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音無改鬢毛催,讀shuāi還是cuī?

2021-02-13 一小時爸爸

#前文提要:《科學》雜誌關於巴西疫情的研究,可能是有些並不樂觀的預測(點擊閱讀:《科學》雜誌的壞消息:新冠抗體減弱快,自然群體免疫不是選項)

前段時間我們寫過一篇文章,分析了語文教材變化中的一個讓很多家長無奈的點,杜牧的《山行》中的「石徑斜」應該怎麼讀。(點擊閱讀:遠上寒山石徑斜,讀xiá還是讀xié?)

當時有很多讀者留言問另外一個和我們小時候學的教材不同的古詩讀音,那就是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裡面那句「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小時候語文老師教我們這個字應該讀「cuī」,但目前的多數教材裡則基本都會標註成「shuāi」的讀音。(不過前幾年看上海滬教版語文書中依舊標的是cuī,不知道是否現在還是如此)

和「石徑斜」一樣,「鬢毛衰」也成為不少家長吐槽甚至和老師發生明暗衝突的矛盾點。不過這兩首古詩的讀音變化原因其實是不同的。

我們上次講《山行》的時候說過,「石徑斜」的課本變化,是由於漢字古音、今音的變化,導致原本押韻的古詩變得不押韻。

但《回鄉偶書》的「衰」,讀shuāi還是cuī,則要更複雜,甚至早就成為了研究古代詩詞方面的公案。

我們糾結《回鄉偶書》這首詩,基本都是在「衰」字的發音上,但賀知章寫這首詩,是在他86歲回到紹興老家的時候,也就是公元774年。一千兩百多年前沒直播也沒錄播,這首詩傳抄至今,其實有諸多版本,遠不止一個字音的區別。

在過往不同的詩集記載中,這首詩28個字,至少有10個字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是「少小」vs「幼小」,「兒童」vs「家童」,「笑問」vs「借問」。我們語文課本收錄的,其實是綜合成的最常見的版本。

而「鬢毛衰」這三個字,更是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變數,有「鬢毛催」的,有「面毛腮」的,有「麵皮衰」的。而爭議最多的,當然就是這個「衰」字。

有些老師在教這首詩裡「衰」讀cuī的時候,解釋這是古音,這其實不太對。因為衰現在也是個多音字,shuāi和cuī這兩個都是現在這個字的讀音。

我們在講《山行》的「石徑斜」是xiá還是讀xié的時候,曾經說過,這兩個音都不是真正的古音,漢字是表意為主,同一個字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的發音不同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衰」的shuāi和cuī都是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讀音,和一千多年前盛唐時期的讀音不同幾乎是必然的。

普通話發音是基於北方方言,發音和古音區別比較大,所以我們現在用普通話讀故事有時候會出現感覺韻怪怪的,就像這首《回鄉偶書》,回讀huí 、來讀lái,所以無論你的「衰」字讀shuāi還是cuī,都不會真的有押韻的感覺。

往往這種時候,就需要搬出來南方古音保留比較多的幾種方言,比如粵語或者客家話來讀,就比較清楚了。

在客家話或者粵語中,「回」讀類似foi、fui或者wui的音,「來」讀loi,而「衰」讀sui,soi或seoi的音。可以寬泛的歸於灰韻,讀起來就順暢很多。

所以如果是想靠近古音,那其實更像我們平時形容運氣不好時,口語中說的「今天好sui(衰)哦」。

所以如果從古音、押韻的角度來看,shuāi或者cuī都不是古音,而且不管怎麼讀,都無法實現讓「回」、「衰」和「來」三個字都押韻。如果讀shuāi,那為了押韻,「回」字就應該讀成另外一個常見的「變音」huái ;如果讀成cuī,那就意味著要把「來」讀成粵語中的loi。

因此如果從押韻,或者古音的角度,都談不上兩種音誰更對,或者誰更好。但漢字不僅僅是音,更重要的是字義。從字義上面,shuāi或者cuī,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那從字義的角度看,讀shuāi或者cuī,哪個更好呢?

衰是多音字,讀shuāi的時候,當衰敗、衰弱、衰老用。而讀cuī的時候,表示喪服「縗」,或者是按一定規律遞減的意思。

所以如果是鬢毛shuāi,那就是頭髮逐漸花白,而如果是鬢毛cuī,那就是頭髮越來越少。那賀知章的頭髮到底是白了呢,還是禿了呢?

