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單靠「窮遊」走遍了半個中國?讀他的遊記,事實沒那麼簡單

2020-12-22 覃仕勇講史

徐霞客是一個好玩、貪玩的怪人。

他愛遠足、愛遊山、愛玩水、愛探幽、愛訪勝、愛冒險,萬事喜歡查索出究竟。

最難得的,是他還特別愛玩文字,把自己的見聞、感想用文字記錄下來。

當他用30年時間走遍大致相當於現在21個省、市、自治區的地域,當他寫了60萬字的記錄《徐霞客遊記》,他被人們稱為「千古奇人」。

現在,學術界給他冠以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的稱號。

更把他開始動手寫《徐霞客遊記》的日子(5月19日),定為了「中國旅遊日」。

而且,徐霞客的影響力並不局限於中國,《徐霞客遊記》已被定位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20部著作之一,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會」。

因為徐霞客與13世紀西方大旅行家馬可波羅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們分別被推尊為「東方遊聖」和「西方遊聖」。

在人們一廂情願的想像裡,徐霞客應該是風雨一肩挑,靠一雙腳,挑著一箱簡單的行李,豪邁地走完他的遊歷生活的。

畢竟,徐霞客在出發前曾抒發過「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壯志——這是何等豪邁、何等灑脫的志氣呢?菩提祖師要傳授「筋鬥雲」給孫悟空,說:「自古道:神仙朝遊北海暮蒼梧。」孫悟空問:「怎麼為『朝遊北海暮蒼梧』?」祖師道:「凡騰雲之輩,早辰起自北海,遊過東海、西海、南海,復轉蒼梧。蒼梧者,卻是北海零陵之語話也。將四海之外,一日都遊遍,方算得騰雲。」

徐霞客抒此壯志,就是向世人宣布,自己要靠一己之力,如神仙一樣,遍遊四方。

另外,還有不少人受清人彭端淑所作《為學》中「蜀之鄙有二僧」的故事所影響,更加肯定了徐霞客芒鞋破砵、衣衫襤褸、風餐露宿的苦行僧形象。

事實並非如此。

徐霞客晚年,曾不無自豪地說:「張騫鑿空,未睹崑崙;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遊。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崑崙,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

徐霞客此語,不光是對自己堅韌之志的肯定,也包含有對自己投入財力的誇耀。

不是嗎?

張騫、玄奘、耶律楚材這些人,雖然也曾遊歷天下,但都是接受皇命而前,有政府財力和物力的支持,我呢,我不過是一個布衣老百姓,卻窮絕河沙,登臨崑崙,遊歷西域,題名絕國!

所以,儘管徐霞客的旅遊經歷過無數意想不到的磨難,但也不是單純的「窮遊」。

徐霞客是家裡的獨子,大半生時間都花費在旅遊上,家裡卻從沒為生計發過愁。

徐霞客第一次遠足是在22歲那年,這一年他新婚,娶了富家女許氏,後來又續弦江陰富家之女羅氏,還納有妾室周氏……總之,徐家是個大家庭,但並不需要他賺錢養家。相反,家裡的財富任由徐霞客浪蕩遊歷、盡情揮霍。

明人筆記《共山堂外紀》對徐家家境的評價是「富甲江南」;另一筆記《戒庵老人漫筆》寫得更具體,徐霞客祖上為江陰首富,家裡田產南到北可以走五十裡遠。

正是有這強大的財力作為後盾,才可以支撐徐霞客數十年的壯遊生活。

那麼,徐霞客的出遊就不可能只是孑然一身了。

每次出遊,徐霞客必有僮僕跟隨,負責飲食起居。另有長隨挑夫,負責粗重活計。

遇上挑夫體力不支,中途退出,徐霞客則另僱當地人接替。

洋洋大觀的《徐霞客遊記》寫盡山水姿態、風光旖旎,但偶爾也寫遊歷途中「趣聞」。

下面,我們透過《粵西遊日記三十》中的「趣聞」,可以窺知徐霞客旅遊式的「灑脫」,應該跟我們許多人想像中的不一樣。

明朝有驛站制度,每一地都設驛站,為出行官員提供人力、馬轎和食宿。徐霞客不是官,無權享受該項待遇,但他是個土豪,憑藉著家族的影響力,得到了地方官贈送的馬牌,於是沿路支使村民為他和僕人抬轎趕路。主僕加上行李,差用的夫役得有七八個。村裡人手不夠時,就讓婦女頂上。此外還要供他吃喝,有魚有肉。

