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多樣性:為什麼很多公司開始僱用自閉症者?

2020-10-03 融教之家

尊重多樣性,為什麼很多公司開始僱用自閉症者?

1、被忽視的往往是優勢

有一些我很喜歡的影視劇裡的人物,像是《星際迷航》中的Spock和Seven of Nine、馬丁博士和《良醫》中的Shaun Murphy。這些角色的共性除了他們都在工作上表現出色之外,他們還都是自閉症患者。

他們能夠在各自的領域表現如此出色絕非偶然,而是因為他們身上那些與自閉症或非典型神經型人群(non-neurotypical people)相關的特質。

撇開《良醫》裡Shaun的才能,他們都是邏輯思維者,是好奇心強、基於證據的決策者;同時也很頑強,有著堅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專注力。

他們看待事物有著不同的觀點,因為他們不流於使許多公司陷入困境的集體思維或沒有證據支撐的決策。

他們在社交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直接和坦誠,有時也會使他們陷入困境。但這也恰恰使他們遠離了「辦公室政治」勾心鬥角的泥潭。

2、包容性支持

出於這些原因,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看到僱用自閉症患者的價值。

許多科技公司,像是微軟和戴爾都有自閉症患者招聘計劃。不同於傳統的流程,這樣的招聘過程往往更側重於面試者的技術能力,包括觀察團隊建設活動。

*微軟公司包容性招聘項目

其他一些企業也在積極地推進相關工作,想要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並強調僱用有著獨特思維方式的人能為企業和公司帶來的好處。
比如德國軟體公司SAP在2013年啟動了一項計劃,他們招募了更多自閉症患者,並向公眾展示了他們為公司帶來的效益。

他們的執行長Christian Klein說道:「公司裡有自閉症同事的團隊報告的專利申請明顯增加,在產品創新、管理技能和同理心方面都有也提高。」

因為自閉症患者本身有著獨特的好奇心,所以他們可以記憶大量信息,觀察到常人難以發現的規律和細節,並且他們有著完成工作的決心。而正是這些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為公司帶來了創新。

3、支持自閉症者就業 道阻且長

儘管僱用自閉症人士有著這些明顯的好處,並且絕大多數失業的成年自閉症患者都有著獨到的技能並希望找到工作,但自閉症患者的就業率仍然很低。

英國的自閉症患者就業比例為32%(全日制工作為16%),澳大利亞則是38%。在許多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幾乎沒有任何的數據記錄:正處於勞動年齡的這些自閉症患者仿佛是不存在的

職位的甄選過程經常強調眼神交流、聊天和融洽關係的建立,這就可能導致僱主錯過自閉症候選人。

撇開工作本身,即使這些自閉症者在工作道德、技術能力和感知方面可能比其他人更強,僱主們可能會偏向於尋求和判斷候選人是否有著所謂的「軟技能」。

有一部分人認為自閉症患者性格坦率的程度令人感到新鮮,但通常情況下自閉症患者有些太過直接的交流方式會被別人認為是很不禮貌的。

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關心他人,而是他們可能不會以普通人所期望的方式來做出回應。

最新研究發現「自閉症者之間的交流遠比自閉症者和非自閉症者的交流更為有效」。這表明自閉症和非自閉症人士對溝通和社交互動的期望不同。

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在思考,感受和交流。

為了避免錯過自閉症患者能為公司帶來的效益,企業可以借鑑改善性別和種族多樣性的經驗,也就是說直接和間接歧視都是限制公司發展的障礙。

在工作場所實現平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努力創造一個尊重「神經多樣性」的工作環境也十分艱難。

這需要整體社會提高對「多樣性」的認識,提高對自閉症的認識,並將那副無形中被戴上的有色眼鏡摘下來,看看這個世界上繽紛的色彩。


「當我們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點,不去分開每種色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繽紛。」


