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說的話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觀察方法,就是如果一個人經常講的一句話,往往這句話,就是一個關於自我實現的預言。
簡單來講,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一旦你說了一句話,你就會愛上你自己說的這句話,而出於人類最本質的自戀需求,你會把事情朝這句話語言的放心去推動,以此來證明,你是對的。
只要你形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這個概念,我們看人的眼光就會犀利起來。不信,我們試試看!
以下是部分網友留言:
網友留言:我自己常對別人說的話:好像有(好像沒有);肯定不行(搖頭);不可能。而我自己對自己內心的話:萬一······那我怎麼辦;好麻煩;這根本不切實際。我自己都沒想到,對,我做事的風格,就是優柔寡斷,或者說自己覺得很難做成功,就沒有下文了。很多事,遇到一些阻力就停止了,沒有行動去解決問題。我想改變,但不知道該怎麼做。
點評:其實,觀察自己常說的話,就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優柔寡斷。目前,你可能是陷入了「立場、對錯和意見」的怪圈,只會令人躊躇不前,而解決的方法就是與之對立的「目標、行動和方法」。所以,你可以想一下「目標」、「行動」和「方法」這三件事,你少做了什麼?
網友留言:「我也不知道」。是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有很多事情,我確實不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懂。這種真實的心理想法能改變嗎?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啊。怎麼回事呢?
點評:「我也不知道」,這是一句特別值得品味的話,你會發現它的意味深長。首先,可以看出,你比較真誠,我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過,深入一點你就會看到,如果這句話你常說,甚至常常是談話中的第一句話,那這句話,就像是一堵牆,切斷了溝通和探索。
為什麼要切斷溝通和探索呢?有兩種可能。
第一,你無形中認為,完美的自己應該什麼都知道,而不知道是一種羞恥;
第二,也許你的家庭中,你的童年裡,總有人要過度詢問你,要去抓取你的想法,這讓你有被入侵感,於是你要用「我也不知道」並且「我真的是不知道」這樣的兩句話來抵擋入侵。「我也不知道」是給對方說的,而「我真的是不知道」是說給自己的。
這樣看的話,第二種的可能要更大一些,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你就可以意識到:你討厭別人的入侵,你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對方。
網友留言:我經常說什麼我自己一點感覺也沒有!晚上我問老婆,老婆說你經常說我累,我想睡覺!各種不願意做!只能說,目前我自己也不知道吧!
點評:這個留言很經典,可以說,你的生命力很多一部分是處於沉睡中。這份沉睡,是為了保護自己。因為,只是在沉睡中,你是可以自己說了算的。
由此可以猜測你在原生家庭和現在的家庭裡都是嚴重缺乏自己說了算的空間,你的很多生命力是在沒有喚醒的狀態中。
關於這一點,我們是有直觀感受的,那些特別積極主動的人,那些在關係中能說了算的人,他們的瞌睡和困頓,要少很多。
網友留言:我感覺自己不合群,因為感覺他們都在玩遊戲,都在浪費時間,所以,他們叫我出去活動,我是拒絕的,後來,慢慢大家也不找我了。所以,你也猜出來了,我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浪費時間。
點評:這個問題,是跟上面那位朋友類似的,就是在人群中,不能做自己,不能有說了算的感覺,所以,要遠離人群,因為在遠離人群的孤僻中,是可以儘可能多控制一切的。
但是,沒有「關係」,只有孤獨,那一切的美好都變得毫無意義。生命是非常矛盾的,我們要有我說了算的感覺,但我們同時又要活在關係中,能處理好兩者的矛盾,才能感受到幸福美好。
所以,進入關係,同時學習經營關係,如何在關係中,至少在自己的事情上有說了算的空間,能做到這一點時,我們就會享受關係。
不過,首先你得知道,不進入關係,生命就會被浪費,或許是最大的浪費。
你呢,經常說的話,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