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是一個好玩、貪玩的怪人。
他愛遠足、愛遊山、愛玩水、愛探幽、愛訪勝、愛冒險,萬事喜歡查索出究竟。
最難得的,是他還特別愛玩文字,把自己的見聞、感想用文字記錄下來。
當他用30年時間走遍大致相當於現在21個省、市、自治區的地域,當他寫了60萬字的記錄《徐霞客遊記》,他被人們稱為「千古奇人」。
現在,學術界給他冠以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的稱號。
更把他開始動手寫《徐霞客遊記》的日子(5月19日),定為了「中國旅遊日」。
而且,徐霞客的影響力並不局限於中國,《徐霞客遊記》已被定位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20部著作之一,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會」。
因為徐霞客與13世紀西方大旅行家馬可波羅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們分別被推尊為「東方遊聖」和「西方遊聖」。
在人們一廂情願的想像裡,徐霞客應該是風雨一肩挑,靠一雙腳,挑著一箱簡單的行李,豪邁地走完他的遊歷生活的。
畢竟,徐霞客在出發前曾抒發過「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壯志——這是何等豪邁、何等灑脫的志氣呢?菩提祖師要傳授「筋鬥雲」給孫悟空,說:「自古道:神仙朝遊北海暮蒼梧。」孫悟空問:「怎麼為『朝遊北海暮蒼梧』?」祖師道:「凡騰雲之輩,早辰起自北海,遊過東海、西海、南海,復轉蒼梧。蒼梧者,卻是北海零陵之語話也。將四海之外,一日都遊遍,方算得騰雲。」
徐霞客抒此壯志,就是向世人宣布,自己要靠一己之力,如神仙一樣,遍遊四方。
另外,還有不少人受清人彭端淑所作《為學》中「蜀之鄙有二僧」的故事所影響,更加肯定了徐霞客芒鞋破砵、衣衫襤褸、風餐露宿的苦行僧形象。
事實並非如此。
徐霞客晚年,曾不無自豪地說:「張騫鑿空,未睹崑崙;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遊。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崑崙,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
徐霞客此語,不光是對自己堅韌之志的肯定,也包含有對自己投入財力的誇耀。
不是嗎?
張騫、玄奘、耶律楚材這些人,雖然也曾遊歷天下,但都是接受皇命而前,有政府財力和物力的支持,我呢,我不過是一個布衣老百姓,卻窮絕河沙,登臨崑崙,遊歷西域,題名絕國!
所以,儘管徐霞客的旅遊經歷過無數意想不到的磨難,但也不是單純的「窮遊」。
徐霞客是家裡的獨子,大半生時間都花費在旅遊上,家裡卻從沒為生計發過愁。
徐霞客第一次遠足是在22歲那年,這一年他新婚,娶了富家女許氏,後來又續弦江陰富家之女羅氏,還納有妾室周氏……總之,徐家是個大家庭,但並不需要他賺錢養家。相反,家裡的財富任由徐霞客浪蕩遊歷、盡情揮霍。
明人筆記《共山堂外紀》對徐家家境的評價是「富甲江南」;另一筆記《戒庵老人漫筆》寫得更具體,徐霞客祖上為江陰首富,家裡田產南到北可以走五十裡遠。
正是有這強大的財力作為後盾,才可以支撐徐霞客數十年的壯遊生活。
那麼,徐霞客的出遊就不可能只是孑然一身了。
每次出遊,徐霞客必有僮僕跟隨,負責飲食起居。另有長隨挑夫,負責粗重活計。
遇上挑夫體力不支,中途退出,徐霞客則另僱當地人接替。
洋洋大觀的《徐霞客遊記》寫盡山水姿態、風光旖旎,但偶爾也寫遊歷途中「趣聞」。
下面,我們透過《粵西遊日記三十》中的「趣聞」,可以窺知徐霞客旅遊式的「灑脫」,應該跟我們許多人想像中的不一樣。
明朝有驛站制度,每一地都設驛站,為出行官員提供人力、馬轎和食宿。徐霞客不是官,無權享受該項待遇,但他是個土豪,憑藉著家族的影響力,得到了地方官贈送的馬牌,於是沿路支使村民為他和僕人抬轎趕路。主僕加上行李,差用的夫役得有七八個。村裡人手不夠時,就讓婦女頂上。此外還要供他吃喝,有魚有肉。
《粵西遊日記三十》記,崇禎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徐霞客在眾夫役的抬轎上「從塢東南行二裡,越一南來小水,又北越一西北來小水,得一村倚東山下」,正悠然自得之間,眾役夫不堪其苦,突然罷工,哄然散去。
徐霞客大怒,趕緊下轎,指揮家奴,前阻後追,左右包抄,終於抓住了一個,「縶用繩捆綁之」,牽著進了村。
村中男子得知徐霞客進村,已嚇得四下逃遁,躲進深山裡去了。
最後,是一個老人出來接待,解釋說:「這裡驛站的鋪司姓廖,外出公幹了,我應該代替他為您尋找役夫,今天天色暗了,明日再啟程吧。」
老人說完,侍候徐霞客「上架餐飯」。
徐霞客當晚記:「餘不得已,從之。檢行李,失二雞,乃鎮遠所送者。」
即徐霞客隨行行李中,不但有穿的用的,還有吃的,其中還有兩隻活雞,在役夫罷工的騷亂中跳籠飛了。
第二天最有意思。
第二天下午,老人為徐霞客徵到了役夫、轎夫,「復上行嶺畔者三裡,又稍下。其處深茅沒頂,輿人又妄指前山徑中多賊陣,餘輩遙望不見也。」
轎夫們抬著徐霞客主僕數人在山間深草處行走,那些深草,幾可沒頂。轎夫問嚇唬徐霞客說,前面山徑經常有盜賊出沒。
說話間,往東南山下走了半裡,到一山麓,相同的劇情上演了:「輿夫遂哄然遁去。」
「時日已薄暮,行李俱棄草莽中」。沒奈何,徐霞客只好招呼家僕背了重要的盤纏下山,重回到村裡找那個負責驛傳事務的老人。
天色已經昏黑,各家遁入山谷的男子都還沒有回來。
徐霞客擔心丟在山間的行李被人挑走,領著僕人挨家挨戶搜人,拉壯丁。
搜來搜去,搜出了兩個婦女。
徐霞客命令她們去搬行李,讓老人負責做飯。
徐霞客得意地寫「老人懼餘鞭其子若孫」(老人擔心我會鞭責他的子孫),不得不聽從。
吃過晚餐,徐霞客「叱令速覓夫,遂臥」(喝令老人快緊給我找抬轎子扛行李的夫役,然後躺下就寢了)。」
……
以上所記,是徐霞客漫長壯遊生涯中的一個小片段、小插曲,卻讓我們揭開迷霧,更加接近這個大旅遊家的真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