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95%變成癌!中醫推薦這樣吃避免息肉再生

2020-12-25 騰訊網

從 2006 年起,大腸癌就成為國內患癌人數第一名的癌症,近年來像是李國修、賀一航以及豬哥亮,都是因為大腸癌而逝世。

現代上班族普遍缺乏運動,經常聚餐大吃大喝,燒烤油膩全然不忌,嗜吃紅肉、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導致腸胃負擔重,腸道提早老化,造成大腸息肉的增長,而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息肉演化而來的,據統計,有高達95%的息肉會變成癌症。

幸好,現在只要透過腸鏡檢查,就能找出沒有徵兆的大腸息肉,讓大家及時治療。

腸鏡檢查,找出無症狀的大腸息肉。

這4 種人應該要做腸鏡檢查

出現症狀

人體75%免疫力都在腸道,腸道功能不正常容易引發細胞突變。因此慢性便秘、腹瀉、便血或糞便潛血者,或體重因為不明原因下降5%以上者都要注意。經常食用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飲食或不良嗜好者也要注意,因為吸菸、喝酒或是經常熬夜、作息不正常也與患癌也有高度的相關性。

近親患癌

若父母、子女等近親有大腸息肉或患大腸癌,患癌風險將比一般人高,就必須提早做腸鏡,建議從父母親患癌症或息肉的年齡,再往前推10年,就是你應該做腸鏡檢查的時候。

年齡50歲以上

根據流行病學,50歲以上是大腸癌風險比較高的族群,有90%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年齡都在50歲以上。

慢性腸道發炎

如患有慢性腸道發炎疾病,例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患時間長達8年以上,也會提升患癌機率,建議也要接受腸鏡檢查。

高達2成息肉會復發

大腸息肉有基因遺傳性,若父母兄弟姊妹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病史,就要提高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如果是健康檢查發現息肉,一般都建議先以手術為優先考量。

但是,統計發現,其實有高達 2 成的大腸息肉會再生。所以除了用內視鏡切除息肉,再用飲食調整,避免息肉再生,雙管齊下才能更好的阻絕大腸癌的可能性。

健康飲食可以降低息肉再生的可能性

讓息肉不反反覆覆 中醫建議這樣吃

中醫消化病專家張璐表示,中醫認為脾胃虛損,是造成大腸息肉的本質,而痰瘀互結,氣滯血瘀、溼盛相兼為大腸息肉最常見的體質。

她指出,中醫在治療大腸息肉時,會依據症狀不同作出調整。

便秘問題的患者

一般會先使用能夠增加腸胃蠕動的藥方,可以幫助減少大腸息肉。

排便還算順暢的患者

中醫會使用理氣藥,調節腸胃功能,來改善息肉增長的情況。

當排便伴有出血

通常就會使用蒲公英、敗醬草清熱解毒、地榆炭、仙鶴草涼血止血。

沒有任何症狀

建議補脾虛,對於手術後息肉復發有非常好的抑制效果。

高纖飲食避免息肉再生 無肉不歡者也可喝茶預防

張璐表示,要改善大腸息肉,飲食絕對是關鍵,首先少吃燒烤,飲食與大腸息肉的生成有相關性,少吃燒烤,油炸物,多吃新鮮的蔬果,烹調方式多選用清蒸、水煮。另外,就是多吃高纖飲食,木耳、菇類、水果、綠色花椰菜、高麗菜、胡蘿蔔、番茄、洋蔥、大蒜、蘆筍、燕麥、小麥、海帶等可以淨化腸道。