如果是一般的頭髮,那兩者可能都差不多,畢竟賀老先生榮歸故裡時已經80多歲了,頭髮可能又白又少。不過既然是特指雙鬢的頭髮,那白的可能性要比少的可能性大很多,畢竟這「鬢角」不是腦門,這部分的皮膚發囊受到雄激素的影響較少,基本上是很難禿的。

從古代文學和詩詞的常用形容方式來看,用「鶴髮」等頭髮花白來表示老人是最常用的手法,相反,卻很少用禿頭來表示年邁。所以更可能是用「鬢毛衰」來表示頭髮花白,而不是頭髮變少。

所以從衰的字義上看,shuāi比cuī更適合。

當然中文圈子裡還有另外一種解釋,認為「衰」是「催」(或者「摧」)的誤傳,後人整理的唐詩文集中,這首《回鄉偶書》,的確有好幾個版本是「鬢毛催」,目前網絡上也有很多網站收錄的是這個版本。

「摧」或者「催」字的確可以解釋為催人老、頭髮斑白等等,但在唐詩中「鬢毛+催」的組合基本沒出現過,而「鬢毛+衰」卻是比較常見的用法,比如:盧綸的「山在門前登不得,鬢毛衰盡路塵中」,嚴武的「但令心事在,未肯鬢毛衰。」

而且從既往的論文論述邏輯來看,「鬢毛催」流派的邏輯大多是,因為這個字讀cuī,所以應該是寫錯字了。這個邏輯其實有點刻舟求劍,預設前提了。

所以從字義的角度來看,「鄉音無改鬢毛衰 」,這個「衰」字讀成shuāi要比讀成cuī更合適,因為表示的是頭髮斑白,詩人已經衰老的意思。

扯遠一點說,有時候不吵架就會死的網民們,往往會拿普通話和方言出來互撕。但問題沒有那麼複雜和極端,普及普通話,保證中國人可以有共同的語言溝通自然是重要的,但這不代表方言的存在就沒有意義;相反,保護方言的傳承也不代表就要方言教育優先,普通話不重要。在一窮二白的年代,教育要以掃盲普及為根本,而現在社會發展階段已然不同,教育的意義可以更豐富,更深入全面。

比如語文教材的變化,也是可以從只教普及普通話標準讀音,變為稍微涉獵一些今音古音、方言學等內容,相信可以引發孩子更深入學習中文的興趣。

最後,我們請訊飛同學、一位朋友,和一位小朋友,幫忙錄了一段粵語或客家話的《回鄉偶書》,大家可以大概稍微感受一下,不需要糾結「衰」字讀shuāi或cuī的時代,這首詩聽起來大概如何。

回鄉偶書 

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訊飛版粵語

客家話版

小朋友版

突然想麥兜了。


我們新增了日常提問諮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提問溝通】告訴我們:


與語文教育相關的文章,也可以點擊工具欄裡的【文章查詢】,在搜索欄裡輸入「語文」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

「既」和「即」,怎麼讓孩子分清不容易混?(周末的語文課)

死記硬背還總出錯的「筆順題」,背後是舍本求末的語文教育

從掃盲教育到文化教育,2020之後的語文教育變局

別用弟子規來綁架國學教育

別用識字卡破壞孩子心中的漢字之美

修改讀音沒問題,只要高考別再考拼音題

漢字啟蒙中總被忽視的重要一環:偏旁

為什麼幼兒園教識字卻不讓教拼音?

家長對學拼音的焦慮,源自哪些誤解和錯誤

給孩子選擇標拼音的注音版書籍,要謹慎

在被弟子規這些汙名化之前,真正的國學教育應是怎樣的

認字的基礎方法,就在「文」和「字」兩個字中

天秤座能不能讀成 「天píng座」?

如何讓孩子分清「三點水」和「兩點水」的漢字

「熊」的爪子在哪裡

一個、一起、一二三的「一」是多音字嗎

總寫錯的「舔」和「添」,為什麼右下比「小」多一點【周末的語文課】

為什麼不需要區分「的、地、得」?

「著」為什麼比「看」多兩個點

遠上寒山石徑斜,讀xiá還是讀xié?

