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6 年起,大腸癌就成為國內患癌人數第一名的癌症,近年來像是李國修、賀一航以及豬哥亮,都是因為大腸癌而逝世。
現代上班族普遍缺乏運動,經常聚餐大吃大喝,燒烤油膩全然不忌,嗜吃紅肉、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導致腸胃負擔重,腸道提早老化,造成大腸息肉的增長,而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息肉演化而來的,據統計,有高達95%的息肉會變成癌症。
幸好,現在只要透過腸鏡檢查,就能找出沒有徵兆的大腸息肉,讓大家及時治療。
腸鏡檢查,找出無症狀的大腸息肉。
這4 種人應該要做腸鏡檢查
出現症狀
人體75%免疫力都在腸道,腸道功能不正常容易引發細胞突變。因此慢性便秘、腹瀉、便血或糞便潛血者,或體重因為不明原因下降5%以上者都要注意。經常食用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飲食或不良嗜好者也要注意,因為吸菸、喝酒或是經常熬夜、作息不正常也與患癌也有高度的相關性。
近親患癌
若父母、子女等近親有大腸息肉或患大腸癌,患癌風險將比一般人高,就必須提早做腸鏡,建議從父母親患癌症或息肉的年齡,再往前推10年,就是你應該做腸鏡檢查的時候。
年齡50歲以上
根據流行病學,50歲以上是大腸癌風險比較高的族群,有90%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年齡都在50歲以上。
慢性腸道發炎
如患有慢性腸道發炎疾病,例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患時間長達8年以上,也會提升患癌機率,建議也要接受腸鏡檢查。
高達2成息肉會復發
大腸息肉有基因遺傳性,若父母兄弟姊妹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病史,就要提高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如果是健康檢查發現息肉,一般都建議先以手術為優先考量。
但是,統計發現,其實有高達 2 成的大腸息肉會再生。所以除了用內視鏡切除息肉,再用飲食調整,避免息肉再生,雙管齊下才能更好的阻絕大腸癌的可能性。
健康飲食可以降低息肉再生的可能性
讓息肉不反反覆覆 中醫建議這樣吃
中醫消化病專家張璐表示,中醫認為脾胃虛損,是造成大腸息肉的本質,而痰瘀互結,氣滯血瘀、溼盛相兼為大腸息肉最常見的體質。
她指出,中醫在治療大腸息肉時,會依據症狀不同作出調整。
便秘問題的患者
一般會先使用能夠增加腸胃蠕動的藥方,可以幫助減少大腸息肉。
排便還算順暢的患者
中醫會使用理氣藥,調節腸胃功能,來改善息肉增長的情況。
當排便伴有出血
通常就會使用蒲公英、敗醬草清熱解毒、地榆炭、仙鶴草涼血止血。
沒有任何症狀
建議補脾虛,對於手術後息肉復發有非常好的抑制效果。
高纖飲食避免息肉再生 無肉不歡者也可喝茶預防
張璐表示,要改善大腸息肉,飲食絕對是關鍵,首先少吃燒烤,飲食與大腸息肉的生成有相關性,少吃燒烤,油炸物,多吃新鮮的蔬果,烹調方式多選用清蒸、水煮。另外,就是多吃高纖飲食,木耳、菇類、水果、綠色花椰菜、高麗菜、胡蘿蔔、番茄、洋蔥、大蒜、蘆筍、燕麥、小麥、海帶等可以淨化腸道。
針對無肉不歡的人,張璐推薦中藥茶飲「清腸花草茶」,有保健預防息肉的效果。
清腸花草茶
材料:金銀花、菊花、蒲公英、槐花各5克。
做法:將藥材以1000CC用100度熱水悶泡即可飲用。
功效:金銀花、菊花、蒲公英、槐花對於大腸息肉有很好的消炎,涼血,化瘀的功效,對於愛吃肉的朋友也有清腸預防大腸息肉的效果。
註:本文由張璐醫生原創,經由張璐說胃腸欄目wcb939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