針對無肉不歡的人,張璐推薦中藥茶飲「清腸花草茶」,有保健預防息肉的效果。

清腸花草茶

材料:金銀花、菊花、蒲公英、槐花各5克。

做法:將藥材以1000CC用100度熱水悶泡即可飲用。

功效:金銀花、菊花、蒲公英、槐花對於大腸息肉有很好的消炎,涼血,化瘀的功效,對於愛吃肉的朋友也有清腸預防大腸息肉的效果。

註:本文由張璐醫生原創,經由張璐說胃腸欄目wcb939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大腸息肉 知多少(一)
    (圖片來自網絡)什麼是大腸息肉呢?大腸息肉是指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在沒有明確病理性質之前,統稱為大腸息肉,包括結腸息肉和直腸息肉,多見於直腸和乙狀結腸。通常無任何症狀而被人忽視,少數患者因息肉大而引起腸道症狀:腹部不適、便血、大便性質及排便習慣改變等。大腸息肉的病因有哪些呢?
  • 腸息肉會癌變嗎 腸息肉竟是這樣形成的
    息肉一般都較小,細長彎曲,形狀不規則,一端游離或兩端附著在腸壁上而中間懸空,呈橋樣。在未確定其病理性質之前統稱為息肉,明確病理性質後則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診斷學名稱,如結腸管狀腺瘤、直腸原位癌、結腸炎性息肉等。其病理性質之前統稱為息肉,明確病理性質後則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診斷學名稱,如結腸管狀腺瘤、直腸原位癌、結腸炎性息肉等。
  • 大腸息肉是「定時炸彈」,一定要及時拆除!
    腸息肉是局部腸黏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黏膜隆起樣病變,說白了在大腸黏膜表面長出來的「小瘊子」。發生原因不甚明了,多出現在中年以後,50--歲以後的人群大約有25~80%的發生率。 儘管它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已被公認為是一種重要的癌前病變。
  • 息肉離腸癌有多遠?
    絕大多數的大腸癌是從大腸息肉逐步轉變過來的,一般認為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10年。大腸息肉是腸黏膜上隆起性病變,由於少有症狀,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不易被發現。多數患者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被發現,切除結腸息肉可阻斷大腸癌的發生。
  • 內鏡科主任韓振琦教授做客《百裡挑一大醫生》談大腸息肉患者的...
    大腸息肉其實就是腸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說,是長在腸管內的一個肉疙瘩。大腸是息肉的好發部位,由於很少引起症狀,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發現,多數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才被發現的。
  • 我叫「 息肉 」,很容易變癌,但我最怕它
    ;最陰險的是大腸息肉,經常多發分布,平時隱蔽生長,到時「搖身一變」就可成為結腸癌,只不過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發現血便就會去看醫生,我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經不輕了。但我們所有家族成員並非都會變癌,在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奧秘。比如,95%的大腸癌就是我們長大之後的樣子!
  • 體檢報告中顯示胃息肉、腸息肉、宮頸息肉……
    眼看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排隊體檢季,最怕的不是憋尿排長隊,而是報告單上奇奇怪怪的學術名詞,分不清是敵是友,尤其是「息肉」這個字眼,大多數人看到後都是一臉的疑惑,身上多出來一小塊肉要不要緊?再上網一查,立馬大驚失色,息肉會變成癌症?那到底這個小疙瘩會不會長成癌症,要怎麼揪出它,如何「幹掉」它?現代快報記者邀請了多個科室的專家,聽聽他們給出的權威解答。
  • 大腸息肉是怎麼形成的?醫生:或離不開這4個誘因,儘量避免
    大腸息肉有腫瘤性和非腫瘤性之分,其中腫瘤性屬於癌前病變,因此一定要及時治療,防止病情發展。 大腸息肉的隱匿性很強,一般初發時沒有任何症狀,但是隨著息肉的增長,會出現消化不良、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習慣改變或糞便中出現粘液等症狀。 因此平時生活中要密切關注身體變化,發現不正常現象,及時到醫院檢查。
  • 「大腸息肉」讓患者產生恐懼!醫生:明白4個問題,或能繞過腸癌
    看著手中的體檢報告, 「大腸息肉」四個字讓患者產生恐懼! 不由的拿起手機開始上網查詢,發現息肉居然和癌有關! 又因癌這個字,患者產生無限的聯想,開始對病情感到絕望和恐慌,害怕癌症會找上自己!
  • 一封來自息肉的自白書。
    ;最陰險的是大腸息肉,經常多發分布,平時隱蔽生長,可以沒有任何症狀,但是,經過幾年、十幾年的默默生長,到時「搖身一變」就可成為結腸癌!但我們所有家族成員並非都會變癌,在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奧秘。比如,95%的大腸癌就是我們長大之後的樣子!三、並不是每個息肉都會癌變因為惡性的畢竟佔極少數,良性的佔絕大多數,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即使癌變,也要經過較長時間。
