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谷滿倉,食果腹(民以食為天)

2020-12-18 活著就要遠行
關注活著就要遠行,帶你領略生活的哲學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個習俗流行了幾千年,歷史記載起源三國時期。但是按照中國古人「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的養生之道。其起源或許更早。

至於起源說,網上解釋多千篇一律,大可不必摘錄。

而要探求其根本,還得從三伏說起。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今年的三伏正好是40天。初伏: 2020年7月16日 庚申日 至 2020年7月25日 己巳日中伏: 2020年7月26日 庚午日 至 2020年8月14日 己丑日末伏: 2020年8月15日 庚寅日 至 2020年8月24日 己亥日

這些在網上講的非常清晰;也不必多說。

下面從三個要點闡述一下,我對這個習俗的理解。

1

說文解字看伏字

首先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伏這個字。左邊人,右邊犬。人像狗一樣趴在地上避暑納涼,是為伏。狗屬土,三伏天的人,因為天氣過於溼熱的緣故,也恰恰表現出了這種晝伏夜出的行為。

而狗的脾胃天生是比較弱的。如同人進入伏天的脾胃狀態,也正處於一年中最虛弱的狀態。

趴在地上納涼的同時更要保護脾胃,也就是進伏以後的正確狀態。

2

土生金,相生相剋護脾胃

五行講,土生金。土主脾,金主肺。炎熱的天氣,也最容易出現肺熱之類疾病,常見風熱型感冒發燒。其根本也都起源於脾胃受寒,導致肺熱炎症。

正所謂,肺熱而用脾來治,恰恰是土生金的本質。

而再看看餃子、麵條、大餅雞蛋這四種食物的共同特點。前三種是麵食,加上雞蛋,同是主熱之物,又都是養護脾胃的食品。

古人最講順應自然之氣,越是生產力不發達,人類越是對天地敬畏。

自古以來,中原地區也以出產小麥為主。而5、6月也恰好是中原各省陸續收麥子的時候。進入暑伏,麥子也晾曬好了,正是吃麵食的最佳時機。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合乎天時,合乎人體健康,合乎五形相生相剋。

3

極熱之地有極寒,小心寒氣上身

俗話說:極寒之地必有極熱之物,極熱之地必有極寒之物。三伏也恰恰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陽氣上升,陰氣壓於地下。陽氣主熱,陰氣主寒,寒氣並未消失,只是壓在地下而已。

那麼回頭看看伏的狀態,人像狗一樣趴在地上。所有的現象表現都是很熱,而此時恰恰忽略了寒溼之氣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體內。

有人說,你那說的不對!古代生產力不發達,人們納涼有躺在地上的習慣。現在我們都住樓房,吹空調,吃冷飲,熱了就光著膀子,洗個冷水澡,喝點冰鎮啤酒。隔著樓層地板 ,高高在上的,也接觸不到地下的寒氣啊?

別忘了,地勢坤。坤主萬物生。你就是住再高的樓層,也未脫離大地萬物。何況空調、冷氣、冷水、冷飲等等就是極寒極熱之物,比古人之席地納涼,其寒氣之深,溼氣之重,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開水煮餃子,開水煮麵,熱鍋烙餅攤雞蛋。本來就是很熱的伏天,開啟灶火更熱;在吃上熱氣騰騰的餃子、麵條、大餅雞蛋。那感覺,便如通透了一樣的汗如雨注。

可是你注意沒,每每在伏天吃過這些熱性的食物以後,反倒是涼爽輕鬆了許多,整個人也胃口大開,變得舒爽精神。

這和老人們常說的,伏天不吃冰冷、寒涼食品的道理是一致的。

改變自然真的都好嗎?

古代北方的飲食習慣是,冬天吃自然的凍秋梨和冰棍;而夏天反而少吃這些非自然冷藏的食物。

古人的冷藏技術沒有現在發達,也就不會刻意改變飲食規律。現代人,有能力改變很多。冬雷震震夏雨雪,不是夢,是現實。夏季沒有冰雪,我們可以人工建造冰雪;冬季不打雷,我們也可以人工製造雷電。

今天的人類簡直就是傳說中無所不能的神。人們以改變自然,改變天地倫常,人定勝天,而引以為傲。

但是改變天地自然規律的高科技應用,真的都好嗎?

