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無關性格,每位媽媽都可能遇上,4個方法帶你走出黑暗

2020-10-04 媽媽沒時間

2019年,中國有1465萬嬰兒降生。

寶寶們呱呱墜地的背後,是80%的媽媽在孕期和產後所產生的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而最終,有將近20%的抑鬱情緒會發展為抑鬱症。

這意味著,每年有1000多萬「不開心的媽媽」,但這件事情卻很少被直視。

很多時候,人們對產後抑鬱有著各種各樣主觀上的誤解,認為這不過是一種短期的情緒,可以自行消退。

甚至覺得這是女性應該「自我控制」的情緒,並用一句「這也太矯情了吧」做簡單粗暴的回應。

這種不被看見、不被理解的處境,就像產後負面情緒一樣,不會自行消失化解,常常會將「不開心的媽媽」推向更深的深淵。

「產後抑鬱」,是實實在在的醫學上的疾病,也是社會的疾病。

01 關於產後抑鬱的誤解

誤區1:只有少數人會有產後抑鬱

很多媽媽以為,初為人母帶來的本該是一種情感上的喜悅,但生產之後照顧寶寶所帶來的的煩惱與疲倦卻大大增加了她們心理上的落差。

抑鬱是錯位情感的流露,是自我情緒中的一部分,更是人的本能。既不可分割,也不能被粗暴否定。

而在生理方面,女性在懷孕時,體內的雌激素以及黃體酮會比平時高出10倍左右。在生產之後,體內的荷爾蒙水平會急劇下降,通常在3天內就會恢復到孕前水平。這也會極大地影響到女性的身體和情緒,使新媽媽更容易出現抑鬱症。

Momself發起的產後抑鬱調查問卷結果顯示:

參與調研的 21040 位新媽媽中,有 48% 的人認為自己產後 3 個月生活沒有了色彩和希望;47% 的人曾經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媽媽,可是她們不約而同地選擇把這份不安藏起來,不對別人訴說

可見產後抑鬱是一種普遍現象,並不像人們以為的那麼少見。「不開心媽媽」需要這個世界提供一個外力,來驅散抑鬱帶來的陰影,再一次感受世界的溫柔懷抱。

誤區2 :產後抑鬱是性格問題

很多人認為抑鬱就是「矯情」,焦慮就是「脾氣差」,是因為本身性格不好。

心理疾病最需要的就是外界帶來的認知、理解與鼓勵。抑鬱無關性格,是任何人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在一個正向的「治癒型」氛圍中,負面情緒更可能隨時間逐漸消失。但如果新媽媽身邊的人對產後抑鬱和焦慮的現象一無所知,就容易對新媽媽們產生誤解。

這種情況下,抑鬱和焦慮的問題常常會在某些節點被集中引爆,引爆後帶來的誤解又會進一步惡化媽媽與周圍人的情感氛圍,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生完娃 1 個多月,我說我覺得好害怕好想哭。老公說:「你發什麼神經?」我當場爆炸失聲痛哭,到現在都記得那種崩潰的感覺。——小橘子的媽媽

我曾經一個人走過一段漫長孤單無助的黑夜,我不想再重新經歷一次那種不被重視不被關懷的痛。彷佛我生孩子給所有人都帶來了苦難,所有的錯誤和責任都在我身上…… ——七月的媽媽

研究顯示:

「Baby Blues」或者早期抑鬱情緒的出現,和新媽媽的性格、社會和教育背景、家庭關係等沒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說,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簡單粗暴的歸因,除了反映出周圍人的無知,對新媽媽、寶寶,乃至整個家庭都沒有任何好處。

02 新手媽媽怎樣走出產後抑鬱的黑洞?

大膽表達,用知識驅散黑暗。

1、向外求助,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很多產後抑鬱的媽媽陷在自己的困境中,把所有壓力都放在自己身上,這樣只會壓垮自己。

我們要明白,寶寶不是我們一個人的,也是丈夫的孩子,是所有家人的寶貝。

大家共同照顧寶寶,分擔瑣碎的事務,不僅能幫我們減輕壓力,讓我們有更多時間睡覺、休息、調整情緒,還能讓爸爸和寶寶培養感情,讓寶寶獲得更多的愛。

尤其是當新媽媽有持續的抑鬱情緒,睡眠、胃口不佳,極度易怒,經常哭泣,有很強的負罪感,甚至有傷害自己和寶寶的想法出現,一定要立刻向家人和醫生求助,接受專業的治療。

2、懂得放手,退一步海闊天空

有些媽媽的壓力源於想成為一個「完美媽媽」。

希望寶寶沒有紅屁屁,沒有溼疹,堅持母乳餵養,科學添加輔食,每天給他按摩、撫觸、做早教訓練,從日常用品到益智玩具全都精挑細選,每天消毒。

這麼高的要求,這麼繁重的任務,只會讓媽媽疲憊不堪,更容易在寶寶哭鬧時情緒失控。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成為完美的媽媽,孩子也不需要一個完美的成長環境。在安全、科學的前提下適當地放手,讓媽媽能保持一個平和、從容的狀態,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3、經常和朋友聚聚,不要放棄自己的社交圈

