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首創「居住權」,給你的「安居」帶來哪些新變化?

2021-01-08 騰訊網

1月1日起,我國首部民法典正式實施,《民法典》就不動產在「佔有、使用、收益、處分」4種權利之外,新增設了「居住權」。「居住權」的增設,有利於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體現了社會文明進步,但也將衍生一些新問題。

近日,三峽廣電「直播宜昌」欄目利用漫畫圖說《民法典》,首期節目由宜昌市西陵法院周雲法官出鏡釋義「居住權」的適用場景,一起來看看吧。

節目中,小明從京大爺處獲得的就是房屋「居住權」。但值得注意的是,「居住權」需要房屋產權人和居住權人雙方籤訂書面協議,並在房管部門登記備案,才能獲得法律保護。

居住權是住宅所有人為滿足特定自然人居住需求,在自己所有住宅上設定的權利。一般情況下,居住權人對其享有居住權的住宅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但在特殊情況下,居住權的行使也會受到限制。

【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條: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條文釋義】

居住權不得轉讓:居住權人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權利,但只能由居住權人本人享有,居住權人不得將其享有的居住權轉讓。

居住權不得繼承: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人的繼承人不能繼承居住權人對住宅享有的居住權。

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居住權是佔有、使用他人住宅的權利,其目的是滿足權利人生活居住的需要。因此,一般情況下,居住權人對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享有收益權。

本條規定,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一般情形下,居住權人不能將住宅出租給他人以收取租金,但如果當事人根據需要達成協議,也可以將設立居住權的住宅出租。

如何設立居住權?

1、書面合同+登記 設立居住權

《民法典》第367條: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2、遺囑、遺贈+登記 設立居住權

《民法典》第371條: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首先,該條款中遺囑設立居住權包含遺囑繼承和遺贈,遺囑人將自己財產交予法定繼承人,稱為遺囑,遺囑人將自己財產交予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其他人,稱為遺贈。

其次,遺囑設立居住權的,應當以遺囑有效為前提。遺贈設立居住權,受遺贈人應當及時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

再次,如遺囑設立居住權負有相應義務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相應義務。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不得有違反法律強制規定的行為。

3、法律文書設立居住權

《民法典》第229條: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結合已經客觀存在的居住權利,如果將居住權來源僅限於合同和遺囑,還不能完全滿足現實需求,根據民法典229條,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可以設立包含居住權在內的物權。人民法院法律文書所設立的居住權,不以登記為生效要件。

居住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居住權一旦設立,將對房屋交易、租賃、抵押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居住權雖好,設定需謹慎。