相關焦點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念shuāi還是cuī?
    原標題:「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念shuāi還是cuī? 漫畫/王志超  中國江蘇網9月17日訊 「ɑ、o、e」裡的「o」到底是讀「襖」還是「喔」?「f」在四線三格本上到底佔幾格?「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念shuāi還是cuī?
  • 「鄉音無改鬢毛衰」,究竟該咋讀?
    前天有老師發消息來問我:「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究竟讀哪個音?  什麼?這也成問題了?
  • 南郭居士|鄉音無改鬢毛衰|古詩詞中的「衰」字到底該怎麼讀?
    「兒子在家背《回鄉偶書》,我還特意糾正他,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應該讀cuī而不是shuāi,沒想到糗大了,兒子拿了課本指著注音給我看,果然書上注的是shuāi。」於是呼關於該字的讀音就出現了兩派意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於是解讀該字的讀音也許就成一塊硬骨頭,因為不管你作何解釋,都會有一派反對你。那麼這個「衰」到底該怎麼讀呢?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怎麼念?老師坦言:家長不懂就別亂教
    「一月離校五月回,童音未改視力衰。同學相見不相識,驚問胖子你是誰?」經歷了四個月左右的「寒假plus」之後,很多人不禁這樣感嘆在朋友圈瘋傳這首被改版後的《回校偶書》。說到被改版的這首詩,我們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原版中的第二句——「鄉音無改鬢毛衰」。
  • 「鬢毛衰」的「衰」不宜讀cuī
    「回」讀huí,「衰」讀shuāi,「來」讀lái,要說押韻,只有同屬開韻(ɑi)的「衰」「來」可以算得上,屬於微韻(ui)的「回」是不能與之相押的。研究唐詩吟誦的人,為了解決今音不同韻的矛盾,特地把「衰」字原來的讀音shuāi 改為cuī(催)。許多唐詩選本、音碟和小學的語文教師都對此加以採納,仿佛已成定論。
  • 鄉音無改鬢毛衰
    「鄉音」的另一名稱是「母舌」或「母語」(Mother Tongue)。一個嬰孩在慈愛的母親的撫育下,心裡非常愉快,模仿的本能又極強烈。從他一歲左右剛學話的時候起,母親怎麼說,他也跟著怎麼說。到了四或五歲生日的時候,他已經能夠自由運用各種語法和語氣了。他的字彙和成語天天在增加。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網友自嘲「上了個假學」
    這幾天,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念cuī還是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念xiá還是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念jì還是qí?「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野」,念yǎ還是yě?
  • 「鄉音無改鬢毛衰」以後讀音是shuai,是時代變化還是文明讓步?
    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詩歌裡,有這樣一句:鄉音無改鬢毛衰。其中,最後一個衰字,按照以往的規定,正確的讀音是「cuī」。如果在高考或者中考中,給這個字注音為「shuāi」,那麼丟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過,現如今相關部門宣布,從此以後,在這句詩歌裡,標註為「cuī」是錯誤的,而標註為「衰」是正確的。這個規定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論,有人認為:這意味著文盲戰勝了有文化的人。不過,也有說法認為:這種改變其實也是一種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體現,那麼,這種情況到底應該如何評判?
  • 鬢毛衰的衰該怎麼讀?
    【鬢毛衰的衰該怎麼讀?】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盛大林:「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可謂家喻戶曉,但詩中「衰」字的讀音,乃至此字究竟為何字,一直存在爭議。shuāi還是cuī?「衰」還是「摧」或「催」?
  • 鬢毛衰cuī還是shuāi?請對傳統文化存一份呵護之心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引發廣泛關注。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如今卻得到「認證」。對此,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說服到底念shuō fú還是shuì fú,鐵騎究竟是tiě qí還是tiě jì?事實上,這些讀音出現爭議,並非首次。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你讀對了嗎?
    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昨天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別急,還沒定論呢!
    最近一篇網文《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在網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都在感嘆,我們是上了假語文課嗎?在新版字典和學生教材中,一些小時候被老師多次提點的古漢語生僻音的讀法改變了,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 「鄉音無改鬢毛衰」shuai終究成了標準讀音?
    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詩歌裡,有這樣一句:鄉音無改鬢毛衰。其中,最後一個衰字,按照以往的規定,正確的讀音是「cuī」。如果在高考或者中考中,給這個字注音為「shuāi」,那麼丟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過,現如今相關部門宣布,從此以後,在這句詩歌裡,標註為「cuī」是錯誤的,而標註為「衰」是正確的。這個規定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論,有人認為:這意味著文盲戰勝了有文化的人。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怎麼念?是「shuai」還是「cui」?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怎麼念?是「shuai」還是「cui」?賀知章有一首詩特別有意思,歷來教材也是為之大動幹戈,這邊是小學課本中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一首詩有趣點就是在於「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字怎麼念?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拼音被改」質疑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昨天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  網友自嘲「上了個假學」  18日,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熱傳,文中提到,「由於讀錯的人較多,『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等古詩文中的讀音已經更改」。有網友表示,古詩文讀音都是押韻的,如此更改之後,古詩文失去了原先的韻腳。
  • 部分易讀錯字要改音?舊聞!教育部門回應來了
    近日,一篇關於「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爆網絡,「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有網友提出疑問:背了多年的古詩詞讀音真的變了?讀錯的人多了,就成了對的?有專家表示,語言的發展本就是約定俗成的開放的過程,但是音的改動,要分清哪些是詞典承認了的,哪些是尚在醞釀或要求中的,哪些是出於諧韻的需要臨時變讀的。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昨天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  網友自嘲「上了個假學」  18日,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熱傳,文中提到,「由於讀錯的人較多,『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等古詩文中的讀音已經更改」。有網友表示,古詩文讀音都是押韻的,如此更改之後,古詩文失去了原先的韻腳。
  • 古詩詞中「衰、斜、騎」怎麼讀?長沙名師指點迷津
    星辰在線2月2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李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中,「衰」、「斜」、「騎」究竟該怎麼讀呢?
  • 「鄉音無改鬢毛衰」讀音考,到底誰讀錯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觀點」朋友圈瘋傳「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鬢毛shuai靠譜嗎?
    正在元宵佳節、融和天氣中沉醉於桂華流瓦和酒朋詩侶的人們,忽被一個轉爆朋友圈的帖子擊中——《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許多讀書人瞬間風中凌亂。按這帖子的表述,詞典和新版教科書們正悄悄為「白字先生」正名:「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不再讀(cuī),而讀(shuāi)了;「遠上寒山石徑斜(改讀xié)」,「一騎(改讀qí)紅塵妃子笑」……還有確鑿的「鑿」,原讀(zuò),後改為(záo);「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