*本文根據知識共享許可從The Conversation中重新編輯發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公司開始僱用自閉症者?
    尊重多樣性為什麼很多公司開始僱用自閉症者?1被忽視的往往是優勢有一些我很喜歡的影視劇裡的人物,像是《星際迷航》中的Spock和Seven of Nine、馬丁博士和《良醫》中的Shaun Murphy。
  • 為什麼自閉症者對吃飯那麼「挑剔」
    傳言:「啊,他是自閉症者,他不吃飯很正常。自閉症者對食物的要求很高。」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對自閉症者來說,進食是其複雜的。 關鍵是一個概念性的問題,而不是感覺性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由他大腦的靜無波調導致的,由固定4變的印象導致的。
  • 自閉症者都是資優生具天賦?喜歡自閉就是自閉症嗎?
    自閉症者都是資優生具天賦?喜歡自閉就是自閉症嗎?自閉症,這至今仍無法找到其真正成因的神秘人格,並非屬精神或心理相關的疾病,也非人格障礙,而是一種長期的發展障礙,它具有如光譜般的多樣性,從輕度如亞斯伯格到重度都有,個別差異很大,正式名稱為「泛自閉症光譜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
  • 自閉症障礙者為什麼表現遲鈍?
    自閉症就是這樣一種障礙,它缺失的是一種對於人類來說至關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我們平時意識不到,但是卻如影隨形、沒它不可,就是表達能力。我們的身體是靈魂的庇護所和延伸,也是思維的載體。思想和感情可以通過手勢、肢體、表情、語言等等方式傳達給他人,然後得到反饋。但是對於自閉症障礙者來說,他們的身體不僅不是靈魂的延伸,反而是一種束縛。
  • 將整合感知功能作為解決自閉症、神經多樣性與包容性的方法
    更值得關注的是,建築對社會和空間因素的一貫誤判將加劇普通人群和神經多樣性特殊個體i之間的分化。包容性,作為一種社會行為,通常被視作一種歡迎態度。然而,正如薩拉·艾哈邁德在多樣性和種族主義研究中所闡明的那樣,「歡迎」即指一方並非主人翁[2]。這樣一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等級體系便迅速建立起來並開始質疑「誰位於歡迎者的地位,或者,為什麼一開始這種歡迎就被視為必要」[3]。
  • 阿斯伯格患者自述:自閉症是上天給我的挑戰,也是禮物
    此前有個名叫Alix Generous的年輕女孩,登上TED進行公開演講,她完成的科學研究曾屢獲殊榮,她是一家關於孤獨症診斷的生物科技公司聯合創立者,同時也是一位阿斯伯格患者。
  • 自閉症者大腦的三個特徵
    如果某個人嘆氣於他和自閉症者的溝通太累,但其實自閉症者是不會明白嘆氣這個動作的意思的。而普通人如果去埋怨這個自閉症者,是沒有邏輯的。如果一個盲人或者一個聾啞人因為沒有感受到別人的而沒有打招呼,就不會被人所指責,自閉症者也是一樣的,他們不會考慮沒看到的東西,他們的大腦以其他的方式相連接,看不到社會性的意義。
  • 一個高校老師媽媽的對於自閉症的思考(下)
    ——「我們現今的文化似乎過度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甚至以為善於交往、至少具有基本的交往能力才是「正常」人類行為,以至於忽略了人類行為多樣性以及人類行為多樣性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可能具有的重要意義。地球上有很多人種、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眾多的民族、有數不清的語言,地球人類的這些多樣性構成了絢麗多彩的人類文化。
  •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越來越多?
    我是一位自閉症兒童的父親!可能很多人對自閉症沒有什麼概念,也很少見過或聽說,但請相信,未來自閉症兒童會越來越多,至少從目前病情發展看會越來越多。每一個有自閉症家庭的幸福都會因為有自閉症患者而結束。自閉症對絕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孩子時刻需要監護人,而且監護人需要很大的耐心陪伴左右。孩子的康復之路在一條看不到希望的道路上。作為一位自閉症兒童的父親,我開始思考兒子是如何成為自閉症的,當然這個問題至今是世界難題。
  • 面試時被問「我為什麼僱用你」,我該怎麼回答?網友:直接走!
    面試的時候,突然被面試官問「我為什麼要僱用你?」,突然覺得反應不過來,然後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這個時候該怎麼回答呢?有人說,我為什麼僱傭你?一句看似普通的話,卻往往能擋住應聘者的道路!應聘者一定保持好自己的心態!遇事不慌亂,心態最重要。把這當成鍛鍊自己的一次機會,成與不成,發揮出水平就好!繼續充實自己,即便失敗,學習了經驗,成功就不會太遠!網友:我遇過這種,是剛出來創業時!面試看我年齡大與各方面都不怎麼樣(學歷,工作經驗,沒做過相關行業),就問,你認為我們會聘用你嗎?我的回答讓我拿到工作。如果你不聘用我是你的損失,而不是我的。