作者:張霖俐

編輯:付詩雨

核稿:程勇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居住權?會帶來哪些影響?適用於哪些情形?
    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上表決通過了民法典草案,其中居住權引起廣泛關注。那什麼是居住權?民法典對居住權有何規定和解釋?實際應用意義在哪?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居住權?其實對於居住權我們並不陌生,1998年全國開始實行房改政策,在房改之前,廣大的城鎮幹部職工都是由單位分配住房或宿舍。住房和宿舍的所有權歸政府單位,幹部職工不得買賣交易,但是幹部職工只要不調離就可以一直居住,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就是變相地享有居住權。我們再來看看民法典對居住權的解釋。
  • 民法典|什麼是居住權?
    房子一直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民法典中居住權的提出受到廣泛關注。什麼是居住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居住權怎麼設立?居住權應當通過書面合同或者遺囑方式設立,並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居住權原則上是無償設立,但是雙方也可以約定有償設立。
  • 【解讀民法典】居住權首入法,老年人「以房養老」更安心!
    那何為上文提到的居住權?居住權是即將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規定的一個新的權利。根據《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阿珍的困惑之所以能圓滿解決,很大程度上就是歸功於「居住權」的設立。對於上述解決方法,阿珍非常滿意。
  • 民法典來了|申衛星:民法典居住權制度的解釋與適用
    ③對抗效力:前者作為物權當然可以對抗房屋的新所有權人;後者作為債權只能訴諸於「買賣不破租賃」規則,容易引發爭議且不利於交易安全。④保護方式:前者可以主張返還原物等物權請求權;後者只能訴諸於佔有保護請求權,且該請求權受到一年的期限限制。
  • 民法典亮點新規,居住權深度解秘,掀起你的蓋頭來
    民法典可謂惜字如金,但卻在物權編增設六個法條,新增三百多字,新增設專章居住權。可見,居住權是民法典的亮點新規。居住權為解決弱勢群體的「住有所居」提供強大的法律保障,為破解養老的社會難題提供新方案,也對房屋買賣產生影響。
  • 民法典丨關於「居住權」的那些問題,這篇都講清楚了
    民法典丨關於「居住權」的那些問題,這篇都講清楚了!備受關注的《民法典》新設「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一起來看看什麼是「居住權」吧!居住權是從法律層面認可和保障群眾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糾紛,維護家庭和諧。《民法典》第366條:「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 【民法典學習】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三百六十八條。居住權無償設立,設立時應當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 【關注】關於民法典裡的居住權,這些知識你一定要了解
    《民法典》中的居住權條文第十四章 居住權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 民法典小知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三百六十八條。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中的居住權人,能排除房屋的強制執行嗎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中的居住權人,能排除房屋的強制執行嗎 2020-12-09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聊民法典37:民法典的居住權,不是過去的居住權,很多隱秘角落
    李立律師合夥指南 | 作者:李立律師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第438篇文字聊民法典37:民法典的居住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法院判決所確定的「居住權」並不是《民法典》所規定的居住權,仍然是一種債權性質的權利,沒有物權的「對世性」,一旦房屋所有權發生變化,這些依據法院判決取得「居住權」的人並不能對抗房屋所有權的合法轉讓,會因為房屋所有權的變化而失去這種居住權,只能向原房屋所有權人主張經濟賠償。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原先做出某一方有居住權的法院的公信力受到損害。
  • 居住權是什麼?什麼人對房屋有居住權?登記居住權的房子能不能照常...
    你的房子可能增加一項物權了。  民法典草案已經進入最後的審議階段,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草案物權編新增了一個叫「居住權」的用益物權。  那麼,居住權是什麼?這個變化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  以房養老是當下的熱點話題,但在實施中,有的老人不免會擔心:「房子抵押出去了,不讓我住了怎麼辦?」
  • 《民法典(草案)》都有哪些與你息息相關的內容
    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審議是本次全國「兩會」最受矚目的事情之一。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整部民法典幾乎全部涵蓋。那即將提交審議的民法典都有哪些亮點呢?   在新編纂的民法典草案中,「平等」與「保護」是貫穿始終的立法精神,如降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標準、增設專章規定居住權以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   方新軍教授表示,比如說喪偶的一些老人或者說離婚的女性有可能社會上處於弱勢,就專門規定了一個居住權,也就是說這個房子不具有所有權,但通過一定的方式給你設定一個居住權來保護你的利益,這是新增加的,一個非常好的規定。
  • 民法典來了|條件放寬、範圍擴大,收養規定的那些新變化!
    |人格權編究竟給「人」帶來了什麼?民法典來了|除了離婚冷靜期,這些婚姻家庭編的亮點你了解嗎?民法典來了 | 繼承範圍、遺囑形式、遺產管理人……快看看有哪些新變化!民法典來了|高空拋物、好意同乘、自甘風險……看侵權責任編如何回應民生熱點民法典來了|「緊急自衛權」,行使需有道民法典來了|肖像權保護,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臉面」民法典來了丨設立居住權,讓大家真正做到「都挺好」
  • 民法典裡的民生熱點:居住權、子女撫養、近親屬等均被提及
    原標題:民法典裡的民生熱點【法眼觀】當一本厚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擺放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與會人員面前時,有法學專家激動地說:「草案『合體』,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已進入收官階段。」2019年12月23日,1260條「完整版」民法典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 普法丨從「居住權」談民法典的溫情守護
    居住權離我們生活非常近,它跟租賃相似,但比租賃具有更長久、穩定、排他的權利屬性。在日常生活中,婚姻、繼承、租房、以房養老等,都可能適用居住權,讓我們來看看它在不同場景下的生活應用吧。」,這樣就可以在房屋內繼續居住了,而且這種居住比租賃更穩定,法律對居住權保護的強度也非常大。
  • 共學民法典(十八)!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
    【說法】民法典引入了遺產管理人制度,對各種情形下遺產管理人的選任作出明確規定,同時明確了遺產管理人的職責及所需要承擔的責任。遺產管理人的協調可以有效減少各方爭執,滿足多元化遺產分配需求,利於社會穩定。「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富起來,其去世後留下的遺產類型、數量都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 居住權制度是民法典一大亮點
    居住權制度是民法典一大亮點訪哈爾濱理工大學法學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王立兵黑龍江日報6月16日訊 民法典記錄時代發展的印記,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樹立了法治中國新標杆,也開闢法治中國的新天地。其中,物權編首次確立了居住權制度,成為一大亮點。王立兵告訴記者,居住權是指權利人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以滿足生活居住需要的用益物權。根據民法典第366條和第371條,居住權的設定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合同約定或遺囑設定。
  • 老人可以為保姆設立居住權
    原標題:【案說民法典】老人可以為保姆設立居住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尤婷婷【案例】老王中年喪偶,因子女在外地工作不能在老王身邊盡孝,故老王請一無子女、無房產的保姆小高照顧其日常生活起居近20年,如今老高已是98歲高齡
  • 【學習民法典】每日一「典」: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居住權無償設立,設立時應當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三百六十八條居住權無償設立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來源: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