寶寶是媽媽的重心,但不應該是全部。

對寶寶的過度關注不但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成長,讓他過度依賴媽媽,失去與其他人社交、相處的機會,更會導致媽媽的生活和心理失衡。其中一個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和周遭社會的割裂

每個人都需要圈子,媽媽們也不例外。圈子是連接我們和外部世界的紐帶,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陪伴,一個高質量的社交圈除了會在我們無助、孤獨時提供援助,更會給我們健康的精神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可以說,寶寶的誕生啟發了媽媽向內探索內心世界的歷程,圈子則維繫著我們持續向外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讓我們能一直保持自信和活力。

小樣媽身邊就有這樣一位閨蜜,有了寶寶後,並沒有完全把生活的重心放到孩子身上。每周六,她會拿出一整天的時間陪伴寶寶。

但是周日,她會和老公約會,或者和姐妹們逛街、聚會、跳舞,去享受她自己的人生。你也可以借鑑她的方法,給自己留出享受快樂的時間。

4、精神、經濟雙獨立,美好人生從此開始

愛自己首先要做到「獨立」二字,精神上的獨立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沒有什麼一蹴而就的方法,需要在順境中多學習,在逆境中保持樂觀。

而說到經濟獨立,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不難,對於媽媽這個群體,尤其是全職媽媽來說,卻像是「難於上青天」的事。

有了孩子,就沒可能追求經濟獨立,甚至財務自由嗎? 我認識的一位二胎寶媽小雙,她的經歷和轉變恰好能回答這個問題。

小雙本來是做人力資源工作的,3年前生了二寶,就在家人的要求下辭了職,當起了一名全職媽媽。在她遭遇產後抑鬱的折磨時,家人不僅沒有給她理解和支持,還經常嘲諷她。

婆婆經常說,「你又不用工作,就在家帶帶孩子,有什麼可辛苦的。」每次向丈夫要家用時,小雙總覺得低人一等,甚至被質疑錢都用到哪裡去了。也是,丈夫對孩子的事不聞不問,哪裡知道養兩個孩子有多費錢呢?

不過3年過去了,等我再次見到小雙時,她已經完全變成了另一個樣子。

小雙最近剛用自己的積蓄給自己買了輛新車,孩子的早教費、鋼琴費也都不用問丈夫拿錢,整個人充滿了自信,腰杆都挺直了。

我很好奇她是不是重回職場工作了,不然哪裡有那麼多錢給自己和孩子用。小雙告訴我,她蛻變的秘密就兩個字:理財

現在,她每個月的被動收入都在2萬以上,比很多工薪階層還要高,並且時間很自由,足夠她照顧兩個孩子,感覺她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主動權。

或許有人要問了:理財不是個專業活兒嗎?門檻這麼高,我就算想學,也無從下手啊。這其實是大眾普遍存在的一種誤解。理財是一件只要你花時間,就能有超額回報的事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介紹一門簡單易學、學完就能用的超實用理財課:牛耳街小白理財訓練營。

這門課程是我復旦金融班的同學和他的小夥伴共同打造的,他們都有著紮實的學術背景和資深的投資經驗,知道怎麼把你沉睡在銀行卡上的錢喚醒,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通過14天的訓練營學習,我們可以像小雙一樣,通過學習理財的思路、方法和路徑,實現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常14天的理財訓練營價格是99元。但這一次,小樣媽替大家爭取到了50個4.9元的專屬渠道學員名額,作為粉絲福利送給大家。

只要一瓶可樂的價格,就能掌握必備的理財技能。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留言或私信報名,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在抑鬱的黑暗走廊裡,我們要主動打開窗戶,讓生命的光有機會照射進來。我的生活我做主,就從今天開始!