  •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您詳細回答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您詳細回答 結腸息肉為消化道常見病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西式化,其發病率逐年提高。結腸息肉按組織學特徵可分為炎性、腺瘤性、錯構瘤性和增生性息肉四類。
  • 膽息肉會變癌嗎 膽息肉有哪些病因
    膽息肉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問題,有些患者很害怕膽息肉會變嚴重,那麼膽息肉會變癌嗎?膽息肉有哪些病因呢?相信大家非常想知道,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有關於這些方面的吧。膽息肉會變癌嗎很多人體檢時發現膽囊息肉後非常緊張,擔心會變成膽囊癌。其實,體檢時通過B超等檢查發現的所謂膽囊息肉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膽囊息肉樣病變。
  • 以「便」識息肉:上廁所出現4種「不對勁」,可能是大腸息肉拜訪
    在大腸息肉形成之後會發出信號,部分人在上廁所的時候就會發現糞便有特殊的表現,如果有這種情況存在,或許就是大腸息肉在發展。應該通過及時檢查的方式來判斷疾病的類型,才能針對性展開治療,否則大腸息肉出現卻沒有重視,人體健康受到影響,在上廁所的時候特殊表現也明顯。
  • 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哪個是癌先兆?幾個分析揭曉答案
    「小夥便血半年,才來做腸鏡;腸鏡檢查發現癌前病變,他仍不在意。我打電話催了3次,他才去治療,一耽誤又是3個多月,可惜,已是腸癌!」最近,福州市第一醫院消化內鏡室的蔡筱蕾醫生在朋友圈發了這段話,引得不少人唏噓。
  • 患癌之前,很多人都會經歷癌前病變!抓住這個階段,消結節、除息肉...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大眾健康管理意識的提高,結節、息肉、增生、囊腫的檢出率越來越高,但很多人對這些「異樣」的檢查結果,還是一知半解,有些人認為這是癌前病變,離患癌只有一步之遙了,整日惶恐不安;有些人卻對這樣的結果放任不管,再去體檢時發現已經是癌症了。那結節、息肉、增生、囊腫是不是癌前病變?
  • 腸息肉的症狀 預防腸息肉這麼做才對
    結腸息肉作為越來越常見的腸道疾病,大家對腸息肉有什麼了解呢?腸息肉的症狀有哪些呢?導致腸息肉的原因有什麼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腸息肉的症狀(1)直腸息肉的主要症狀為便血、脫垂、腸道刺激症狀便血:無痛性便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臨床表現。息肉出血量較少,如果由於排糞時擠壓而使息肉脫落以及息肉體積大位置低,可發生較多量的出血。
  • 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卻可以長得很大而患者毫無感覺;最陰險的是大腸息肉,經常多發分布。但我們所有家族成員並非都會變癌,在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奧秘。比如,95%的大腸癌就是我們長大之後的樣子!3.並不是每個息肉都會癌變因為惡性的畢竟佔極少數,良性的佔絕大多數。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即使癌變,也要經過較長時間。
  • 腸息肉怎樣解決?中醫:不手術就能消除,還能防復發!
    腸息肉手術除了要承擔手術風險,在手術後也會復發,而如果不能及時消除,息肉也會有癌變的風險。因此如何消除息肉,如何讓「它」不復發,成為了關鍵。那麼,腸息肉究竟該怎樣解決?中醫:不手術就能消除息肉,還能防復發!
  • 九個問題,帶你全面了解直腸息肉!!!
    大約有超過90%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很多人查出腸息肉後感到恐慌不安,那麼,到底什麼是大腸息肉?為什麼會得大腸息肉?腸息肉嚴重不嚴重,需不需要切呢?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切除後還需要做什麼?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腸息肉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大腸息肉?
  • 四個部位長息肉,為健康及時手術切除,別拖到「癌症」找上門
    43歲的何女士在婦科檢查的時候發現了宮頸息肉,醫生建議她及時手術切除,因為宮頸息肉有一定惡變的傾向,雖然它的總體惡變率不高,但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 事實上,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意外發現身體裡長了息肉,這裡要說的是,無論哪裡出現了息肉,一般來說,都不會明顯的症狀,息肉是一種癌前病變,特別是以下四個部位的息肉,建議你不要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