《粵西遊日記三十》記,崇禎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徐霞客在眾夫役的抬轎上「從塢東南行二裡,越一南來小水,又北越一西北來小水,得一村倚東山下」,正悠然自得之間,眾役夫不堪其苦,突然罷工,哄然散去。

徐霞客大怒,趕緊下轎,指揮家奴,前阻後追,左右包抄,終於抓住了一個,「縶用繩捆綁之」,牽著進了村。

村中男子得知徐霞客進村,已嚇得四下逃遁,躲進深山裡去了。

最後,是一個老人出來接待,解釋說:「這裡驛站的鋪司姓廖,外出公幹了,我應該代替他為您尋找役夫,今天天色暗了,明日再啟程吧。」

老人說完,侍候徐霞客「上架餐飯」。

徐霞客當晚記:「餘不得已,從之。檢行李,失二雞,乃鎮遠所送者。」

即徐霞客隨行行李中,不但有穿的用的,還有吃的,其中還有兩隻活雞,在役夫罷工的騷亂中跳籠飛了。

第二天最有意思。

第二天下午,老人為徐霞客徵到了役夫、轎夫,「復上行嶺畔者三裡,又稍下。其處深茅沒頂,輿人又妄指前山徑中多賊陣,餘輩遙望不見也。」

轎夫們抬著徐霞客主僕數人在山間深草處行走,那些深草,幾可沒頂。轎夫問嚇唬徐霞客說,前面山徑經常有盜賊出沒。

說話間,往東南山下走了半裡,到一山麓,相同的劇情上演了:「輿夫遂哄然遁去。」

「時日已薄暮,行李俱棄草莽中」。沒奈何,徐霞客只好招呼家僕背了重要的盤纏下山,重回到村裡找那個負責驛傳事務的老人。

天色已經昏黑,各家遁入山谷的男子都還沒有回來。

徐霞客擔心丟在山間的行李被人挑走,領著僕人挨家挨戶搜人,拉壯丁。

搜來搜去,搜出了兩個婦女。

徐霞客命令她們去搬行李,讓老人負責做飯。

徐霞客得意地寫「老人懼餘鞭其子若孫」(老人擔心我會鞭責他的子孫),不得不聽從。

吃過晚餐,徐霞客「叱令速覓夫,遂臥」(喝令老人快緊給我找抬轎子扛行李的夫役,然後躺下就寢了)。」

……

以上所記,是徐霞客漫長壯遊生涯中的一個小片段、小插曲,卻讓我們揭開迷霧,更加接近這個大旅遊家的真實生活。

相關焦點

  • 明朝歷史:遊記傳天下,奇人徐霞客
    徐霞客生活的時代交通很不方便,除了小船和馬車這類交通工具之外,全靠兩腳行走,這點困難嚇不倒他;沿途可能遇上的毒蛇猛獸、土匪盜賊嚇不倒他,他挺胸抬頭,迎著風霜雨露,頂著烈日寒風,勇敢地知難而進。他曾經豪邁地說,他已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不避風雨,不憚(怕的意思)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有一次,徐霞客來到廣西融縣的真仙巖,要進一個山洞考察。他走到洞口,見一條巨蛇橫臥在那裡睡覺。
  • 【滇地寶藏】「窮遊鼻祖」徐霞客的昆明西山遊
    原標題:【滇地寶藏】「窮遊鼻祖」徐霞客的昆明西山遊  二十二歲時,徐霞客踏上了出遊之路。他頭戴母親做的遠遊冠,肩挑著簡單的行李,離開了家鄉。  徐霞客遊歷考察的三十多年間,在完全沒有他人資助的情況下,先後進行了四次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現在的21個省、市、自治區,覆蓋了大半個中國。
  • 論旅遊達人,他當第二,誰敢當第一?富二代的遊記竟成了軟文典範
    於是乎,22歲的徐霞客用自己餘生的30多年,走遍了明朝的大江南北,足跡遍布大半個天下。很多人好奇徐霞客是富遊還是窮遊,其實徐霞客可以說是二者兼而有之。徐霞客初遊時,徐家尚是巨富之家,所以我們從他的遊記來看,這時候出行條件還是相當不錯的。
  • 徐霞客的逆襲,印證一句名言的重要性,可他的成功之路卻不能複製
    中國有兩句名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前一句是真理——將書讀懂,可以通過科考,走上仕途。行萬裡路能成名嗎?大名鼎鼎的徐霞客,便印證了「行萬裡路」也能成功。現代許多人也嚮往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徐霞客的成名路卻不能輕易模仿。您可知道這是為什麼?
  • 從中國第一個驢友徐霞客 到如今的中國旅遊日