我是小樣媽,復旦學霸媽媽,腦功能培訓師,專注分享0-6歲育兒、早教方法。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讓「愛」帶媽媽們走出產後抑鬱
    來自壹心理髮布的一篇文章中講述,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產後抑鬱的發生率為1.1%~52.1%,平均14.7%。也就是說,大概100位產婦當中,平均有將近15個人可能會患上產後抑鬱。「產後抑鬱的發生概率高,但預後還是非常好的。」卓玉英說:「只要積極救治,並有個人意願,70%的人在一年之內都可以治癒。」
  • 二胎媽媽凌晨發朋友圈稱:熬不下去了,產後如何走出抑鬱的圈子?
    曾經跟老公提起過,我覺得最近一段時間心情很不好,可能產後抑鬱了,結果換來老公一記白眼:我看你哪兒都挺好,平頭老百姓,哪兒那麼多事兒?矯情!很多人認為產後抑鬱只存在在電視裡面,平常人誰沒個心情不好的時候?
  • 她們都死於「產後抑鬱」,治癒產後抑鬱的6個方法,你知道幾個
    如果你出現上述單一或者多個症狀你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已經患上了產後抑鬱。 我不想用大道理來告訴你產後抑鬱有多可怕,因為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聽道理,那我們就來看一些案例吧!讓你在這些案例中感受產後抑鬱的可怕。 2018年7月4號,嶽麓區某小區一位38歲的媽媽抱著只有7個月的女兒,從24樓一躍而下,當初死亡。
  • 23歲媽媽靠送外賣走出抑鬱:產後抑鬱不可怕,五條建議遠離它
    她患上嚴重產後抑鬱,也曾想過死亡。這位媽媽為了「自救」,她開始送外賣,和外界的接觸、加上每天暫離孩子的幾個小時,趙鑫鑫終於慢慢走出抑鬱。在她送外賣的時間裡,孩子就交給公公帶。其實她也不是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只是整天都面對孩子,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讓她覺得很壓抑。丈夫又在外地出差,她一個人照顧幾個月大的寶寶,精神上面臨不小的壓力。獨自在家帶過娃的媽媽都能理解她的痛苦吧。據調查,約有80% 的女性發生過產後抑鬱,全職媽媽更容易出現產後抑鬱。
  • 重視產後抑鬱,做個快樂的媽媽!
    寶寶出生後,新媽媽由備受丈夫珍愛和重視的妻子,轉變成了忙於照顧寶寶的媽媽。這種角色的轉變,讓很多新媽媽難以適應。一方面,時時刻刻面對一個只會用哭來表達需求的寶寶,慌亂的帶娃生活會給新媽媽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帶娃時遇到的困難以及家人之間育兒觀念的不協調,也可能會給新媽媽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 產後抑鬱的媽媽們到底該怎麼走出困境?
    因為平常接觸到很多產後媽媽,在和他們聊天之餘,也感覺到了很多媽媽的產後的壓抑以及痛苦。其實在中國,很多人把「產後抑鬱症」看做是女人的矯情。但是有關臨床統計,產後3個月內發生精神障礙和精神病的患者比正常人群發病率高很多。
  • 產後抑鬱是女人無法言說的痛,唯有強大的內心才能走出產後抑鬱
    朋友的媽媽是又急又氣,想著孩子小,就把婚給離了,以後怎麼辦。朋友是個性格溫柔的女孩子,和老公大學同學,當時在學校也是人人羨慕的一對神仙情侶。結婚後日子也很甜蜜,就是生了個娃,變得這不可理喻,非說老公對她不好,鬧著把婚離了。
  • 左手外賣,右手育兒,全職媽媽如何走出產後抑鬱
    那段時間,她諸多不適,一刻也騰不開手,她既心疼孩子,自己也心累,卻連個傾訴的人也沒有。她忙到沒時間做飯,每天見到最多的就是外賣小哥。衡量再三,鑫鑫選擇成為一名外賣騎手,她發現,每次在路上遇到同樣穿藍衣的騎手,即使互相不認識,對方也會打招呼,這讓她產生&34;的感覺,每天感到溫馨而充實。漸漸地,她走出了產後抑鬱的陰霾,比之前開朗了許多。
  • 27歲的全職媽媽產後抑鬱,靠這個走出抑鬱
    就像我們平時看到一個男人抱著孩子,就算只是抱一會兒,都天然會覺得這人真是個好男人,而看到一個抱著孩子的女人,大家會覺得習以為常沒什麼大不了的,女人就該帶孩子,應該做的。正是因為社會有這樣的偏見,很多的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會產後抑鬱,因為感受不到家人的愛,感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同,那麼,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產後抑鬱之後該怎麼辦呢?來看看今天的故事。
  • 23歲媽媽靠送外賣走出抑鬱:那些產後抑鬱的媽媽們,現在怎樣了
    如果採訪許多當媽的人,問她們,有什麼事能把一名為母則剛的新手媽媽逼瘋,答案絕對是:產後的抑鬱和低落情緒。帶娃過程中,來自外界充滿不理解的聲音與壓力。 前些日子,一位23歲的全職媽媽因為送外賣而上了熱搜。
