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5分鐘帶你看完《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2020-12-23 歷史研習室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這是來自英倫才子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句子。

很多人用它發過朋友圈,表達自己當前的迷茫與糾結。

毛姆

貝貝媽媽也曾用它發朋友圈,也讀過他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初讀時我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

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

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而再次翻開《月亮與六便士》,每一章每一個字都充滿魔力,吸引著我不得不再次拜讀。

我驚豔於毛姆犀利的文筆,他對人性的剖析是那樣深刻,那樣到位。

高高在上的月亮,沉睡心底的理想,這是一個極易惹起爭議的話題。

往往擁有理想的是大多數人,實現理想的卻是極少數人,為什麼?

一方面,我們總是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是輕易臣服於世俗的意志,以致那美好的理想輕易地湮沒於瑣碎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裡。

另一方面,我們常常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我們害怕嘗試之後的失敗和人們虛假的同情安慰,以致還未踏步就已止步。

我們或許不會像斯特克裡蘭德那麼極端,突然離家出走去追尋一個如月亮般遙遠的夢想,但想要堅持自己人生理念、生活方式、夢想與愛情,也會像斯特克裡蘭德一樣遭遇現實的壁壘。

有人選擇丁克,卻被父母教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是為了愛情,為了事業,選擇不結婚、晚婚、不生育,真的罪大惡極嗎?

毛姆

有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冷門專業,卻找不到高薪的工作,家人朋友都表示惋惜,如果他樂在其中,熱愛自己的工作和研究,難道真的是失敗的嗎?

分享幾句裡面的經典語錄,看完你就會找到答案。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我那時還不了解人性多麼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蘊藏著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裡也找得著美德。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作家更關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生活不過是一片混亂,充滿了各種可笑的、齷齪的事情,它只能給人們提供笑料,但是他笑的時候卻禁不住滿心哀傷。為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

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他的傷害,」他說,「但是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做出的犧牲。」有人說災難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貴,這句話並不對;叫人做出高尚行動的有時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災難不幸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人們變得心胸狹小、報復心更強。

話劇《月亮與六便士》

讀完後發現,毛姆是在文字裡埋下反轉,找準對方的痛點,出其不意地紮上一針!

他就像一臺X光機,讓人性無處遁形,風趣,通透,深邃。

這就是毛姆,洞察人心,深諳人性。

但他說自己並非執意毒舌,只是太容易直率地說出真相!

毛姆創作中

亦如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給出我們尋求的答案: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人生有太多的岔路口,有太多的選擇題,有的題怎麼選都不對,怎麼選都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就像小時候看過的「爺孫騎驢」的故事一樣,爺孫兩個人騎驢,有人說驢子太可憐;爺孫兩個牽著驢子走,又有人說這兩個人太傻,有驢不騎。

很多事情並沒有標準的答案,最重要的是聽從內心的訴求,不要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否則只會束手束腳,寸步難行。

拿著三四千的月薪,做著普通的工作,下班和兄弟擼個串,喝點小酒,陪女朋友逛個街,這是人生;不分白天黑夜,在職場拼殺,從底層員工做到公司高管,功成名就,這也是人生

正如餘華在《活著》一書中所言,「每個人的生活是屬於自己的感受,不是屬於別人的看法」。生活如人飲水,本就冷暖自知。

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靠努力去爭取,即使沒有達成,也不留遺憾。

如果你也迷茫糾結,那我推薦你和我一起看看這版《月亮與六便士》翻譯正規,內容豐富。

這本書出自於中國華僑出版社,翻譯很權威,是由眾多專家翻譯整合,內容絕對和原著相符合

排版精緻,字跡清晰,用紙考究,還贈送美麗紀念版書籤

既可家長閱讀,還可以給孩子當做課外書,還可以收藏,一舉多得。

《月亮與六便士》原版已出版於1919年,至今已過100年的時間了。

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村上春樹連讀兩遍的《月亮與六便士》,稱它為「魔書」!

張愛玲、餘華、高曉松讀完《月亮與六便士》,深受觸動,稱它為百年經典。

亦如高曉松那句很有名的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哪怕是過著平凡的一生,也要用盡全力,盛放出不一樣的煙火。