    這個人就是明代的徐霞客。徐霞客畫像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家族中,但是家族在他父親那一代就已經開始中落,家境也不是很好了。徐霞客從小不喜歡讀四書五經,只喜歡讀各種奇書,比如輿地誌、山海圖經等。所以十五歲參加科舉考試,不出意料地落榜了。他的父親說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了。實際上,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這個日子的確定,緣自《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的開篇之日。徐霞客壯麗的一生為旅行家做了完整定義,我們再次講述徐霞客的故事,挖掘前所未知的史料,以他的事跡紀念「中國旅遊日」。
  • 中國旅遊的傳奇 他寫遊記那天被歷史永遠銘記
    「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這是徐霞客從小就給自己立下的人生目標。作為古代偉大的旅行家之一,在寫《徐霞客遊記》之前他就已經開啟了遊歷之旅。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他無意於仕途卻流連於名山大川之間。在交通如此不便利的條件下,他能走遍大半個中國,其困難可想而知。
  • 徐霞客:史上最出名驢友1/3生命在路上(圖)
    他對中國廣大地區獨立探訪,經30年考察撰成60餘萬字的《徐霞客遊記》,開闢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這部書既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作,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經典,具有深遠的影響。   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也是《徐霞客遊記》開篇的日子。當年他走過的地方,現在許多已經成為了著名的風景名勝,但也有許多藏身草莽之中,難覓其蹤。
  • 古代旅遊達人徐霞客:走錯路、被人騙,寫遊記賣到爆
    徐霞客是那種獨一無二的人,400多年前,他就花了30年行走中國。他出生在江陰的一個富庶家庭,媽媽是少有的讀過書的女子。徐霞客科舉不順,便只能務農從商,後來覺得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開始遊歷,聽起來頗有些「明朝後浪」的意思。
  • 明朝最牛驢友徐霞客,33年來一直在窮遊,堪稱窮遊界鼻祖
    但是歷史上有個著名的人物徐霞客,他從22歲離開家後,就一直在外面遊歷,直到55歲生重病被送回家,第二年便去世。也就是說他在外面旅遊了足足33年。那麼徐霞客又從哪裡來的錢,讓他在外面旅遊這麼長的時間呢?
  • 旅遊家徐霞客與晴山堂
    他56歲時出遊雲南,不幸癱瘓,由麗江知府木生白派人抬送回家。不久,這位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遊家就離開了人間。徐霞客一生寫有很多具有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地理學專著及遊記散文。他不圃於前人留下的經志,根據自己得到的第一手資料,對前人的說法提出自己的意見。
  • 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探險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徐霞客
    徐霞客是中國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探險旅行家和遊記文學家。他探人所未知,達人所未達。Spent his life in taveling and discoveringthe vast land of China with the spirit "traveling without boundaries" 他寫下了不朽的《徐霞客遊記》。
  • 不僅寫《徐霞客遊記》,他還為書法史留下壯舉,可惜不為眾人所知