  • 產後抑鬱,是每個新手媽媽都要面對的難關
    產後抑鬱的情緒中,但好在情況沒有那麼嚴重,在她丈夫和家人的細心陪伴下,很快就走出了陰霾。但是,並不是所有媽媽都能像她這麼幸運。前段時間,一位年僅31歲的媽媽在自己生日的前一周,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從13樓一躍而下,三人均告不治身亡。以前一直以為「有了孩子」應該是個闔家歡樂的事,但事實卻並沒有那麼樂觀。今天,我們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產後抑鬱」的二三事。
  • 27歲的全職媽媽靠這個走出產後抑鬱
    就像我們平時看到一個男人抱著孩子,就算只是抱一會兒,都天然會覺得這人真是個好男人,而看到一個抱著孩子的女人,大家會覺得習以為常沒什麼大不了的,女人就該帶孩子,應該做的。正是因為社會有這樣的偏見,很多的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會產後抑鬱,因為感受不到家人的愛,感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同,那麼,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產後抑鬱之後該怎麼辦呢?來看看今天的故事。
  • 產婦如何靠自己走出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症治療難度較大,因為需要哺乳,無法服藥,所以預防重於治療。說到產後抑鬱,我們一直呼籲,包括大部分醫院的孕校課程也強調家人,尤其是老公要多關心產婦。但是他人的行為畢竟不可控,如果我們能掌握一些自我情緒調控的方法,對於產後抑鬱也就多了幾分從容。
  • 易悲易怒甚至走極端 寶媽如何走出產後抑鬱
    既往有抑鬱史患者產後抑鬱概率為25%,既往有產後抑鬱史患者產後抑鬱概率為50%。   黃水芬介紹,孕產期抑鬱是指抑鬱情緒出現在孕期或產後4周內,伴或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狀。伴隨著胎兒的娩出,產婦體內荷爾蒙會隨著改變,加上其他社會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媽媽們容易出現悲傷、哭泣和易怒等情緒。
  • 產後抑鬱有多可怕?
    不少本來妊娠階段心態保持得很好的新媽媽,說抑鬱就抑鬱了,常出現在產後4周內,也就是我們中國女性坐月子期間。有沒有看見月子裡的媽媽動不動就會哭?那可能就是產後抑鬱的表現。其實,抑鬱是人正常的情緒,有這樣的抑鬱情緒不可怕,但如果這種情緒反覆出現或者持續存在,讓新媽媽失去了感受快樂幸福的能力,那就會給產後生活和家庭關係帶來可怕的影響。我們需要去了解、去預防,並能在出現問題後積極尋求幫助。
  • 二胎媽媽抱著4個月大的兒子,墜樓身亡!產後抑鬱只不過是矯情?
    又是產後抑鬱。11月19日,濟南一名女子抱著4個月大的兒子,墜樓身亡。我們不知道這位媽媽經歷了什麼,也不知道她內心有過怎樣的掙扎。但最終,她沒能擺脫這個心魔,帶著孩子離開了人世。有人在評論裡質疑。 甚至有人說,不就是生了個孩子嘛?至於尋死覓活嗎?
  • 走出「產前焦慮產後抑鬱」的怪圈
    >走出「產前焦慮產後抑鬱」的怪圈2009-05-31 12:17:20出處:搖籃網作者:佚名朱嶸表示,這位準媽媽的方式看上去不夠理性,但換個角度看,如果她的經濟狀況能夠承受,而這種行為也沒有帶來害處,那對於這位準媽媽而言,也不失為一種調節的方式。當然,這只是個別情況。  產前焦慮症狀三 情感脆弱無法獨處  產前焦慮還會使得孕婦變得情感脆弱,依賴性很重。「她可能總是想粘著自己的丈夫,或者要有人陪伴,無法忍受獨處。
  • 產後抑鬱的明顯特徵,小方法讓你輕鬆自測產後抑鬱症
    家裡有了小寶寶,對於很多家庭和新媽媽而言都是幸福的。但是小寶寶的出生已帶來了一些超乎意料的煩惱,打亂新媽媽的生活節奏。這些變化讓初為人母的媽媽一時難以接受,慢慢影響了母乳餵養和產後恢復。如果新媽媽沒有及時調整自我心態,就很容易換上產後抑鬱症。什麼是產後抑鬱症呢?
  • 遠離產後抑鬱,學會四個方法,讓產後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
    前言產後抑鬱是個讓人心疼的詞語,因為這個詞代表著悲哀和痛苦,很多年輕媽媽在產後不懂得調節自己,然後長期生活在抑鬱的水深火熱中。很多人說女性產後抑鬱是矯情,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抑鬱有多可怕,也不知道抑鬱會給媽媽帶來多大的傷害。
  • 全職媽媽靠送外賣走出產後抑鬱 適合全職媽媽的工作有哪些?
    山東98年的全職媽媽,做完月子沒多久老公就外出工作,自己一個人帶小孩,得了抑鬱症。由於點外賣的緣故結識了了外賣的騎手,通過送外賣重新有了與外人的接觸,心情開朗起來,走出了產後抑鬱。產後抑鬱伴隨著很多年前的全職媽媽,各種亂七八糟、遇到過沒遇到過的事情都開始出來蹦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