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骨頭上的故事——《皮囊》

2020-12-19 小樂分享文化

我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晚上拿出來《皮囊》靜靜的讀。

在《皮囊》中你總會找到自己,然後坦蕩蕩明明白白地做自己,不去掩飾,不去偽裝。

書裡簡述了一位倔強、固執的父親,可能像全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他不知道如何表達愛,他是一家之主,他從沒想過有一天疾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始終不願意承認現實,可是最終還是輸給了疾病。

整篇文章,行文風格沉穩,表達了我們九零後這一代有遠大理想卻對生活充滿了無力感的同齡人對自己及家庭的命運的思考。

在我大一時候,最疼愛我的奶奶離開了我們,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人奄奄一息的樣子,所有人都那麼無力,只是靜靜的守著。那一刻,或許皮囊已經死去,但那顆心依然堅強地、任性地跳動著。她還在堅持著感受著親人們圍在一起的幸福感。我突然發現,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有些人說,活著嘛,開心一天是一天,不必強求那麼多,隨遇而安就好啦。

有些人說,活著嘛,必須要有鬥志,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有的人說,活著只有三萬多天,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自己舒服就好。

有的人說,生而為人,莫舍己道,勿擾他心。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所以我特別討厭那所謂的道德批判,我開始發現,每一位真正的作家最想要追求的是一個真理,是一種關於道德判斷的排斥真理。

活著就很不容易,不是只有你傷痕累累,所有人都彈盡糧絕,但遍體鱗傷的心總是美好的,每一次受傷流淚、甚至流血、當結了痂之後、即使留下疤痕依然敏感如初。

皮囊可以沒有心。但一顆年輕跳動的心無法否定皮囊的作用,皮囊是我們生命的一個長度、是生活的寬度,或許就因為它有限,所以他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去對待,永遠有所期待,永遠熱愛生活,永遠相信夢想,相信努力的意義。我覺得活著有趣一點,就是對生命的不辜負