    說起徐霞客,除了寫了一部著名的遊記以外,他還在書法史上作出了一項壯舉,可惜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徐霞客是我國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眾所周知,他的傑出貢獻在於考察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並為後人留下了一部遊記散文巨著《徐霞客遊記》,是世界上第一位考察研究巖溶地貌的科學家。除此以外,我要說一件很多人並不了解的徐霞客的傑出貢獻——那就是他為保留和傳承元明書法,留下了著名的「晴山堂石刻」,成為罕見的以元明著名書法家作品為主的石刻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徐霞客窮遊全國,謝靈運壕帶幾百人逢山開路
    多少人都夢想著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不過說走就走,也要帶著行李箱,訂張火車或者飛機票,順便查查攻略,APP上定個酒店,還沒下車一站式服務已經到位,人生就是如此幸福。不過這種一站式服務顯然不適用於古代,沒有網絡沒有便捷的交通,甚至連住宿都不能保證,這要怎麼辦呢?
  • 林霄︱發現王忠紉:《徐霞客遊記》的首位整理者
    《徐霞客遊記》的研究已經是一門顯學,歷來研究者都知道遊記的首位整理者叫王忠紉。然而關於王忠紉是誰,一直以來未有答案。1928年丁文江先生在其《徐霞客年譜》(中國書籍出版社,321頁)中寫道:「王忠紉,江陰縣誌無其名,惟萬曆三十八年,庚戌進士王良臣,字忠亮,疑其兄弟輩。又黃道周獄中答先生書,有:賢郎遠來,甚可念。忠紉翁重惠寒裘。
  • 《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寫的便是這片山水
    徐霞客走遍中國大地,曾3次來到天台山,《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作便是《遊天台山日記》,天台山山水靈秀,今天我們走進的便是天台石樑景區。當年徐霞客從古方廣寺旁的石樑經過,俯視百丈深淵,曾記載道:"餘從梁上行,下瞰深淵,毛骨俱悚",由此可見石樑飛瀑的壯觀。沿著山路,繼續上行走進古方廣寺,寺內清靜如初,雖然今天的建築很新,但它歷史卻有1000多年的歷史,從千年前的智者大師的天台道場,到宋代的興盛,千古騷人遊覽天台美景多會駐足於此,訪寺觀景。
  • 那個孤獨而偉岸的身影——寫在徐霞客誕辰430周年之際
    現存《徐霞客遊記》的第一篇是5月19日所作,這一天,被確定為「中國旅遊日」。  徐霞客是旅行家,但把他僅僅當作「遊聖」來供奉,是一種誤讀;徐霞客是文學家,但把《徐霞客遊記》只當作文學作品來欣賞,是一種淺讀。  徐霞客首先是科學家,一位在地質學、地理學、生態學有獨特發現、突出貢獻的專家。
  • 大丈夫應該像他一樣走遍天下,怎能在一處終老一生!
    喜歡本篇文章的話可以關注筆者噢~前段時間有個新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河南一位實驗中學的老師辭職了,她辭職不要緊,辭職信卻引發大家熱議。「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被網友評論為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我覺得大丈夫應該像他一樣,走遍天下,怎麼能在一地終老一生!他就是徐霞客,一個中國古代歷史上傳奇式的人物。他可謂是一生都在旅行,寫下了《徐霞客遊記》,成為對後世影響極大的地理,文學著作。徐霞客之所以能夠如此任性的遊玩,跟他的家風家訓有很大關係。
  • 從古至今,中國文人如何寫遊記?
    1566年陰曆12月24日,他從安寧出發,經碧雞關,入華庭寺,沿古道爬到太華寺夜宿,次日遊覽各名殿一番後,下山乘舟返省城。這一天的遊覽鍛鍊,被他寫作《遊太華山記》。和所有流水帳一樣,遊記第一段是說抵達方式和過程。雖比今天少了個纜車,但可看出陸路景觀極大的變化。
  • 李白沒工作怎麼玩得那麼歡
    一直在路上,又沒固定收入,難道他們也像我們現在一樣『窮遊』嗎?說到旅行達人,不得不提徐霞客,這位志在四方的千古奇人,花了30多年遊歷了21個省市,探究到別人無法到達的地方,見遍了無數當時還未被人所知的事物,他的一生幾乎都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然而,徐霞客在外面遊了三十幾年,卻一次也沒被人資助過,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