夢想之路,狂熱的靈魂,從不孤獨。

除了《月亮和六便士》外,這套書還包括《人間失格》、《我是貓》、《羅生門》三部經典。

這套書共4本書,僅需89元,不過一頓遣錢,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

點擊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哭的不能自已:終其一生,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他的《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已經101年的時間了。這是一本適合老中青三代人看的世界名著。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沒有夢想的人是失去靈魂的,當一個人,願意為自己的夢想放棄自己原來安逸的生活,那他一定很勇敢。《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
    或許人性本來就是相通的,地球本來也是圓的,所以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裡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也是如此,甚至結局都有些相似。寶玉是拋棄了嬌妻薛寶釵當了和尚,他是告別了糟糠之妻,去追求自己所謂的理想。那麼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簡單地介紹一下故事梗概。
  • 高考模擬作文|長興中學繆伊寧:透過六便士看月亮
    透過六便士看月亮長興中學高一一班繆伊寧指導老師:梁磊林語堂曾說:「有勇氣做真正的自己,單獨屹立,不要想成為別人。」所以,當個人與家庭社會產生激烈的衝突時,當所有人都覺得你不合適,覺得你沒有希望成功時,你是會堅持到底還是放棄?這是一個沒有最優解的問題,因為不走出那一步,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我們的選擇和別人的觀點誰對誰錯。個人與家庭社會的衝突,有時候也許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在《月亮與六便士》中,那個放棄一切追逐夢想的證券經紀人,他獲得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但於他而言,這個選擇,是無愧於心的。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月亮和六便士
    這裡問一個問題:你是要追去夢想,還是要甘於沉寂於生活碎碎念?我相信絕大多數人說我要追求夢想!嗯,月亮就是夢想,硬幣就是生活碎碎念。接著問一個問題:夢想和正常的生活,必須要做個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嗯,這是個極端的問題,還會被不少人嗤之以鼻:沒有正常的生活,要夢想又有何用?愚蠢的假設,幼稚的陷阱!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怎麼過,才能不後悔,張愛玲讀完深受觸動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很多人對《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不是特別的熟知,這本書是一部世界級經典作品,到2019年,剛剛好出版100年了。豆瓣讀書上超過萬人點評,各個版本的評分都超過了8.8分。我一口氣看完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因為看的時候不敢鬆氣:那些對於現實的叩問,對理想的追逐……如此強烈,緊迫,深刻。《妖貓傳》裡有句話:「不論是誰,人的一生多半填滿了無法挽回的物事吧。」我們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人。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特別是看完阿德勒的《理解人性》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我更加明白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當你認為自己是人生贏家時,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當別人認為你是人生贏家時,你內心也不是那樣看的。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人生兩種不同的追求,六便士是指世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月亮,是使得我們一生不斷尋找、追求的理想。100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簡直可以拿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
  •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
    //我願做你忠實的傾聽者////也願做你心靈的依靠//月亮與六便士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六便士,多麼小的英國貨幣單位,人們總是在抬頭看向月亮的時候,忘記了腳下的六便士。或許,月亮的六便士,因此得名。毛姆少有的書寫人性的創作大師,二戰時期,一個十歲的孤兒,後來做過間諜,貧民區的產婦見習醫生,演員,他喜歡男人,也向女人求過婚,就是這樣經歷過一切的人,把這人世間看得透透的。那時我還沒意識到一個人的性格是極其複雜的。
  • 夜讀|《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書籍簡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
  • 人生如夢,你希望枕著月亮還是六便士?
    選定閱讀《月亮與六便士》,還得從一位朋友說起。讀這本書是他的推薦,在閱讀過程中,你仿佛就看到了他的影子,更能體會和理解他的生活了。起初看到「月亮與六便士」書名的時候,以為書中會講有關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但當你通讀完,它們並沒有出現,反而是小說的主題證明了這一點。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來自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對毛姆的《人性的枷鎖》長篇小說的書評。它是這樣說的,「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 100年的《月亮與六便士》:我們這一生,到底該如何度過?
    而這部反映毛姆成長經歷的「元小說」與《月亮與六便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人性的枷鎖》出版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刊載了一篇匿名書評,文章對《人性的枷鎖》這本書進行了評論,裡面談到了書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凱裡,認為「他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這是微信公眾號皓聊的第52篇文章人世漫長的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閱讀年度第一名的警世之作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人世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六便士,有人見星辰。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就如《月亮與六便士》中導讀說的那樣:「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月亮,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仍可以枕著月亮
    只要堅守我們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純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華,心就會安靜下來。但毫無疑問,斯特裡克蘭能義無反顧地選擇月亮。我們卻不得不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間抉擇、徘徊,我們確實很難做到斯特裡克蘭那樣純粹,我們被現實包圍,努力生活。考一個好大學,考研,找工作,晉級,十一點半搶最後一趟末班車回家,回家倒頭就睡,明天又是一模一樣的循環。
  • 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打開百家號想寫點東西,可是又不知從何處寫起,尷尬……順手拿起一本書,正是前段時剛買的《月亮與六便士》就看了起來。我看書有個習慣就是從後邊看起的。於是翻到了譯後記: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書名月亮與六便士,但全篇小說既沒有出現月亮,也沒有六便士。純粹是作者信手拈來的。
  •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打卡
    作者:英國小說家毛姆一百多年前,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而這句話就可以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當理想和現實有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月亮是夢想,六便士是現實,毛姆筆下的斯特羅夫選擇了擁抱月亮,放棄手中的六便士,這無論在任何時期的人們看來都是一種莫大的勇氣。
  • 世界名著《月亮與六便士》濃縮成4句話,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在毛姆的眾多作品中,《月亮與六便士》尤其受到年輕朋友的青睞和好評,今天這篇文章特意從中挑選了最犀利的四句話,這四句話說透了人性,寫盡了人生01我想問題的回答取決於你賦予生活什麼樣的含義,你對社會要盡什麼樣的義務,以及你對自己有什麼樣的要求。」語文課上,老師常常要我們從一篇文章中找出中心語句或段落。上面這段話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主旨句。可以說,書中的人物設定和情節鋪設,都為這段話而服務。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