燈光散射下的樹林,鳥兒不分白夜的叫著。

雞舍裡的公雞早已亂了生物鐘,扯著沙啞的嗓子打鳴。

人們以為深夜是睡眠的最佳時間。

城市裡的我們錯了。

機車飛馳的轟鳴,此時最為高亢。

三五成群的男女,勾肩搭背走在馬路上

酒後吐露的真言

遠遠的,在高高的樓房

回聲嘹亮

對話就像直播現場。

不變的美好祈願

無論古人今人,都有著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和追求。古人在食材選擇上,既保持了其本來的功能性,同時又寄託了深刻的寓意。

根據食材的形神特點,在人們一致認同的頭伏餃子搶頭福的基礎上,作者再添加兩點新意。

頭伏餃子二伏面,元寶藏福順利年年。

三伏烙餅攤雞蛋,黃金萬兩和和滿滿。

頭伏吃餃子,取搶頭福之意,谷滿倉,食果腹,民以食為天的溫飽追求。

二伏吃麵條,再祈福年年風調雨順,面朝黃土背朝天,託付天地與自然。

三伏烙餅攤雞蛋,祈福家家戶戶團團圓圓,不求黃金萬兩,但能和和滿滿。

這便是古代勞動人民,美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理想之全部了。

我為什麼也寫慶餘年?講真話又顛覆公眾視角了(夜話南朝宋)

送平頂山上熱搜的高考,是地面正在下沉的現實。真相太殘酷了……

東邊日出西邊雨,你看哪一邊?境由心生,誰也別怨誰(莫毀三觀)

二句三年得,一吟天下哭。成人的道路沒捷徑,高考前夜的思考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那些的方便和舒適,因為有人默默負重

