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晚上拿出來《皮囊》靜靜的讀。
在《皮囊》中你總會找到自己,然後坦蕩蕩明明白白地做自己,不去掩飾,不去偽裝。
書裡簡述了一位倔強、固執的父親,可能像全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他不知道如何表達愛,他是一家之主,他從沒想過有一天疾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始終不願意承認現實,可是最終還是輸給了疾病。
整篇文章,行文風格沉穩,表達了我們九零後這一代有遠大理想卻對生活充滿了無力感的同齡人對自己及家庭的命運的思考。
在我大一時候,最疼愛我的奶奶離開了我們,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人奄奄一息的樣子,所有人都那麼無力,只是靜靜的守著。那一刻,或許皮囊已經死去,但那顆心依然堅強地、任性地跳動著。她還在堅持著感受著親人們圍在一起的幸福感。我突然發現,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有些人說,活著嘛,開心一天是一天,不必強求那麼多,隨遇而安就好啦。
有些人說,活著嘛,必須要有鬥志,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有的人說,活著只有三萬多天,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自己舒服就好。
有的人說,生而為人,莫舍己道,勿擾他心。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所以我特別討厭那所謂的道德批判,我開始發現,每一位真正的作家最想要追求的是一個真理,是一種關於道德判斷的排斥真理。
活著就很不容易,不是只有你傷痕累累,所有人都彈盡糧絕,但遍體鱗傷的心總是美好的,每一次受傷流淚、甚至流血、當結了痂之後、即使留下疤痕依然敏感如初。
皮囊可以沒有心。但一顆年輕跳動的心無法否定皮囊的作用,皮囊是我們生命的一個長度、是生活的寬度,或許就因為它有限,所以他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去對待,永遠有所期待,永遠熱愛生活,永遠相信夢想,相信努力的意義。我覺得活著有趣一點,就是對生命的不辜負
我喜歡睡前安安靜靜的閱讀這本書,即使難受,也可以靜靜的流淚,躲過城市的喧囂,我希望有一塊淨土,在那裡我可以做自己,即使在別人眼裡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