我喜歡睡前安安靜靜的閱讀這本書,即使難受,也可以靜靜的流淚,躲過城市的喧囂,我希望有一塊淨土,在那裡我可以做自己,即使在別人眼裡寸草不生。

相關焦點

  • 《骨頭之書的》有趣之處:刨去皮囊,細談骨頭
    但是孩子還是會問蛇的骨頭是什麼樣子的等聽著有趣,又無法回答的問題,畢竟我不是科研工作者,可是這些蛇之類的動物老母親可不敢買回來刨去皮囊,拿出骨頭來給孩子品品。直到後浪推出《骨頭之書》,這本書不僅可以觸摸到骨頭,通過有趣又不失科普的問答,真正做到了刨去皮囊,細談骨頭,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引導孩子進入了骨頭科普的大門。
  • 皮囊之下還有什麼?
    沒關係從今天起,每周日合圖在這讀給你聽,無論您身在何方,合圖始終會給您送上溫暖。皮囊,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具鮮活的皮囊,不管這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心。心就像一盞明燈,把皮囊從內部照亮。 蔡崇達筆下的皮囊以柔情,冷靜,細緻地向我們娓娓道來關於理想,關於親情,關於夢。皮也就是作者的外曾祖母。她活到九十九歲,從來不在乎自己的身體,認為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讓人敬佩又陡生憐憫。
  • 細細品讀《皮囊》,故事的背後是每個人皮囊下發自靈魂的吶喊
    品讀《皮囊》,有些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捨棄皮囊,看見自己!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麼?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有嗎?有的吧。我們總相信人的皮囊下,還住著一個靈魂,而靈魂看不見亦摸不著,好像不會生病也不會痛苦,那它重要嗎?我們似乎也給不出答案。但翻一翻蔡崇達的《皮囊》,好像隱隱約約在其中找到了答案。《皮囊》是一部有著小說質感的散文集,它以平實、冷靜的語言,描繪著一幕幕溫暖而又殘酷的故事。
  •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這一路,點亮皮囊包裹下的那顆心,充盈著光亮,希望,和無限遐想,皮囊會崩壞,但心在亮著靈魂就不會徹底消亡。《皮囊》是一本散文集,但更像是一本小說。它從不同角度的刻畫,讓你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生命的舞蹈,最終,也讓這生命以最真實豐盈的狀態呈現到你的眼前。
  • 蔡崇達《皮囊》:親人生老病死、理想與現實差距、故鄉與遠方抉擇
    《皮囊》這本書是蔡崇達的代表作品,自出版以來盛行至今,這是一部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作者在這部書中寫了14則短篇故事,他總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身份對身邊的親人、朋友進行深刻的描寫,看似雲淡風輕,實則殘酷沉重。
  •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誰的世界裡也沒有容易二字
    在蔡崇達的筆下,文章暖心而細膩,描述了一系列發生在福建一個漁業小鎮上的故事,表現出了那些刻在骨肉間的風土人情,以及作者對鄉土、父母的緬懷之情;在一個個冷靜卻又冷酷的角度上,描寫出了「靈魂」這個字眼的豐富內蘊。
  • 《皮囊》中:阿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作者用《皮囊》這個具有指向本質意味的書名,來表達作者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切,同時也回答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作品向我們呈現了一個福建小鎮上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故事背後體現的是人與人之情的溫情,同時也包含了社會變得的殘酷。
  • 讀完《皮囊》哭得一塌糊塗:原來每個人都在扛著皮囊匍匐前進
    ——《皮囊》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讀完這本書,輾轉反側夜不能眠,哭得一塌糊塗,這是我對《皮囊》最直觀的感受。《皮囊》一書並非只是作者蔡崇達單純記錄自己故事的散文集,他用客觀冷靜的角度,寫出了一個個在家鄉小鎮上的真實故事。文中的阿太,一位99歲的老太太,沒文化,是個神婆。她卻教給作者具有啟示力量的生活態度:「 別讓肉體再折磨它的魂靈。
  • 《皮囊》揭開人性:光鮮亮麗的皮囊之下,是自己膽小又醜陋的靈魂
    皮囊會崩壞,但心在亮著,靈魂就不會徹底消亡;願我們能勇敢面對人情羈絆和世事刁難,願我們每次選擇都從心出發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羇旅,心醒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燈和燈由此辨認,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認。
  • 《皮囊》經典10句話,至少讀一次
    聽說《皮囊》這本書,只因為那句曾經火爆全網的名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但當我真的開始讀這本書,只感覺深深的觸動,最後甚至喉嚨哽咽,淚眼模糊,哭的不能自已。3、從本質意義上,我們都是既失去家鄉而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4、任何事情只要時間一長,都顯得格外殘忍。5、一切輕薄得,好像從來沒發生過。6、不要為失去的而難過,要為擁有的而高興。
  • 《皮囊》:人都是有靈魂的,它就住在我們的皮囊裡,活得隨心所欲
    ——皮囊人的皮囊下還有什麼呢?好吧我告訴你,還有靈魂。我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靈魂的,他就住在我的皮囊裡,在皮囊的掩蓋下,他可以活得隨心所欲。皮囊本就代表著世間一切的幸運與不幸,而我們都在披著皮囊努力的活著。
  • 劉德華讀《皮囊》:會卸下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猶如明燈
    崇達的《皮囊》裡,有的是對他成長中有所啟發的人,造就了他步步達成目標的人生;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凡塵俗世,誰不是普通人?
  • 被劉德華高度評價的《皮囊》:人終究要捨棄皮囊,與自己和解
    被劉德華高度評價的《皮囊》:人終究要捨棄皮囊,與自己和解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倘若真的有靈魂存在,那麼,我們的肉體,就是困住我們靈魂的皮囊,讓我們不能更自由的奔走在這個世界上的任意一個角落中。但是在我們整個人生有限的時間裡,我們的皮囊,只能算我們靈魂的暫時的棲息地,在這裡,短暫的休息過後,才能走上一段新的路程。
  •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皮囊》讓你掙脫欲求的束縛
    ——《皮囊》初讀《皮囊》的時候,離開學校還不久,且那時候多帶著一些我終於離開學校和家了的感覺;可今日再讀《皮囊》,才終於明白了阿太說的那句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還好讀懂的時間還不算太晚,還可以和各位分享書中的內容。蔡崇達的《皮囊》,講了很多故事。
  • 十年一旬,骨頭和小米的故事還在繼續
    下面隨著骨頭一同見證和小米十年的美好瞬間,時間回到2010年4月6日,那是小米正式成立的日子,是小編2009年9月畢業工作還不到一年,在工作期間,拿著第一份工資想要換部手機,於是小米在不經意間走入了視線,那時候小米第一部手機是需要網上搶購的,沒想到的預期其火爆的程度居然導致搶購不到,最後通過其他渠道才買到了第一代的小米手機,之後大家或許都知道了,骨頭和小米的故事就這樣開始……每次更換了小米手機
  • 【英語故事】《Dry bones》乾枯的骨頭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故事Dem bones,dem bones,dem dry bones,這些骨頭,骨頭,幹骨頭,Dem bones,dem bones,dem dry bones,骨頭,骨頭,幹骨頭,Dem bones,dem bones,dem dry bones,骨頭,骨頭,幹骨頭,Now hear the word of the Lord!
  • 《皮囊》賣出300萬冊後,蔡崇達回家鄉建了一座圖書館
    去年10月29日,蔡崇達第一次在他的微博上透露:想在故鄉東石建一座公益的圖書館,用老家的房子來改造。這老家的房子,便是他《皮囊》書裡的那一座《母親的房子》。著名詩人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那裡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這是蔡崇達喜歡的一句話。
  • 《皮囊》: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可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捨棄皮囊
    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人人都在披著皮囊,辛苦的活在這個世上,倒不如阿太的灑脫。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看了這句話我恍然大悟,也明白了——「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這句話的意義。
  • 《皮囊》:那個照耀了孩子一生的男人
    倘若世間真有靈魂一說,那皮囊就是是靈魂歇腳的地方。肉體是拿來用的,靈魂的不安,靈魂的壓抑,都透著這一副皮囊淋漓盡致的展現!初讀《皮囊》便覺得這本書真實,有質感,!無疑,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人性的喜、怒、哀、樂、貪、嗔、痴都通過書中每個人物,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每一個故事都帶有氣息,壓抑、痛苦亦或者是解脫!
  • 在紛亂的世界上精彩地活——讀《皮囊》有感
    讀罷《皮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蔡崇達是個很妙的人,他把富有生活化氣息的情景惟妙惟肖地用樸素的文字展現出來,那樣的描寫,少一分寡淡,多一分厚重,恰如其分地把每個人物塑造鮮活立體,讓人有種「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情感共鳴,書中的人物每個人物都帶給我不同的奇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