關注活著就要遠行,看原創文學,讀辯證歷史,品生活哲學。

相關焦點

  •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所謂「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時間通常在農曆六月,每一伏各佔十天。伏天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悶熱日子的到來。人們在三伏天會做些「異於平日」的好飯菜來犒勞自己,「謂之貼伏膘」。在當時,餃子、麵條、烙餅、雞蛋都是美味,所以民間才會流行「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即源自「貼伏膘」。
  • 頭伏餃子二伏面,你吃了嗎
    民以食為天。剛剛進入三伏天,朋友圈裡,伏天吃什麼的議論就多了起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是南陽的習俗,也是大部分北方人的飲食習慣。一到節令就談吃,似乎已成自古以來的定製。餃子,在中原的一些地方又名伏貼、貼伏,而「伏」與「福」諧音,有納福之意,餃子形似元寶,又有聚財之寓,因此就被選擇為進入伏天帶有儀式感的吃食。也難怪,夏日天熱難耐,胃口不佳,吃頓鮮香味美的餃子,會令人胃口大開。二伏吃麵也有講究。《魏氏春秋》載:何晏「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姣然。」
  •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想吃奶奶做的養生湯
    消失的紅蜻蜓天氣熱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胃口會不好,感覺吃不下東西,每到這個季節奶奶就會經常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還會變著花樣做些麵食給全家吃,至於這句話有什麼道理小時候是不懂的
  • 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入伏你吃餃子了嗎?這裡免費
    7月16日是入伏的第一天,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你吃餃子了嗎? 涪陵藺市鎮的美心紅酒小鎮中,陣陣飄來的餃子香氣吸引了遊客們的注意。「我們請大家免費吃餃子啦!」,就業扶貧車間的師傅們端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請遊客們品嘗。
  • 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專家介紹說,所謂「三伏」是頭伏(也叫初伏)、中伏(也叫二伏)和末伏(也叫三伏)的總稱,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 三伏烙餅攤雞蛋,用開水還是涼水和面都不對,這樣做的餅柔軟多層
    烙餅攤雞蛋「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從小到大的每個夏天,耳朵都快被奶奶念叨的這句順口溜磨出繭子了。雖然一夏天吃過的食物數不勝數,山珍海味都不算數,對應三伏天最根深蒂固的三樣吃食兒就是餃子、麵條和烙餅攤雞蛋了,大概是老百姓對伏天兒的一種淳樸又簡約的儀式感吧。今年的8月15日,將迎來「暑伏」裡的最後一伏,俗稱「末伏」,意味著難熬的苦夏即將進入尾聲了,雖然立秋後早晚的溫差有很大變化,但離「一場秋雨一場寒」的真正秋天還有一段過渡期。
  • 【解密】頭鍋餃子二鍋面到底是神馬意思?
    搜狗問問這樣解釋: 北京有句老話,叫做「頭鍋餃子二鍋面」,指的是吃餃子一定要吃頭鍋的,湯清,水純,煮出來既不破皮也不露餡,個的個的如同活鮮鮮的元寶。吃在嘴裡香噴噴,美滋滋,地道極了。面則二鍋香.
  • 「三伏」是怎麼算的呢?炎炎夏日,2018年何時入伏?頭伏是幾號?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你知道這裡的頭伏是什麼意思,頭伏為什麼要吃餃子嗎?頭伏其實是三伏天裡的初伏,是夏天最熱時期的開始階段,一般的頭伏時間都是10天,那麼今年頭伏是幾月幾號?2018頭伏是什麼時候?
  • 7月16日迎「頭伏」,餃子「轉」起來
    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 頭伏餃子二伏面!今日入伏,記得吃這2種餡的餃子,鮮美不上火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進入三伏天,人們很容易食欲不振,餃子正好是開胃解饞的美食,在北方,入伏這一天的習俗就是吃餃子,因為餃子不但鮮美解饞,關鍵是長得像元寶,人們圖個吉祥。三伏天酷暑難耐,這頭伏的餃子就是最爽滑的食物了,蘸著調製好的醬料,一口一個,大快朵頤!不過這入伏天吃餃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吃什麼餡的餃子比較好呢?不同的餡的餃子寓意也不同,三伏天天氣炎熱,大家吃餃子可以選擇菠菜素餡的餃子和韭菜雞蛋餡的餃子這兩種。
  • 清涼過三伏!
    畢竟冷飲不宜多喝冰淇淋不宜多吃歡迎訂閱今日灞橋美食之佛系養生·清涼過三伏篇入伏三主食俗語有云:「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餃子餃子在中國出現的歷史時間已有一千多年,伏日人們食衣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 頭伏餃子二伏面,伏天給家人吃這餡水餃,簡單好吃味道足,真解饞
    頭伏餃子二伏面,伏天給家人吃這餡水餃,簡單好吃味道足,真解饞。在北方有句老話,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為什麼入伏要吃餃子呢?夏天容易食欲不振,而在古人的傳統習俗裡,餃子可是開胃解饞的食物,所以用餃子來「對付」酷暑,是合情合理的。
  • 今兒三伏!得吃烙餅攤雞蛋哦~
    雖已立秋一周,可似乎並不怎麼涼快,哪怕下了那麼一夜暴雨,體感依舊溼熱,桑拿天還沒消退,因為伏天還沒結束呢,今兒起進入三伏,再熬10天,本年度最熱的時段才能宣告結束。所以有人在思考:是不是前幾天的秋膘貼早了?大北妞告訴您,一點都不早,甚至沒貼夠,沒貼瓷實那都不要緊,今天三伏,咱們烙餅攤雞蛋,捲起!
  • 今兒三伏!烙餅攤雞蛋,講究可真不少!
    雖已立秋一周,可似乎並不怎麼涼快,哪怕下了那麼一夜暴雨,體感依舊溼熱,桑拿天還沒消退,因為伏天還沒結束呢,今兒起進入三伏,再熬10天,本年度最熱的時段才能宣告結束。所以有人在思考:是不是前幾天的秋膘貼早了?小北告訴您,一點都不早,甚至沒貼夠,沒貼瓷實那都不要緊,今天三伏,咱們烙餅攤雞蛋,捲起!
  • 頭伏吃餃子,別錯過這餡,鮮香營養又消暑,順利度過三伏天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的好習俗,我們要把這種傳統習俗好好地傳承下去。進入伏天后,人們的胃口難免會更差一些,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這時候必須做一些開胃又消暑的食物,給家人補充營養。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既營養又開胃,此時吃餃子再合適不過了。
  • 三伏2017什麼時候開始? 2017三伏時間從幾月幾號到幾月幾號
    2017三伏時間從幾月幾號到幾月幾號?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入伏的內容,歡迎大家的閱讀!  2017年哪天入伏?頭伏  民間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據說與節氣和那時菜農生產技藝有關:農業落後,也沒有暖棚設施,沒有更多夏令青菜供應百姓,夏至數伏時正是蔬菜青黃不接斷檔之時,也因伏天時特炎熱,汗流浹背的人們都願在此時弄些簡單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飯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餃子、麵條、烙餅的食俗。
  • 北京人不能少了烙餅攤雞蛋!!還有這些您別忘了!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烙餅攤雞蛋 老北京的三伏是要吃烙餅攤雞蛋的。北京一年到頭都有餅吃,麻醬糖餅、油渣餅、發麵餅等等。但唯獨到了末伏,北京人必須得吃一口烙餅攤雞蛋。您可別小瞧這烙餅攤雞蛋,擱今天這的確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在老北京,烙餅攤雞蛋可是能待客上桌的!
  • 明日入伏,「頭伏」餃子就饞這個餡的,清香鮮嫩,入三伏天寓意好
    入頭伏「貼伏膘」,餃子就饞這個餡,清香鮮嫩,一口一個真解饞。明日就是「頭伏」了,是三伏天開始的頭一天,入伏後這段時間比較炎熱,人容易疲乏倦怠,胃口也容易下降,因此人們會在剛進入三伏天時候做些異於平日的好飯菜來犒勞自己,謂之「貼伏膘」。餃子作為吃不厭的傳統美食,自然賦予了比其他食物更大的意義,因此有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 三伏怎麼來的?有幾點要老生常談!
    星辰在線7月16日訊綜合  7月16日開始,加長版三伏天今日開啟,「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今年的三伏時間為40天,從7月16日至8月24日,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