  • 為什麼患自閉症的兒童越來越多
    自閉症不是某種已知的生物實體,而是很多行為的組合,因此,與其說自閉症是一種疾病,不如說是種症候群。這種症候群包含了多種殊異的症狀和行為,而我們對於自閉症發生於大腦何處、為什麼會出現、由什麼引發,所知十分有限。唯一能用來檢驗自閉症的,只有外顯的表現。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坎德爾說: 「如果我們能了解自閉症,就能了解大腦。」這話的言外之意是,只有等我們了解了大腦,才能了解自閉症。
  • 自閉症患兒母親的罪惡感從何而來?為什麼很少有人指責爸爸?
    很多有同樣感受和經歷的媽媽們,也紛紛講述自己的經歷。在公婆、老公甚至是自己父母看來,一個女人生了自閉症孩子,就是罪惡的,就是大逆不道的,就是比生不出孩子的女人還要讓人唾棄。而國內外討論已久的「冰箱媽媽」的理論也一度從最開始就讓一個母親承擔了來自家庭、社會、親人的指責與拷問,將所有的「罪責」都怪罪到母親身上。卻沒有所謂的「冰箱爸爸」。
  • 當自閉症患者成為父母:成年自閉症患者該生孩子嗎?
    可是反過來看,作為一名自閉症患者(特別是如果有一個自閉症譜系的孩子),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使育兒這件事變得更容易。 我們會一起談論「神經多樣性」是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會談論世界上所有大腦運作方式不同的人。 我會向孩子們示範怎樣滿足自己的需求,並鼓勵孩子們也這樣做。 問:還有其它您想與大家分享的經驗嗎?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在康復與教育之外,為什麼強調家庭救助?
    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自閉症譜系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被認為是一種具有臨床多樣性、病原學異質性並常伴發多種其他疾病的神經發育障礙( neurodevelop-ment disorder) 。
  • 憨福兒職業康復為自閉症者家庭燃點希望之光
    這是所有大齡自閉症家長不得不面對的終極難題,也是石頭的媽媽最為擔心的問題,她和石頭經歷過很多自閉症家庭都發生過的故事,而不同的是,兩年多以前,石頭媽媽送石頭去參加的一個職業康復訓練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不小的改變。石頭(小名)今年23歲,自閉症3級,初中和職高就讀於特教學校。石頭小時候跟其他自閉症孩子差不多,有非常多的行為問題。
  • 自閉症無法治癒,為什麼還要進行康復?
    目前,自閉症還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為什麼自閉症是不可能康復的,還要給孩子做康復? 其實解答這個問題的方式很簡單:像癌症、白血病、愛滋病等絕症也是無法治癒的,那為什麼我們還要為其治療呢?因為我們想通過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儘量延長其壽命,也體現出醫學的人文關懷。
  • 自閉症者感覺和語言的特殊情況
    自閉症者的認知組織在感覺和語言方面出現了特殊情況,自閉症者在面對環境對感官的衝擊時表現出了強於強人的感受性。好像感知性的大腦接收的信息太多,無法從其想法中解脫出來,面對感官受到的過多衝擊,它應該學習如何調整信息的接收。
  • 自閉症孩子為什麼與眾不同?
    ,很多行為與普通孩子不太一樣。換而言之,常人的知覺過程開始於對總體的組織,之後才是對局部特徵的分析。#34;同一性堅持"這一自閉症典型特徵。有臺灣學者曾將這種思維方式總結為自閉症者的「優勢能力」。其中包含了幾個因素:對一個題目的持久注意力、專門性資料處理系統的順利運作、和最重要的是重複的運作。
  • 自閉症無法治癒,為什麼還要康復治療?
    為什麼自閉症是不可能治癒的,還要給孩子做康復?其實解答這個問題的方式很簡單:像癌症、白血病、愛滋病等絕症也是無法治癒的,那為什麼我們還要為其治療呢?因為我們想通過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儘量延長其壽命,也體現出醫學的人文關懷。
  • 面試官問你:「我為什麼要僱用你?」這樣回答的人才會被錄取了
    求職路上,面試時難免會被問到「我為什麼要僱用你,該怎麼回答才好?」第一次求職參加面試,總有準備不足的地方,臨場發揮更佳的人,才有更大的機會拿到錄用通知書,哪些準備充足的人,往往還會發揮失常。這跟人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