追蹤研究,很有代表性。
  • WWF&中國科學院:2018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舉辦了《2018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發布會暨「中國減少食物浪費聯盟」籌備研討會。
  • 觸目驚心,全球一年浪費13億噸糧食!按人均中國排22位,城市餐飲是重...
    人均浪費糧食最多的前十個國家裡,以發達國家為主。澳大利亞、美國、土耳其排前三。澳大利亞每人一年要浪費361千克糧食,美國人均浪費278千克。美國農業部表示,在美國所有可用食物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食物因損失或浪費而未被食用,算下來浪費掉的糧食總量高達 6250萬噸,價值1610億美元。
  • 數說|城市餐飲浪費超出你想像:餐桌浪費量夠五千萬人吃一年
    此前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有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城市餐飲浪費超出你想像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了《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這份報告對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薩4個城市嘗試開展了長達5年的追蹤研究,很有代表性。
  • 【米之謎】中國糧食各環節的浪費。
    食物浪費背後的社會責任與公德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全球每年有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而與此同時,世界上每8個人中就有1人因飢餓而死亡。浪費食物相當於剝奪了他人公平獲取食物的權利,是對他人的不公。而且,農業生產是以巨大的資源環境代價來滿足居民日常的食物消費需求,食物浪費同時意味著土地和水等資源的無效投入和溫室氣體的無序排放。
  • 吃了又把食物吐掉?央視狠批:有的所謂「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
    據央視新聞官方微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1/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現在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秀,更是浪費嚴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 雙語|外賣平臺叫你別浪費食物:推出「半份菜」服務
    據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在1700萬至1800萬噸之間,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從場所和群體來看,大型餐館、遊客群體、中小學生群體、公務聚餐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
  • 給「反食品浪費」立法,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12月23日人民日報)站在國家安全的視角,考慮到一些浪費行為的愈演愈烈,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審議,實有必要。然而,消息一出,在輿論上,出現了兩種不同聲音,一種認為,反食品浪費立法是回應了社會的關切,制定法律非常必要;另一方聲音,認為反對浪費應是倫理道德層面的事,法律可以不去管它。
  • 餐桌浪費量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審議!
    然而,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提到,「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大型聚會浪費達38%,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也就是說,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有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
  • 「糧食危機」正在加速蔓延,中國如何才能高枕無憂
    因為中國不缺糧食。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從未發生過「糧食危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隨意浪費糧食。中國不是一個食物供應容易的國家。中方有關人士表示,中國糧食安全目前是有充分保障的,事實上,中國糧食安全主要是一個長期問題。短期內,中國的糧食問題無需擔心。但從長遠來看,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弱點。
  • 全球每年超3成糧食被浪費!4國已開始行動,中國也早有應對
    據人民日報8月19日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被浪費的糧食將近三分之一,這對全球環境、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損耗。為促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已有4國開始行動。報導指出,法國、義大利、日本3國也將反食物浪費寫進了法律。2019年,法國進一步加強了《反食物浪費法》,要求餐館、超市等不得銷毀可食用的未售出食物,否則將面臨罰款。2016年,義大利也通過《反食品浪費法》等法律,鼓勵企業或農場捐贈食物,每年減少了約500萬噸的食物浪費。日本也於去年5月通過了《減少食物浪費推進法》。
  • 推進反食品浪費立法 用法律託舉糧食安全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八次委員長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據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加強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工作,成立立法工作專班研究起草了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擬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審議。對於這部專門法律,人們期待已久。
  •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大中小學可以這樣做
    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有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
  • 2019世界十大浪費糧食國家(2)綠會國際部《反糧食浪費法彙編》
    從食物浪費環節來看,有價值210億加元的482萬噸食品在加工過程中被浪費和丟棄,有價值100億加元的238萬噸食品在民眾消費過程中被浪費和丟棄。Second Harvest的研究報告說,加拿大每年可以避免的食品損失和浪費平均到每個家庭是1766加元。
  • 作秀博眼球,大胃王假吃真吐,浪費現象該管管了
    食物浪費現象愈發嚴重近日,央視在一期節目中批評了社會上餐飲浪費的現象,重點點名了目前自媒體上很火爆的「大胃王吃播」,指出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其實並沒有吃,而是全部吐掉,這種誤導消費,浪費嚴重的情況是時候該管管了!
  • 制止餐飲浪費刻不容緩,況且瘦點不好嗎?
    近日,大胃王式吃播先是被央視點名批評,後又被曝出相關產業鏈畸形,讓民眾對這一獵奇性質的網絡直播形式的反感升至頂峰。這種吃播秀違背人體科學規律,不僅影響健康,更與「愛惜食物,反對浪費」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嚴重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